肩胛骨背部有什么血管
肩胛骨的血液循环主要位于干颁端,由肩胛下血管、肩胛上血管、旋肩胛血管以及肩峰血管提供血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解剖指导: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
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第十一对脑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后,向下外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该肌后缘中点斜越颈外侧区,入斜方肌深面,支配该肌。如一侧副神经损伤,则斜方肌瘫痪,导致下垂、抬肩无力。
2.肩胛背神经dorsalscapular nerve(C5):起自臂丛的根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
4.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自臂丛后束起始后,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穿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臂外侧上皮神经)。
5.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已述于腋腔
6.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已述于腋腔。
7.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下,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自肩胛横韧带上方进入冈上窝,与肩胛上神经伴行,绕肩胛颈至冈下窝,分布于冈上、下肌及肩胛骨。
8.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侧,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越过颈外侧区下部,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两支。降支经肩胛提肌内侧,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分布于行程附近的肌肉(如冈上、下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有人颈横动脉缺如,则代之以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肩胛背动脉,亦可分为升、降二支。
此外,尚有已述于腋腔的腋动脉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均分支供给肩带肌、肩关节及附近结构。
9.肩胛动脉网:在冈上窝、冈下窝和肩胛下窝,来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的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与来自腋动脉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叫做肩胛动脉网,动脉网的存在有助于腋动脉损伤或结扎时(在腋动脉第一、二段)侧副循环的建立。
肩关节详细资料大全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线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肩关节 外文名 :Shoulder joint 构成 :关节盂和肱骨头 分属 :球窝关节 特点 :可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 相关疾病 :肩周炎 功能解剖:,运动:,功能解剖:
锁骨是自由上肢与躯干相连的仅此一个骨性结构,其内侧是胸锁关节,向外与肩峰相关节。肩胛骨通过盂肱关节与臂部连线。肩关节的肌肉一部分起于肩胛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内在肌;一部分起于胸廓脊柱等中轴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外在肌。 支配肩关节肌肉的神经大部分起于臂丛,营养血管来自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 臂丛神经: 臂丛由C 5 -T 1 神经根前支组成,起于颈下部,向外下走行,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斜角肌间隙,与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伴行至腋窝,在腋窝外侧壁于肱骨内侧可摸及臂丛。臂丛从中枢到外周可分为根、干、股、束四部分。按其所支配的肌肉,臂丛可分为两组功能单位:内、外侧束主要支配胸肌组及臂、前臂前方的肌肉,即屈肌群;后束主要支配肩胛区和臂、前臂后方的肌肉,即伸肌群。 骨与关节: 肩胛骨呈三角形,外侧角有一卵圆形较浅的关节盂称肩盂,肩盂周围有盂唇以增深增大肩盂。肩胛骨上缘有一小而深的半圆形切迹,称为肩胛切迹,其上有肩胛上横韧带。从肩胛颈向前伸出钩状的喙突。肩胛骨的前面光滑,称肩胛下窝,为肩胛下肌起点。背面以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分别容纳冈上肌和冈下肌。肩胛冈向外上伸展形成肩峰,构成肩关节最上缘且与锁骨相关节形成肩锁关节。肩峰与喙突以喙肩韧带相连,肩胛骨与锁骨及肱骨相关节,主要以肌肉悬吊与躯干相连线。 锁骨为长骨,内侧与胸骨相关节,胸锁关节中锁骨向上后方突出。外侧与肩峰相关节。锁骨使上肢远离并间接附着于躯干上,增加上肢活动范围。 肱骨为长骨,近端膨大形成肱骨头,围绕肱骨头关节面与肱骨结节间有一浅沟,为肱骨解剖颈。外科颈指大小结节下方肱骨较狭窄的一段区域,因易于发生骨折而得名。 盂肱关节由肩盂及肱骨近端组成,肱二头肌肌腱于肩关节腔内止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当肩关节反复脱位时,盂唇会从盂缘撕脱.肩关节主要是承担悬吊上肢的作用,除关节囊、韧带外,悬吊力量主要来自肩关节周围肌肉。 肩大小结节、肩峰等骨性结构及肩周韧带、短肌肉等了这一球窝关节的运动,同时稳定了肩关节。 皮神经、浅静脉及筋膜: 皮肤感觉:胸前区上方皮肤感觉由锁骨上神经支配,为颈丛C 3 , 4 的分支;胸区皮肤由肋间神经支配,T 2 支配胸骨柄水平,T 4 支配乳突水平;背部皮肤由肋间神经支配;臂外侧上部由腋神经支配;腋窝底及臂内侧由来自T 2 或T 2 , 3 的肋间臂神经支配;臂内侧下方由来自内侧束的臂内侧皮神经支配。 肩部浅静脉主要可见头静脉上端,此静脉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 肩区的深筋膜分层包绕所遇到的肌肉等结构,再与骨组织结合。在胸小肌与锁骨之间的深筋膜形成锁胸筋膜,其间有胸肩峰动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通过。腋窝底的筋膜称腋筋膜,部较薄,为众多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所穿通。 韧带: 1.喙肱韧带: 自喙突至肱骨大结节,部分纤维在后上部与关节囊融合,增强关节囊上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2.盂肱韧带: 位于关节囊前壁,可分为上、中、下三部,自关节盂周缘前部至肱骨小结节。有加强关节囊前壁的作用。 3.肱骨横韧带: 为肱骨的固有韧带,横跨结节间沟的上方,有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于结节间沟的作用。运动:
广义的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 (一)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个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纤维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缘。 2、下拉: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前锯肌、胸大肌都参与该动作。只前锯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内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锯肌协同完成。 4、内旋:指肩胛骨下角内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内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动作以协助上肢向下伸的动作。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侧移动,由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后内侧移动,向脊柱靠拢。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 *** 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6、外旋:肩关节的外旋肌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解剖日记之肩关节
每天一个解剖小知识,肩关节。
一、骨骼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组成肩关节的骨包括了肱骨、肩胛骨与锁骨。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胧骨头组成,故又叫盂肱关节。
二、韧带
肩关节的结构使它成为最灵活的关节,但同时也使它在全身大关节中是最不牢固的关节,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而肩关节的前下部没有肌肉,韧带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肱骨头容易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三、肌肉(正侧)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共有16块
1、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2、臂肌一一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喙肱肌。
3、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4、背肌一一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四、肌肉(背侧)
肩部运动与肌肉:
前屈一一三角肌前束、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后伸一一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外展一一三角肌中束、冈上肌。
内收一一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外旋一一冈下肌、小圆肌。
内旋一一胸大肌、肩胂下肌、大圆肌、背阔肌。
五、肩关节运动
前屈、后伸、外展与内收、内旋、外旋。
六、肩袖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孟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孟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先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七、三边孔与四边孔
1、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八、冠状切面
肩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咐着于关节孟的周缘,上方将孟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
肩膀酸痛祸首竟是血管!日名医:按15秒改善
【张承宇】肩膀总是硬硬的,还不时传来阵阵疼痛,而平常上班上课,回到家又有做不完的家事,根本没办法好好休息,又让病情雪上加霜,造成恶性循环。日本名医表示,长期酸痛竟然是「毛毛样血管」造成的。到底这个疾病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善呢?日本健康节目邀请到血管名医进行解说。
毛毛样血管促使血管发炎,造成疼痛
日本血管名医奥野祐次在节目中,针对肩膀僵硬酸痛等问题进行说明,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肌肉不足、软骨减少等问题才是造成疼痛的主因,但是近期研究指出,血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人体如果出现了「毛毛样血管」,就可能引发疼痛。 和一般健康正常的血管不同,毛毛样血管是血管生病的一种表现,会以不规则的方式呈现,看起来就像一团乱七八糟的棉絮一样。而毛毛样血管的生成,是因为肩膀的负担过大、血管受伤,但是在修复时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 肩膀、肩胛骨附近肌肉等部位僵硬酸痛,经常就是毛毛样血管所导致。毛毛样血管不但无法运送营养、氧气,还会引起周边发炎,让痛上加痛。奥野祐次表示,五十肩的患者中,患有毛毛样血管的人接近100%,而且到医院照X光,也很难发现异常,医生大概也只能开立贴布给患者,但往往没有治疗效果。 对此,奥野祐次表示,这种毛毛样血管如果受到外在的 *** 、压迫,就可能会逐渐减少、改善。他推荐我们在家自行透过简单的 *** ,每天按压患部,让毛毛样血管渐渐减少,使肩膀僵硬酸痛问题也跟着得到改善。但也提醒,这个方法只对轻微的毛毛样血管较为有效,若僵硬酸痛迟迟未能改善,务必接受专业医师治疗。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运动医学综合中新教授松本秀男表示,奥野医师的治疗方式,着眼于血管和疼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观点。他指出,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知道细小血管增生会引起发炎,也知道神经会随着血管增生,而奥野医师正是针对这一点进行治疗,可望使过去难以治疗的疼痛得到改善,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疗法,带给他很大的启示。- 用手指试探会痛的部位。 用会让手指甲变白的力道大力按压15秒。每天按压3次,就可能让症状渐渐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