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引进来 还要留得住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大视野}

人才获得感提高了吗?地方需求满足了吗?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文籲姚雪青高炳史自强徐靖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吸引人才方 面频出实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 活力,也为各类人才实现梦想提供了 舞台。一年过去,记者分赴陕西、安徽' 江苏、河北等地,调査地方人才政策 落实情况。

“一对一”服务机制,“增人数” 与“得人心”并重

在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的范 鑫,便是李欣的“对接人' “碰到难题, 我就找范鑫帮忙。能处理的,他便直 接解决;超出职权范围的,他就联系 其他部门。”李欣说。

“我们公司有20人,一半是从外 地来到西安打拼。如今大伙儿都打算 手L根下来。”李欣告诉记者,眼下他

正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 上学。“我作为西安弓丨进的C类人才, 通过城市‘绿卡通,制度’可在医疗、 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实现‘一'^ 在手、处处绿灯’。”

类似的故事,在西安并不少见。 数据显示,西安市先后开展“20城、 30校、70场”专场招聘,新建16个 海外人才工作站,设立20家国内“引 才工作站”。人才新政实施以来,超 过116万人落户西安,学历落户和人 才引进占总迁入人数的60%以上,总 体上落户人才学历、素质相对较高。

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要搭好平台,让引进的人才各 得其所、各展其才。‘增人数’与‘得 人心,,同样重要。”

“4+11”政策体系,引进硕博人 才

去年6月,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 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徐灵丽本已与 北京一家规划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 然而,校园网上的一则“邢台市2018 年百名博硕引进计划选聘公告”,让 她的内心开始动摇。

留京工作,压力不小。而在邢台 工作,根据引进计划,硕士研究生每

月可获1200元房租补贴,徐灵丽说, 这对于自己而言,更力口适合。

徐灵丽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待遇 和发展前景。徐灵丽被引进后,不仅 可解决事业编制,首次职称聘用还不 受单位岗位总量的限制。硕士研究生 一年考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任命 为副科级职务或享受待遇;适合从事 党政管理工作的,可安排挂任乡镇副 职,4年后能力突出的,可担任乡镇 正职或享受待遇。

“被引进后一律纳入‘燕赵英才 卡B卡’服务范围,不仅在就医、子 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待,而且可免费 使用所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创’ 服务平台的场地、设备进行科研培训, 在科研和创新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 立项、优先推荐,并安排专人做好相 关服务工作”。徐灵丽说。

在敲定工作前,徐灵丽也有过纠 结。不仅征求了父母的意见,还曾联 系了导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实 现理想。导师这样建议我。”徐灵丽 最终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扎根邢台。 现在,“虽然不在家乡工作,但坐上 火车3个小时就能回一趟聊城老家。” 徐灵丽感到很满足。

年届不惑的李欣,依然闯劲十足。去年初,这位曼彻斯特大学工学

博士,离开生活了 13年的英国,回到 陕西西安业。

博士毕业后,李欣在英国从事精 密仪器研发。“舍弃稳定工作回国创 业,_确实不易在李欣看来,“去 西安创业,同样是绝好机会。西安引 才配有实施细则,可行而具体。这让 趙实,也更有錢感

两年前西安市出台了“人才新政 23条”,计划五年投入38亿元,引 才育才100万人,升级户籍政策,最 大限度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具有 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李欣们”,自 然成了 “香恃悖”。

回到西安后,李欣与好友一起创 立錢“博锐轶難”,主攻信息开发、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 西安相关主管部门也提供了贴心服务, 保障人才“引得进来,留得舒心”。

“最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一 对一’机制。”李欣告诉记者,为方 便新进人才办事,西安市指派专人进 行服务,以“首问负责制”杜绝各部 门“踢皮球”。

“项目申报成功了!”

不久前,在河北邢台市农业农村 局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徐灵丽,成功申 报了省级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农 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并 担任项巨核心成员之一。“在这里工作, 获得麵满!,,徐灵丽说。

MCDIERN IEUEG/VNCI:

DA SHIYE

{大视野}

近两年,邢台市不断加大人才 引进力度,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人 才创新创业、住房保障、服务管理4 个方面出台11条配套措施,形成了 “4+11”人才政策体系,2018年以来, 邢台市引进硕博人才154名,其中博 士 20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创历史 新高。

小企业招来大专家,引才同时也育才

发展呢?

根据今年4月出台的相关政策, 区里启动对戴戎院士团队3D打印 关键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 产业化项目的“一事一议”程序,给 予团队3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有了这笔资金,发展步伐快了 许多,团队可以集中精力搞好研发而 不再四处筹钱了。”程效敏说。

近两个月以来,企业又相继转化 了手术模型、手术导板等科技成果,

了中科大墨子论坛,在会上,韩舒欣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立刻引 起与会学者的兴趣。如今,韩舒欣与 安徽省立医院达成合作,也在朱珩的 帮助下成立了科研成果转化公司。

“我们国际人才城可以为归国人 才提供暂时的工作场所,同时,根据 他们的项目和需求推进资源、高校和 本地从的对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前段时间,有几个国际团队的半 导体项目摆到了朱珩桌上,让朱珩有 了新想法。“国外团队有很成熟的想法, 但形成产品转化还需要优秀的操作人 才,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是 我们的机会。,’

兑。

于是,朱珩开始和安徽大学、合 月ELDlk大学等高校讨论学生培养问题。 朱珩说:“我把遇到的情况同学校相 关领导沟通,希望他们在课程方面做 些调整,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我 们来帮忙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双方 麵共赢。”

朱街干工作如此“拼”,是源自 招才弓I智的压力。

朱衝回忆,近一年来,各地为引 才纷纷抛出橄榄枝,合肥要想在新一 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必须留住人才。

合肥市委组织部人才综合处处长 高杨说,“合肥在关注人才引进的同 时’更加重视通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给予人才较好 的事业平台和服务保障,激发人才的 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合肥国际人才城累计 提供业务咨询办理3000余次,办理人 才项目申报逾2(XX)人次,官方网站浏 览量近9万人次,服务签约人才项目 7个,累计金额2.66亿元,跟踪项目 12个,累计金额18.4亿元,聚集了一 批创新创业团队。

合肥国际人才城只是一个缩影, 目前,整个合肥市人才总量达190万’ 其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省“特 支计划”等各类人才工程项目的高层 次人才有4000多人。(来源:人民网)

前不久,一位11岁的小患者,佩 戴上了精准个性化的3D打印脊柱侧 弯矫形器矫正脊柱侧弯。这标志着上 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戴戎 院士领衔的数字医疗科技企业,在江 苏徐州市泉山区正式“开花结果”。

这件事还要从2018年说起。去 年初,江苏联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 经理程效敏看到了 3D打印医疗这一 新风口,多次调研后,程效敏发现3D 打印医疗的市场前景好,但对人才和 技术的要求特别高。“由于徐州的政 策环境、人才待遇、培养土壤等与北 上广尚有一定差距,相关的专业技术 人才比较欠缺。”程效敏回忆起招聘 启事在网上一挂几个月都无人问津的 场景,仍然感到头皮发凉。

在一次论坛上她得知,戴戎是 国内3D打印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可 是,院士项目落地的选择太多了,我 们小企业恐怕难以进入院士的视野。” 程效敏不敢贸然行动。

就在这时,泉山区委组织部人才 办积极开展辖区企业走访调研活动, 了解程效敏的困惑后,决定政企联手 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并从团队配置、 战略规划、商业模式等方面制定出详 细方案。泉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科技局相关领导还与程效敏一起去上 海拜访戴戎的团队,多次沟通后终 于达成合作。

不过,一台3D打印设备的价格 要六七百万元,程效敏即使掏出多年 经营企业的家底及融资来的1000万 元,也难以长期支撑。下一步该如何

预计明年就可以实现盈收。值得一提 的是,弓I才的同时也实现了育才。常 驻的院士团队通过手把手的实操指导, 为企业留下了一支撤不走的人才队伍。 目前,为各家医院提供3D打印技术 服务,已成为企业的一项主营业务。

“对人才的渴求倒逼政策的出台, 政策的落地又促进了人才聚集。泉山 区的‘人才12条’引才力度前所未有。” 该区组织部副部长邢健介绍,例如对 高科技企业的高管人才,根据贡献度 进行补贴;对紧缺型技能人才进行政 策补助;对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有购房 补贴等。对于戴戎院士这样的A类 人才,不仅有3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还有毎月2万元的专家津贴等一系列 配套奖补,

吃下一颗定心丸。

主动对接项目和需求,提供创业平台

在安徽合肥市国际人才城,已经 是中午时分,合肥国际人才交流服务 中心主任朱珩依旧在忙活着手头的文 件。如今,他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工作 的内容更丰富、工作的视野更宽阔了, 需要联系和服务的人才对象也更多了。

但如果把朱珩的工作理解为看看 表格盖盖公章,可就错了。最近,朱 珩就帮助韩舒欣办理了营业执照。

韩舒欣是安徽人,从事生物医药 研究,从哈佛大学学成归国,计划创业。“很多归国人才都有创业的心,但对 国内情况不了解,缺乏方法和路径, 我们这时候要做好服务。”朱銜说。今年5月,朱珩介绍韩舒欣参加

MODliRN lEUEGANCI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