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专升本)
《 水文地质学 》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西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各指标的含义),适用条件________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此外还有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
4、裂隙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细现象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界面上的,毛细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地下水中常见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矿化度将地下水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7、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述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各指标的含义,2分)。
9、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是使地下水水质向____________发展 10、水文循环按循环路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11、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12、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人类活动有关的补给
13、地下水中常见的酸根离子有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按矿化度将地下水分为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五类。 14、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 2、给水度 3、地下水的动态
4、潜水
5、流网1、降水入渗系数 6、2、地下水含水系统 7、地下水的均衡 8、承压水 9、渗流
三、判断题
1、断层都是导水的。( )
2、地下水资源量就是地下含水层中储存的水量。( ) 3、长期溶滤作用下地下水中的矿化度偏低。( ) 4、潜水出露的泉都是下降泉。( ) 5、流线越密,地下水流速越快。( )
6、相同入渗补给量的情况下,越粗的岩土,地下水位波动幅度越大。( ) 7、潜水面和地形的起伏具有相似性。 ()
8、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水分子状态的转换。( ) 9、地下水的实际流速比我们计算的流速要小。( )
10、地下水的蒸发是指地下水在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1、松散岩石的孔隙度与颗粒的大小没有关系。( ) 12、颗粒越细,毛细作用越强。( )
13、从潜水中抽取水量,潜水面会下降。( ) 14、承压水出露的泉都是上升泉。( ) 15、等势线线越密,水力坡降越小。( )
16、相同入渗补给量的情况下,越细的岩土,地下水位波动幅度越大。( ) 17、达西定律是线性定律。 ( )
18、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水分子状态的转换。( ) 19、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20、降雨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降雨强度没有关系,只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四、简答题
1、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2、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哪些? 3、潜水和承压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4、地下水资源从供水的角度分析有哪些特性? 5、河床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裂隙水的特点;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类? 7、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8、什么是补给资源?什么是储存资源? 五、案例分析题
1、某区域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如下,其中A点含水层顶板标高为20.5m,试确定:
(1)本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流向(以箭头表示) (2)A点承压水头 (3)B点含水层埋深
(4)C点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承压)水位(如果在C点打钻孔时)
1地形等高线 2等压线 3含水层顶板等高线
2、某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下的花岗岩中出露一温泉,假定承压含水层满足等厚、均质、各向同性,其渗透系数为15m/d,有效孔隙度为0.2,补给区内的观测孔A和泉出露点B沿水流方向的间距L=12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A=5.4m,HB=3.0m。 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流速。
3、某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下的花岗岩中出露一温泉,假定承压含水层满足等厚、均质、各向同性,其渗透系数为20m/d,有效孔隙度为0.20,补给区内的观测孔A和泉出露点B沿水流方向的间距L=1000m。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A=5.4m,HB=3.40m.泉出露点B的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结果见表1,补给区内观测孔A的水化学分析的结果见表2。 表1 温泉水化学分析结果
离子 阳离 子 Na+ Ca Mg2+ 总计 Cl- 阴 离 子 总计 0 表2 补给区地下水水化学分析结果
离子 Na+ 阳 离 子 总计 阴 Cl -2+mg/l 毫克当量/L 毫克当量% 50.90 3.0 0.49 54.39 8.50 7.0 122.20 137.72.38 100.0 2.19 0.15 0.04 2.38 0.24 0.14 2.0 92.0 6.30 1.70 100.0 10.0 6.0 84.0 其它成分 H2S:5 mg/l 矿化度:500 mg/l 水温:16℃ 流量:3.6L/s SO42- HCO3- mg/l 6.60 40.0 1.15 47.75 6.74 毫克当量/L 毫克当量% 0.28 2.0 0.10 2.38 0.19
其它成分 CO2:11 mg/l 矿化度:300 mg/l 12.0 84.0 4.0 水温:14℃ 100.0 8.0 Ca Mg 2+2+
离 子 SO4 HCO3- 总计 2-21.50 107.54 135.78 0.43 1.76 2.38 18.0 74.0 100.0 (1)、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流速。
(2)、分别写出两水样的库尔洛夫式。
4、资料见上题,请写出由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可能经受的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并分析原因。
六、论述题
1、论述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请举出三例详细阐述。 2、论述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 、生态环境因子、_灾害因子__、__地质营力_和信息
载体。
2、达西定律的公式_ v=ki,v是流速,k是渗透系数,i是水力坡降(或水力梯度)(2
分); 适用条件层流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____和_颗粒排列情况,此外还有颗粒形状及胶
结充填情况。
4、裂隙按成因可分为___成岩裂隙__、__构造裂隙__、___风化裂隙__。
5、毛细现象是发生在气液固三相_界面上的,毛细水的类型有_悬挂毛细水__、支持毛
细水、孔角毛细水__。
6、地下水中常见的酸根离子有_氯离子__、_碳酸氢根离子_、__硫酸根离子__,按矿
化度将地下水分为__淡水_ 、__微咸水__、__咸水___、___盐水__、___卤水__五类。
7、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__侵蚀泉__、___断层泉__、_接触带泉__。
8、有效原理的表述公式_ σ= σ’+U, σ是总应力,σ’是有效应力,U是孔隙水
应力
9、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是使地下水水质向___淡化方向___发展 10、水文循环按循环路径可分为____大循环__和 小循环____。 11、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方式有___活塞式__和___捷径式____两种
12、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__大气降水_____ 、_地表水__________、__凝结水
___、_其它含水层的补给____和人类活动有关的补给
13、地下水中常见的酸根离子有_氯离子__、_碳酸氢根离子_、__硫酸根离子__,按矿
化度将地下水分为__淡水_ 、__微咸水__、__咸水___、___盐水__、___卤水__五类。
14、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二、略
三、
1、断层都是导水的。(× )
2、地下水资源量就是地下含水层中储存的水量。( × ) 3、长期溶滤作用下地下水中的矿化度偏低。( √ ) 4、潜水出露的泉都是下降泉。(√ ) 5、流线越密,地下水流速越快。( √)
6、相同入渗补给量的情况下,越粗的岩土,地下水位波动幅度越大。( × ) 7、潜水面和地形的起伏具有相似性。 (√)
8、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水分子状态的转换。(× )
9、地下水的实际流速比我们计算的流速要小。(√ )
10、地下水的蒸发是指地下水在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1、松散岩石的孔隙度与颗粒的大小没有关系。( √ ) 12、颗粒越细,毛细作用越强。( × )
13、从潜水中抽取水量,潜水面会下降。( √ ) 14、承压水出露的泉都是上升泉。( √ ) 15、等势线线越密,水力坡降越小。( × )
16、相同入渗补给量的情况下,越细的岩土,地下水位波动幅度越大。( √ ) 17、达西定律是线性定律。 (√)
18、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水分子状态的转换。( × ) 19、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
20、降雨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降雨强度没有关系,只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四、略
五、略 六、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