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示范教案(物质的分散系)

来源:好兔宠物网
 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

物质的分散系

从容说课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课时的“物质的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在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具体做法是: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从初中化学学习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入手,得出分散系、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重点 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 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三维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 2.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3.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4.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 5.掌握电离的概念。

6.能用物质的分散系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7.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早晨大雾笼罩。或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体系。 推进新课 板 书: 物质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分散系

演示:物品准备:食盐、泥土、植物油、蒸馏水、玻璃棒、三只烧杯。 请三位同学参与演示,老师指导。

生甲 将5 g食盐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乙 将5 g泥土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丙 将5 g植物油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甲 食盐水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

生乙 泥土水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生丙 植物油溶于水得到也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师 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刚才三位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 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去。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

师 那么,根据此方法,请同学们归纳出分散系的概念,什么是分散系? 生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 书: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分散系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去的物质

师 上述三位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是否为分散系? 生 是,属于分散系。 师 是同一种分散系吗?

生 不是,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因为得到的是三种不同现象。 师 那么如何给分散系进行分类呢? 板 书: 2.分类

生1 可以分成三类:溶液、浊液、胶体。

生2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小于10-9-9-7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在10—10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板 书: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10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师 同学们都爱动脑筋,能够很快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实验,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和与溶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应用。 板 书: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分组实验]学生按学习的4人小组(前后两排同学)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取一只烧杯,加5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待液体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通过小孔将光射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3.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师 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 展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2.溶液、胶体被光照射 3.在悬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内容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2.溶液、胶体被光照射

-9

-7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 实验现象 出现红褐色液体 氢氧化铁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硫酸铜溶液没有 实验结论 胶体制备成功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

3.在悬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铁胶体 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试管中浑浊现象消失,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在试管底部出现沉淀,另一支试管是浑浊的 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 师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胶体的制备可以用某些盐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得到。 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师 请同学们对比分析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生 胶体制备反应中,应注明哪一种物质是胶体,胶体后不能有沉淀符号。

师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都看到一些实验现象,并得到一些结论,现我们用这些现象和结论帮助我们一起解释一些问题。

[问题与讨论]根据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与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有什么应用? (学生活动)讨论作答。

生1 以一束强光照射,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若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胶体,若没有光亮的通路,则为溶液。

生2 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因此可以作为净水剂使用。

师 根据氢氧化铁胶体知识的应用,你能得到哪些启发,你能联想出胶体的其他方面的应用吗?请同学们一起看书,归纳出胶体常见的一些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看教材P12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生 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和现象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师 我们得到的分散系中其导电性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实验。 [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

[实验内容]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和蔗糖溶液,按教材图示装置组装仪器,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汇报实验现象。

生 盛有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的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可以导电,而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板 书: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师 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联想实验现象。

生 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师 (追问)在NaCl、NaOH、稀盐酸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沉思,小声议论。

师 及时引导,提示、启发。

生 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离产生的,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 书: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师 (再追问)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生 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转折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生1 水溶液中。

生2 水溶液或熔化状态可发生电离。 师 请大家评价刚才两位同学的结论。

生 第二位同学回答得较全面。

师 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 书:

2.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分散体系,同时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有一点初步的了解,还学习了物质的一种分类方式,知道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为非电解质,本节课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能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布置作业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 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 D.胶粒是运动的 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

A.CaCO3和Na2CO3 B.NaCl和KNO3

C.CCl4和水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溴水和汽油 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

C.乙二醇和甘油 D.鸡蛋清和甘油

5.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

11SO2 ○12石墨 C2H5OH ⑨H2O ⑩Fe ○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hnet.com.cn 或http://www.e12.com.cn

(3)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详解

1.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2.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3.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 答案:D

4.解析: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l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5.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2)⑧ ○11 (3)②③④⑦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分散系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去的物质

2.分类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