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七册第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江南新村小学 范莉萍

第六单元课文以“怀念”为主题。26、27、28三课,均是借物抒情,表达对故乡或者是一个地方的怀念。《家乡的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特点,回忆了小桥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无限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摇花船》一课,作者介绍摇花船这一民间艺术活动以及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经历,借活动抒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扬州茶馆》一课,作者借对茶馆的描写,反应扬州的风土人情和扬州人的生活情况,抒发自己对扬州这个地方的怀念。29课《泼水节的怀念》是通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一活动的回忆,表达对周总理这一人物的怀念。

下面,再说说单元训练目标。本册教材,第1、2单元主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第3、4单元主要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第5、6单元的训练要求是复述课文,本单元是承接第五单元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详细复述课文的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已经提出过,当时要求学生能借助某些词语或者提示,进行片段的复述。在这两单元重提复述,要求提高了,要复述整篇文章。虽然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复述能力,但较完整的复述整篇课文还是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指导、训练。所以,在设计、布置本单元的练习时,教师要凸显复述技能的训练,同时不能忘记前几个单元的训练目标,不能忽视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朗读能力和简要概括能力的训练。

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对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进行整体作业设计。在第六单元的五篇课文中,我们确定了《家乡的桥》、《摇花船》、《扬州茶馆》、《泼水节的怀念》作为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安排两教时的学习时间。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课可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

现在,我们就从这四篇精读课文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这三部分说说相关的练习设计。 一、课前预习

26 家乡的桥 27 摇花船 28 扬州茶馆 29 泼水节的怀念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读1、读通课文,读1、熟读课文,读1、读课文,读准准字音,按要求完准字音,按要求完成练习: 成练习。 ①读准下列带点①读准下列带点准字音,读通句字音,按要求完成子,特别读准下练习: 列字的字音。 ①为下列生字标沏上拼音: .茶 薄.片 字的字音: 字的字音: 缀 撷取 篆体村坊 火铳 即一小撮 魁伟 脊梁 银钵...... 咀嚼....凿 当作 血脉 兴出点味道 和着净水 冲着 .... 娉.娉婷婷 嚼...年糕 ②查字典理解: 水磨2、读课文,思考:2、读课文,围绕.撷取 缀 ②联系上下文,想作者向我们介绍课题,说说课文写吃?请在文中圈2、读课文,联系想“娉娉婷婷”的了哪几种扬州小了一件什么事? 课后“阅读芳草意思 地”第2题思考:2、读课文,思考:出。 作者从哪几个方作者从哪几个方 面介绍家乡的面介绍“摇花船”桥? 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课前预习时我们应该关注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在预习阶段扫清字词障碍。首先,关注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难读的字、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比如26课中的“撷取、篆体、缀”;27课中“火铳、娉娉婷婷”;28课中的“一小撮”;29课中的“银钵、魁伟”等都是生字。26课中的“凿”字;28课中的“沏茶”;29课中的“脊梁”都是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课文之初,就需要把它们的字音读正确。26课中的“血脉”;27课中的“村坊、水磨年糕”;28课中的“咀嚼、嚼”;29课中的“和着”,这些都是多音字,怎么读?更需要学生查阅字典,根据意思确定它的读音。而26课中的“当作”;27课中的“即兴”;28课中的“薄片”等多音字,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现在可以把它作为对多音字的复习巩固。

在课前预习阶段,我们还要抓住一些关键的、与课文或重点段落的理解紧密相关的词语进行理解。比如:26课中的“撷取”和“缀”字,在课堂教学时,要通过了解这两个词语的字典义体会它的语境义,了解这两个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从而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桥的那份浓浓的情,因此,在预习时查阅字典,了解它的意思就必不可少了。而27课中的“娉娉婷婷”一词的理解,能帮助学生感悟作者在参与摇花船这项活动时的幸福感。在字典里虽然对这个词语有很明确的

解释,但是我们觉得根据“娉娉婷婷”这四个字的写法,以及课文中对“我”参与活动时的一些语句描写,学生完全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也就不需要查字典了。

课前预习阶段,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提高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复述课文”,所以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理清文章的脉络或者大致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为学生全文复述打下基础。在26、27、28三课预习练习中,都有此类练习的设计。在设计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时,我们还要注意前后训练目标的连贯性。比如在29课《泼水节的怀念》中设计了“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的练习,这一要求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围绕课题提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现在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运用这种方法来理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练习 26 家乡的桥 27 摇花船 28 扬州茶馆 29 泼水节的怀念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1、读课文第三小节,看图想象说话,理解“连”字的含义。 2、结合文章,体会“撷取”、“缀”这两个词语的用法。 3、读课文第三节,思考:家乡的桥的名称的来历。 4、课文结尾处“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中“长”字能否改为“常”,为什么?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娉娉婷婷”的意思 2、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活动。 3、思考:课题是《摇花船》,课文的2-5小节已经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活动,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第6小节?可不可以不写? 第二课时: 1、复述摇花船这第一课时 1、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烫干丝分几步,你是怎么知道的? 2、在有感情的熟读第二小节的基础上,抓住厨师制作烫干丝时的动作,说清烫干丝的过程。 第二课时 1、熟读第3 节 (1)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2,感受作者动词选用的精准。 (2)为句子加标第一课时 1、围绕课题,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句子,提提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想办法解决(课后词句活动室1的练习) 3、复述阿果、阿岩和总理泼水的情景。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课文第一小节要写吗?为什么?

1、熟读课文,完整地介绍“家乡的桥”。 2、思考:课文第二小节可以省去不写吗?说说你的理解。 种民间艺术活动。 点,体会小笼点心2、说说你对“这的品种繁多。 种幸福的感觉一直保持了很久”这句话的理解。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求凸显单元训练目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所以每篇课文的练习设计中都有相关的训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借助复述的训练,梳理文脉,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思路,从而达成训练目标。因为每篇课文的文体以及写作方法的不同,在指导学生复述时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家乡的桥》一课从“桥的造型、名称和桥是孩子们的乐园”三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线索,了解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理清文章脉络,为复述奠定基础。《摇花船》一课也是从几个方面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但是行文线索不如《家乡的桥》那样清晰,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归并要点,使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船、人、行进路线”等方面做介绍的。《扬州茶馆》一课主要复述“烫干丝”这部分内容,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烫干丝”的步骤,抓住动作复述。《泼水节的怀念》一课是记事的文章,则要抓住那些能够体会人物情感的句子,理清阿果、阿岩和总理分别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文章主线理清了,复述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指导复述课文时,我们不能为复述而复述,要把单元重点训练目标与对字、词、句、篇章的理解连结起来。(1)通过品词品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家乡的桥》一课中的“连”字,学生能体会到的是路的连接,却不能感受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我们设计了看图想象说话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感悟到家乡的小桥连接的是亲如一家的邻里之间的感情。“缀、撷取”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已经了解,但这两个词语的用法好在哪里?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正是作者对家乡的桥充满了情感,才会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述。(2)引发学生对篇章结构、写作内容等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写?在探寻“为什么”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些写作方法。比如:《家乡的桥》一课中的“思考:课文第二小节可以省去不写吗?说说你的理解。”、“课文结尾处“长相忆,最忆家乡的

桥”中“长”字能否改为“常”,为什么?”;《摇花船》一课中的“思考:课题是《摇花船》,课文的2-5小节已经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活动,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第6小节?可不可以不写?”;《泼水节的怀念》一课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课文第一小节要写吗?为什么?”这些练习都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词赏句,了解作者在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课后练习

26 家乡的桥 27 摇花船 28 扬州茶馆 29 泼水节的怀念 课后练习 1、为多音字选择1、为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正确的读音: 当作(dāng dàng) 村坊(fǎng fāng) ..血脉(xiě xuè) .2、熟读课文,完整地复述课文。 3、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体会分号的作用。 4、用钢笔摘抄“有趣的是……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这段话,并背诵。 水磨(mó mò)年.糕 即兴(xīng xìng) .2、你对“这种幸福的感觉一直保持了很久”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请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 3、请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4、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活动,抓住特点做简单的记录。 1、为下列多音字1、根据词义为多标上正确的读音: 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嚼( )出点味道 .和咀嚼( ) .着净水(hé .huo huò) 薄片( ) .冲着(chòng ch2、把烫干丝的过.程介绍给父母,注ōng) 意讲清每一个动2、复述阿果、阿岩和总理泼水的作 3、背诵课文第2 情景。 3、摘抄、背诵课小节 4、填上合适的动文第一小节。 词,把炒鸡蛋的过程写一写(课后“词句活动室”练习1) 和课前预习以及课中练习一样,课后练习作为课堂练习的延续与巩固也应当围绕单元目标的训练进行设计。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继续练习复述课文,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已经作了相关的指导,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训练,课后练习就要让学生根据课堂上老师的指导练习复述,这也体现了课中练习与课后作业的一致性。复述课文这一项作业,我们或许并不需要急于检测完成情况。每篇课文教学后,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家自

主练习完成,而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对一地针对性地辅导。一个单元结束,学生经过四次练习后,我们再来检测学生的复述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这四篇课文中挑选一篇进行复述。由于课文内容的不同,我们编制的复述评价表也是不同的,比如《摇花船》一课,我们就可以制定这样一张评价表:

《摇花船》复述评价表

花船样子 2分 评语: 评价人签名: 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同伴互助、小组合作、家长协助等均可,已达到检查、激励等功能。

课后练习还要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把课堂上习得的能力在课后练习中加以复习和强化。比如,我们在预习时布置,课堂上纠正了多音字的读音,课后练习就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当然,练习的题型应该是多样的,这里只是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个范例。又比如:在《家乡的桥》的课堂练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第三节的标点“;”,体会了分号的作用,在课后练习中,我们适当补充加标点的练习,强化分号的正确运用。《扬州茶馆》一课中“烫干丝”部分,学生体会到作者在描写时动词选用精准,语言轻快,课后练习结合了“词句活动室”练习1,填上合适的动词,把炒鸡蛋的过程写一写,要求写的语段同样能反应出动作的娴熟。

在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有些文笔优美的语段,值得学生积累和背诵。如:《家乡的桥》中描写桥名字体的一段话,在学生抄写并背诵的过程中,既积累了“飘逸潇洒、刚劲雄健”描写字体的词语,还掌握了“篆、隶、撷取”等生字的写法,又达到了语段积累的效果,真所谓一举多得。《泼水节的怀念》中的第一小节,运用了排比句式,描写了傣族泼水节幸福、吉祥的气氛,让学生摘抄、背诵,在此过程中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而《扬州茶馆》作为名家名篇,语言方面的特点更需要学生背诵积累。

花船姑娘、活动规则 船老大 3分 2分 语言连贯 2分 态度自然 1分 总分 10分

课后练习的设计还要兼顾学生能力的拓展。比如《摇花船》一课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课后作业,我们鼓励学生主动收集信息,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活动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上网查找的条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了眼界。

2011、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