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ISSN1OO8—9446 而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ChengdePetroleumCollege 第9卷第3期,2007年9月 Vo1.9,No.3,Sep.2007
Dornyei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及 课堂激发策略 王志敏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常州213146)
摘要:Dornyei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是继Gardner和Lambert社会心理模式后的最有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动
机学习理论模式,尤其是关于情景层面的论述,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两
个自然班9O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Dornyei模式理论下的课堂动机激发策略对学习成绩有较大的促 进作用.
关键词:学习动机;Dornyei三层次模式;情景层面;课堂动机激发策
中图分类号:G442号:1008.9446(2007)03-0069—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DornyeiLearningMotivationThree-levelModel TheoryandClassroomStimulationStrategy WANGZhi—min
(Dept.ofForeignLanguage,ChangzhouTextile&GarmentInstitute,Changzhou213146,Jiangsu,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DornyeiThree—levelTheoryonlearningmotivation,whichisthemost
influentialinstudiesofmotivationinsecondlanguagelearningafterGardner&Lambertsocial—edu—
cationalmodeltheory.Itslearningsituationlevelplaysanimportantroleinforeignlanguageteach—
ing.Aninvestigationwasconductedamong90studentsintwonormalclasseswithquantitativep—
proaches.Thestudyresultshowsthatclassroomstimulationstrategyhasimprovedlearningeffect greatly.
Keywords:learningmotivation;DornyeiThree—levelModelTheory;learningsituationlevel;class— roomstimulationstrategy 1背景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Gardner和Lambert就对第二语言习得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现
在被称为”社会一教育模式”(也有人将之称为”社会~心理模式”)的语言学习理论.他们认为,二语习
得主要与智力,语言能力,动机以及焦虑有关,这四个因素与正式的课堂教学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后两者 在非正式的语言环境中更重要¨.
Gardner等的社会~教育模式认为,动机受两种态度的影响,即融合型态度和工具型态度.包含三
个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attitudestowardslearningthesecondlanguage),学习该语言的愿
望(desiretolearnthelanguage),以及为学习该语言所做的努力(effortmadetolearnthelanguage)[23.
Gardner等人以社会心理学的成果来建构动机研究模型,这一特征也成为此后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和研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06一R一3625) 收稿日期:2007-03.16
作者简介:王志敏(1966一),男,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的研究.
7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第9卷第3期 究范式.
在九十年代TheModernLanguageJournal发起了Gardner与其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之问的对话,
其争论的焦点就是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到底是更应该重视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和文化环境,还是学
校教育的环境.Z.Dornyei表现十分活跃,他与Clement等人合作,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理
论,在长期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Z.Dornyei对外语习得和二语习得进行
了区分,认为在外语学习的情景中,应该从综合性,语言自信度以及课堂环境评价等三个方面去研究和 测量动机.
Dornyei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构成成分三层次模式.他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
三个构成成分,即语言层面(1anguageleve1),学习者层面(1earnerleve1)以及学习情景层面(situationlev.
e1),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也应该在这三个维度上展开.但在Dornyei的模式中,阐述最详细,最引人注目
的便是对与外语学习情景有关的动机因素的界定与测量.情景层面的动机成分包括课程特定动机组件
(COUFSe—specificmotivationalcomponent),教师特定动机组件(teacher—specificmotivationalcomponent)以及
学习集体动机组件(1earningcommunitymotivationalcomponent).其中课程特定动机组件与课程有关,包
括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内在兴趣,教学与学生个体需要和目标的相关性,学生对学好该课程成功程度的期
望值,以及学生对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教师特定动机组件与教师的行为,性格以及教学风格有关,包
括学生取悦教师的亲和动力(affiliativedrive),权威类型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社会化.学习集体动
机组件与学习者所在的集体动力有关,包括目标定向,规范和奖励体系以及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 型和个性型).
Dornyei的动机三层次模式,尤其是关于情景层面的论述,对外语教学有着尤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在情景层面的三个构成要素上进行操作,从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课程特定动
机组件方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师特定组
件方面,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不时轮番扮演组织者,监督者(尤其两人活动和分组讨论时,留心不同
组别的对话),倾听者(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活动中),以及疑难解答
者的角色.课下不时与学生交
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做到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在学习集体动机组件方面,注意培养整个班级的集体动力,为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
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能够愉快地进行交流.利用发言积极的同学来带动和鼓励不积极的
同学,让口语较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帮助较差的同学进行练习.此外,鼓励学生建设课外英语角,
规定联系时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上述观点的启发下,笔者有意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以此证明Dornyei学习动机模式理论
下的课堂激发策略对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2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
本实验的对象为两个自然班,笔者分别把它们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同为45人.实验开始前,笔者
特意查阅了这两个班入校以来外语学习的成绩,总体上无太大的差别.为了更具科学性,笔者又对两个
班进行了背景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班英语学习成绩,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
而且,两个班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动机策略培训.
2.2培训准备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是个全新的概念,因此,笔者特地为实验班作了一个讲座,介绍了学
习动机的定义,内容,分类和激发的方式.随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共10个问题,测试学生对学习动机激
发策略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学生对10个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对参与这种教学激发模式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
王志敏:Dornyei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及课堂激发策略?71? 2.3实验内容
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教材,即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Book1),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即教材中五个
单元的学习内容,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即能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方法,实验
班采用的是以动机激发策略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的则是常规的教学方法. 2.4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了五个步骤:一是准备阶段,首先帮助学生确认已有的或正在运用的学习动机激发策
略,并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策略意识;二是呈现阶段,教师示范并提供相关动机激发策略运用的具体实
例;三是练习阶段,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一具体单词所用的动机激发策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尝试其它
策略,学生可共享所用的相关策略;四是巩固阶段,教师有目的地从课文及练习中选出;五是评估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机激发策略培训,通过口头报告,问卷调查和测试等方式,组织实验班学生就策略的 运用作出自我评估. 3实验结果分析
笔者按激发策略培训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所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
(SPSS)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表1是策略培训前,对两个班进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如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3.3686,对照班
的平均成绩为2.3159,通过T检验发现,两个班在学习成绩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1策略培训前测试结果表2策略实验测试结果 (P<0.05)
表2是策略培训第1O周的测试结果,由表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要好,实验班平
均得分为7.7370,标准差为1.3695,对照班平均得分为6.8162,标准差为1.7380.在策略实验前,实验
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方面不存在差异,但是经过十周的策略实验,发现
两个班的成绩差有显着意义(P< 0.05). 4启示
4.1营造放松舒适的课堂气氛,尽快消除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要教好一门课程,在制定教学方法的同时,
要研究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理状态.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input)一过
滤(filter)一吸收(intake)一组织(organize)一监控(monitor)一输出(output).如果一个人的学习目的不
明确,信心不足甚至对外语学习课程惧怕和忧虑,这就会构成学会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
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而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过程乃至输出进行运用了.比
如:新生入学时,在英语学习上学生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同学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
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一类同学恰恰相反,教师首先应明确他们在学外语中的心理特点,区别
对待.对前者,教师可提一些较难的问题,给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对后者,教师首先要有耐心,他
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宜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和过多地纠正错误.那
样会加剧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教师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也会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情绪.因
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训练,以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4.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持久因素.在外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以旧引新的教学顺序,在引
7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第9卷第3期
出新知识点的时候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同样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上阅读课的时候,在
学生预习之前简单地介绍一下要学习的故事内容,然后给学生布置pre.readingactivities,也可以收到同
样的效果.在笔者看来,搞好讨论课和表演课的关键是: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
4.3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
作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力求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生动的方法,使
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上也感到愉快.教师要不断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新的刺
激,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应该善于创造”问题情境”.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采用字面理解,推
理,重新组织及评估(evaluation)等形式,尽量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趣味性的问题;演讲式与讲
座式相结合,适当时还可以安排一些语言游戏,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外语来表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
及相互讨论,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相互间的了解,这样 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自然高涨.
4.4培养学生观察及思考能力,加强参与意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例如:在精读教学中,有时由于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而且
时间也有限,对于那些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很吃力,如果教师忽略这一点,他们就会失去
学习信心.这时教师如果能在复习课文时穿插一些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介绍一下文章背景知
识(background)及修辞手法(figureofspeech)等,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观察与思考的机会,以便提高他
们的参与意识.课堂讲授并不是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主要手段,而是用来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之
经久不衰.当然,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组织第二课堂,课外定期举行英语角,英
语晚会,演讲活动,朗读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他们的语言意识和信心.
4.5适度的表扬与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是一种肯定,鞭策.试验表明:表扬,鼓励最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成绩进
步最显着.而受申斥,挨批评的效果次之,受忽视的(未能得到认可评价)效果第三;这充分说明正确的
评价与适度表扬,鼓励的作用.对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过分挑剔,要耐心讲解.
大致来讲,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本能地等待教师做出肯定的认可.如果这时教师能给予他鼓励,就不会伤
害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与参与意识.实践表明,如果教师能真诚地帮助鼓励学生,会
收到积极的效果,能增强他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动力. 4.6及时反馈学习成绩.使学生体验成就感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的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未来行为.因为通过反
馈,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成绩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同时还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
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学习动机在本质上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屡遭失败,他就会对自己
进行错误的归因,使学习动机很难维持.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的体验.
当然,动机激发策略也有不足之处,因此不能夸大该激发策略的作用,外语教师应有效地交叉运用
其它多种策略,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GardnerRC,LambertWE.MotivationalVariabl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CanadianJournalofPsychology, 1959,(13):266—272.
[2]GardnerRC.LearningAnotherLanguage:ATrueSocialPsychologicalExperiment[J].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 chology,1983,(2):219—239.
[3]Dornyei.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M].Harlow:Longman,1994.
[4]Dornyei.MotivationandMotivatinginForeignLanguageClassroom[J].ModernLanguageJournal,1994,(78):273—2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