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腔颌面部肿瘤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7年第22卷第1期 痂组织行HE染色及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 关肽(CGR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 CGRP、SP大量表达于骨痂组织,骨痂致密且排 列规律{实验组CGRP、SP在骨痂组织中持续弱 阳性表达,骨痂结构稀疏而紊乱,骨质成熟缓慢。 图5表2参1O(曹灵) 20070205 275例下颌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徐 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1).-48 ̄49 对275例下领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 析。结果:1-非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在颌间结扎 过程中对全身情况影响较大,其中3例遗留面颌 畸形;2.手术治疗的248例病例中,钢丝内固定的 73例患者术后有5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小型钛 板坚固内固定的169例患者有6例术后二期手术 取出钛板,可吸收夹板内固定的6例患者术后均 取得了满意效果。认为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 领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参5(郭威) 20070206双侧髁突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肖红 喜…∥北京口腔医学.-2006,14(1).-47 ̄49 对2O例双侧髁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与 保守治疗,并随访。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 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单 纯髁颈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均较满意。但术后 6个月到3年随访时发现,保守组颞下颌关节紊 乱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表1参6(吴大明) 20070207改良面掀翻切口在颧上颌骨骨折中的 应用/汉 斌…∥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 (1).一97~98 口腔颌面部肿瘤 20070208保持下颌骨完整性改良联合根治术在 中晚期舌癌治疗中的应用/廖贵清…∥实用口腔 医学杂志.-2006,22(1).一8~10 临床39例T3-T4舌鳞癌患者,行改良联合 根治术,保留下颌骨及牙槽突的完整性。结果:39 例均保存下颌骨及牙槽突的完整性,其中直接拉 拢缝合9例,3O例采用组织瓣修复舌及口底缺 损,所有病例均保存良好的咬合功能;术后1年原 发灶复发1例,3年原发灶复发9例,淋巴及远处 转移5例;3年生存率为(61.72±5.44) 。对于 未侵犯下领骨内侧黏膜的舌鳞癌病例,改良的保 留下领骨完整性的联合根治术能获得良好的生存 质量,而不影响对原发灶的控制。图6表1参5 (曹 灵) 27 20070209 CDK2、CDK4在金黄地鼠颊囊癌变过 程中表达的研究/孙淑芬…∥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6,20(1).-45 ̄48 用DMBA诱导48只金黄地鼠颊囊癌变动物 模型,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DK2、CDK4蛋白 的表达。结果:CDK2、CDK4参与了口腔黏膜癌 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图6表3参 10(郭威) 20070210 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定量分 析及平阳霉素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陈 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1).一9~10 收集1999—2002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 埋组织88例,化疗组44例,未化疗组44例。化 疗组为术前3天用平阳霉素48毫克。选择28例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 定量分析技术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鳞状 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结果:PTEN在口腔鳞状 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 上升。表1参6(郭威) 20070211放射性核素颌骨显像在诊治侵犯颌骨 的口腔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单莉英…∥口腔颌面 外科杂志.-2006,16(1).一50~51 26例初诊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颌骨 CT、X线片检查,b 99Tc—MDP(。。Tc一亚甲基二膦 酸盐)显像等检测,比较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 学检查结果为准。结果:26例X线片检测均无明 显阳性发现,而有5例核素骨显像显示病灶同侧 颌骨呈阳性,其中有2例CT也呈阳性。该5例 术后病理均证实颌骨已被肿瘤侵及。提示:核素 骨显像检查对口腔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及制定手术 方案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癌肿有 无颌骨侵犯的常规检查。图1参9(曹灵) 20070212头颈鳞癌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 与临床相关性分析/汤 埸…∥口腔颌面外科杂 志.-2006,16(1).一27~31 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6例头颈鳞癌患者的空 腹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中 IL-4、IL-1O、IL-12、IL-18、INF- 、TGF-9水平;用 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外周血中CD4 /CD8 绝对 数量和相对比值,以2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用 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非参数秩相关分析。结 果:血清中IL-12、IL-10、IL-4、IFN一 在实验组和 对照组均低于最低检出水平而未检出,头颈鳞癌 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临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分期越晚,病情越重,IL-18水平越高;实验组与 对照组血TGF—B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流式细 胞仪检测,头颈鳞癌患者CD3+T细胞总数, 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均在正常范围 内。提示:血清IL-18水平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 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表3参17 (曹 灵) 20070213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较基因组 杂交研究/王志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一 2006,16(1).一5~lO 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检测22例头颈部原发 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活检标本,临床数据按前瞻性 医学资料获得。结果:发现共有19例标本发生染 色体获得和(或)缺失。该研究发现染色体获得多 于缺失,染色体的获得可见于18q(4/19)、2p(3/ 19)、4p(2/19)、5q(2/19)、8q(2/19)、13q(2/19) 等,其中1例成人T细胞淋巴瘤发生2pl6-ter扩 增。染色体缺失可见于lp(4/19)、9p(4/19)、8p (3/19)和6q(3/19)等。染色体异常数目的多少 与分期有关,Ⅲ一Ⅳ期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数目多于 工一Ⅱ期患者。图6表1参26(曹灵) 20070214 多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口腔病变的临床 研究/郭小玲…∥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 (1).一42~44 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 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 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O个位于涎腺、乳腺及 女性生殖系统,其他1O个发生于头发、耳前区皮 肤、甲状腺、膀胱及血液系统。发生于口腔颌面部 的恶性肿瘤共25个,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 癌,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其 次是腮腺、颌下腺、颊黏膜及牙龈。提示:舌及涎 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消化道、呼吸 道密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认真的随访;对 于女性患者,乳腺及生殖系统应是检查的重点。 参12(郭威) 20070215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活性与成釉细胞 瘤增殖生长关系的研究/张彬…∥华西口腔医 学杂志.-2006,24(1).一7~1O 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制剂 Ro31—9790抑制MMP一2活性进行干预处理,采用 成釉细胞瘤细胞原代培养、瘤组织块裸鼠肾包膜 下移植、MTT、流式细胞术、瘤体积测量和组织学 中国医学文摘・I:l腔医学2007年第22卷第1期 检查等方法,观察MMP-2活性与成釉细胞瘤增 殖生长的关系。结果:Ro31—9790对成釉细胞瘤 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无影响,但可抑制体内移植 瘤的生长,MMP一2活性与成釉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活性无关,但与成釉细胞瘤的生长密切相关,可能 是成釉细胞瘤局部侵袭的机制之一。图2表3参 8(郭威) 20070216 be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王洁…∥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一48 ~52 免疫组化对75例成釉细胞瘤(AB)(原发31 例,复发37例,恶变组7例)进行BCL-2和BAX 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OM)和牙源性角化囊 肿(OKC)做对照。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O例AB、 12例OKC中的bcl-2和bax mRNA表达。结 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88.0 9,6, OKC中为74.3 ,NOM中为44.4 ,主要在 AB外周层细胞和少数星网状层细胞中表达。 BAX蛋白阳性率AB为74.7 ,OKC为65.7 9,6, NOM为77.8 ,BAX在AB的外周层和星网状 层细胞都有强度相似的表达。伴随着AB的复发 恶变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蛋白表达则 不同;复发组阳性率较原发组高,但恶变组低。 BCL-2与BAX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k: -0.331)。图5表3参1O(曹灵) 20070217 自体骨膜移植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观 察/万克林…∥口腔医学研究.-2006,22(1).-81 ~82 对56例颌骨囊肿术后创腔行自体邮票状游 离骨膜移植,术后1、3、12个月随访,进行X线检 查。结果:骨膜移植后3个月骨缺损处全部被新 生骨充填,骨密度明显增高,部分新生骨质结构与 正常趋于一致,12个月后受区恢复正常骨结构。 表1参5(俞未一) 200702 18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of p-dystroglyca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ANG Zheng jun…∥口腔医学研 究.一2006,22(1).一50 ̄54 检测口腔鳞癌四株细胞系中f}.DG蛋白存在 状态的基础上,应用Western blot和蛋白质测序 法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1,1O— phenanthroline对 DG蛋白降解和癌细胞侵袭 能力的逆转作用。结果:口腔鳞癌细胞中13-DG 蛋白降解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MMP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7年第22卷第1期 的剪切作用可能是I ̄-DG蛋白降解的重要机制之 一。图3表1参15(俞未~) 20070219移植髂骨内复发的成釉细胞瘤3例报 道/苏彤…∥上海口腔医学.一2006,15(1).一109 ~111 报道移植髂骨内复发的成釉细胞瘤3例,(2 例为滤泡型,1例为丛状型),分别于术后第3、4、 16年复发。建议对该类病例的手术截骨范围应 在病变周围1 em以外;术后随访时间应在10年 以上。图4参10(俞未一) 20070220 uPA、uPAR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 义/王秋旭…∥上海口腔医学.-2006,15(1).-85 ~87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在74例 舌鳞癌(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 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 U法分析 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舌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检验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 和uPAR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明显高表 达,并与T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图2 表1参6(俞未一) 20070221 I型蛋白激酶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 达及活性研究/曲昌锋…∥上海口腔医学.一 2006,15(1).一58~62 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 l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型蛋白激酶A(PKA I)的表达。以Western印迹法测定20例口腔 鳞癌及临近正常组织中PKA I的表达,同时测 定其活性。采用SPSSl1.5进行t检验和线性相 关分析。结果:PKA I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 达。PKA I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KA I的激活是口腔鳞癌恶性增殖的原因之一。图6 表3参8(俞未一) 20070222 舌中隔对染色法定位舌引流淋巴结的 影响/刘夏诚…∥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一 2006,4(1).一44"--48 64只成年日本大耳兔按注射部位随机均分 为舌尖、舌侧缘、舌中央和舌根4组;每组再均分 0.1mL、0.2mL、0.3mL和0.4mL 4种美蓝注射 剂量,记录美蓝的弥散范围和引流第一站淋巴结 检出情况;双因素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 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64例中,蓝染淋巴结 检出率为93.75 ;其中24例于双侧检出,分属 29 于部位分组中的舌尖组或剂量分组中的0.4mL 组。2.注射剂量为0.1 mL舌尖组均失败,舌尖 部和舌其他部位,淋巴结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 3.各剂量组间美蓝弥散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各部 位组间则无差异。提示:舌中隔可阻挡美蓝弥散, 应用染色法作cN0舌癌SLNB时,应考虑舌中隔 的阻隔作用。图3表2参13(曹灵) 20070223颌骨骨母细胞瘤5例报道及文献复 习/侯敏…∥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一2006,4 (1).一37~40 根据近20年收治的5例领骨骨母细胞瘤病 例结合国内54例颌骨骨母细胞瘤病例报告。结 果:颌骨骨母细胞瘤以10~30岁发病最多,部位 以磨牙区最多,局部膨隆与钝性疼痛为主要临床 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不同程度钙化的骨样组 织和骨质形成,大量增殖的骨母细胞混杂在富含 血管的间质中。图3表2参7 (曹灵) 20070224负压吸引联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大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刘 冰…∥中国口腔颌面外 科杂志.-2006,4(1).一20~23 5例下颌支巨大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活检术同 期施行负压吸引术后5个月,影像学显示病变范 围平均缩小67 ,病变区解剖结构接近正常。经 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后,病理诊断单囊型成釉细 胞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增生明显,纤维囊壁组织 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随访6~61个月无复发。 负压吸引术联合二期刮治术较快地缩小病变范 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并彻底清除病 变,最大限度地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图3参10 (曹灵) 20070225粘着斑激酶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相关 性研究/王琳琳…∥口腔医学.一2006,26(1).一62 ~64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90例口腔颌 面部鳞癌中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情况。结 果:FAK的表达强度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癌 旁组织,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转移组高于无 转移组,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图1表1 参9(俞未一) 20070226 口腔鳞癌中I、Ⅳ型胶原及基质金属 蛋白酶一1、2的表达及意义/张 壮…∥口腔医学 一.2006,26(1).-13~16 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80例口腔 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I型胶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Col I)、1V型胶原(Col 1V)、基质金属蛋白 (MMP一1、2)的表达。结果:Col I、Col 1V、MMP一 1、MMP一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 切。图2表2参12(俞未一) 20070227一个中国汉族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李静远…∥北京口腔 医学.-2006,14(1).-1~4 选择SHH信号系统的基因作为该痣样基底 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致病基因的候选基 因,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在候选基因染色体区域定 位致病基因。结果表明:这个中国汉族NBCCS 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PTCH2基因染色体区域 lp32.3,遗传距离为1。85 cM。图2表4参15 (吴大明) 20070228 rhEGF对口腔癌联合根治术创面愈 合的影响/朱声荣…∥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一 2006,22(2).一107~108 50例口腔癌病例(舌癌、颊癌、口底癌)均行 口腔癌联合根治术+颈阔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术后治疗相同,实验组加用金因肽(rhEGF)喷 雾口内和颈部创面,而对照组不用。术后第9 d 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对照组 愈合时间为口内12.4 d,颈部10.6 d,愈合率为 73.07 ,实验组愈合时间为口内9.3 d,颈部7.9 d,愈合率95.83 ,两组病例统计学处理均有显 著性差异。表2参6(俞未一) 20070229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分析/ 苏彤…∥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一2006,22(2).一 101,~102 对老年住院肿瘤患者1254例的诊治情况进 行分析。结果:老年颌面部肿瘤患者中男:女= 1.55:1,其中恶性肿瘤占59.81 ,男:女= 1.65:1;良性肿瘤男:女=1.29:1 表1参3 (俞未一) 20070230雌激素受体在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中的表达/魏红宇…∥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一 2006,22(2).一90~92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 雌激素受体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上的表 达,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经免 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可检测到ER在人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上有表达,并且Mc3细胞 系ER表达强于MEC一1;两种细胞系ER-a表达 均略强于ER—B。图4参9(俞未一)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7年第22卷第l期 20070231 nm2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 的意义/吴征元…∥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一2006, 22(2).一73~74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 irm23基因表达情况,分析rim23基因表达变化与 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移的关系。结果表 明:irm23基因在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表1参11 (俞未一) 20070232舌鳞癌中hTERT与PTEN表达的相 关性研究/冀予心…∥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一 2006,22(2).一69~72 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原发性 舌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hTERT和 PTE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 析技术,将二者中hTERT和PTEN蛋白水平进 行半定量分析。应用有关统计学方法,评价 hTERT和PTEN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相关 程度。结果:舌鳞癌中hTERT的表达升高, PTEN的表达下降,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图4 表4参8(俞未一) 20070233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3在口 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杨凯…∥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2).一67 ~69 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 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 疗效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PC- 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 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 著的相关性,认为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有可 能成为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表2参7 (俞未一) 20070234树状细胞疫苗抑制肿瘤的实验观察/ 韩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2).-81 ~84 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重组人 肿瘤坏死因子a(rhTNF-a)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 核细胞成为树状细胞(DC)。Tca8113舌癌细胞 可溶性抗原体外致敏DC,将同源人T淋巴细胞 与之共同培养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s),共同接种至荷瘤裸鼠体内行免 疫治疗。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日 曼学文摘・口腔医学2007年第22卷第1期 同诱导下可获得功能正常的DC,用致敏DC+ CTLs免疫治疗的荷瘤裸鼠与其他实验组相比, 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倍增时间显著提高。图 6参6(俞未一) 20070235颌骨巨细胞病变(综述)/-%大权∥中 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2).一126 ̄128 20070236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口腔肿 瘤侵袭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综述)/王 岩…∥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2).一119 ̄120 20070237抑癌基因PTEN与口腔癌相关性的 研究进展(综述)/朱传风…∥口腔医学.-2006, 26(1).一68~7O 20070238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综合序列治 疗/张志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一2006,4 (1).一3~7 20070239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苏彤…∥中国口腔颌面外 科杂志.-2006,4(1).-76~78 20070240泡沫硬化剂治疗脉管畸形的研究进展 (综述)/孙志军…∥口腔医学研究.一2006,22(1) .一9O~91 20070241 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外科——我国口 腔颌面肿瘤学科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方向/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一2006,24(1).一5~6 20070242 RNA干扰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l/梁新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 16(1).-75"--79 200702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恶性肿瘤研 究中的进展(综述)/王琳琳…∥口腔颌面外科杂 志.一2006,16(1).一87~9O 20070244 口腔颔面部肿瘤诊疗中流式细胞术的 作用(综述)/刘 慧…∥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一.2006.4(1).一53~55 涎腺疾病 20070245涎腺肿瘤surviv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 达及其意义/梁永强…∥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一 2006,20(1).一52 ̄56 涎腺肿瘤标本115例。制备普通切片及组织 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其中的survivin,显 微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SUlr— vivin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不表达,在良性肿瘤中仅 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涎腺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 程度表达。涎腺癌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及多形 31 性腺瘤组M0D值分别为0.20±0.029,0.38± 0.052,0.18±0.021。涎腺癌survivin表达与淋 巴结转移及复发有相关性。制备的涎腺肿瘤组织 芯片形成124点阵的组织阵列。常规切片与组织 芯片sur.vivin免疫组化结果比较有较好的一致 性。图5表7参12(郭威) 20070246 VEGF-C和CD3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中的表达/汤晓飞…∥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一 2006,20(1).一41~44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涎腺腺样囊性 癌(ACC)中VEGF-C和CD34表达情况,并计 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C的表达和 MVD与ACC组织类型有关;MVD和VEG卜C 表达间无相关性。VEGF-C和MVD可作为 ACC分化的指标之一;VEGF-C可能与ACC淋 巴结转移有关。图4表2参12(郭威) 20070247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 比较研究/唐 震…∥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一 2006,16(1).-54~55 9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患者与109 例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 两组病例均随访1/2~3年。结果:采用腮腺区 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 时性面瘫发生以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 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两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 无明显差异。建议对于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的腮 腺浅叶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表 1参5(曹灵) 20070248单一剂量单侧腮腺放射损伤对双侧腮 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单兆臣…∥华西口腔医学 杂志.一2006,24(1).一83 ̄85,88 14只小型猪一侧腮腺用直线加速分别给予 15Gy(7只)和20Gy(7只)离子射线照射,4只做 为空白对照。4周时,15Gy和20Gy照射后放射 侧腮腺重量下降达5O ;15 Gy照射后放射侧腮 腺唾液流率无明显下降,20Gy照射后减少约 5O 9,6。l6周时,15Gy和20Gy照射后放射侧腮腺 重量下降达5O%,组织学明显改变,照射后放射 侧腮腺流率分别下降约6O 及8O 。非放射侧 腮腺重量及形态均无明显变化,但20Gy照射后 16周时非放射侧腮腺唾液流率明显下降。认为 单一剂量照射后腮腺结构的改变相对唾液流率下 降发生较早,唾液流率减少与腺泡面积的减少不 完全成正相关。非照射侧腮腺形态变化不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