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说课稿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等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3、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掌握管理者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沟通。
4、能力目标: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5、情感目标: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6、社会应用性:
确认自己承担的管理者角色,制定改善实际管理的计划、措施; 组织设计高绩效工作团队; 结合具体情景指定个人授权计划; 基层作业的进度控制和纠偏能力。 二、课程资源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修订本。 1、教材适用性:
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开设管理课程的各专业使用,特别适于作为医药营销、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骨干教材,也可供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参考使用。 2、教材特色 :
1
(1)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充分
体现高职特色的实用教材
(2)注重内容的使用与更新: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岗
位不直接应用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增加实用知识 与技能内容。
(3)编写形式的创新与完善
——“栏目式”编写模式 三、课程内容 计划与决 策能力 四、课程内容重、难点
重点:第二篇是本书重点,适应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基层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需要,系统研究了管理一般职能及相应理论、实务与方法技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难点:每章的实践与训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本课程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一般都设置在二年级第一学 五、课程实施 基本教学方法 :
本课程基本教学方法以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为主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具体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5min)
学生演练(10min)
组织与人事能力 基层管理岗位 管理系统基础 综合管理技能先进管理思想 领导与沟通能力 控制与信息处理能 力 2
第二环节:精讲知识(25min) 第三环节:模拟训练
课堂讨论(10min)
课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含讨论) 实践 1 2 3 4 5 6 7
案例分析解说
引言 管理系统 管理思想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 控制职能 企业管理与改革 综合实训 合计 4 8 8 8 8 8 8 灵活选择本章内容 64 6 18 6 72 2 2 2 2 2 2 小计 4 9 8 10 10 10 8 案例分析 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六、教学设计
本课程正在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
3
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现阶段教学环节中全程使用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有的PPT课件资源丰富完善,针对有的重点案例可以采取视频播放方 七、 教学改革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了基本的理论讲解、课程讨论等教学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八、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
(作业+课堂讨论)占10% (期中考核)占10%(考勤)占10% 期末卷面成绩 占70%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