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缺乏世界级战地记者的原因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中国缺乏世界级战地记者的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确立了战地记者这样一个职业。19-20世纪,世界各地硝烟四起,战火纷飞,战地记者的身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作为世界级战地记者不仅仅需要参与多场战争,更需要有在战争中有惊人之举,要有获得国际认可的世界知名的新闻作品。其中著名的战地记者有罗伯特·卡特,威廉·拉塞尔,海明威等。高度的危险性使得战地记者位列世界十大危险性职业中。中国约占世界1/5的人口,却少有世界级的战地记者,这让我们不由得要思考其中缘由。我认为有一下四点:第一,中国报业起步晚,对战地报道缺乏有效的经验积累。第二,受到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人崇尚中庸,有别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导致在进行采访报道工作时,中国记者关注的焦点偏于平淡。第三,我国新闻的制度原因。第四,新闻媒体的管理问题。

中国报业起步远远晚于西方报业,早期的在华报业也多为外籍人士开班。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从事独立采访的记者开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萧乾作为二战西欧战场上最早去的,经历的是全过程的中国记者为人熟知。但根据资料粗略统计,还有其他八位。他们是陆铿,毛树清,乐恕人,丁垂远,余捷元,徐兆镛,任玲逊,胡济邦。他们更多的则是跟随盟军行动,或未曾经历出生入死的战争场面的体验。没有经验的累计就会缺少对信息的敏感度。我国派出的战地记者人数不多,对于战地报道如何报道没有相对规范的可借鉴经验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忙于重建恢复经济,但局部地区仍饱受战乱之苦。前期,我国对这种局部战争的报道也大多是转载,后期,我国也派出驻地记者,但驻地记者在报道时鲜有历史背景介绍,很少深究战争发生的缘由。单单现场的报道缺乏历史厚重的沉淀难有好作品问世。中国记者不注重版权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将自己看作报社的一份子,在战争报道的所有权上不注重保护自己的权益。

战地记者在战区,中国人传统思想是安居乐业,家庭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西方社会,推崇的是英雄主义,很著名的就有身上中弹280多片的海明威。中国记者在遇到危险时,心中还会考虑到家中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潜意识里就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这导致需要冲锋陷阵去拍摄采访报道的丧失。中国人热爱和平,这种平和的思想,在炮火激烈的冲撞下,会使得中国记者把更多的篇幅留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非战争的残酷。苦难带来的冲击远远没有近距离炮火下士兵们的血肉之躯来的有震撼力。

新闻媒体行业存在各项审批制度,层层审批之后,很多优秀报道或因各种原因被拦截,即使能发出来,也是经过大改动的,无法真实展示当时那瞬间记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西方社会,报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调解下的产业,老板追求更高的利益,这使得记者在报道时也会寻找矛盾更为尖锐的问题,能够夺人眼球的新闻才能为他们创造利益。中国政府依法保护新闻自由,也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和公民的舆论监督作用。但在一党执政的前提下,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媒体,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当地宣传部直接或间接控制。所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务,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务,都只能按它所管辖的新华社的统一通稿报导。作为国家行政首脑、政府总理的讲话,宣传部门也可以命令媒体删除被他们认为不合适的部分。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在记者无疆界的2011-2012年度新闻自由度排名当中, 中国在179个国家中排在第174位。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水均益在战争前撤离巴格达者被大众广泛质疑。而他也被人冠上了逃兵的称呼。但在十年后,水均益首次回应逃兵质疑时,答案水落石出。当时的他也不愿意撤离巴格达,迫于央视的性质,他不得不服从组织决定,离开向往的前线。但是他和闾丘露薇都有一样的信念:一定要想办法留个中国记者在这,无论是央视,无论是凤凰,无论是其他任何一个媒体。能够在这个现场它表明我们中国这个新闻事业在向前推进,而且表明我们中国有人呐。记者的报道看似自由,但却都是台领导决定的,报道时间都有严格规定。水均益在临行前也下了遗书,这点上看出他的义无反顾。他甚至想出假装护照丢

失、试图与世隔绝等办法,但依旧抵不过上级强制下达的命令。新闻媒体的管理需要引进西方先进理念,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中国缺乏世界级战地记者,但是中国不缺乏满腔热情的记者。他们努力冲破牢笼,但是桎梏太多,仅凭一人之力无法完成。新闻事业是个累积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新闻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我们不能因为现阶段中国缺少世界级战地记者而灰心,要期待焕然一新的新闻行业,为我们呈现出更加摄人心魄的作品。

12国际金融本一

12308813136

姚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