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病历
一般资料: 8床,男,86岁,河南新乡人,汉族,2012年11月13日入院。
医疗诊断:1.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能不全(2级)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1级,极高危组 4.甲状腺功能减低
既往病史:
高血压病史30年,血压最高190/100mmHg
平素服“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压控 制尚可。
“糖尿病”病史6年,目前服“拜糖平,糖适平”,血糖未监测。
2008年行“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情较平稳。
2010年诊断“甲状腺功能减低”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治疗方案:
扩冠:静点硝酸甘油,口服消心痛15mg3/日
降糖:阿卡波糖片50mg3/日,格列喹酮片 30mg3/日
降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日,厄贝沙坦 150mg 16:00点
调脂: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晚
三联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6000iu 2/日,阿司匹林100mg 1/日 氯比格雷75mg 1/日抗血小板治疗。
现病史:
➢患者于1991年出现无明显诱因间断胸闷、偶有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经休息可迅速缓解,后因心前区不适频繁发作,且症状逐渐加重,多次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2011年12月15日冠脉造影示:冠脉整体钙化严重;左主干中段狭窄约50%,左前降支中段可见轻度约30%狭窄病变;左回旋支中段可见约40%轻度狭窄病变;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分别可见弥约70%、80%及90%重度狭窄病变。术中未予特殊处理。
入院原因
患者自国庆节开始出现间断胸闷不适,症状不重,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一月自行将左甲状腺素片增加至75ug1/隔日和100ug1/隔日。3天前胸闷症状加重,每天发
作2-3次。发作时无放射痛及后背痛,无恶心、呕吐,无大汗等,门诊以“冠心病”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精神差,糖尿病饮食、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
体温35.9℃,脉搏4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40/8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腹部可见一长约20cm纵行手术疤痕,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
ST-T段压低
T波改变
病情变化
患者多次出现胸闷不适,查心电图示:V3、V4、V5、V6导联ST下移0.1-0.2mv,含服硝酸甘油1mg,一小时后症状可缓解。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且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不典型,考虑胸闷发作是多因素的,除考虑不稳定性心绞痛外,十二指肠-胃反流也是一重要因素。
护理诊断
1.胸闷、疼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焦虑 与频繁犯病,担心愈后有关
3.自理缺陷 与活动无耐力、胸闷、胸痛不适有关
4.有跌倒的危险 与头晕,视力模糊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组织缺血及营养障碍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胸闷、疼痛的护理
1、胸闷时给予持续中流量或者低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滴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并分散其注意力
焦虑的护理
1、安定情绪,与其保持良好沟通,出现不适时,及时给与关注,及时通知医生,尽快作出处理。
2、向病人讲解心绞痛的相关知识和使用监护系统的意义,消除病人的焦虑感。
自理缺陷的护理
1、定时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求,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
2、胸闷不适时,卧床休息,症状好转后在其耐力范围内适量增加活动量。
跌到危险的护理
1、血压升高时会有头晕症状,此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测量血压,给予对症处理。如厕或者外出应有人陪同。
2、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并避免危险因素,如迅速改变体位,情绪过于激动,活动场所光线过暗,地面滑等,睡觉时病床两侧应加床挡,防止坠床。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
1、采用合理膳食,增加患者机体营养。
2、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定时协助患者按摩皮肤,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潜在并发症的预防
1、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出现不适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心电图检查,及时作出处理。
3、避免患者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
知识链接
心功能分级:
I级: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活动下不会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况下会出现心衰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
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减低:是甲状腺素分泌缺乏或不足而引起的代谢综合征
甲减的心血管系统表现:脉搏缓慢,心动过缓,心音减弱,心界扩大,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常为正常的一半,有的伴心包积液,血压偏高,特别是舒张期血压升高多见,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倒置,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久病者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
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倦怠,反应迟钝,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触觉,嗅觉亦迟钝。伴有头昏、头晕、耳鸣。手足麻木,痛觉异常。
脂质代谢方面:T3、T4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是,增强胆固醇的降解,因此,当甲状腺机能减退时,T3、T4分泌减少,病久后出现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降解胆固醇的作用减弱,进而出现高胆固醇血症。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因此加大了血栓的形成风险
甲减引起的心脏改变?
⑴心脏扩大(包括左房、左或右室增大、普大心脏
⑵心包积液
⑶多导联T波平坦或倒置。辅助检查诊断依据:⑴心率缓慢;⑵低电压;⑶心音低
(4)心律失常 甲减时心肌对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下降,加之组织耗氧量减少及代谢率降低,心动过缓多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另外,甲减可引起Q-T 间期延长,严重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合理应用甲状腺素片与心脏病有何关系?
因甲状腺激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起始剂量过大或加量过快可能会迅速出现心悸,多汗,严重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休克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由于甲减的原因使组织耗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减少相平行,故很少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但在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其发生率会增加。如在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中出现心绞痛者,应高度怀疑药物所致,必须减少剂量。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典型反流综合症指因反流引起的烧心, 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影响病人睡眠。
胸痛的鉴别诊断
•1.疼痛部位:
•(1).胸壁疾病:固定、压痛;
•(2).胸膜炎:位于呼吸时胸阔扩张最大的部位;
•(3).心绞痛:心前区、胸骨后、左侧肩胛等;
•(4).食管炎:胸骨后
•2.性质:
•(1).肋间神经痛:烧灼样、刺痛;
•(2).肌肉痛:酸痛
•(3).骨痛:酸痛或锥痛
•(4).心绞痛:压榨样疼痛
•(5).原发性肺癌:闷痛
•(6).食管炎:烧灼痛
•3.持续时间和影响因素
•(1).心绞痛:3—5分钟,休息,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
•(2).心肌梗死:持续性
•(3).神经官能症:运动后减轻
•(4).胸膜炎:与呼吸运动有关
•(5).胸壁疾病:运动加剧、局麻后缓解
•4.胸痛的伴随症状
•胸痛常伴有高血压和 (或) 冠心病史: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难:肺炎、气胸、胸膜炎、肺栓塞、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胸痛常伴有特定体位缓解:心包炎-坐位及前倾位;二尖瓣脱垂-平卧位;食管裂孔疝-立位
•胸痛伴起病急剧,胸痛迅速达高峰,往往提示胸腔脏器破裂,如主动脉夹层、气胸、
纵隔气肿等
•胸痛伴血流动力学异常-低血压/及静脉怒张则提示致命性胸痛(心包填塞、急性心梗、巨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
•咳嗽: 呼吸系统疾病
•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 食管疾病
•咯血:肺梗死、肺癌
•发热:感染性疾病
胸痛的分类
胸腔脏器疾病
•1.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
•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瓣膜病及心肌病也可引起心绞痛。
•心肌梗死:多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2)心脏瓣膜病
• 二尖瓣狭窄+脱垂,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引起类似心肌缺血性胸痛
•(3)急性心包炎:剧烈胸痛或闷痛,位于心前区,可随呼吸,咳嗽,体位变化而改变,可伴有放射痛、发热;HR增快;ECG :ST段抬高,血沉快等
•(4)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肺动脉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中层变性坏死,血液进人中外层之间形成血肿,撕裂样疼痛、心前区、背部、腰部、有高血 压,可出现休克;及一侧桡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CT、MRI可确诊。
•(6)心肌病:可因心肌组织相对供血不足而致胸痛
(7)肺动脉疾病: ①肺栓塞和肺梗死:外周静脉或心内血栓脱落后阻塞肺动脉导致肺缺血缺氧而引起胸痛,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咳嗽、咯血等;
②肺动脉高压:Po2下降,冠脉灌注下降,心绞痛发作。
•2.呼吸系统疾病特点:
•①胸痛因呼吸和咳嗽加剧;
•②局部无压痛;
•③咳嗽;
•④原发病症状和体征;
•⑤X线检查多可提示病变。
•3.食管疾病包括
•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
•食管憩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