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好兔宠物网
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第20卷第21期 表l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 风险管理能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流 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间接减少医疗纠 程,从根源出发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工作 纷的发生,但如何使风险管理更规范化仍进一步探索。 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医疗事故的增多,患者维 参考文献 权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疗行业 [1] 李嫦燕,任为为,韩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 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如何减少医疗纠纷成为当前医疗体系 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23):4829— 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医疗风险的提前预知 4830. 及有效干预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 [2] 李冬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J].心理医 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强化护理风险督查力度,确保门诊护 生,2011(5):61—62. 理工作得到连续性、直接性、动态性地开展。 [3] 夏旭峰.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前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6—67. 8.50%,实施后为3.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 [4] 黄燕玲.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 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满意度实施前后分别为81.25%与 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73—74. 9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施风 本文编辑:谭峰 2014—01—26收稿 险管理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综上所 “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李克佳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市100049) 【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6s”管理方法对科室环境、仪器设施、药品和护理 人员等实施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患者 满意情况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6s”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 规范护士行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6s”管理方法;临床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issn.1006—7256.2014.21.056 文章编号:1006—7256(2014)2l一0107—02 “6s”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简称 j。近 “6s”管理的内涵、实施方法、目的、意义,使每位成员都知晓并 年来,“6s”管理逐渐被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提高了医院管理质 认识到实施‘‘6S”管理的重要性。 量和医护人员的素质。我院神经内科是医院首批开展优质护 1.2.3实施方法①整理:区分出科室内所有必要的和不必 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示范科室”,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我 要的物品,及时丢弃办公室、治疗室、护理站、病房、库房等区 们自2012年7月起将“6s”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效果 域内不必要的物品,尽量减少必要物品的数量。②整顿:将必 满意。现报告如下。 要物品归类分区放置,根据用处、使用频率等进行定置管理、 1资料与方法 目视管理,摆放整齐,加以标识,做到一目了然,取放方便,如 1.1一般资料本科室共有床位77张;护士33名、年龄20~ 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文件资料等放置到标识指示的位置。各 36岁,工作年限0.5—17.0年。学历:大专27名、本科5名、硕 种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建立仪器设备清点登记本,每 士1名,职称:护士24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1名。 周专人清点,故障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按 1.2方法 照失效先后顺序摆放。③清扫:将科室内所有环境分区责任 1.2.1成立科室“6s”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全部护理 到人,病室内环境由责任护士负责,护理站环境由办公班护士 组成员为组员,确立小组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负责,治疗室和处置间环境由治疗班护士负责,做到随时清扫 1.2.2实施前培训正式实施前进行动员,向小组成员讲解 从而确保环境整齐干净。④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等3s实 】07 施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并完善实施成果,使病房环境始终保 持最佳状态,每日指定专人负责督导巡查。⑤素养:是“6s”管 理的核心内容 。通过宣传、培训、激励等方法,将科室管理 要求转化为护理人员自身的习惯、意识,使护士自觉按照规章 制度工作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⑥安全: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人员、设备、设施安 全 3 J。培训、演练各种应急制度如火灾、停电等突发状况,培 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悬挂 防烫、防跌倒、防坠床等高危警示标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 护理安全隐患,实现预见性护理。 1.3评价指标①护理质量评价:采用千分制考核的形式, 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100分)、临床护理管理(150分)、急 救药械管理(30分)、毒麻药品管理(20分)、护士仪表及行为 规范(50分)、危重症患者管理(100分)、不良事件管理(100 分)、护理文件书写管理(100分)、继续教育管理(50分)、消毒 隔离管理(100分)、责任制护理(100分)及护理技能考核(100 分),共1 000分。考核方式包括护理部专项检查、夜查房、护 理质量持续改进日常督查等,每月汇总科室考核成绩。比较 实施前后6个月平均分。②患者满意情况:采用冯志英 研 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有服务与技术、 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3个维度,共22个条目,其Cronbacha 系数为0.969,分半信度为0.973;内容效度经过专家咨询认为 内容效度较好,因子分析累积贡献率为70.38%,适用于综合 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情况比较(分, ± ) 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6s”管理使科室的各项物品、药品、仪器设备、文件档案 108 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第20卷箜 表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情况比较(分,i± ) 等归类放置、标识明确,缩短了寻找物品所需时间,提高了护 理工作效率和抢救配合及时性;减少因摆放凌乱造成拿错药 品、物品及护理差错事故,保证了患者安全。通过清理不必 要物品和药品,基数药柜和冰箱内药品数量明显减少,减少 日常清点工作耗费时间,符合医院药品管理要求。本研究发 现,实施“6S”管理后,急救药械、消毒隔离、毒麻药管理以及危 重症患者管理等方面管理质量有所提高;药品摆放有序、无过 期变质药品、急救器械等,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各种物品按规定 进行消毒隔离并登记,护理千分制考核得分逐渐提高。 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开展“6S”管理,加强护 士内涵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6S”管理强调人人参与的 意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管理,从细节中体现 护理人员严谨、慎独的职业素养;护士的服务意识大大提高, 从“被动执行”变“主动参与”;护士更注重自身仪表和行为规 范、按规章制度办事、按规范流程执行各项操作。 实施“6s”管理后,病房环境清洁整齐、各种配套设施更完 善、患者就医检查等流程简化标识清晰,患者满意度提高,降 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加强 护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各项护 理措施准确落实到位,注重与患者交流沟通,推崇“女儿式”护 理服务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 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6s”管理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总结改进,将PDCA循环贯穿 在“6S”管理中,使“6s”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人人自觉成为 “6s”管理的践行者。“6s”管理是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有效 方法,通过对环境和行为建设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 状况,有效改善药物、物品、文件等管理,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能 力和素质,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士华.浅谈6s管理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 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736—738. [2] 袁菊明.“6s”管理模式在外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9—70. [3] 曹丽芬.“6s”管理法在肝胆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60—961. [4] 冯志英.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研制[D].北 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本文编辑:谭峰 2013—11—06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