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Nd:YAG激光器用光学薄膜的研制
第31卷第2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_31 No.2 2008年6月 Journa1 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Na ̄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8 红光Nd:YAG激光器用光学薄膜的研制 黄庆新,付秀华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摘要:从产生660nm红光Nd:YAG激光器制作机理出发,分析了其使用的几种光学薄膜,采用光学薄膜理论的 矢量合成方法,利用计算机膜系设计软件优化,并经过适当修正后得到便于控制的短波通膜系、--4f ̄高反射膜 .系,选择适当的薄膜材料和工艺参数,制备出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的几种光学薄膜,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关键词:Nd:YAG激光器;光学薄膜;膜系设计;二倍频 中图分类号:TN304.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70(2008)02—0040—03 Development of Optical Thin Films for Red Nd:YAG Laser HUANG Qingxin,FU Xiuhua (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 Abstract: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theory of660mn red Nd:YAG laser,A series ofoptical thin ifhn for the laser system were analyzed,using vetorial resultant method of optical thin—film theoretical design,utilizing computer coating optimiza- 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starting design,after appropriate amendment,we have obtained the controllable film system of short-wavelength pass and doubling frequency high reflectance,selected appropriate thin—film material an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ood compatibility,deposited films Ca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 Key words:Nd:YAG laser;optical thin films;desing offilm system;frequency doubled 660nm红光作为三元色光之一,在激光彩色显 下,Nd:YAG激光器中1064nm波长最先起振,在 示、激光全彩色电影和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应用, 激光振荡建立过程中模式问相互竞争,消耗了大量 其在医疗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光动力学治疗 反转粒子数,从而削弱了1319nm波长振荡 ]。因 恶性肿瘤所要求的光波长一般为600nm-800nm,其 此,要在Nd:YAG激光器中实现1319nm波长输 原因是长波可以提供治疗窗口,即其光谱介于血红 出,必须采取措施抑制1064nm波的激发,通常是 蛋白吸收和水吸收之间的区域,从而使光在组织结 利用光学薄膜来解决这个难题。 构中的穿透距离更长,而660nm波长的红光,很接 图1是输出660nm激光的Nd:YAG激光器谐振 近第二代光敏剂的吸收峰(670rim或690nm),适 腔示意图,其中M 为全反射镜,M 为输出镜, 合作为光动力治疗的光源…。 M 、M 为反射镜,材料均采用K9玻璃。M 左表 在Nd:YAG激光器中通常采用1319nm激光通 面镀1064nm减反射膜,右表面镀1064nm高透射 过晶体倍频输出660nm红光,这是获得高功率红光 且1319nm高反射膜;Nd:YAG左右两端面均镀 的有效方法。所以,要得到660nm的红光,首先应 1064rim和1319nm减反射膜;M:左表面镀660nm 激发出1319nm波长的光,由于Nd:YAG激光器在 高透射且1319nm高反射膜,右表面镀660nm减反 1064nm波长起振阈值低,介质增益大,一般情况 射膜;M 左表面镀1064nm减反射膜,右表面镀 收稿日期:2007-11—22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庆新(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平板偏振薄膜的设计与制备的研究,E-mail:huang0527@sina。CO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正 — f 近。而折射率在2附近的薄膜材料一般可以使用 ZrO:、HfO:等,考虑到HfO: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 更高,选择它作为第一层材料。设计的膜系结构为 S/HML/A,H代表H :,M代表A_l2O ,L代表 :{ V 、 l …” “”…“ …* …… … SiO:。折射率和膜层厚度的变化对剩余反射率的影 响较大,在制备时应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其重复 性大,从而得到稳定的折射率,并减少膜层厚度的 图6理论设计光谱曲线 the transmittance curve 图7实际测试光谱曲线 the transmittance curve Fig.6 The designed result of Fig.7 Measured result of 误差。采用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同时进行 层没有吸收,即折射率为一实数,二是忽略光的高 监控,HfO:采用8kV电子枪蒸镀,蒸发束流约为 级次相干,即看作是双光束干涉。 90mA,速率控制在0.3nm/s左右,A_l2O,采用8kV 垂直入射时,要达到增透效果,应使水平轴与 电子枪蒸镀,蒸发束流约为100mA,速率控制在 垂直轴反射光的合振幅为零,满足以下方程[3 : 0.6nrn/s左右,SiO:采用8kV电子枪蒸镀,蒸发束 =ro+∑ cos2∑ =0 (1) 流约为80mA,速率控制在0.5nm/s左右,制备过 ∑r ̄sin2∑ =0 (2) 程中使用离子源,以提高材料的折射率,并使膜层 式中, 为第一层膜的反射系数; =( 一 1)/ 有更好的致密性。实际镀制结果为 。<0.3%, ( 1),为第i层膜的反射系数; f= ,为第i R <0.1%,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如图9所示。 层膜的位相厚度;i=1,2,3……。 -, 如果要求在 。与2 处同时增透,则 与22 对应 的相邻两光束位相差应满足方程(1)和(2),即相邻两 \ 一 ● 光束位相差的余弦值必须相等,正弦值相等或互为 相反数,假设 。处对应的相邻两光束位相差为2 / 弓—-.-.一 ………… …………。 ,则2 处对应的相邻两光束位相差为2( 一 ), k为正整数,因为cos2& =cos2(k ̄-&.),sin2&I=一 图8二倍频增透膜的矢量图 图9二倍频增透膜测试曲线 Fig.8 Frequency doubled Fig.9 Measured result of sin2(k ̄一 ),可同时满足方程(1)和(2)。 antireflection coating vector the frequency doubled anti— 在两个波长同时满足方程(1)和(2)的膜系至少需 reflection coating 要三层膜,为了便于折射率的选择和镀膜工艺易于 控制,采取三层膜来设计,并假设各膜层的光学厚 4结论 度为设计波长 的1/4,即 = : = , 。/4,进一 从激光器的原理出发,分析出几种较难设计与 步转化为 -2。 .=22。 :,从而得到 =2( 一 .)=刀 制备的光学薄膜,经过理论计算并优化、修改后, o/22。,k ̄3,6,9……。 得到合理的膜系,选择适当的膜层材料和工艺参数 通常选择厚度较薄的膜系,可取k=l,即 = 后,镀制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激光薄膜。所需进 /3, =42。/3,其矢量图如图8所示。 一步克服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由于所有薄膜均 忽略材料的色散,假设从空气到基底膜层材料 是在激光器中使用,提高其激光损伤阈值是务必解 的折射率依次为 、 :、 将已知量代人方程(1) 决的重要课题;二是在晶体上镀膜,改善基底与膜 式,可以得到三种材料的折射率关系为:(H2) = 层之间的附着力也是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 。若选择最外层材料为SiO:,取其折射率值 。 参考文献 =1.46,基底材料为LBO晶体,其折射率范围为 1.56~1.59,联立方程(1)和(2),可以得到 :的取值 [1]王勇,李正佳,朱长虹,等.一种高功率红光光动力治疗激 范围为1.69~1.75, 的取值范围为1.96~2.09。 光器系统[J].激光杂志,2003,24(5):81—82. 在现有的薄膜材料中,折射率在1.7左右的材 [2]王涛,姚建铨.Nd:YAG激光器多波长输出技术与应用 料很少,如果通过混合蒸镀高低折射率两种材料来 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33(3):1-6. [3]谭天亚,黄建兵,占美琼,等.LBO晶体上1064rim,532 实现,这样工艺上较难控制,通常使用Al2O,代替, am二倍频增透膜的设计及误差分析[J].中国激光, 经过适当改变工艺参数,可以使得其折射率较为相 2006,33(2):242-2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