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思考

来源:好兔宠物网
Vol.52,No.06

. 2018

DOI:10.3969/j.jssn.2095-1205.2018.06.72

高职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思考

黄 治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各大行业、各大领域,并进行辅助设计已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将计算机应用于建筑学专业,并与建筑信息模型相结合,使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特色建筑的设计水准与品质。文章针对各大高职院校在应用BIM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BIM;信息化课程;教学方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6-93-02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各大信息手段,进行建筑领域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以及规划运营方案等等,通过BIM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快速地分析工程的数据资料,并完整地了解建设过程各个阶段的信息。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工程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为工作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参数。因此,BIM技术的产生与推广帮助建筑行业走上了新的里程碑,推动其进行技术革命、信息革命。本文根据对BIM技术的探讨,分析高职院校的优化教学方法。 1

高职院校开设BIM课程的现状与分析

2

BIM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BIM简介与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越发火热,为了提高建筑水平与质量,创新建筑模型,BIM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为建筑设计提供信息数据,拟定设计方案,自动生成图案与文档的工具,为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与效率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各大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BIM技术培训课程,根据市场的需求设定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提升,利用BIM技术将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充分展现出来,辅助学生学习与创作。

1.2 高职院校开设BIM课程的现状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意识到BIM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各大高职院校也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纷纷开展BIM培训课程。但是BIM技术作为一款新型设计模型软件,虽然能够提高建筑设计效率,但也因为其功能强大

[1]

的性质导致BIM存在操作过程复杂、掌握时间久等缺陷。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BIM技术时间短,对软件熟悉度不高,在培训的教学的过程中还略显生疏。因为BIM技术的3d可视化效果,能够轻松解决建筑设计中的平面、里面以及剖面等问题,并将其进行转化利用,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利信息,是建筑设计软件的第一选择。但教师面对这一具备极大优势的软件时,可谓是开心又焦虑的,开心是因为这一款软件集多种优势于一身,在设计建筑方案时可以更快捷、操作过程更简洁。但教师在面对BIM这一新兴领域时,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经验还不够,对于开设BIM培训课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大高职院校正纷纷寻找解决策略,并不断优化BIM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2.1 BIM课程教材单一、设备落后

由于BIM技术是近几年被社会大众熟知的,因此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BIM教学设置的教材,更没有适合学生展开基础性学习的辅助工具,想要进行深入学习便难上加难。即使国内市场尚未提供有效教材,也不影响培训机构选购国外BIM教材,但其实际性与教学性还略有欠缺,存在一定局限性。BIM教材的占有率低导致大多数教师无法借鉴教材的教学内容,更不能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同样教学案例也少之又少,不但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式,还阻碍的教师的深入学习与丰富经验的可能。BIM教材的单一性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BIM技术掌握程度的不熟练,对于这一刚刚兴起的新技术,想要应对自如地操作还需要一定的认识与适应时间,这便需要各大高职院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设置的BIM技术培训设备还略微逊色,设备的功能性高低往往影响软件的操作好坏与学生的使用感受,配置差的设备通常难以适应这一款新型软件,也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BIM课程这一漫漫长路上还有待摸索与尝试,只有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一找出解决方法,

[2]

才能从量变转为质变。

2.2 BIM综合性高,各专业融合存在难度

由于建筑行业的软件设计也有分类,通常区分为建筑、结构以及机电三部分,导致运用综合性高的BIM技术时,存在一定融合难度。学生在运用BIM技术时往往会根据自身专业的特性,寻找更加适合的操作技巧。例如,机电管线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建筑设计时,通常不能独自完成设计图纸的读图与审阅工作,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读图效率明显更低,更别说运用BIM绘图技术将手绘的图纸转换为平面图或是3d模型了,BIM的综合性高的优势在一些专业反而成为缺点,令不少学生抓耳挠腮。 3

优化高职院校BIM课程的教学策略

3.1 针对BIM课程创新教学教材与案例

对于市面上缺少BIM课程教学教材的这一大问题,虽然

(下转第95页)

·93·

52

2.2 高职教育经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

现如今的高职教育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趋同于本科类院校的普通教育,没有突出的特征,也就没有突出的效果。经过多方探讨,在培养此类人才时需要采用有特色的模式。该模式是有多个平台课程以及多个模块组成,他们呈现的是一种递进式的关系,层层深入,更有效果更有特色的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经管类人才。多个课程指的是基础平台知识,经管类平台知识,更为细分的专业平台知识;多个模块指的是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接下来具体解说一下以上的内容:基础知识指的是高职院学生普遍需要学习掌握的基础内容,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素质;经管类知识指的是所有经管类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的是更为细分的很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而模块展示的是不同职业的不同特色,主要是为了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学习到相对应的专业核心内容。三个课程层层递进,让学生得到全面专业系统的学习,三个模块可以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突出优势,有更好的择业方向。专业拓展模块实在学习其他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外,学校以及教师给学生提供一

(上接第93页)

能够通过采用国外教材的方式解决,但其还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内容单薄、案例不充分、教学性质低等。对此,各大高职院校应根据这一问题,展开针对性解决措施。首先,各大优质教师应依照真实教学案例或实际的建筑施工方案,以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图纸为参考,例如广州塔等家喻户晓的建筑实例,并编写实训教学教材。另外,对于BIM软件的操作过程以及各个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都要在教材中一一讲述,先从基本的平面图入手,在到基本的模型搭建绘制教学,并到

[3]

中期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后期的综合训练等等。教师在对BIM教材进行编制时要以学生的基础为参考依据,遵循从简到难得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创新教材内容,制定适合的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案。从各个方面入手,利用BIM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并掌握操作技巧,通过对实际设计案例的分析掌握设计者的意图与思维,从而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3.2 培训综合性人才,解决跨学科问题

当前建筑设计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单一的设计人才,更倾向于集各大优势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论是BIM技术的操作能力,还是创新的设计思维,都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单一性往往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对BIM软件的熟练与操作[4]。同样是在面对水暖管线课程的教学,在学习BIM软件之前,学院就应先开设《建筑设备概论》等辅助课程,为后期学习BIM打下基础,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对于建筑设计专

些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大局上讲,就是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通过这个模式,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奠定下厚实的基础,后期根据自身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更为擅长的,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3

小结

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很多,上面讲的只是其中之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不管是高职类学校还是普通的本科类院校,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好的职业生涯,幸福的生活。在本文讲述的培养高职教育经管类人才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不同情况要懂得变通,懂得不断地去努力创新,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在有别于本科教育中,体现出它的优势。

业的学生缺少相关设备管线知识的问题,校方与教师应提早意识到并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通过聘请其他院校的专业教学人员进行授课,对学生展开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介绍BIM技术的基础内容,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读图、识图等问题,并了解和熟知各个设备管线的设计与绘图。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跨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解决了后期学习BIM技术的困难,突破专业的局限性,打破学习困境,并具备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又优化BIM课程的教学方式,满足教学课程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内涵,了解建筑物的完整状态,掌握系统性的建筑设计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 4

小结

教育者就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创新型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编制适合教学体系的相应教材,做到全面与完善。为BIM教学开辟新的道路与培训思维,并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综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1).

[2]李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及教学改革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12).

·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