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理解中图示理论的运用
浅析在阅读理解中图示理论的运用
摘 要: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背景知识和图式系统的了解,在图式理论的运用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认识。
关键词:图示理论;英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教学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而作为语言技能之一的阅读理解能力则是语言教学中的重头戏。因此培养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当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对阅读的材料也仍然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更多关心的是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讲解和训练,而在通过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的图式系统来训练和提高其理解能力方面却给予很少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图式理论,并分析了该理论在言语处理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英语教师改进阅读理解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的提出及其概念
1、图式的提出
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应用图式概念的则是英国心理学
家巴特利特,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回忆是一种建造过程,这种建造来自于图式。20世纪70年代后期鲁梅哈特对图式理论重新做出解释:图式是“认知的建筑块件”,它在解释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感觉输入、从记忆里检索信息、组织动作、决定目标、分配资源、指引处理过程等环节中都起到中心的作用。
2、图式的定义
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以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存储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挡,当图式的空挡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实现了。
简单地说,人们过去经历或学习的情景、知识等,要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要么会在大脑储存起来。我们的脑袋到底怎样储存东西的呢?大脑好比一个图书馆,记忆的东西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地编排。我们自然能有条不紊地找到需要的东西。同理,大脑也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分成若干个“单元”、“组块”、“系统”存储起来,这些就是“图式”。
二、阅读过程的本质及模式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的过程,而是一种极其复杂、思维活跃的动态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语篇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假设、再假设的心理语言学游戏”。
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信息加工模式来对大脑中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学习者通过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的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和篇章的意思的;而“自上而下”模式则是指学习者运用其背景知识对所读信息进行推测和假设,然后根据信息的不断推进来达到对自己的预测或假设的确认。
三、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启发和运用
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告诉我们,学习者已有的图式知识越丰富,阅读中就越容易得到激活,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越准确、越迅速。而要想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技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加强把握文章整体意义。
图示理论的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并不矛盾,各有其所长短。关键是现在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侧重“自下而上模式”,强调意义附着于文,认为读者只需逐字逐句读懂文章,便会理解文章的意思。
2、加大知识阅读量,建立相关的图式网络。
阅读过程是读者运用头脑中的知识图式对所读材料进行选择、推测以达到理解的过程。读者如果缺乏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即使语言能力很强,也很难读懂文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本内容有目的地选择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3、增加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图式网络。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而且还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一种迥异于中国的西方文化。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特别是某些带有丰厚文化内涵的英语单词,作为英语老师有必要、有义务地尽可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融入到说英语的西方人里面去。
4、阅读过程要大胆的预测、合理的推理和修正。
根据图示理论我们能够知道,阅读不是一个被动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的双向活动,当读者阅读过程中遇到某个生单词,不应该马上停止阅读,逐一查单词,而是根据该词在前后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大胆预测,保持原来的速度读下去,当读完全文后,判断一下该生词的预测含义是否正确。
四、总结
图式理论的应用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图式知识,并注意对其图式知识适时激活,随着背景知识图式的日益增多和不断的激活,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外语界》1995年第2期(总第58期)
齐颖,《英语教学中的图式教学法》,《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
史传龙,《图式理论与图式的激活与构建》,《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杨红霞,《图式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袁波,《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模式的关系》,《外语研究》,1997(4)
肖凌猛,《认知图式与阅读的相互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nu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