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五整治_三建设_理清四个基本关系_赣州圩镇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好兔宠物网
栏目编辑 王 雷

村镇建设

加快圩镇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赣州深入开展以“五整治、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圩镇整治工程,优化了圩镇发展环境,推进了圩镇快速全面发展。

“五整治、三建设” 理清四个基本关系—赣州圩镇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 许 健 肖 烽 朱挺旻

一、赣州圩镇整治工作背景(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赣州市把圩镇同时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圩镇整治,完善发挥圩镇对农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互促、有机结合。

3.严格规划编制实施。赣州严把乡镇规划编制质量,乡镇规划全部由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二)科学整治建设

1.全面推进圩镇“五整治”。即环境卫生整治、违章搭建整治、临街建筑整治、占道经营整治、集贸市场整治,着力解决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杆线乱拉、道路不畅、秩序混乱等直接影响圩镇人居环境的问题。

2.分步实施圩镇“三建设”。即公用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环境建设。目前,全市所有圩镇全面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启动了124个圩镇建设试点乡镇。全市各圩镇新改建道路面积92.56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7.59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道长度172.77公里,新增路灯3908盏,新增水冲式公厕110座,圩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二)推动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的现实要求

赣州市从2007年开始把圩镇整治列为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快村庄整治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圩镇整治建设,实施镇村联动,整体推进,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了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赣州把圩镇整治作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圩镇“五整治、三建设”,优化了城镇人居环境,完善了城镇发展功能,推动了小城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科学高效管理

1.建立机构,确保有人管事。大部分乡镇组建了城管、环卫及规划建设等圩镇管理机构,并按要求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落实了必要工作经费。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村镇规划测绘员等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建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业务轮训制度,提高了圩镇规划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2.健全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全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赣州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圩镇整治建设工作的意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圩镇整治技术标准(试行)》、《新农村建设圩镇环境综合整治操作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有力地指导了赣圩镇整治建设工作。同时,各乡镇为强化圩镇日常管理,制定出台了《圩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圩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二、赣州圩镇整治工作实践(一)科学编制规划

1.科学编制圩镇规划。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完善编制圩镇规划。在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有102个建制镇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54个乡镇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

2.制定圩镇整治计划。各乡镇根据圩镇整治技术标准,制定实施了圩镇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了整治建设范围、项目清单、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样图、经费测算、实施时序、保障措施等,增强了工作针对性、计划性。

2010.2

47

村镇建设

办法》、《圩镇农贸市场管理办法》、《圩镇环境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使圩镇建设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3.居民主体,确保民主理事。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圩镇居民参与圩镇管理。

及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要通过政策宣传、干部引导、措施激励等途径,充分调动圩镇居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广大居民参与圩镇整治的热情,使参与圩镇整治真正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二)处理好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的关系。首先,规划要适度超前。圩镇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确立圩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圩镇各项设施和功能布局,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其次,建设应量力而行,要正确处理好整治与建设的关系,先整治后建设,以整治促建设。要根据乡镇经济条件,在充分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圩镇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合理确定圩镇整治规模和建设时序。在建设层次上,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可全面开展圩镇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条件一般的乡镇可在圩镇环境整治基础上,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圩镇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和环境整治中。

(三)处理好加强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关系。首先,要切实转变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重建轻管”的思想,把圩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手段,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圩镇规划实施管理、市容环境管理和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逐步把圩镇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第三,要加大圩镇管理宣传力度,建立起集示范激励和警示监督于一体,居民自主自律与政府引导管理相结合的居民参与圩镇管理长效机制。

(四)处理好政策拉动与市场推动的关系。在圩镇整治中,必须走政策拉动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发展路子,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真正走上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滚动发展的路子。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加强圩镇整治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从机构队伍、技术支持、资金投入、政策优惠、土地开发指标、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税费减免返还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优化圩镇设施功能和发展环境,不断吸引社会企业和农民进镇投资建房兴业,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中心圩镇,真正使政府的资金和政策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注重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在严格控制规划和设计的前提下,按照“建管公开、管养分开”的原则,将具有收费机制和投资效益比较稳定的圩镇供水、卫生保洁等设施推向市场进行建设和经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开放型的圩镇整治投资格局。

(四)科学经营运作

1.运用市场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创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

2.出台圩镇整治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优惠政策,对圩镇镇区内改路、改厕等整治项目享受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所需资金纳入县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范畴。同时,依法依规足额收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卫生服务费等费用,并全额返还乡镇,用于圩镇各项设施的维护建设。

3.做好做活土地开发文章。各县(市、区)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于圩镇整治,其中每个试点圩镇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求新开发的土地,必须在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后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公开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五)科学机制推进

1.政府主导。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圩镇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相关成员部门和单位职责,形成了领导小组牵头、部门服务配合、乡镇具体操作的圩镇整治建设推进机制。并将圩镇整治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评。

2.居民主体。成立由社区居委会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圩镇整治理事会,协助负责圩镇整治的政策宣讲、卫生监督、纠纷调解、资金募集等工作,有效化解了各类难题和矛盾纠纷。

三、启示与思考圩镇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圩镇整治,必须正确处理好四种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居民主体的关系。一方面,政府是圩镇整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导向作用,有效落实统筹、协调、组织、服务职能,通过加强圩镇整治组织领导,加大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制订圩镇整治优惠政策,强化圩镇整治督查调度等方式,调动政府各相关部门、社会各方力量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到圩镇整治中来,形成圩镇整治整体推进合力。另一方面,居民是圩镇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是圩镇整治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实现居民民主管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圩镇整治理事会去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圩镇整治建设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