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成语原型语法功能分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09年第3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总第35期 No.3 2009 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 Sum No.35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成语原型语法功能分析④ 夏秀文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成语;原型;语料库;语法功能 [摘要】以往对汉语成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语的出处、文化和含义等方面,但是留学生并不知道该如 何正确地使用成语。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中成语 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将其功能按照原型理论分成6类:定语性成语、状语性成语、宾语性成语、谓语性 成语、补语性成语和插入性成语。本文细致分析了每类成语的特点,并讨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H146,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06(2009)03—0033—07 1.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主要研究方法 1.2.1认知语言学上的原型范畴理论。赵 艳芳(2006) 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一节中 指出,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different degress of typicality)。 无论在语言学习,还是语言的使用中,成 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往的成语研究 和教学多注重成语的来源、出处、意义等方面, 比如“愚公移山”总是把它作为成语故事来进 行教学。这就造成了很多留学生只知道成语的 1.2.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汉语的研究方法也同过去 意义和来源,却不知道成语实际用法的局面, 不同了,过去主要依赖对文学作品单纯的人工 考察,现在变成了使用计算机中的语料库。本 文研究利用的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因此在造句时会产生偏误。(张永芳,1999)[2 2 而对这样的使用偏误,教师往往没有纠正的依 据,因为在现有的教材中,没有一本教材标注 了成语的“语性”或语法功能,只有少数把极 个别的成语作为语法讲解了一下。近年来王若 江(2001) 、周国光(2002) j、洪波 (2003) 等人陆续提出了应该进一步研究成语 的语法、语义、语用功能等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语教学和研究非 常重要,但对比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必要继续 深入,特别是要加强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所进 行的成语应用研究。 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这是一个封闭性质的语料 库,没有分词和词性标注,其中有《人民日 报》、《读者》等共计约1.507亿字②。我们认 为,这1.5亿字的语料库已经相当丰富,足够 概括规律。我们先对所研究的词进行检索,然 后归纳出它的语法功能,并具体统计出每种功 能出现的频率,找出它主要的搭配成分。 1.3研究对象 要研究成语,首先就要确定我们的研究对 象,本小节考察主要是为了明确本文究竟研究 多少成语,研究哪些成语。汉语中成语数量非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简介】夏秀文,女,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教师。 ①本文是在本人硕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此对导师李红印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本文曾在第五届国际 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宣读,对会上关注此文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 ②下文引文的出处即用数字来代表以上语料来源:…1’代表1993年《人民日报》,“1.3”代表“《人民日报》 1993年3月”;“2”代表1994年《人民日报》;…3’代表1995年《人民日报》;“4”代表1996年《人民日报》;…5’ 代表1994年《中国百家报刊精选》;…6’代表1994年《市场报》;…7’代表《读者200期合订本》;“8”代表《少 儿百科全书》。此语料库中没有列出文章的篇名和具体日期。 33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3期 常多,《汉语成语小词典》中就收录了4076条。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 简称《词汇大纲》)中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其 确定方法是首先找出其中没有标注词性的四字 格(不包括“出租汽车”一类偏正结构的名词 词组),然后以收录成语比较全的一本工具书 ——《中国成语大辞典》(共收成语18000余 条)为参照标准,对以上“四字格”进行考察, 找出没有收录在其中的“四字格”如“多劳多 得”等27个,予以排除,余者则皆为本文研究 对象。另外,“举世瞩目”和“投机倒把”虽 然这本辞典中没有列为成语,但是鉴于较权威 的《汉语成语小词典》 把它们收录了,我们也 把它们列为成语。 我们发现,在《词汇大纲》中的成语乙级 词有2个,丙级词有13个,丁级中有105个, 总共120个。本文就以这120个成语作为研究 对象,具体细致地考察他们在语法功能方面的 特点,找出它们的使用规律。因为《词汇大纲》 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标准,把这些成语研 究透彻,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比较大的意义。 至于《词汇大纲》外的成语,我们也可以按此 方法和标准来进行扩展研究。 2.《词汇大纲》中成语的语法功能 分析 2.1概述 对汉语成语的语法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成语 的结构类型、“语性”、语法功能等方面。“语 性”类似“词性”,指成语的语法性质,比如名 词性成语、动词性成语等;但是“语性”与词 性不完全相同,许多学者认为成语中只有“实 语”,分为体词性成语和谓词性成语,其下位类 型有名词性成语、动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 三种。但是成语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显示,有一 些成语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状语,虽然也可以 作其他成分,但数量很少,比如“聚精会神”, 作状语的有245例,作其他成分的分别不到10 例。那么是否可以说这样的成语就是副词性成 语呢?这就不同于以上的分类了。并且同样是 “动词性成语”、“形容词性成语”,“语”的语 法功能性质与词不同,类似形容词性的成语也 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性成语不能带宾语。 如 果非要划分“语性”,就要重新确定“语性” 的标准。这就比较麻烦,也似乎与对外汉语教 学的关系不大了。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主要是根据对成 语使用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按照它们最常作的 语法成分(也就是所占比例最高的语法功能, 即原型语法功能)给这些成语加以归类,并命 名为“……性成语”(如“百花齐放”为定语 性成语),但并不是说“定语性成语”就只能作 定语,而是说作定语是其最常用、最典型的用 法。这一点我们参照了“词性”的处理办法, 比如“名词”的用法是常作主、宾语,但是并 不意味着它就不能作其它成分了,因为部分名 词还可以作谓语等。这种考察比确定成语的语 性到底是名词性或是动词性更有实用价值,因 为确定了成语在句子中的“语法角色”,就确定 了成语的句法功能特征,也就可以直接讲授给 学生,有利于学生更正确地使用成语。 如汉语中常作谓语的成语“不卑不亢”在 语料库中共使用56例,其中作谓语的有24例, 占所有用例的43%,例如: (1)你朴实无华,坦坦荡荡;‘你胸怀晶莹 剔透,身段依依娜娜,禀性不卑不亢,文静飘 逸。(1.6) 还可以作宾语,共13例。例如: (2)中国出版工作者与各国和地区出版界 交往中,应不卑不亢、互尊互重、平等互利、 友好合作。(3.5) 作定语共12例,例如: (3)她为国为民的工作精神,处事待人的 诚恳热情态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卑不亢的优良 品格,一一涌现在我们脑际。(1.1) 作状语共7例,例如: (4)他不卑不亢地回答:“别人能干的咱就 能干,活都是人干的。(1.9) 赵艳芳 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书中指 出,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 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different de- grees of typicality),那么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对 这个成语来说当然就是最典型的功能,也就可 以称为原型功能,其他使用频率的功能随着频 率减少,其典型性也越来越弱。沈家煊 (1997) 在《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一文中提 到,Greenberg认为频率标准是判断有、无标记 夏秀文: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成语原型语法功能分析 最基本的标准,一般来说,无标记项的使用频 加具体的事物;“自私自利”的中心语经常是“小 率比有标记项的高,至少一样高,所以成语使 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就是其无标记的语法功能。 根据上述认知语言学理论,我们认为作谓 语是“不卑不亢”的原型(prototype)语法功 能,是无标记(unmarked)的,由此可以把 人、夏洛克、男人、小孩、老师”等,“朝气蓬 勃”多形容“青年人、青少年、学生、新面孑L” 等,“美中不足”的中心语经常为“事”,“引人注 目”的中心语多为“比赛、事情、事件、事实、 大选、晚会、战争”等词语,“微不足道”后面是 “小事、琐事”,“可歌可泣”的中心语是“故事、 “不卑不亢”这类成语归为谓语性成语。按照认 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点,把“不卑不亢”归为谓 斗争(起义)、事件、事迹、事例”等。 语性成语并不是说它只能作谓语,而是说作谓 语是其语法功能的原型,它当然也可以做宾语、 定语、状语,这些功能可以看成是其原型功能 的一种扩展(extension),为边缘语法功能。也 就是说,“不卑不亢”作宾语、定语、状语是有 标记的。 2.2 《词汇大纲》中成语的语法功能分析 2.2.1定语性成语 我们使用上面的分析步骤,对《词汇大纲》 中的所有120个成语进行分析,找出了其中主 要作定语的成语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千 上千、大公无私、独立自主、轰轰烈烈、举世 闻名、举世瞩目、开天辟地、可歌可泣、力所 能及、乱七八糟、美中不足、名副其实、目中 无人、萍水相逢、前所未有、实事求是、十全 十美、似是而非、损人利己、投机倒把、微不 足道、无所作为、无微不至、欣欣向荣、循序 渐进、引人注目、朝气蓬勃、朝三暮四、诸如 此类、自私自利、自相矛盾。共33个。以下对 这些“定语性成语”的共同规律进行归纳、 总结。 2.2.1.1 成语作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语的 特点 在对语料库的检索中,我们发现定语性成语 所修饰的中心语大都是由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充 当,如“百花齐放、大公无私、举世瞩目、开天 辟地、力所能及、前所未有、似是而非、损人利 己、无所作为、无微不至、欣欣向荣、自私自利、 自相矛盾”。在以上成语中,部分被修饰的名词在 语义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举世瞩目”多修饰 “成就”类名词,“开天辟地”多加较“大”规模 的词语,“似是而非”多加抽象的表示观点的名 词,“无微不至”多修饰抽象的“关怀”类名词, “自私自利”多形容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词语。部分 此类成语后面也可以加具体的人、事、物等,比如 “名副其实”、“乱七八糟”、“举世闻名”后面经常 2.2.1.2“定语性成语+中心语”的语法 功能 第一,作宾语 我们发现,除去“诸如此类”,所有的定语 性成语在句子中都是经常与它的中心语一起作 句子的宾语,比如: (5)所以,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越要弘扬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宣 扬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培养高尚 的道德情操。(5.3) 第二,作主语 “诸如此类”经常放在句子的开头,与它的 中心语一起作主语,比如: (6)电力容量不足,一直限制用电,诸如 些 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还很不尽 如人意。(5.8) “能歌善舞”、“举世闻名”等有时也可以 与中心语一起作主语。 2.2.1.3定语眭成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连接词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的连接词都是“的”,成语作定语也不例外,多 数时候都是后面加“的”然后再加中心语。但 是除此之外,作定语的成语和中心语之间也可 以用古汉语词汇“之”。成语和它的中心语之间 用“之”时,后面都是加单音节名词,这也正 是古汉语的特点。 成语加“之”组成的搭配有“微不足道之 事、可歌可泣之事、开天辟地之举、美中不足 之处、莫名其妙之感、似是而非之处、损人利 己之事、欣欣向荣之美、欣欣向荣之感、欣欣 向荣之意、引人注目之点、引人注目之处、自 私自利之心、自相矛盾之处、轰轰烈烈之余”。 有时定语性成语与中心语之间也可以不加 连接词。 2.2.2状语性成语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统计,《词汇大纲》中 3S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3期 经常作状语的成语有:不知不觉、诚心诚意、 从容不迫、归根到底①、画蛇添足、接二连三、 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莫名其妙、七嘴八舌、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三番五次、探头探脑、 滔滔不绝、无可奈何、想方设法、兴高采烈、 小心翼翼、有口无心、斩钉截铁、争先恐后、 自始至终、自言自语。共28个。 成语作状语时所修饰的中心语的特点为: 绝大多数的状语性成语通常都是修饰动词,很 少修饰形容词,除了“恰到好处”可以修饰 “热情、沉默”这两个形容词。状语性成语修饰 的动词类型有: 第一,动作动词 状语性成语“从容不迫、不知不觉、画蛇 添足、接二连三、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理所 当然、理直气壮、莫名其妙、七嘴八舌、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全力以赴、三番五次、探头 探脑、滔滔不绝、无可奈何、小心翼翼、斩钉 截铁、争先恐后、自始至终、自言自语”经常 修饰动作动词。其中,“不知不觉、莫名其妙” 后经常加存现动词,“画蛇添足、七嘴八舌、滔 滔不绝、斩钉截铁、自言自语”经常与“说” 类动词连用, “津津有味、聚精会神、探头探 脑”后可加“看、听”类动词。 第二,其它类型动词 状语性成语除了经常修饰动作动词外,还 可以修饰能愿动词、关系动词,比如“理所当 然”可以与“要、应该、会、能、可以、想、 得、该”等能愿动词连用;“自始至终”可以与 “要”连用; “无可奈何”可以修饰能愿动词 “能”;“归根到底”后面经常加关系动词 “是”;“自始至终”可以修饰“有、占有”等 关系动词。 2.2.3宾语性成语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归纳,经常作宾语的 成语有:半途而废、暴风骤雨、不言而喻、合l青合 理、门当户对、面面俱到、奇花异草、岂有此理、 千军万马、四面八方、讨价还价、万水千山、显而 易见、新陈代谢、一帆风顺、一概而论、一技之 长、斩草除根、自力更生。共19个。 在使用宾语性成语时,最重要的就是与它 ①《中国成语大辞典》上写作“归根结底”。 36 们搭配的述语是什么。我们发现,只有“四面 八方、斩草除根”经常做介词的宾语,比如: (7)老区乡亲从四面八方涌来看演出,场 场人山人海。(2.3) 其他宾语性成语都是作各类动词的宾语。 梁鸿雁(2004)[9 3在《HSK应试语法》中把动 词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 动词四类,按照这种分类,我们可以把宾语性 成语述语的类型分为下面几类: 第一,关系动词。这里说的“关系动词” 主要指的是“是”(或其否定式“不是”)和 “有”(或其否定式“没有”)。“不言而喻”经 常用在“是(……的)”句式中,“半途而废” 和“一帆风顺”有时也可以作“是”或“不 是”的宾语;“一技之长”有时可作“有” (“没有”)或“具有”的宾语。比如: (8)他们大胆地排除传统人才管理方式的 障碍,面向全国广泛地引进专业人才,只要有 一技之长就可以聘用。(1.7) 第二,能愿动词。“一概而论”经常作“不 +能愿动词”的宾语,“半途而废”、“讨价还 价”、“一帆风顺”可以作能愿动词的肯定或否 定形式的宾语。能愿动词主要是“能、会、可 能”。比如: (9)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夫妻间也不可能 事事合作,有时你难免发火,他(她)也会变 得烦恼。(7) 第三,动作动词。“千军万马”经常作“带 领”类意义动词的宾语;“四面八方”可以作动 作类动词如“往、向、到”等补语的宾语,比 如“运往、飞向、回到”等; “万水千山”经 常做“走”类意义动词的宾语,比如“跋涉、 走遍、越过、穿越、踏过”等;“新陈代谢”经 常做“促进”的宾语;“一技之长”放在“发 挥、利用、传授”等动词之后。比如: (10)土耳其和中国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国 人民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联结西安和伊斯坦布 尔的著名的丝绸古道,早在1000年前就已成为 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2.2) 第四,各类动词。“暴风骤雨、门当户对、 奇花异草、朝三暮四”可以做各类动词的宾语, 夏秀文: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成语原型语法功能分析 没有明显地倾向于具体哪类动词。 2.2.4谓语性成语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共找出37个最常作 谓语的成语,它们是:不卑不亢、不相上下、 层出不穷、川流不息、粗心大意、大同小异、 大有可为、得不偿失、东奔西走、发奋图强、 发扬光大、改邪归正、格格不入、各奔前程、 根深蒂固、顾全大局、家喻户晓、坚贞不屈、 精打细算、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敬而远之、 可想而知、弄虚作假、前赴后继、如醉如痴、 饮水思源、思前想后、万古长青、天长地久、 无能为力、一哄而散、一路平安、一毛不拔、 以身作则、永垂不朽、指手画脚。谓语性成语 具有以下特点。 2.2.4.1 与谓语性成语搭配的词语 第一,介词 谓语I生成语前搭配的介词有明显的规律,有 三组介词是经常与成语一起使用的,它们分别是: a.“与”(“和”、“同”、“跟”)。通过对 语料库的检索可以看到, “不相上下、大同小 异、大有可为、格格不入”前经常加“与” (“和”、“同”、“跟”)组成的介词短语。比如: (11)中国和欧共体发展合作大有可为。 (1.10) b.“对”(“对待”)。“不卑不亢、大同小异、 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敬而远之、无可奈何、无能 为力、无所作为、指手画脚”的前面可以与“对” 和“对待”组成的介词短语搭配。比如: (12)国内有不少城市渴望成为世界大都 市,但对噪音的宽容却大同小异。(4.6) C.“在”。“精打细算、兢兢业业、弄虚作假、 前赴后继、以身作则”都可以与表示“在某个方 面”的“在……中(上、下、里、面前、方面)” 连用;“家喻户晓”经常与表示地点的“在”连 用,偶尔也可以与表示时间的“在”连用;“兢兢 业业”也可以与表示时间的“在”连用。 第二,副词 一些谓语性成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为了 进一步区分谓语性成语和一般形容词,我们分 成以下3种情况: a.不受副词修饰。“不卑不亢、思前想后、天 长地久、一路平安”四个成语很少受副词的修饰。 b.受程度副词修饰。“根深蒂固、顾全大局” 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引人注目”多数都是与程 度副词连用,具有明显的“形容词性”特征。虽 然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谓语性成语很少,但是我 们发现绝大多数成语都可以作定语,这也是我们不 把它们称为“形容性成语”的原因。 C.可以受程度副词以外的副词修饰。这种 情况最为普遍,大部分谓语性成语都可以受程 度副词以外的各类副词修饰。 第三,能愿动词 在检索中, “得不偿失”可以与能愿动词 “会”连用。另外,“层出不穷、JII流不息、发奋 图强、改邪归正、各奔前程、思前想后、坚贞不 屈、天长地久、一路平安、饮水思源、永垂不朽、 顾全大局”经常单独作谓语。比如: (13)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坚贞不屈, 临危不惧,表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4.10) 2.2.4.2是否可以带宾语 第一,可以带宾语 谓语性成语中可以带宾语的成语很少,只 有“发扬光大”和“可想而知”可以,“可想 而知”带的还经常是小句宾语,比如: (14)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 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1.3) 第二,不带宾语 除了“发扬光大”和“可想而知”,其他 谓语性成语通常都不带宾语,不及物的情况占 绝大多数,比如: (15)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城市热闹非 凡。(2.4) 2.2.5补语性成语 在《词汇大纲》中的120个成语中,“一干二 净、有声有色”是补语性成语,它们在句中都是 作情态补语,主要功能是对动作或动作的结果加以 描写或说明,一般不用于未然的情况。“一干二 净”经常作“去除、消失”类动词的补语,“有声 有色”经常作“进行”类动词的补语,比如: (16)余豪杰、谭裕雄和张沛顺等人赴澳再 赌,又输得-ff-.=#。(1.6) “有声有色”都在助词“得”后, “一干二 净”通常也是这样,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个” 后,比如: (17)第一次贷款20多万,尚未显示身手, 就在第一笔生意中赔了个一干二净。(5.8) 2.2.6插人性成语 37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3期 在所研究的成语中,只有“总而言之”是 第二,谓语性成语最为复杂。除了“发扬 光大”和“可想而知”,其他谓语性成语很少与 经常作插入语的,应该单列为一类。在学习插 入语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它们在句中的位 置。考察发现,“总而言之”都是经常用在句子 的开头,比如: 程度副词连用,基本都不带宾语,“不及物”的 情况占绝大多数,这与一般的动词、形容词 不同。 (18)总而言之,人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深 圳的兴衰、成败、荣辱,关系着深圳的前途。 (5.11) 第三,插入性成语比较特殊,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最应该注意它在句中的位置。 第四,与状语性、宾语性、补语性成语最 常搭配的都是各类动词。状语性成语可以修饰 能愿动词、关系动词或形容词;只有“四面八 方、斩草除根”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其他宾语 插人性成语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成语,我们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它们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独特 性,尤为重要的是要记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 3.结语 3.1研究贡献 性成语都常作各类动词(关系动词、动作动词、 能愿动词)的宾语;补语性成语也多数都是作 动词的补语。 第五,定语性成语和状语性成语还要注意 通过以上对汉语成语的研究,本文得出以 下结论: 第一,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目前迫 切需要对成语进行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研究。 修饰顺序和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词问题。多 数情况下定语性成语都是后面加“的”然后再 加中心语。但是除此之外,作定语的成语和中 通过检索语料库,我们分析了《词汇大纲》中 的120个成语,把它们的主要语法功能分成6 心语之间也可以用“之”或不加连接词,用 “之”时其后都是加单音节名词;状语性成语修 饰中心语常常加“地”,有时可加可不加,在几 种特殊情况下不能替换。我们可以用表1来综 合呈现以上研究成果: 类,其中谓语性成语最多,.有37个;其次是定 语性成语,有33个;状语性成语有28个,宾 语性成语有19个,另外还有2个补语性成语和1 个插人性成语。 表1 成语类别 《词汇大纲》中的成语举例 数量 33 28 特点 多数与中心语一起作宾 语;后可加“之”修 饰单音节名词 多数修饰动词 定语性成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千上千、大公无私等 状语性成语 不知不觉、诚心诚意、从容不迫、归根到底等 宾语性成语 半途而废、暴风骤雨、不言而喻、合情合理等 l9 述语多数为动词 大多不受程度副词修 谓语性成语 不卑不亢、不相上下、层出不穷、川流不息等 补语性成语 一36 2 饰、不带宾语,但可以 作定语 经常在“得”后作动 词的补语 经常用在句子的开头 干二净、有声有色 ・ 插入性成语 总而言之 2 3.2解释和分析 第二,与状语性、宾语性、补语性成语最 第一,谓语性成语很少与程度副词连用, 很少带宾语——总的来说,就是比较独立,不 常搭配的都是各类动词——这类成语都是做修 饰限制成分的,那也就是说,成语经常修饰、 限制动词,而很少与介词连用,说明这类成语 需要其他成分修饰。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成语 本身结构复杂,构成成分大于一般的词语,成 语本身已经包含程度或受事等,因此已经比较 自足,不再需要多余的修饰。 38 具备谓词的性质,所以很少作介词的宾语。 第三,定语性成语和中心语之间也可以用 “之”来修饰,这是因为成语本身就具有文言特 夏秀文: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成语原型语法功能分析 点,是古代汉语的延续。至于“之”后都加单 音节名词,这也是由于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居多, 尤其是前面是单音节词语,后面当然更多使用 单音节词语。 3.3 本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典编纂中的应用 对于汉语中的词,《词汇大纲》中都注明了 词性,这样可以方便留学生使用,但是现有 《词汇大纲》没有标明成语的语法功能,这就给 学生学习成语带来了很大不便。本文的研究成 果可以应用在《词汇大纲》中,标明成语是 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具体应用到对外汉语 教学。 “定语性、状语性或谓语性”等。在编写对外汉 语词典时,也可以标明成语的语法功能,这样 对留学生正确地运用成语会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I]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 3.3.1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应用 第一,关于成语的注释方法。根据原型理论, 对外汉语教材应该给出一个成语的原型语法功能的 典型例句,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本文第二章的研 究成果可以应用在教材中。在学生掌握居于中心的 主要语法功能后,再适当讲解成语的边缘扩展语法 功能;高级阶段还应该标明语用以及感情色彩等, 这样更有助于教学。 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 [J].语言文字应用,1999,(3):25—30. [3]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28—35. 第二,关于成语在各级教材中的分布。Li— ontas,John 1(2002)¨州通过对美国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调查得出结论——“教师应该尽可能早 地在语言和文化训练中对二语学习者介绍成 [4]周国光.释“合情合理”与“偏听偏信”的对立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22—27. 语”。调查发现,成语目前在各级对外汉语教材 [5]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中山大学 中呈阶梯分布,似乎是因为成语比较难。我们 认为,如果给出成语的原型语法功能,就可以 降低成语学习的难度。这样,从初级阶段开始 就可以教授成语,中级阶段尤其可以适当增加 成语量,应该改变现阶段成语在各级教材中分 布不太均匀的情况。 学报论丛,2003,(2):297—300.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6. [7]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小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8]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 研究,1997,(1):1—10. 第三,关于练习方式。成语练习的题型可 以更活泼些,比如附上插图等,可以分为考察 意义和考察用法(即语法功能)两大类型。 [9]梁鸿雁.HSK应试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o4:31. [1O]Liontas,John I.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no- tions of idiomaticy[J]. 把m,2OO2,(3):289—313. 3.3.2在《词汇大纲》和对外汉语成语词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Prototype—based Grammatical FunctiOIlS of Chinese Idioms XIA Xiu—wen (Co ̄ege of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idioms;prototype;corpus;grammatical function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Chinese idioms mostly focused on their derivation,culture and meaningsbut the foreign ,students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use the idioms correctly.Aiming at this problem,the present paper analyses grammatical fune. tions of the idioms listed in The Outline f othe Graded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for HSK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m Chi— nese corpus,and then classiifes the idoms into six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prototype theorywhich include attirbute idioms, ,adverbila idioms,object idioms,predicate idioms,complement idioms and parenthesis idioms.In addition,this paper la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ccordingly. 【责任编辑胡建剐】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