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居泊(书法)“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作品欣赏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安居泊(书法)“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作品

欣赏

原创: 中国书画邮 2019.10.28 艺 术 家 安 居 泊 简 介

安 居 泊

安居泊(1910-1990)原名安光斗、字居北。绵阳市涪城区人,

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国文系,曾任绵阳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画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书画家协会会员。

安居泊潜心研究传统文人书画艺术60余年,吸取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诸家技法,形成了自己奇肆奔放,潇洒秀逸的书画风格。他的书画作品在山东曲阜孔庙、 嵩山少林寺、四川峨眉山、青城山、梓潼县大庙山、李白纪念馆、抗日名将宋哲元将军墓、圣水寺、绵阳人民公园“川西北第一公园”等名胜都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安居泊先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体现了“爱祖国、重气节”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他做人的高尚品格。他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作品曾传播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被国家及四川省博物院收为馆藏。

为更好的体现安居泊先生书画展“和谐共成、传承发展”的主题,近期将逐步推出更多的作品于道友们分享!

安 居 泊 书 法 作 品 欣 赏 晋 王羲之《兰亭序》

安居泊《兰亭序 之一》180cmx48cm 1981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安居泊《兰亭序 之二》180cmx48cm 1981年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安居泊《兰亭序 之三》180cmx48cm 1981年

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安居泊《兰亭序 之四》180cmx48cm 1981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安居泊《兰亭序 之五》180cmx48cm 1981年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安居泊《兰亭序 之六》180cmx48cm 1981年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

安居泊《兰亭序 之七》180cmx48cm 1981年

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安居泊《兰亭序 之八》180cmx48cm 1981年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

《爱 莲 说》 宋 代:周 敦 颐

安居泊《爱莲说 之一》180cmx48cm 198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安居泊《爱莲说 之二》180cmx48cm 1987年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

安居泊《爱莲说 之三》180cmx48cm 1987年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安居泊《爱莲说 之四》180cmx48cm 1987年

周茂叔爱莲说文章绝倒古今论说第一词意清俊今人神往余録以为

新辉外甥勉之丁卯夏日七十八岁安居泊

《和陶贫士七首》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安居泊《和陶贫士七首》180cmx48cm 1984年

谁为渊明贫,尚有一素琴。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佳辰爱重

九,芳菊起自寻。疏巾叹虚漉,尘爵笑空斟。(一)

安居泊《和陶贫士七首》180cmx48cm 1984年

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闲...(二)

安居泊《和陶贫士七首》180cmx48cm 1984年

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我後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右书...(三)

安居泊《和陶贫士七首》180cmx48cm 1984年

苏东坡和陶九日菊花诗时在乙丑仲秋之日重阳后二日有感偶尔戏墨为之一唉耳 七十六叟安居泊书(四)

唐 《闻 笛》赵 嘏

安居泊《闻 笛》130cmx67cm 1987年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尚飘空。 唐《乌衣巷》刘禹锡

安居泊《乌衣巷》107cmx33cm 1983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终南望余雪》祖咏

安居泊《终南望余雪》107cmx33cm 1983年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宋 李唐《题牡丹》诗

安居泊《题牡丹》107cmx33cm 1983年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 渡鹤楼春思 》

安居泊《渡鹤楼春思》107cmx33cm 1982年 渡鹤楼春思,百年有明日…… 宋·苏东坡 《后赤壁赋》録句

安居泊《后赤壁赋》107cmx33cm 1982年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安居泊《滁州西涧》60cmx43cm 1982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安居泊《大江歌罢掉头东》100cmx43cm 1982年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节 録 王 右 军

安居泊《节録王右军》100cmx39cm 1978年

书法以用笔为上气韵次之故右军书法如:龙躍天门,虎卧凤阙...... 朱德元帅 诗

安居泊《朱德元帅诗》100cmx43cm 1978年 秋收起义大成功,亿万农民气慨雄。

打倒土豪分田地, 一时发展似东风。 唐 刘禹锡《陋室铭》

安居泊《陋室铭》130cmx60cm 1978年

山不在高有僊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室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咲有鸿儒往来無白丁可以调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盧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安居泊書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安先生名光斗,字居北,及后易字居泊,以诸葛武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教言明其心志也。居泊先生,生于清宣统二年,绵阳市涪城区丰谷井人。丰谷为绵阳富庶之乡,自古文风甚盛,先生童稚发蒙于本乡张光举、梁秉衡门下,深得儒学浸濡。

“涪水滔滔汇流长江,蜀道逶迤贯彻千里。古今左绵因交融巴蜀、要冲水陆之独特优势而成其文化的宏大斑斓之美。两千年来,或胸怀青志的蜀中俊彦、或艳羡锦城乐的中原游子,莫不在此羁旅流连、挥毫泼墨,此地遂成方家汇萃的文墨胜地。而本地书画家安居泊先生,能于群星辉映的绵阳文坛雄踞一席,何其不易!”原绵阳市文联主席陈竖琴介绍,安老先生在辛亥革命后,先后求学于四川省二中、省立绵阳中学。及至弱冠,广阅世事,1935年,安居泊从四川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投笔从戎加入国民革命军29军第四师王铭章部当文书,亦曾衙门为吏,然皆不称其意,唯有书法丹青爱不释手,终成平生功业,

洋洋可观。

“先生自幼爱好书法,家贫,乏纸墨之资,父亲嘉许其志,遂于檐前遍种芭蕉代纸,大铁锅泡红土为墨,且写且洗,且洗且写。又选屋后涪江沙滩平旷处,令其练字于沙滩、日夜不辍。”安居泊侄子周平宏介绍说,安老先生潜心修习历代大家,遍临王、颜、欧、黄、赵、柳 、怀、张诸家名贴,苦研碑、贴、石鼓文、金文、金石凡数十种,其书自成一家,笔意纵横而气贯韵美,学者誉其有“奔放、秀逸的风格、在市内众多书法家中独树一帜”。

归隐山野:“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自古英才多磨难。居泊先生生于风雨飘摇之清末,长于战乱频繁之民国,少壮之际几多宕荡,堪称一世坎坷。”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科介绍说,然而安居泊先生,洁身自好,身处浊世而不入浊流,为此,曾数度毅然放弃利禄回乡归隐;民国后期,虽正值壮年亦再弃新津县某区公所公职;解放后,先生一腔热血投身新中国建设,先后服务于丰谷派出所、文化站,执教绵阳沙湾中学。一九六六年“文革”袭来,乱象甫生,先生一叶知秋,毅然拂袖,再度闲居故园。虽家徒四壁,然先生以代人书写词状、书信维持生计,一日之酬仅可换米二斤、油一两。草绳系腰、棉袄线绽,旁人见而忧之,先生却安然自若,且在家中粉墙挥毫撰联: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昨日,安居泊外孙女赵冬梅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外爷是个清高的人,他走亲访友,若逢果熟瓜香之季,则将背篼倒背,见者不解,先生笑答:瓜田李下、自避嫌疑。其清高如此!”据介绍,安居泊老先生性狷介,虽一身清贫、其书画却不肯轻易付人。民国年间,梓潼县一大户慕其声名,托人许以重金,仅求扇面一帧,先生鄙其俗气而拒绝。及至晚年,当选市政协委员,加入省、市书法家协会,文名益彰。一时间求字求画者盈门,先生不堪其烦,潦草之作多书而不印,以致持当时墨迹上安府求印鉴者至今不绝。

“有傲骨、怀慈心,为先生又一本色。”绵阳书画界人这样评价安居泊,虽性情孤傲,然则至亲骨肉,其用情也深。家中兄妹十人,先生行大,因境遇艰难,对诸弟妹疏于衬助,故手足之情藏之益深。

七妹安清华先他而逝,先生至妹碑前独坐一日一夜、不饮不食。嗣后清华之子周平宏成婚,先生扶病拄杖而至,亲自主持婚礼。 1988年秋,先生自知时日不多,遂自撰碑文,家中所用笔墨悉数包扎,沉于屋后涪江。两年后,先生病逝,时在庚午腊月二十九,次日除夕。

忆安居泊:一代书画大家“墨香犹存”

1990年1月25日,安居泊因病在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家中逝世,享年82岁。 “已故近现代着名书画家安居泊先生的书法造诣令人叫绝、我为他厚重的书法功底所折服、虽然磨难但他依然固守他的书法家园、固守他的尺寸天地。”打开网络,搜罗中有网友这样评价说。

“嗟呼!人生有代谢,亦如草木有枯荣。安:先生虽已辞世,然其丹青书法为人所珍,其逸闻韵事为世所传,其德行风神为亲族所仰。值先生仙逝二十五周年之际,由安氏后辈汇萃付梓的《安居泊书画集》隆重刊出,此诚一大盛事。岂止告慰先生,留芳于家族,实为绵州文苑一大幸事!”在《安居泊书画集》前言中,原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竖琴这样写道。

陈竖琴这样评价说:古今书家凡擅画者,画境大抵平添笔墨意趣,先生亦然。其画杂揉八大、石涛及扬州诸家笔意,风格大气与清雅兼具,尤以写意花鸟闻名当时,乃至信手即得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条屏,也因其秀逸氤氲而风靡绵州,为人争相收藏。至于其气势风格迥异的巨轴长卷,先生则颇为自珍,外人难得一见。如画集中所收的传家之作《墨龙》,丈二长卷一笔呵成,墨走龙飞风雷满纸;山水《赤壁》直追古人,其蕴之深、其意之远,诚有几人知之?几人识之?

据载,先生遗墨甚多,除省书画院及民间收藏外,多留遗于名山名刹:山东曲阜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蜀中峨嵋、青城、窦圌、大庙,新都宝光等,部分作品流传海外。

责任编辑:大 安 2019.10.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