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层
济南地层资料
4-1新生代地层
新生界可划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古近系济阳群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区,如齐河、济阳一带;新近系黄骅群与济阳群分布基本一致,巴漏河组在山前平原区零星分布。第四纪为更新统和全新统,其岩石地层单位平原区有平原组、黑土湖组、临沂组、黄河组;山前丘陵区有羊栏河组、山前组、大站组、黑土湖组、临沂组、沂河组、白云湖组(表2-3)。
古近纪济阳群
济阳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
(1)孔店组(E3d)
该组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上部呈紫红、棕红色;中部呈灰、深灰色,夹煤层及油页岩;下部呈棕色、棕红色。总厚1500m。
(2)沙河街组(E2-3Ŝ)
该组岩性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上部含石膏。自上而下分为一至四段,一、四段含油页岩,二、三段含石油。总厚1554m。
(3)东营组(E3d)
1
该组岩性上段以灰绿、灰白色砂岩为主,中段以灰、棕红色泥岩为主,下段以灰白、灰绿色砂砾岩为主。总厚300m。
新近纪黄骅群
黄骅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1)馆陶组(N1g)
该组岩性以灰白色砾状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互层为特征,厚200~500m。
(2)明化镇组(N2m)
该组岩性以土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上部较粗,下部较细,厚600~1000m。
新近纪巴漏河组(N2b)
巴漏河组在章丘绣惠、枣园和历城鸭旺口一带有出露,厚度一般20~30m。鸭旺口南张家庄厚近50m。其岩性为上部灰白色块状结晶石灰岩、豆粒石灰岩、灰质泥岩,中部灰白色含砾石灰岩、白色疙瘩状泥灰岩,下部棕黄色底砾岩层、黄色砾石层。
第四纪地层
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本市北部地区。主要矿产为水泥用红土及黄土、建筑用砂。分别产于羊栏河组、大站组及沂河组。
2
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见表2-3)
(1)平原组(Qpp)
平原组在地表未见出露,从钻孔资料分析在黄河冲积平原区皆有分布。据济南、禹城一带的钻孔资料(1∶20济南幅区调资料,1995),平原组厚196m。
(2)羊栏河组(Qpy)
羊栏河组为山东最老的黄土堆积,岩性以深红-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砂砾层,一般厚度10m左右。其上与大站组呈冲刷平行不整合接触;下与第三系或更老的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3)大站组(Qpd)
大站组广泛分布于沟谷、山间盆地及山前斜坡、台地,常构成二级阶地上部。该组为黄土堆积,岩性主要为土黄色粘土质粉砂土,常含有铁锰质结核,底部常发育有似层状、透镜状砂砾层,与下伏羊栏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10~30m。
(4)黑土湖组(Qhh)
黑土湖组为湖沼相沉积,岩性为灰、灰褐-黑灰色粉砂质粘土、粘土,局部夹粉砂层,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有陶器碎片及螺类化石。
(5)临沂组(Qhl)
临沂组主要分布于青州一带及淄河两侧,为现代Ⅰ级阶地及高河漫滩,岩性为灰黄色粉砂土及
3
含砾粗砂,与下伏黑土湖组为侵蚀接触或整合接触,厚度一般小于10m。
(6)白云湖组(Qhb)
白云湖组为现代湖泊相沉积的黑色、黑褐色粉砂土及砂质粘土,富含有机质及淡水贝壳,厚度小于5m。该组主要见于平原区现代湖泊及山前大型水库和洼地。
(7)黄河组(Qhhh)
黄河组为现代黄河冲积物。主要分布于黄河河床及河漫滩,岩性为灰黄-黄色粉砂土、粉砂质粘土,其下与平原组整合接触。厚度10~30m。
(8)沂河组(Qhy)
沂河组为现代河流沉积物。岩性为灰黄色含砾粗砂堆积物,构成河床及低河漫滩,厚度小于10m。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2中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出露有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主要分布在章丘北部于家庄、九郎庄、梭庄一带,属陆相沉积和陆相火山岩沉积。岩石地层为三叠纪石千峰群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侏罗纪淄博群坊子组和三台组,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及青山群八亩地组。
三叠纪石千峰群
4
该套地层的形成时代[16]划为二叠-三叠纪,据《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年)资料,在该地层中采到孢粉化石,并经区域对比,其时代划为三叠纪,该项成果已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1)孙家沟组(T1s)
该组分布在章丘普集于家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紫红色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等,底部为浅灰紫色砂砾岩,底部含砾石较多。本组在于家庄一带厚175.81~275m。与下伏孝妇河段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2)刘家沟组(T1-2l)
该组分布范围与孙家沟组基本一致,岩性以紫红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夹少量紫红色粉砂岩。本组在于家庄厚382.03m,厚186~281m。
侏罗纪淄博群
(1)坊子组(J1f)
坊子组分布于章丘普集盘龙山、绣惠山头店一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呈紫红色夹黄绿色泥岩、砂质页岩,中上部夹灰色、黑色页岩。与下伏孙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79~468.70m。
在章丘地区该组的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经岩浆活动的热变质作用,往往可形成陶瓷工业的瓷石矿矿床。
5
(2)三台组(J2-3s)
在章丘石头店一带出露较好。岩性以灰绿色、灰黄色、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砂质页岩、灰绿色粉砂岩。底部为灰紫色、斑杂色砂砾岩层。厚588~682m。
白垩纪地层
白垩系在区内仅有下统,岩石地层单位为莱阳群曲格庄组和青山群八亩地组。属陆相火山岩地层,具有沉积岩和火山岩双重特征。主要分布于章丘市相公庄、孙家庄、茶叶山一带。
(1)莱阳群曲格庄组(K1q)
岩性以灰绿色、暗灰绿色、灰白色中薄层条带状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中薄层条带状安山质凝灰细砂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与下伏三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在章丘相公庄一带大于215.80m。
(2)青山群八亩地组(K1b)
主要分布于章丘孟白庄、九郎庄、丁家庄一带。另外,在历城唐王西该组隐伏于第四系之下。该组的玄武岩可用作高速公路用石子。
该组在区域上划分下、中、上三个亚组,区内仅出露下亚组(K1b1),按其岩性分为四个岩性段:
第一段:下部为黑色玄武岩、安山岩、玄安岩、粗安岩夹薄层绿灰色凝灰岩;中部是黑色、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与玄武质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呈相变交接;上部为灰色火山碎屑岩与黑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互层。厚722~1255m。与下伏曲格庄组不整合接触。
6
第二段:底部为深灰色安山质、玄武质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暗灰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夹凝灰岩;中部为灰黑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与绿灰色凝灰岩互层;上部为厚层暗绿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三者互层,夹少量凝灰岩。厚783~1249m。
第三段:底部为厚层玄安质集块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黑灰色玄武岩与玄安岩、紫灰色安山岩互层,中部为紫灰色安山岩与安山质角砾熔岩互层,上部为暗灰色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厚1098m。
第四段:下部为灰绿、杂色安山质、粗安质角砾岩,上部为灰紫、灰黑色强熔结的粗安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粗安岩。厚238m。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3古生代地层
古生代地层为寒武-奥陶系及石炭-二叠系,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区、济南市区南部、历城区和章丘市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其倾向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较缓10°左右。
寒武-奥陶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奥陶系以角石为主。由老至新有长清群李官组、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马家沟组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奥陶纪灰岩与燕山晚期岩浆岩接触形成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矿。
石炭-二叠纪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一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多。有月门沟群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赋存的矿产主要有煤、铝土
7
矿、耐火粘土等。
长清群
(1)李官组(Є1l)
该组出露范围较少,仅分布在长清区五峰山、历城西营和章丘官营一带,岩性以石英长石砂岩及砂砾岩为主,厚度<5m。
(2)朱砂洞组(Є1)
该组主要分布在长清区马山和历城区仲宫一带,区域上由下向上划分四个岩性段,区内只出露上部的丁家庄白云岩段。岩性以含燧石结核的白云岩为主,底部有角砾状白云岩。岩性为灰黄色薄层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及结核泥晶灰岩,底为灰黄色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及元古宙、太古代侵入岩体呈不整合接触。厚10.94~29m。
(3)馒头组(Є1-2m)
馒头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四个岩性段,即石店段、下页岩段、洪河段、上页岩段。石店段以紫红色、黄灰色泥云岩为主,下页岩段以紫色页岩及粉砂岩为主,下部夹多层灰岩,上部则夹较多的鲕粒灰岩,洪河段以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但在区内出露较少,上页岩段以黄绿色页岩为主。总厚224~286m。
该组赋存木纹石,由紫红色泥云岩构成。
九龙群
8
(1)张夏组(Є2)
该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三个岩性段,即下灰岩段、盘车沟段、上灰岩段,但盘车沟段仅在章丘垛庄一带有分布。下灰岩段岩性以鲕粒灰岩为主、盘车沟段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藻灰岩),上灰岩段以藻灰岩为主。总厚165~225.27m。
(2)崮山组(Є2g)
该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以黄绿色、紫色页岩和薄板状灰岩、瘤状灰岩为主,夹有竹叶状灰岩。长清漩庄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粒屑灰岩,薄板状结核灰岩—页岩。厚66.81~94m。
(3)炒米店组(Є3ĉ)
炒米店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以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风暴岩、叠层石灰岩及藻灰岩。
区内该组由下向上分为5个非正式岩性段:即藻灰岩段(Є3ĉd)岩性为灰色巨厚-厚层含云斑状藻灰岩;叠层石灰岩段(Є3ĉs)岩性为中薄层叠层石灰岩,以柱状叠层石为主;下段(Є3ĉl)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及云质条带灰岩;风暴岩段(Є3ĉt)岩性为风暴成因的砾岩,断面呈五指状;上段(Є3ĉu)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灰色薄板微晶灰岩。总厚172.44~160m。
该组竹叶状灰岩、藻灰岩等可作为饰面大理石开发利用,还可广泛用于做建筑石材、石料等。
(4)三山子组(Є3-O1s)
三山子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在区域上具穿时性。其由下向上划分三个岩性段,即上寒武统c段、
9
下奥陶统b段、a段。上寒武统c段以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平阴一带),b段岩性以中薄层细晶白云岩为主,a段以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为主。总厚62.18~318m。该组为白云岩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马家沟组(O2-3m)
马家沟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6个岩性段。该组的北庵庄段、五阳山段、八陡段为水泥灰岩矿主要赋存层位。
(1)东黄山段(O2md)
岩性以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的角砾状白云岩。长清地区出露不全。局部可见底砾岩。与下伏三山子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是怀远运动的间断面。厚10.27~78m。
(2)北庵庄段(O2mb)
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白云岩。为中厚层灰岩夹虫迹、云斑灰岩及薄层白云岩。厚152~278m。
(3)土峪段(O2mt)
岩性以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为主。厚72.55~84m。
(4)五阳山段(O2mw)
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虫迹灰岩、云斑灰岩及白云岩。厚85~355m。
10
(5)阁庄段(O2mg)
主要分布于章丘曹范、毛姑山、沙湾庄和历城一带。岩性为褐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上部夹角砾状白云岩。厚63.53~209m。
(6)八陡段(O3mb)
岩性为中厚层灰岩夹虫迹灰岩、云斑灰岩及薄层白云岩和砂屑、砾屑白云岩。厚128~430m。
月门沟群
该群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以砂、泥岩为主,夹多层灰岩及煤层,底部为铁铝岩系。
(1)本溪组(C2b)
该组主要分布在章丘以东地区,岩性以黄绿色、黄灰色、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岩为主,底部为湖田铁铝岩段。该组与下伏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总厚14.58m。该组含有化石疏脉科达、鳞木等。
本溪组湖田铁铝岩段以浅灰色、紫红色泥页岩和铝土岩为主,以富含铁铝质为特征。其下部为含铁泥岩(山西式铁矿层),上部为“G层铝土矿(岩)层”。该段厚0.5~11m,其中在章丘徐家庄厚4m,明水王白庄厚5m,章丘枣园厚11m。区内该段绝大多数是铁、铝质岩,达不到工业品位,以硬质粘土矿为主,次为软质粘土矿,仅局部有铝土矿出现。
(2)太原组(C2-P1t)
11
该组为含煤岩系,分布范围与本溪组基本一致。其岩性主要由灰色、黄绿色、深灰色泥岩、页岩、砂岩组成,夹数层煤及4~6层灰岩,与上覆山西组整合接触。厚98.29~264m。该组含有蜒类、腕足类和植物化石。
(3)山西组(P1ŝ)
该组为含煤岩系,在章丘以东地区零星分布。其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薄厚不一的煤层组成,一般含4层煤矿。厚68~123m。该组含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石盒子组(P2-3ŝ)
该组主要分布在章丘以东地区,为陆相沉积。并以河湖相沉积的砂岩为主,次为泥岩,中下部含B层铝土矿。其地表出露较少,大部分为隐伏。
(1)黑山段(P2ŝh)
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底部可含不稳定薄煤层。岩层层序下部为黄绿色砂岩及灰色页岩、泥岩,上部为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厚95~104m。
(2)万山段(P3ŝw)
主体岩层岩性为中粗粒、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质页岩、泥岩。底部为B层铝土矿,顶部为A层铝土矿(岩)层。厚36~210m。该段在章丘市吕家庄钻孔中厚131.25m,在章丘埠村钻孔中厚90.01m。
(3)奎山段(P3ŝk)
12
零星出露于明水东西赭山及青龙山。底部为浅灰色、乳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顶部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具斜层理的长石石英砂岩。厚63~147m。该段往往赋存有较纯的石英砂岩,可做为硅石矿开发利用。
(4)孝妇河段(P3ŝx)
零星出露于章丘于家庄、侯家庄、双青、普集一带。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厚66~135.4m。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4新太古代地层
新太古代地层由泰山岩群组成,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的章丘南部的西麦腰、白炭窑、团圆沟及小石屋一带,西南部的平阴洪范池一带(隐伏),在南部的长清界首一带有少量分布。由老至新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及柳杭组,其走向多为北西向,倾角较陡,三者呈整合接触,在本区厚>2299m。山草峪组含沉积变质型铁矿。
(1)雁翎关组(Ar3y)
岩性以暗绿色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角闪变粒岩,底部为绿泥阳起片岩。厚294~1700m。同位素年龄2800-2700Ma[16]。
(2)山草峪组(Ar3ŝ)
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厚度512~2100m。上部往
13
往出现条带状硅铁建造-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含量25~30%。同位素年龄2700-2600Ma[16]。区内山草峪组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主要分布在章丘西麦腰及平阴洪范池一带。矿石品位TFe在20~30%之间,其自然类型为块状磁铁矿和条带状磁铁矿,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铁矿石。
(3)柳杭组(Ar3l)
岩性下部以透闪阳起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变粒岩,中、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透闪阳起片岩及黑云变粒岩。厚度120~149m。同位素年龄2600-2700Ma[16]。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