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行为反思
?
——江燕
我认为,教学反思应该在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也就是幼儿三者之间同时进行,但更应该注重的是幼儿。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同时,他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展开反思?我认为,反思应该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发展实效为评价标准,以幼儿得到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这是由当前<指南>提出的理念。
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教师应该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当代教育理念下,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学方式已经过去,教学不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幼儿“老老实实地听”、“规规矩矩地坐”,让教学活动气氛活跃起来,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才
是教学活动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重点要思考的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没有运用幼儿喜欢的表现方法、幼儿喜爱的话语方式、幼儿欢迎的互动形式,有没有按照幼儿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幼儿爱上我们的教学活动。
在让小班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是为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和操作中习得。我也不例外,采用的是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感知。可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孩子们虽在操作,但实际经常出现手口不一的现象。 如:嘴巴已数到了3,手却还点在第1个物品上。或出现重复点数现象或出现嘴慢于手快的现象。 我想可能是这种操作和 幼儿的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吧,所以有些幼儿老是掌握不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着让幼儿在生活中实际感知数量,结合生活 实际进行点数教育。如在点心时间 , 让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分点心的小组长。先数数有几个孩子,然后到老师那里领取相同数字的点心,然后一一对应将点心分到小组的全部幼儿手中,包括自己。通过几天的尝试我发现我班孩子的点数能力增强了许多,平时不会点数的幼儿在点心时间居然都能点数清楚了。我想可能是让他们点数的是活生生的人吧,再加上如果点心分错的话,小朋友是不会轻易饶了他们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学会一一对应,手口一致的点数。通过这次尝试我觉得让小班幼儿学习点数,教师应尽可能地和生活 相联系,让孩子在具体的情景和事件中进行,
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教师应该当好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重点要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勾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有没有运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熟知的故事情节、熟练的能力技巧来引导幼儿,有没有从整体上思考构建幼儿的知识树、能力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教师应该当好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当代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个环境,整个生活都是幼儿活动的场所,教师也是幼儿活动生活中的一个平等主体,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重点要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以一个与幼儿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让幼儿体会到活动的意义、老师的爱。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想,只要我们一切从幼儿出发,我们一定能成为幼儿的“知心姐姐”,一定能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