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探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来源:好兔宠物网
探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产生的垃圾量也与日俱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但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论在设施投入、技术工艺、运营管理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处理 前言

随着城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模式逐渐趋于城市,随之产生的垃圾量逐日增多,生活垃圾的成分也从单一的农产品废料,逐渐向塑料、玻璃、纸类等成分发展,靠自然降解难以消化。此外,限于农村用地分散、居住密度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特点,农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由此产生的垃圾围村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视也愈发强烈,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因此,亟需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路径。 1.农村垃圾发展现状

传统农业时期,垃圾不是农村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果皮、秸秆、粪便等有机垃圾,且垃圾产生量不大,可通过喂养牲畜、堆肥还田的方式进行消纳。如今,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农村生活垃圾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并且,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也更为复杂,其处理不能靠单一的自然净化就可以实现,需要引入人工处理方式以加大垃圾处理能力。

2.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的用地分散、资金匮乏等特点,加大了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的难度。首先,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对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乏力;此外,地缘特征也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本,由于大部分农村居住分散,其生活垃圾的收集及运输成本势必会增加。而垃圾运输费用通常占垃圾处理费用的30%左右,因此农村的单位垃圾处理成本会高于城市。这对于资金本就匮乏的农村而言,大大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及运行的难度。由于村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很多村民习惯把垃圾堆放在公路、田间、河旁等。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并且,一遇到大雨就会将垃圾冲入附近的河内,影响水环境景观,甚至威胁水源安全。 3.农村垃圾处理原则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

围绕改善和提高我镇城乡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

各村(社区)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由镇治理办结合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4.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对策分析 4.1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

农村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国内缺乏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会主动关注垃圾分类的相关资讯,甚至有人不会去注意垃圾桶上已经标有了分类的图标。二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够完备。很多人表示愿意支持垃圾分类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主动去将垃圾放入标明分类的垃圾桶内,但是由于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够完备,常常出现不知道将垃圾放入哪类垃圾桶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进行分类。三是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后续执行方案和相关制度。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放置了简易的标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字样的垃圾桶,但是垃圾车来回收的时候并不会按照分类回收,而是将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带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村民分类投放也是没有意义的。除此之外,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觉分类的良好素质,在“别人不做我做了也没用”的心理驱使下,垃圾分类难以真正落实。 4.2垃圾分类处理对策

农村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一)交通便利通水泥路、油路的村(社区),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1、户定点;户粗分;户初次处理。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将建筑垃圾进行就近填埋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变卖,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收集池集中处理。

2、组细分;组收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再次减量,可回收垃圾变卖收入作为保洁员额外报酬收入,并负责组上的日常保洁工作。

3、村收集;运镇上。各行政村保洁员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4、镇转运。镇对垃圾中转站内生活垃圾转运至垃圾填埋场按无害化标准,规范集中填埋处理

5、县处理。县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监管,确保垃圾按无害化标准,规范化填埋处理。

(二)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村组的生活垃圾采用;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的方式进行处理。

1、户定点;户粗;户初次处理。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将建筑垃圾进行就近填埋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变卖,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收集池集中处理。

2、组细分;组收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再次减量,可回收垃圾变卖收入作为保洁员额外报酬收入。 3、村处理。以村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在不污染饮用水源、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坑,对村保洁人员收集转运的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

4、镇监管。镇负责监管自行处理的村庄是否结合堆肥、生态循环处理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处理,同时加强对村上垃圾填埋工作的指导,确保生活垃圾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填埋处理。

5、县检查。县环保局、县城管办不定期对自行处理的村庄开展检查,确保生活垃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填埋处理。 5.总结

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是解决垃圾围村、垃圾进城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垃圾源头分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二是加大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规范化垃圾处理关键技术;三是融入“互联网+”理念,激活资源回收系统;四是优化垃圾转运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好,梁成.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 北方园艺,2010(19):223-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