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4(题后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4 (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语言活动中,吴老师发现凯凯正在拨前面一个女孩子外衣上的绒毛,此时吴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停止教学,点名批评 B.停止教学,当众罚站 C.继续教学,不予理睬 D.继续教学,微笑提醒
正确答案:D 解析: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保证幼儿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题干中吴老师发现凯凯开小差时,应用适当的方法提醒,而不是批评、惩罚或者不予理睬。知识模块: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
2.某小朋友在暑假期间擅自钻幼儿园的铁门,导致右腿划伤。对于该小朋友所受伤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幼儿园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幼儿园没有过错,无须承担赔偿责任 D.幼儿园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8条规定,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伤害事故,应当根据幼儿为完全无行为能力人的特点,参照本办法处理。第13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2)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3)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4)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在本题中,小朋友在暑假期间擅自钻幼儿园的铁门,幼儿园负有未及时告知危险的责任,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免除其赔偿责任。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
3.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不是以耕地为主的是( )。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
正确答案:B
解析:内蒙古高原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适宜耕种。知识模块: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
4.被誉为“国粹”的北京传统戏剧是( )。 A.京剧 B.京韵大鼓 C.太平歌词 D.昆曲
正确答案:A
解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知识模块: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 5.“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张某是人,因此,张某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以下( )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的错误最为相似。
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B.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不是人
C.干部应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应起带头作用 D.干部应为人民服务,我是干部,所以,我应为人民服务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人”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在大前提中的“人”是泛指人类,而小前提中的“人”是具体的生物意义上的人。A项错因与题干相同。知识模块: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6.在Word中,不能操作实现的是( )。 A.在页眉中插入日期
B.建立奇偶内容不同的页眉 C.在页眉中插入分页符 D.在页眉中插入剪贴画
正确答案:C
解析:在Word中,不能在页眉中插入分页符。知识模块: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7.两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谈,甲老师说:“我们班的李明特别聪明,懂得很多知识,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老师说:“我班的李刚什么都不会,怎么教都学不好,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老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两位老师的说法( )。
A.正确,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B.正确,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C.错误,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
D.错误,作为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的观点
正确答案:D
解析:从两位老师的谈话可以看出他们认为遗传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这是错误的观点,遗传只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教育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的观点。知识模块:职业理念
8.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正确答案:B 9.“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A.德育目标 B.智育目标 C.美育目标
D.劳动教育目标
正确答案:A
10.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发展基础教育。故选D。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
11.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这就是( )的表现。
A.关爱学生 B.全面发展 C.大众教育
D.个性化教学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师应注重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突出个性化教学。知识模块:教师职业道德
12.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技术专家王选领导科研集体研制成功()系统,取代了已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从此中国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时代。
A.激光照排 B.汉字激光照排 C.中文报纸编排 D.北大方正系统
正确答案:B 13.《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正确答案:A 解析:《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因此本题选A。
1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经》
正确答案:C 解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15.我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是( )。 A.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B.冰心奖
C.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 D.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正确答案:D
解析: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同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一样,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纯文学性的儿童文学奖项,也是我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86年。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16.费孝通在反思一生学术研究时,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根据这段文字的表述可知,“文化自觉”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为可控
B.使人们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
C.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来源和特点 D.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转变更为容易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材料首先援引了费孝通的话,来解释什么叫作“文化自觉”,接着由“为了”引导出目的状语从句,实际上就是“文化自觉”的作用所在,即“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文化自觉”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自主能力”和“取得自主地位”,换言之,即选项A中的“使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为可控”。而选项B表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然而仔细比较选项B与原文的表述会发现,文中“文化自觉”的作用是主动地取得的,而选项B的表述则是被动适应的,因此与文意不符予以排除。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基本能力
17.由于地理环境、空气流通情况、交通工具排气等诸多因素,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这是( )。
A.温室效应 B.热岛效应
C.电流的热效应 D.多普勒效应
正确答案:B
解析: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叫作热岛效应。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18.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受到()的制约。 A.教育部门 B.教育环境 C.教育方法 D.教育观念
正确答案:D
19.消化系统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下列器官或腺体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A.食管 B.肾脏 C.胰腺 D.盲肠
正确答案:B
解析:肾脏不属于消化系统,故选B。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20.下列选项中不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正确答案:D
解析:阿里斯托芬是喜剧之父。故选D。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21.北宋画家张择端以开封为背景所创作的巨幅长卷风景画是()。 A.《富春山居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正确答案:C 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画作。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2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甲和丙的两句话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由此可知乙的两句话是一真一假,根据“有一样是仿冒品”,可推出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若后半句为真则有两样仿冒品),即乙和丙的产品都是真品,故甲的产品是仿冒品。知识模块:教师基本能力
23.《农夫的鞋》的作者是()。 A.梵高 B.高更 C.塞尚 D.罗丹
正确答案:A 解析:《农夫的鞋》是梵高的作品,故选A。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24.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A.《广陵散》 B.《高山流水》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正确答案:B 解析:《高山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传战国时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乐曲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故选B。知识模块:文化素养
25.公司规定,将全体职工按工资数额从大到小排序。排在最后5%的人提高工资,排在最前5%的人降低工资。小王的工资数额高于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小李的工资数额低于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如果严格执行公司决定,以下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A.Ⅰ、Ⅱ、Ⅲ和Ⅳ B.仅仅Ⅰ、Ⅱ、Ⅲ C.仅仅Ⅰ、Ⅱ、Ⅳ D.仅仅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小王的工资比小李高,再由“排在最后5%的人提高工资,排在最前5%的人降低工资”,可知Ⅲ不可能发生,Ⅳ显然可能发生。而Ⅰ和Ⅱ也可能发生,当小王的工资略高于全体职工,而小李的工资非常低,并且小王和小李的工资都排在最后5%,排在前95%的员工工资都只是略高于全体员工时,即有4%~5%的人工资极端低时,Ⅰ可能发生。同样,当排在前5%的大部分人工资都极端高时,Ⅱ也可能为真,不可能为真的只有Ⅲ,故选D。知识模块:教师基本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