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暑假里,我从众多书目中选中了《不跪着教书》一书。说实在的,当时书名是吸引我的第一个地方,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谁都不会抵挡得住这名字的诱惑。于是,我就到图书馆去借阅这本书。刚拿起书,看见封面正中间印着这样一行文字,虽然字体很小,但已经足够让我下定决心把这本书带回家了。这行字是这样写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我们教师不跪着教书的“底气”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爱上你的工作,寻找工作的快乐,快乐地工作着,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教师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心里的枷锁,才能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我们教师不跪着教书的“底气”来自于教师永恒的学习意识。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教师不跪着教书的“底气”来自于教师勤思善写的“教研者”意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学则应是“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是一位识文解字的“教书匠”,只是“识”别人写的“文”,“解”别人写的“字”,而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是教师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也只有勤于总结,,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增长点。
因此,不跪着教书,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底气,那就要充实自己,要充实自己就要多读书。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不能一味苦干,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留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作者虽是教育名家,但总是用朴素、简洁、通俗的风格和文笔,用贴近教师的人和事,用他的真心和热情,深入浅出地去感悟教育,理解教育和诠释教育。然而,置身其中,却一定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是心灵的鸡汤,课间小憩,茶余饭后,伏案灯下,细细读来,教育观念在陶冶中得到转变,教育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使读者在改变学生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就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是教育青少的主要场所,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学生人榜样,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批判精神;要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就应该时时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不请家长办事,不收家长礼物,这样才能无愧地站立于讲台之上,理直气壮地跟学生讲做人处事的道理;家长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他认为家长应该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及育人方
法,而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对立者、盲从者;社会是个大家庭,在成人世界里,有许多黑暗的、不堪入目的现状,不能让学生过多的效仿,例如,“官场陋习”、“礼尚往来”等,
总之,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有独到的见解也有引人深思的问题;有绝妙的观点也有过分偏激的言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教育类书籍,尤其对那些在教育事业中征战多年,已经开始慢慢厌倦这份工作或逐渐偏离最初的教育梦想的教育工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