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库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期 黑龙江水利科技 No.2.2007 (第35卷)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l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Todal No.35) 文章编号:1007—7596(2007)02—0129—01 刍议水库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孙 颉 ,王振英 ,郭新宇 (1.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熏龙江佳木斯154002;2.佳木斯市防汛机动抢险队,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 要:以宝清县梨树沟水库为例,通过该水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或 减缓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水库;环境影响;预测;防治减缓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l概况 措施,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也将 梨树沟水库位于宝清县西北,大梨树沟河上游,梨树沟 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施工粉尘和尾气对施工区和道路两侧的 森林公园境内,距县城约20km。由于大梨树沟河上无控制性 局部地区大气质量会有一定影响;噪声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现 场施工人员的影响和对施工区附近办公人员的影响;施工对 工程,不能有效地调蓄天然来水,在干旱少雨的春季,枯水量 人群健康将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施工期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很小,致使下游农田大幅度减产;而到汛期,连续降雨,上游 现象以及生产废水对局部河段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施工机 山丘山洪暴发,坡陡流急,平原区河道主槽狭窄弯曲,杂草丛 械噪声、粉尘和尾气等不利的影响时间短,影响范围有限,可 生,安全泄量极小,经常出槽漫溢,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由于 通过采取以下相应的环保措施加以防治和减免。 水旱灾害频繁,致使本地区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单产不高,总 产不稳的状态。所以迫切需要在大梨树沟河中、上游段修建 4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一座控制性工程,以调节天然径流,减少下游水灾和旱灾,促 根据工程特性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负面影响预测,该 进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措施如下: 2 工程兴建对环境有利影响分析 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1)水质保护:①砂石料清洗、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将产 该项目从环境影响角度进行预测,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多 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水需要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 有利影响的方面,如:该项目完成后,可减少水灾和旱灾,同 生产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不低于20h后,方可达标排入河 时发展旅游企业和养殖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工程在洪水 道。②施工机械、车辆在检修、维护、清洗过程中将产生 期对洪峰流量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可减轻下游城镇的防 一定量的含油废水,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应在指定地点进 洪压力。同时为改善森林公园景观创造条件,使居民的生活 行,场内布置集水沟,收集机械车辆维修废水,并且经过隔 质量得以提高,为本区的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 油装置处理后,清水排入河道,被分离出来的油按照环保 了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起到积 部门的要求运到指定地点处理。③在施工营地建设简易 极的促进作用。 旱厕,定期清理,用于农灌或转运城市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另外,水库工程本身就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能改善本 临时生活区内设置集水池收集生活污水,定期消毒,污水 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环境的美化,为鸟类提供了栖息 主要靠自然蒸发消耗。 地,能有效地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2)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罐装、 3 工程兴建对环境不利影响分析 密封运输方式,并定期对密封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土料、砂 3.1 土地资源影响方面 砾料等多尘物料运输过程中应堆放整齐以减少受风面积,并 适当加湿或加盖苫布,降低运输过程中起尘量,避免或减少 梨树沟水库工程占地总计15.2hm ,其中永久占地 12.88hm 。临时占地1 547m 。永久占地中耕地2hm ,林地 扬尘对人员和农作物的危害。 3)环境噪声控制:要求承包商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 10.88hm。;临时占地为林地。根据占地情况,无动迁人口。 加强机构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运输车辆在路况差的路段行驶 这是取得工程效益所必须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要减速;对于接触高噪音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操作人员、推 工程占地永久占地失去原有功能的只是工程自身占地 土机手实行轮班制,操作人员每天每人工作不多于6h,还应 这一部分,经初步计算,坝身占地2.88hm ,工程管理占地 给接触高噪声的操作人员配发耳塞等噪声防护用具。 9.7hm ,管理单位建设用地约0.3hm ,这是工程必须付出的 4)固体废弃物处理:在施工临时生活场区布设临时垃圾 代价;料场占地2.32hm ,料场占地经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护措 箱,垃圾实行13产13清,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运往垃 施后可恢复原有使用功能或种树种草等措施转化为具有生 圾处理厂统一处理。修防渗厕所,定期用吸粪车吸出,采取 态功能的绿地。 堆肥发酵法,有机物还田。 3.2水质、大气环境、噪声等方面的影响 5)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必须配备卫生防疫专业人员, 该工程施工期将产生一定的废水和生活 亏水,若不处理 加强疫病防治和工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施工人员和食堂 对水库水质和下游河流水质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地 工作人员进行体检,特别注意肝炎、疟疾等疾病的感染率,发 点虽然在空旷的郊外,大气扩散条件较好,但若不设置保护 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收稿日期]2006—05—18 [作者简介]孙颉(1969一),女,辽宁辽阳人,工程师;王振英(1972一),男,黑龙江富锦人,工程师;郭新宇(1972一),女,黑龙 江巴彦人,助理工程师。 ...——1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期 (第35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No.2.2007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l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Todal No.35) 文章编号:1007—7596(2007)02—0130—0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何旭明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150300) 摘 要:通过对建筑工程大量的工程事故的调研,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剖析施工操作引起的质量事故,发现其有 一定的规律和相似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要素;事故链;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2.4 文献标识码:A 差、素质低。 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巨大损 失。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排除事故提供依据,有 必要探讨质量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笔者对大量的工程事 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虽然事故的类型各有不同,但发生事 故的原因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对这些引发事故的原因, 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监督 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 上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到构成事故的每 一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对造成各类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 综合分析,并详细剖析了由于施工操作质量问题引起的质量 事故原因。 . 个具体原因。 1.2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1事故原因概述 1.1事故原因要素 状态。例如:设计人员不遵照国家规范设计,操做工人违反 规程作业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如:结构吊装中,柱、 屋架等构件缺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 态。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 素有4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所谓人,是因为人与人存在的差异。例如:知识、技术、 技能、经验、行为特点,以及生物规律所造成的反复无常的表 现等等。 物的因素更为复杂和繁多。例如:建筑材料与制品、机 械设备、建筑物和结构件、工具仪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 事故的发生也与某种自然环境有关。例如:大风、暴雨、 大雪等恶劣气候等。 社会条件系指不正确的长官意志,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 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场所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如施 工管理混乱,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失责,规章制度不健全 等等。事故的间接原因,导致直接原因的发生。 1.3事故链及其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由单纯一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很少。如果我们把各种原因与 结果连起来,就形成一个链条,通常我们称之为事故链。由 于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逻辑关系不同,则形成事故 链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 J6)工程临时占地恢复: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土 料开采及临时施工区等占压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由于本 工程土料开采量和施工临时占地均较少,且工程竣工后取土 场、临时工程压占的土地都将复垦或采取植物措施予以防 护。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应加强环境管理,配备专业管理人 员1人以上,确保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各项环境保护政策 法规的贯彻以及环保措施落实,组织施工期环境监测,及 时发现施工期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 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对运行期进行环境管 理。 7)弃料的处理措施:本工程废弃土石方可直接堆放到水 库死水位以下的洼地中,对本工程的运行不会产生影响。 4.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 1)在流域内应严格控制有损于植被保护和排放有毒有害 工业废水的企业生产,严格禁止建设小造纸厂等污染企业。 5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预测结果,本工程的有利影响 是主要的、长期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除少量淹没 损失不可逆外,其它影响均可通过相应措施予以减免,不存 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 2)要加强流域内,尤其是库区自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建 设,禁上滥砍滥伐,禁止毁烧开荒,禁止非法砍伐水源林,保 护自然植被和水源林,减小水土流失入库。‘ 3)加强坝址上游种植业中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加强 农民合理施化肥教育,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如 人粪尿、家禽粪便,避免对河道水质和水库水质造成污染。 4.3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 [2]SDL302—88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s]. [3]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导[S]. [4]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S]. [收稿日期]2006—12—15 [作者简介]何旭明(1967一),男,黑龙江双城人,高级工程师。 ———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