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ke ji Litldll di◆ o责任编辑黄巧。 广西平南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熊毅 530023) (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广西南宁【摘要]平南县地质环境脆弱,以山区、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度 较大,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 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减灾防灾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平南县位于广西东部,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0km, 屑岩为主,仅泥盆系有少量碳酸盐岩。 南北最大纵距1 10km,总面积2988km 。县人民政府驻 平南县处于南华准台地桂中一桂东台陷大瑶山凸 地为平南镇,距自治区首府312km。 起构造单元内。据区域资料,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印 2006年4月,广西地质勘查总院承担了广西国土 支一燕山期、喜山期等3个较为明显的构造发展阶段,资源厅下达的广西平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任务, 各阶段产生不同规模、性质、序次的构造形迹,组成了 并于2007年6月完成报告编写,本文即为该项目基础 错综复杂的构造格架,总体以NE向最发育,次为SN 向。据区域资料,中代生以来,平南县境内新构造运动 上所写。 较强烈,导致断层复活的差异性十分明显。 1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平南县地势为南北高中部低的马鞍形。北部山区 属大瑶山余脉南坡,海拔一般在500~1500m。南部丘陵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县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基本 烈度小于Ⅵ度。 该县含水岩层划分为松散岩类含水岩组、碳酸盐 属大容山余脉北坡,海拔200~500m。中部浔江沿岸为 岩类含水岩组、花岗岩类含水岩组和碎屑岩含水岩组4 低平的平原,海拔100m以下。平南县岩溶地貌分布面 大类,以碎屑岩含水岩组分布最广,约占全县面积的 积占36.7%。 62-3%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5℃,平均降雨量1400~ 2500mm,降雨量集中在4~9月份。境内有浔江横贯中 部平原,境内长44 km,年平均径流量1828亿m 。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广西地勘总院经过野外调查统计,平南县目前已 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共有293处(20处已治理或有关人 县境内出露岩浆岩和沉积岩。岩浆岩主要为花岗 员已搬迁),其中滑坡118处(1处已处理、1处已稳定、 岩类岩石,呈岩基和岩株形式产出。沉积岩有寒武系、 2处已搬迁)、崩塌162处(1处已处理、8处已搬迁)、地 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岩性均以碎 面塌陷13处(7处已稳定)。 [作者简介]熊毅(1977一),男,广西灌阳县人,1997年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毕业,2007年桂林工学院资环系工程地质勘察专业毕 业(函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助理工程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ke ji LJudn di◆ 经归纳分析,发现该县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 2.2.3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2.1 时空分布及规模 13处地面塌陷均发生在岩溶覆盖型平原地区,且 在1940~2006年间,灾害主要集中在2000~2006 均为土洞型地面塌陷,地势平坦,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厚 4~ 年,共265处,占统计数的90.4%。且从灾点发生的月份 度2~lOm。塌陷坑单体直径1~65m,塌坑深度0.。塌 来看,主要集中在丰水期的6~7月,共183处,占统计 5m,每处发育1~8个塌陷坑,变形面积2~3303m 陷坑在平面上的形状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在剖面上多 数的62.5%。 碟状、竖井状。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密 空间上,受地貌影响较大,分布在县境北部和南部 呈坛状、碎屑岩、花岗岩山区的崩塌有162处,滑坡有114处; 切相关,1~3月发生的地面塌陷就有10处,这是由于 而在中部平原地区的滑坡有4处,地面塌陷有13处。 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居民点附近,293处灾点中,有 286处位于居民点附近,占灾点总数的97.6%;有7处 分布在非居民区,其中2处在公路沿线,5处位于耕地。 平南县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在293处中,只有1处 中型滑坡,其余均为小型规模。滑坡、崩塌规模为1~ 1050000m ,岩溶塌陷地面变形面积为2~3303m 。 2.2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2.1 滑坡发育特征 平南县滑坡的一般特征为:规模区间30~ 1050000m ,以小型为主;滑坡均为土质滑坡;平面形态 主要为矩形、舌形,剖面形态多呈弧形或线形,滑坡的 发育深度一般在0.5~5m,最深可达35m,属于浅层滑 坡;其控滑结构面主要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滑坡成 因与降雨密切相关,多发生于丰水期5~9月份,且都 在雨中或雨后发生,尤其是大雨或大暴雨及连续降雨 对滑坡的引发作用更为明显;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 同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只有小部分在自然因 素作用下产生。 2-2-2崩塌发育特征 平南县崩塌的一般特征为:规模区间l~5400m , 均为小型;162处崩塌体岩性以粘土为主,占67.9%,花 岗岩风化后形成的砂质粘土次之,占29.0%,碎石及碎 屑岩占3.1%;平面形态主要为半圆,次为矩形、舌形,剖 面形态多呈弧形或线形,崩塌的发育厚度一般在1~ 3m,属浅层崩塌。 崩塌地质灾害与大气降雨也有着密切关系,较集 中发生于丰水期6~7月份,且都在雨中或雨后发生。 而人工切坡是平南县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162处崩塌中除2处崩塌点为自然形成外,其余160处 崩塌点均为人工切坡形成高陡不稳定边坡,并在降雨 的作用下发生。 1~3月是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较大所造成。13处 地面塌陷发生时间从1918~2006年均有,而2000年 之后的就有8处 3防治措施 3.1 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原则 依据“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方针, 确定平南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为:建立起规范 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增强全县地质灾害综 合防治能力,提高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 平。 3.2 分期防治 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在2020年前对地质灾害隐 患点分近期、远期进行防治。每期防治时间段与地方5 年规划相吻合,具体如下: 近期(2007~2015年)防治目标:初步建立完善的 县、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和监测预报体系,组建 地质灾害防治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责任。8年内完成 273处隐患点中的124处危险程度高、稳定性差、险情 大的灾害点的防治,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的居民 的搬迁。在这些灾害隐患点未彻底治理前,要定期监 测;对近期可能发生的新的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防 治,严格控制人为引发的灾害发生。加大地灾防治宣 传,完善地灾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和监测预报体系。 远期(2016~2020年)防治目标:对余下的141处 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同时对灾害隐患点进行监 测,对远期新的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 防治。 3.3 分区防治 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平南县 经济建设现状与经济发展规划,划定县内地质灾害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klU, ̄n dii' 、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点,均为人为或自然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地 可采用回填、灌注水泥浆的工程治理方法。 合防治 }地质灾害的种类、地质特征,可以采用多种防 3.5地灾防治注意事项 (1)平南县南面和北面大部分地区为山区 过高过陡,且应对人工边坡进行防护,以防滑 主行综合防治,如监测预报、搬迁避让、工程治 防治,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来选 村民建房、修路、矿山开发等人为活动需切坡日 县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其工程治理 旱有:削坡、减载、清方、排水、护坡、挡土墙、抗 等灾害发生。 固等,视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治 :调查发现还需工程治理的滑坡、崩塌隐患点有 (2)全县范围内加强植树造林。禁止破坏 理控制林木砍伐,将发展林业经济与地质灾害 合考虑。 中l处滑坡属大型,2处滑坡属中型,其余均 小型滑坡、崩塌点可采取回填夯实裂缝、开挖 (3)实施退耕还林措施,禁止在>25。的山 开荒耕种,现有>25。山坡上的耕地应退耕还 [参考文献] [1]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削坡或清方、种植被、砌挡土墙等简易工程方 理;大型、中型滑坡可采用抗削坡、减载、挡土 、锚固等工程方法治理。 调查发现的13处地面塌陷中有6处是隐患 2007.8南方国土资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