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数学函数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一、会用函数的基本性质

1、一次函数的性质

例1 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是经过______的______,它与y轴交于______,它不经过第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将它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后图象过原点,这时就成为正比例函数.

答案:(0,3)和(1,1)(答案不惟一);一条直线;(0,3);三;减小;下、3或左、.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例2 A是双曲线上一点,AB⊥x轴于B,O是坐标原点,那么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的面积是______,此双曲线关于______对称.

分析:对于反比例函数我们要牢记=的结论。对称性可由图看出.

答案:增大;3;原点或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或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3、二次函数的性质 例3 已知二次函数

,回答下列问题(1)化为顶点式是___

___,化为交点式是______.(2)图象的顶点坐标是______,对称轴是______,当x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y有最______值是______.若将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向左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 (3)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分析:配方的过程是

.

平移的方法是“向上平移几,顶点纵坐标就加几,向左平移几括号内的数就加几”,即“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答案:

;y=-3(x-3)(x-1);(2,3);直线x=2;<2;2;大;3;;(0,-9);(1,0)、(3,0).

例4 已知抛物线,(1)若抛物线与x轴交于(-3,0),(1,0),

则对称轴是______.(2)当a+b+c=0时,抛物线一定过点______,当a-b+c=0时,抛物线一定过点______.(3)当______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4)当______时,抛物线过原点;当______时,抛物线的顶点在y轴上(或者说以y轴为对称轴);当______时,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5)若x取和时,y的值相等,则x取分析:

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当抛物线与x轴交于(,0)和(,0)两点时,对称轴是直线x=

.

过(1,0)时,a+b+c时,y的值等于______.

2、根据“过点代入”的原则,当抛物线=0;过(-1,0)时,a-b+c=0.

3、的符号是判断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的依据. 4、上.

顶点在y轴上,

过原点,

顶点在x轴

答案:直线x=-1;(1,0);(-1,0);>;c=0;b=0;二次函数基本性质小结:

;.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

2、由顶点式可以解决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小)值,增减性,平移等问题. 3、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0)、(,0)是关于对称轴对称的.

4、的值决定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

5、b=0时顶点在y轴上,Δ=0时顶点在x轴上,c=0时图象过原点. 6、平移时“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7、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求解析式时,可以用顶点式. 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求解析式时,可以用交点式.

二、会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许多函数问题本身没有图象,如果我们画出图象,利用其图象的某些几何性质来解决,显得灵活、直观、简便。画图多多,好处多多.

例5 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点的横坐标是2,则B点的坐标是______.

分析:本题没有图,我们先画图象(下同). 这两个图象都关于2、4象限角平分线对称,所以A、B两点也关于2、4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于是可以根据对称性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而不是通过解方程. 答案:(-1,2)

例6 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

为C,为使△ABC成为直角三角形,必须将抛物线向上平移几个单位( ) A、7 B、6 C、5 D、4

解: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为,则C的坐标为(0,c).因为AC=BC,

,所以AO=BO=CO,所以A的坐标为(-c,0),代入得

解出c=-2(舍零),C的值由-8增加到-2,应选B. 例7 已知抛物线

与直线x=2,直线x=3,直线

y=1,直线y=2围成的正方形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注:直线y=1即为过(0,1)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

分析:当a>0时,抛物线过C点是最低位置(其中的一个极端),

此时C(3,1)代入得,9a-6a-1+a=1,a=. 抛物线过A点是最高位置(其中的另一个极端),此时A(2,2)代入得,4a-4a-1+a=2,a=3.故a的取值范围是

这种方法是利用极端的位置来解决问题的,我称之为“极端原理”. 当a<0时,无解.

.

三、会看函数图象

对已经给出的函数图象,要求我们能看懂图中的有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与函数性质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 例8 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OA>OB,有下列5个结论:

①abc>0 ;②b确的结论有( )

A.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分析:(1)∵a<0,b>0,c>0, ∴①×

(2)∵x=-1时,y<0,∴a-b+c<0,即b>a+c,∴ ②× (3)∵x=2时,y<0, ∴4a+2b+c<0,∴ ③ √

(4)∵对称轴在x=1的左边, ∴√

, ∵a<0, ∴-b>2a 即2a+b<0, ∴ ④

(5)∵ OA>OB, ∴在OA上有一点C使OC=OB。 ∵B(0,c),∴D(c,y), 且y>0将其代入得答案:B.

例9 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和二次函数( )

的图象可能为

>0, 即ac+b+1>0, ∴ ⑤×

分析: 方法1、看直线和抛物线中的a、b是否有符号上的矛盾; 方法2、看抛物线是否过原点; 方法3、找直线和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答案:A. 小结:一次函数

与二次函数中字母的符号规律

一次函数中,k决定直线的方向(上升过下降),b决定直线与y轴的交点.

 二次函数中,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 二次函数中,对称轴在y轴左侧时,a、b同号,反之a、b异号(简称“左同右异”). 例10 看图写结论

(1)已知二次函数元二次方程

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则关于x的一

的解为______.

分析:将(3,0)代入,得m=3, 则=-1.

答案:=3,=-1.

(2)如图2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值是______.

分析: 因为图象过(0,0),故

, 即,=3,

的图象,那么a的

, a=1或a=-1, 又开口向下,故a=-1.

(3)如图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

两点,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分析:过A点的红色直线、y轴、过B点的绿色直线将整个坐标平面分成4个区域(这3条直线除外),从左至右为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4,从图可知区域1和区域3内的直线高于双曲线,符合题意. 答案:x<-3或0四、会与其它知识联系

前面已经提到,函数问题往往与许多其它数学知识相联系,尤其是与方程、不等式以及几何的联系更加密切.

1、与方程的联系

例11 (1)直线y=2x-1与直线y=-x+5的交点坐标是 。(2)方程,的根的个数,与我们学过的哪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相同?通过画图,确定这个方程根的个数.

分析(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解析式 ∴可以解方程组来获得交点坐标.

.所以交点是(2,3).

(2)从第(1)题我们已经看到,方程组的解可以决定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而(2)中的方程解的个数就是下面方程组解的个数.

.

这个方程组的解又与二次函数

有直接的联系,我们画出两个图象如右图.

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

由图可见,两个图象有3个交点,即原方程有3个解. 2、与不等式的联系

例12 (1)直线y=-3x+2上有一动点A(x,y),设经过点(0,8)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m,经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n,当x取值范围是______时,点A在直线m、n之间.(2)不等式的解,相当于函数______的

图象在x轴______方的x取值范围.

分析:(1)先画出大致图象,我们从图中发现:-1;上.

例13 如图,点A在抛物线B,延长AO、BO分别与抛物线坐标为m,且m>0.

上,过点A作与x轴平行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相交于点C、D,连接AD、BC,设点A的横

(1)当m=1时,求点A、B、C、D的坐标;

(2)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3)猜想线段AB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解:将x=1代入, 得,由AB∥CD得 △AOB∽△COD,,y=1/2(舍零),故A(1,1/4), B(-

故 DF=4FO,设D(4y,-y),得

1, 1/4), C(-2,-1/2), D(2, -1/2)

(2)由A在抛物线上可知,AE=m,EO=∴

,m=4(舍零).

, 因AO⊥BO,AO=BO, 故EO=AE,

(3)猜想:CD=2AB. 证明:由A在抛物线上可知,AE=m,EO=D得△AOB∽△COD, DF=FO,设D(4y,-my),得-my==

,DF=2m,DF=2AE,即CD=2AB.

,由AB∥C, 故y

五、会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实际问题有两个变量,往往就有函数关系存在。利用函数关系式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最值问题.

例14 陈琳从甲地匀速前往乙地,3h后距离乙地110km,5h后距离乙地50km。问几h后到达乙地?

解:设x(h)后距离乙地y(km),陈琳速度为v(km/h),甲乙两地相距a(km),

由已知,得y=a-vx,将x=3,y=110和x=5,y=50代入,得,解之,.

所以,y=200-30x,当y=0时陈琳到达乙地,即200-30x=0,.

答:陈琳行了h到达乙地.

例15 一学生推铅球,在距地面m的A处推出铅球,铅球经

过的路线呈抛物线状(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抛物线的最高点M离y轴距离4m,距地面高度为3m,求该学生推铅球的成绩。 解:由已知,A(0,5/3),顶点M(4,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将A点坐标代入上述解析式,得16a+3=,a=令y=0,则

,所以

,,

,解得x=10(舍负).

答:该学生推铅球的成绩为10米.

例16 有一种螃蟹,放养在塘内,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蟹死去,假定放养期内蟹的个体重量基本不变.现有一经销商,按市场价收购了这种活蟹1000千克放养在塘内,此时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据测算,此后每千克活蟹的市场价每天可上升1元.但是,放养一天需各种费用支出400元,且平均每天还有10千克蟹死去.假定死蟹均于当天全部出售,售价都是每千克20元. (1)设x天后每千克活蟹的市场价为p元,写出p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并记1000千克蟹的销售总额为Q元,写出Q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可获得最大利润(利润=销售总额-收购成本-费用)?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 p=30+x.

(2)Q=(1000-10x)(30+x)+10x·20,即Q=-10

+900x+30000.

(3)设利润为y元,则y=(-10=-10

+6250.

+900x+30000)-1000×30-400x y=-10+500x 答:放养25天后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6250元.

例17 某次数学考试,因试卷难度大而导致成绩普遍很差,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采用将每人分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如36分的人计算方法是

分,即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分数比原来高了24分。一个爱动脑筋的

同学发现:不同的成绩增加的分数不一样多。请问几分的人经过处理后加分最多?说明道理. 解:设原成绩为

分,处理后增加的分数为y分.

则处理后的分数是10x分. 由已知,得y=5, 所以当x=5时,y有最大值是25.

, 配方,得y=+2

答:25分的人加分最多.

例18 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E在AB上,FE⊥DE交BC于F,随着E点从A向B移动。(1)BF的最大值是多少?(2)F点是如何移动的?

解:(1)设AE=x,BF=y. 由已知,容易证明△ADE∽△BEF, 所以

,解出

.

答:BF的最大值是.

(2)如图由函数图象可知,F点由B点先升到高度为处, 再倒过来回向B点移动直至与B重合。

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 1. 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分别用两个字母表示两个变量 3. 列出二次函数关系

4. 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出最值

亲爱的同学,如果本文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请你给我好评.如果你觉得辅导还不到位,也请你留言指出,也许我还能为你做点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