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中至中心小学 王治行
2008年1月16日,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潍坊拉开序幕。齐鲁大地吹响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号角。过去那种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再也不好用,也不能用了。这就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必须向40分钟要效益,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它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在大力提倡回归教育本位的今天,更应是一种追求,一种执著。高效课堂是提供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和传统课堂相比,高效课堂具有“十大优势”。
1.高效课堂把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集体备课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组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许多学校都在不遗余力地狠抓集体备课,但实际效果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有的比较理想,有的形同虚设。而高效课堂需要使用导学案,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研制编写导学案就把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我们教师认真研究较差、认真研究学生,真正把“导学案”当作学生预习、展示、巩固的“路线图”、“指南针”和“方向盘”。
2.高效课堂把学生课前预习落到了实处。传统教学也要求预习,那种预习往往有布臵无检查。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导学案进行学习,并在上课前展示学习的结果,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这样预习也得到了落实。
3.高效课堂把课堂目标教学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要求学习目标要明确,并要求在上课导入环节重申教学目标,要求整个一堂课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因此,目标的预设和达成在高效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4.高效课堂把分层学习要求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要求“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具体要求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按照A、B、
C、D四个不同层级来设计,并把每组学生分成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重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应该是分层教学的比较理想的做法。
5.高效课堂把学生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的合作学习很理想,高效课堂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采取“兵帮兵、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态势。
6.高效课堂把学生竞争学习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不仅有合作,还有竞争,即对每组的学习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对小组学习的量化评价,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了全班的学习。
7.高效课堂把培养学习能力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需要预习、展示、讨论、表达、质疑、对抗、评价、总结、练习,而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解题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对抗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培养。
8. 高效课堂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落到了实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高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9.高效课堂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十分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致力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班名、班风、班训、班徽、班规、班牌以及班级园地都要求主题化、个性
化,小组文化亦是如此。高效课堂内外到处是文化,文化精彩纷呈,处处引人注目,处处振奋人心。
10.高效课堂把教师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给我们老师彻底进行了“洗脑”,对我们的教学行为是“颠覆性”的,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促使我们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我们的老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在课堂上,教师一能调控教学的节奏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会,教师经常打断学生的展示,用追问的形式将问题引向深入;二能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及时的评判,随时评选优秀组,实施即时激励;三能适时解答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了这么多高效课堂的优势,那究竟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充分备课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备课的前提则是对教材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效率。那么该如何解读教材呢?
(一)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小学阅历浅,认知能力有限,对教材的解读不深。作为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文本,解读文本。
(二)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学习文学作品,除了能够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情感教育。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点拨。就需要教师对文本有充分的挖掘。所以,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以把握文学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二、思辨推敲,准确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管你的发挥如何精彩,也是徒劳无功的。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三、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目标制定后,就要实施课堂教学来达成。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21世纪的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很强烈,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已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更要探究“为什么”,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臵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这必然要求把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
四、及时测评,取得实效。
经验表明,学生在一定的听讲后(时间一般为15分钟到20分钟),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会有所下降。这时,如果换成以课堂测验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既可以衡量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能再次掀起新的学习高潮,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无论我们的教学任务有多重,我们都不能忽视评测与提高这一环节。由于课堂测验时间短,做完即交即批,学生解答的独立性远胜于课外作业;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经常测验,严格训
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更能让学生自觉的塑造自己,逐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
五、及时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效性,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豪华落尽见真醇,铅华洗却见本真”。真实、朴实、高效是课堂存在的根基,让教学摒弃浮华、回归本真,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这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着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只要我们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优质高效的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