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学校体育学 2013年(第3卷)第26期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勾凤云 (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01 0051) 摘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之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也得到相关教育部门颁发的 文件的支持,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形式,模式、内容上的改革也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某 些消极因素。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改革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G8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3)09(b)-0047-02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简述 的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到50%,使得理论课的科学性、指导性、完整性与 娱乐性、终身性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近期 1950年教育部颁发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第一本《体育教学大 实践课的实用性、纲》,直到1992年,原国家教委又出台了Ⅸ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和长远体育影响作用都得到进步,逐渐养成了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消极影响因素 导纲要》,虽然前后持续时间较长,但是我国普通高校仍旧保持着“计划 2.安排”的教学形式。2002年,教育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调查报告而 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旨在为改善学生的 2.2.1教学思想过分局限提高学生体质单一功能 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忽略体育的教育功能,纵观体育教学改革的过 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并促进学生的德育、情感态度、文化科技知识、生活 程,总是反复地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是过分注重学生的体 并 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全方位发展。纲要提出,教学目标主要是为提高学生 育锻炼技能和运动技巧的掌握,并未真正贯彻和实施“育体”的价值,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 未真正做到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没有在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培 综合能力素质等。 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 施办法》,并声明这一文件的颁发旨在激发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 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不能充分实现个性发展 2l.2.2教学内容层次性较低 2002年,教育部门意识到学生的体质水平呈现较差的状态时,颁发 和品德健全等。 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特点在教师们的观念中已根深蒂固,导致在教 炼活动,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标准》的颁发使学生的 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一致性,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条 体质个体评价具有较科学的标准,这是保证学生毕业的评价之一,它的 件和接受能力,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近几年,体育教学内容中 实施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增添了民族传统体育与健美修身运动项目,但是也强调了规范套路 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教学部门干2004年颁发 和动作连贯性,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女性训练项目男性化的问题屡见不 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目录中重点对校园中体 鲜,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个性、年龄和发育特点的需求。 育场地的面积、具体要求等规格进行规划和改进,并统一分门别类。目录 的颁发保障了学校体育、课余休闲体育、竞赛的正常开展,为体育训练的 2.2.3训练化特点的教学方式 虽然新的相关文件中规定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情感特点,但是在普 硬件设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是保证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 通高校中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却仍旧存在着明显特点,这种体育教学方 思想的物质载体,它的颁发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路线、新思想。 法并未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文化内涵性,并未做到育教于乐、育教于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进行创造思维的开发与情感的真实体验。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 2.1.1教学形式的改善 高校体育教学通过对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正确实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1终身化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特点注定终身体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改革指导思 施,改善了陈旧死板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学时的重新安排,教师可利用 想,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开展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俱乐 5 的学时开展讲授、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是体育人文 部活动的开展不仅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运动人体学及体育健康与保健等基础知识和体育道德等学科,另外 意识。学生通过对俱乐部活动的参与和学习,培养了体育运动的兴趣爱 一半的学时则可以由学生按照自身的爱好、兴趣而自由选择,大致在第 好,加强自身的组织、团结和领导能力。终身体育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学年选择普遍性较强的项目,第二年则可选择娱乐性、兴趣性较强的 的贯彻,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锻炼能力,同时更好的促进 一休闲类运动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对选择项目的完整学习和掌握,培养了 学生主动锻炼习惯的养成,实现三维体育观的形成。 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享受体育娱乐的爱好。 3.2“以人为本”的健康教学思想 在2l世纪初,相关教学部门就在学生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2.1.2教学内容的丰富 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理论课与实践活 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概念。概念中说: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深 动课相结合,同步开展,交替教授,到期末成绩的评定中也由理论与实践 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健 课共同决定,各占一半。纲要的规定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并改进 康素质等共同协调发展。现如今,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高校中 了体育考试中由技术、达标决定成绩,忽略理论知识、健身效果等的现 的教育主体,在教学指导思想中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善和调节,即更加注 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开展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 健康水平。 2.1.3教学意识的自我完善 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在保持原有的总授课学时的情况下,从 根本上改善以往“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其改进措施是将原有 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心理建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体育作为教育载 构建一个文化气息较浓厚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锻炼能力,切实提高身体素质 体,通过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 3.3高校体育休闲化 休闲体育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目前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喜 (下转49页)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47 学校体育学 2。5拥有体育教育效果的标准 2013年(第3卷)第26期 目前从我国对体育教育做出的一系列改革来看,我国也很重视 首先,“放羊式”的教育模式,使现在体育教育没有一个严格 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的考核标准,由一次竞技比赛决定优略是不科学的,因为学生可能 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快速、 会因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一时的体能下降,而造成比赛成绩不理 良好的发展。 想,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一个学生的能力问题。其次,体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为学生追求完美以及个性化发展提供 育教育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学生会对体育教育采取“无所谓、无 了发展的舞台,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体能的发展更 目的”的心态,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 好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_6】。在面对2 l世纪新 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给学生和教 的挑战时不再畏惧,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能力。 师在体育教育活动中一个心里的束缚,当有一方放纵时,有条款可 以强制完成体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l1(1 9). 3提升体育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 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_4】。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 [2】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 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7). 办法[J].浙江体育科学,2005,12(3):26—28. 2006(20). 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 [3]梁利民,尹洁.论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及其实施 随着国内外对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教育界越来越 [4]何劲峰.对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 有了更高的认识,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化发展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5】钟璞,龙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J】.湖北体育科技, 的必然趋势。拥有自己的特长和良好个性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2007,l9(2):100一l02. 2008,27(2):62-68. 6]关海强.人本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致力为学生营造施展个性的环境与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社 [(上接47页) 爱,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有20%被休闲体育所利用, 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生的这一爱好为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高校体育可以 4结语 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将休闲化的体育锻炼和课余活动来充实学生生 体育的连接纽带。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由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新时代的发展特点需 展的新时期,促使体育教学融于科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观念于 一活,休闲化体育不仅充实了校园文化内涵,还发展为学校体育与社会 求共同决定和制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共同发 3.4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科技 体。但是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尚存在很多问题,故对其问题的 针对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点,无论是体育竞技运动水平或是 客观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都将会成为体育教学实践阶段中的重要 节。 健身健康水平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支持,体育需要科技的发展作为 环:保障,科技对体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1989年的第三次体育工作 会议中我国曾提出“科技兴体”的发展观,之后,在体育工作会议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G].2002. 决定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强调体育运动医学的研究价值,调 [2]王宗平,庄惠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思考【J].体育与科 整了体育科技相关部门工作,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体育科学计划。这一 【系列措施都表明了我国对体育科技工作的重视,高校校园为科技工作 学,1999,20(3):53-55. 3]王大中.当代大学生体育需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关键而重要的科研研究基地,故将体育科技研 【27(6):827-829. 究工作首先在高校中进行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科技化必定为体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