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31卷第2期 黑龙江气象 Vo1.31 No.2 2014年6月 HEILONG]IANG METEOROLOGY Jun.2014 文章编号:1002-252X(2014)02—0007—03 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 王庆祥,刘玉莲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利用哈尔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1961—2010年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1961—2010年,哈尔滨的雾霾天经历了一个减少一增多一减少的过程;哈尔滨市雾霾天气出现较频 繁,有四到五成的日子会有雾霾天气出现,雾霾天以烟幕和轻雾天为主;雾霾天冬季出现最多,其 次秋季,春、夏季较少;雾生多在凌晨3-6时,消多在清晨5—9时;持续时间多<4 h(占有记录的雾 持续时间81%)。 关键词: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da.ys in Harbin WANG Qing-xiang,LIU Yu-lian (Climate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eilongjiang Harbin 150030) Abstract:Analyze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days in Harbin from 1961 to 2010 with the ground meteo- 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It shows that,haze days in Harbin experienced a decrease-increase-decrease pro- cess;the haze weather appear more frequently,the days can account for 40-50%,and it is almost haze of smoke and mist.The haze days appear most in winter,then autumn,spring and summer is least;the fog often generate during 3-6 a.m.and eliminate during 5-9 a.m.;the duration usually more than 4 h(account for 8 1%of all the records). Key words:harbin;haze days;climate;characteristics 1 引言 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 2013年l0月l8—22日。哈尔滨市发生持续重度 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 雾霾天气,PM2.5指数持续“爆表”。一些城区能见度 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 不足50 m,最严重的时候2—3 m。哈尔滨市教育行政 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 部门发布通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两天。部分 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 高速封闭,所有长途汽车停运,部分公交线路停运或 等。 者加大发车间隔。 本文利用哈尔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哈尔 2013年l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 滨1961—2010年雾霾天气候特征。 局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数据和方法 (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 所用资料为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保存的哈尔 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 滨市地面气象观测数据。1961—2010年每日地面天气 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 现象记录。 收稿日期:2014—3—1 第一作者简介:王庆祥(1963一),男.山东省黄县人,解放军防空指挥学院.本科生.工程师 8 黑龙江气象 第31卷 按照国际气象组织定义,烟幕是指大量烟尘(一 有交叉或误记,烟幕、霾、轻雾、雾这四个天气现象都 种固体颗粒气溶胶,一般由草原或森林火灾、工厂排 是会造成视程障碍的污染性天气,一般情况下,我国 放、火山爆发等原因造成)存在空气之中,使水平能 区域性能见度<1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 见度<10 km的大气现象;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 “雾一霾”天气[3],本文记为雾霾天气。出现烟幕、霾、轻 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水平能见度通 雾、雾其中1个或多个天气现象的一个气象日计为 常在10 km以下: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 一个雾霾日。 见度<l km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雾是由 3分析 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悬浮在大气 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霾的核心物 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 颗粒。 霾和烟幕的区别是,如果天气晴朗,空气比较干 燥稳定,风又小。大量很小很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干尘 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混浊,远处的光亮物体 呈现出黄色或红色,黑暗物体微呈现蓝色,这是霾。 霾形成的天气条件是控制当地的气团性质稳定,一 天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霾[1]。烟幕是由城市、工矿 区或森林火灾等排出的大量烟粒弥漫在空中形成 的。烟幕出现时也会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0 km以下。 远处的烟幕可使天空变成黑色、灰色或者褐色,Et出 或黄昏的时候太阳是红色的。 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 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 霾。80%一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 分是霾。就能见度来说,如果水平能见度<l km,就是 雾;水平能见度在l一18 km,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 度<10 km,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 外,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平流雾的垂 直厚度可从几十米至两千米),霾则有1—3 km;雾的 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 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 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21。 一个气象日统计为前日20时到当日20时。一 个气象日天气现象观测记录中有烟幕、霾、雾(雾和 轻雾)记为一个烟幕、霾、雾(雾和轻雾)日。 烟幕、霾、轻雾在观测时不是很容易能清晰界 定,有时两、三种现象交叉出现。在观测记录中可能 3.1雾霾天气演变序列 1961—2010年共观测到7993个雾霾天气(图 1)。可见,在1961—2010年的50 a里,雾霾天气呈现 减少一增多一减少的变化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多, 由多到少的顺序是1980年代、1960年代、1970年 代、1990年代,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最少。最多是 1987年,282 d,最少2004年,57 d。 Ⅻ 主 oo 蓄'5D 誉 名10o 5。 图1 1961—2010年雾霜天频次序列 3.2各年代雾霾天气出现频次 统计1961—2010年哈尔滨地面观测天气现象记 录中烟幕、霾、轻雾和雾的出现日数,50 a中,烟幕出 现日数最多,合计6 274 d(占50 a全部天数的 34.36%),霾Et 12 d,轻雾日2 589 d(14.18%),雾日 573 d(3.14%);雾霾日7 993 d(43.77%),可见雾霾天 气出现之频繁,雾霾天以烟幕和轻雾天为主。 烟幕天气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最多,占全 部烟幕日29.92%,其次1960年代,27.64%,1990年 代和1970年代分别是19.16%和13.88%,2000年代 最少,9.40%。 1961—2010年共观测到12个霾天气。l960年代 2 d;1970年代9 d,2000年代1 d,1980年代和1990 年代没有霾记录。 轻雾天气1970年代最多,37.89%,其次1980年 代27.93%。1990年代和1960年代分别是15.49%和 第2期 1 1.47%,2000年代最少7.22%。 王庆祥,等: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 9 于有雾起止时间记录,计算其生消时间和持续时间; 雾日1970年代最多,34.03%,其次1960年代 只有起始时间记录,无终止时间记录的,只计算其雾 23.21%,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分别是20.77%和 生时间,不参与计算雾消时间和持续时间;只有天气 14.66%,2000年代最少7.33%。 现象记录,起始时间记录的,不计其生消时间和持续 雾霾天1980年代最多,28.29%,其次1960年代 时间。 23.89%,1970年代和1990年代分别是20.28%和 雾生多在凌晨3—6时,占全部雾生时间的 18.44%,2000年代最少9.10%。 3-3各月雾霾天气出现频次 一年中雾霾天气冬季出现最多(平均每年冬季 l2—2月出现67 d),其次秋季(9—11月41 d),春、 夏季较少,也有出现(春季3—5月29 d,夏季6—8月 23 d)。 烟幕冬季出现最多,平均62 d,夏季最少6 d,秋 季(32 d)多于春季(25 d)。霾观测记录太少,不做月 分析。轻雾夏季最多18 d,秋冬季节均14 d,春季较 少6 d。雾和轻雾的季节分布相似,夏季多4 d,秋冬 季3 d,春季不到1 d。夏季出现较多的是轻雾,其它季 节都是烟幕较多。 3.4雾生消时间和持续时间 地面气象观测时,对雾天气现象有起止时间记 录。提取1961—2010年哈尔滨573 d雾现象的观测记 录时间(一天中有多次雾记录时,全部记录次数参与 统计),分析其生消时间(图2)和持续时间(图3)。对 55.37%:雾消多在清晨5-9时,占全部雾消时间的 64.75%:雾持续时间多<4 h,在全部有记录的雾持续 时间中占81.00%,<3 h的雾占69.31%,<2 h的占 50.47%。 4结论与讨论 利用哈尔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1961—2010 年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在1961—2010年,哈尔滨的雾霾天呈现减少一 增多一减少的趋势,上世纪8O年代最多,由多到少的 顺序是198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90年代,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最少。雾霾天最多的一年是 1987年,282 d,最少年是2004年,57 d。 (2)哈尔滨市雾霾天气出现较频繁,雾霾天以烟 幕和轻雾天为主。 (3)雾霾天冬季出现最多(12—2月出现67 d),其 次秋季(9一l1月41 d),春、夏季较少(春季3—5月29 d,夏季6—8月23 d)。 (4)雾生多在凌晨3-6时(占统计雾生时间的 55.37%),雾消多在清晨5-9时(占统计雾消时间的 64.75%);雾持续时间多<4 h(占有记录的雾持续时间 81.00%),<3 h的雾占69.31%,<2 h的占50.47%。 参考文献 [1】王凤玲.轻雾、烟幕和霾的辨认U].陕西气象,1994, (4):26. 【2]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I].现象 农业科技,2012,(7):44. 【3】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我国雾一霾成因及其治 理的思考Ⅱ].科学通报,2013,58(13):1178—11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