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4年产品质量指标汇编

来源:好兔宠物网


产品质量指标汇编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

产品质量指标汇编

编制说明

1 目的

为使生产、质量和营销部门人员明确和掌握本公司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指标。 2 适用范围

本汇编收录了本公司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指标(即技术要求)。

凡涉及到产品的适用范围、包装、标志、贮运、交货验收、采样等应按相应的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如本汇编中的质量指标与正式产品标准内容不同,应以产品标准为准。 3 附加说明

本汇编由质管中心质管科起草、编制。

2

目 录

1 2 3 4 5 6 轻柴油GB 252-2000„„„„„„„„„„„„„„„„ 1 煤油GB 253-89 „„„„„„„„„„„„„„„„„ 2 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1998 „„„„„„„„„„„„ 3 溶剂油GB 1922-80(88) „„„„„„„„„„„„„„ 4 尿素GB 2440-2001 „„„„„„„„„„„„„„„„ 5 工业硫磺GB 2449-92 „„„„„„„„„„„„„„„ 6 7 石油苯GB 3405-89 „„„„„„„„„„„„„„„„ 8 石油甲苯GB 3406-90 „„„„„„„„„„„„„„„ 9 石油混合二甲苯GB 3407-90 „„„„„„„„„„„„ 10 3号喷气燃料GB 6537-94„„„„„„„„„„„„„„ 11 液化石油气GB 11174-1997„„„„„„„„„„„„„ 12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00„„„„„„„„„ 13 6号抽提溶剂油GB 16629-1996 „„„„„„„„„„„ 14 车用无铅汽油GB 17930-1999 „„„„„„„„„„„„ 15 车用柴油GB/T19147-2003„„„ „„„„„„ 16 军用柴油规范GJB 3075-97„„„„„„„„„„„„„ 17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SH 0004-90(1998)„„„„„„„„ 18 油漆工业用溶剂油SH 0005-90(1998)„„„„„„„„ 19 道路石油沥青SH 0522-2000 „„„„„„„„„„„„ 20 延迟石油焦(生焦)SH 0527-92(1998) „„„„„„„„ 21 石油对二甲苯SH 1486-1998 „„„„„„„„„„„ 22 石油邻二甲苯SH/T1613.1-95 „„„„„„„„„„„„ 23 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Q/SHR 003-2000 „„„„„„„ 24 乙烯装置专用石脑油(内部质量标准)Q/SHR 011-2001„„ 25 炼厂丙烯Q/SH3065 001-2003„„„„„„„„„„„„ 26 碳五Q/SH3065 002-2003„„„„„„„„„„„„„„ 27 白油原料Q/SH3065 003-2003„„„„„„„„„„„„ 28 97号车用无铅汽油Q/SH3065 004-2003„„„„„„„„ 29 燃料油Q/SH3065 005-2003„„„„„„„„„„„„„ 30 混合重油Q/SH3065 006-2003 „„„„„„„„„„„„ 31 普通石油沥青Q/SH3065 007-2003 „„„„„„„„„„ 32 聚丙烯树脂(暂行) Q/SH3065 008-2003 „„„„„„„„ 33 聚丙烯树脂粉料(暂行) Q/SH3065 009-2003 „„„„„„ 34 香港航煤——合同指标„„„„„„„„„„„„„„ 35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3

7 8 9 10 12 13 14 15 17 18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38 39 41

轻 柴 油

GB 252-2000

项 目 色度,号 不大于 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1) mg/100mL 不大于 硫含量2),%(m/m) 不大于 酸度,mgKOH/100mL 不大于 )10%蒸余物残炭,%(m/m)3 不大于 灰分,%(m/m)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水分,%(V/V) 不大于 机械杂质4) 运动粘度(20℃),mm2/s 凝点,℃ 不高于 冷滤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十六烷值 不小于 馏程: 5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5%回收温度,℃ 不高于 密度(20℃),kg/m3 注: 1)为保证项目,每月必须检测一次。在原油性质变化,加工工艺条件改变,调和比例变化及检修开工后等情况下应及时检验。 2)可用GB/T 11131、GB/T 11140和GB/T 17040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 380方法为准。 3)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必须用不加硝酸酯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见产品标准GB252-2000附录A。可用GB/T17144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 268方法为准。 4)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按GB/T 260或是GB/T 511测定。 5)由中间基或环烷基原油生产的各号轻柴油十六烷值允许不小于40(有特殊要求者由供需双方确定),可用GB/T 11139或SH/T 0694方法计算。结果有争议时,以GB/T 386方法为准。

4

10号 5号 0 号 -10号 3.5 2.5 0.2 7 0.3 0.01 1 痕迹 无 -20号 -35号 -50号 试验方法 GB/T6540 SH/T0175 GB/T380 GB/T258 GB/T268 GB/T508 GB/T5096 GB/T260 GB/T511 GB/T265 GB/T510 SH/T0248 GB/T261 GB/T386 3.0~8.0 10 12 5 8 0 4 55 2.5~ 1.8~7.0 8.0 -10 -20 -35 -50 -5 -14 -29 -44 45 455) 300 355 365 实测 GB/T6536 GB/T1884 GB/T1885 煤 油

项 目 色度,1号 不小于 ) GB 253-89

试验方法 GB/T3555 GB/T1792 GB/T380 GB/T6536 GB/T261 GB/T2430 GB/T6986 GB/T265 质 量 指 标 优级品 +25 0.001 0.04 205 300 -30 - 1.0~1.9 18~26 6 5 轻微 白色 - - 1 - - - 1 - 无 无 840 一级品 +19 0.003 0.06 205 300 40 - -15 1.0~2.0 18~26 6 5 - -12 - - - - - - 合格 20 - 1 合格品 +13 - 0.10 225 310 硫醇硫,% 不大于 硫含量,% 不大于 馏程: 10%馏出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冰点,℃ 不高于 浊点,℃ 不高于 运动粘度(40℃),mm2/s 燃烧性(点灯试验): ) 16h(试验结束时达到下列要求)2 平均燃烧速率,g/h 火焰宽度变化,mm 不大于 火焰高度降低,mm 不大于 灯罩附着物浓密程度 不重于 灯罩附着物颜色 不深于 8h 烟点,mm 不小于 铜片腐蚀(100℃,3h),级 不大于 (100℃,2h),级 不大于 机械杂质及水分 水溶性酸或碱 GB/T11130 SH/T0178 GB/T382 GB/T5096 目测3 GB/T259 )GB/T1884 密度(20℃),kg/m3 不大于 注: 1)没有赛氏比色仪的单位,可暂用SH/T0117方法测定色度:一级品不大于1号、合格品不大于2号。 2)在灯具未解决前,可暂用SH/T0178方法测定合格外,并加测烟点不小于30mm。有争议时,按照GB/T11130方法进行测定。 3)将油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于室温(20±5℃)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遇有争议时,按GB/T511和GB/T260进行测定。 5

建筑石油沥青

GB/T 494-1998

质量指标 项 目 10号 针入度(25℃,100g,5s), 1/10mm 10~25 30号 26~35 2.5 75 99.5 1 65 230 报告 40号 36~50 3.5 60 99.5 1 65 230 报告 GB/T4509 GB/T4508 GB/T4507 GB/T11148 GB/T11964 注1 )试验方法 延度(25℃,5cm/min) , cm 不小于 1.5 软化点(环球法),℃ 不低于 95 99.5 溶解度(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或苯),% 不小于 蒸发损失(163℃,5h),% 不大于 1 蒸发后针入度比,% 不小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脆点,℃ 65 230 报告 GB/T267 GB/T4510 注: 1)测定蒸发损失后样品的针入度与原针入度之比乘以100后,所得的百分比,称为蒸发后针入度比。

6

溶 剂 油

GB 1922-80(88)

项 目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50%馏出温度,℃ 不高于 98%馏出温度,℃ 不高于 干点,℃ 不高于 碘值,gI/100g 不大于 芳香烃含量,% 不大于 硫含量,% 不大于 闪点(闭口),℃ 质量指标 70号 60 - 70 - 0.5 - 0.05 - - - - 合格 无 无 - 无色 透明 90号 60 - 90 - 0.5 - 0.05 - - - - - 无 无 - 无色 透明 190号 40 140 - 190 - - - - - - 合格 - 无 无 - 无色 透明 260号 195 - - 260 - 10 - - 65 2.4 - - 无 - 810 无色 透明 试验方法 GB/T255 SH/T0243 SH/T0118 GB/T380 GB/T261 GB/T267 GB/T265 GB/T378 注1 )) 不低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运动粘度(20℃),mm2/s 不大于 腐蚀(铜片,50℃,3h) 油渍试验 机械杂质和水分 水溶性酸或碱 密度(20℃),kg/m3 不大于 外观 注: 注2 GB/T259 GB/T1884 注2 )1)油渍试验方法:将溶剂油蒸馏试验的残馏物,用小滤纸滤入干净的试管或量筒中,用吸管取其滤液往清洁的滤纸上滴3滴,在室温下(20±3℃)放置30min,如滤纸上没有油渍存在,即认为合格。 2)将试样注入100mL的玻璃量筒中,必须透明,不允许有悬浮物或沉淀的机械杂质和水。

7

尿 素

GB 2440-2001

工业用 指标名称 优 等 品 外观 总氮(N)(以干基计),% ≥ 46.5 缩二脲含量, % ≤ 0.5 水(H2O)分,% ≤ 0.3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等品 农业用 一等品 合格品 试验方法 白色或浅色颗粒状 46.3 0.9 0.5 46.3 1.0 0.7 46.4 46.2 46.0 GB/T2441.1 0.9 0.4 - - - - 0.6 1.0 0.5 - - - - 0.6 1.5 1.0 - - - - 0.6 GB/T2441.2 GB/T2441.3 GB/T2441.4 GB/T2441.5 GB/T2441.8 GB/T2441.6 GB/T2441.9 铁(以Fe计),% ≤ 0.0005 0.0005 0.0010 碱度(以NH3计),% ≤ 0.01 硫酸盐(以SO4-2计),% ≤ 0.005 水不溶物,% ≤ 0.005 亚甲基二脲(以HCHO计) ≤ 粒度 d 0.85mm ~2.80mm,% ≥ d 1.18mm ~3.35mm,% ≥ d 2.00mm ~4.75mm,% ≥ d 4.00mm ~8.00mm,% ≥ 注: 90 90 90 - - - 0.02 0.010 0.010 0.03 0.020 0.040 93 90 90 GB/T2441.7 1、若尿素生产工艺中不加甲醛,可不做亚甲基二脲含量的测定。 2、指标中粒度项只需符合四档中任一档即可,包装标识中应标明。 8

工业硫磺

GB 2449-92

质量指标 项 目 优等品 硫,%(m/m) ≥ 水分,%(m/m) ≤ 灰分,%(m/m) ≤ 酸度(以H2SO4计),%(m/m) ≤ 有机物,%(m/m) ≤ 砷(As),%(m/m) ≤ 铁(Fe),%(m/m) ≤ 筛余物:%(m/m) 孔径150μm ≤ 孔径75μm ≤ 注:表中筛余物指标仅用于粉状硫磺。

99.90 0.10 0.03 0.003 0.03 0.0001 0.003 无 0.5 一等品 99.50 0.50 0.10 0.005 0.30 0.01 0.005 无 1.0 合格品 99.00 1.00 0.20 0.02 0.80 0.05 - 3.0 4.0 9

石油苯

GB 3405-89

质量指标 项 目 优级品 外观 颜色(Hazen单位——铂-钴色号) 不深于 密度(20℃),kg/m3 馏程范围,℃ 878~881 - 一级品 合格品 目测1 )试验方法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20 876~881 GB/T3143 GB/T2013 79.6~80.5 GB/T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层颜色不深于酸中含0.1g1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的标准溶液 2 中性 5.40 5 5.35 5.00 - 3 GB/T2012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中性试验 结晶点(干基),℃ 不低于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SH/T0253 GB/T1816 GB/T3145 GB/T3209 注: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20±3℃观察,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10

石油甲苯

GB 3406-90

指 标 项 目 优级品 外观 颜色(Hazen单位—铂-钴色号) 不深于 密度(20℃),kg/m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 不大于 C8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非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0.05 0.05 0.20 一级品 目测1 )试验方法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 及机械杂质 20 865~868 0.10 0.10 0.25 GB/T3143 GB/T2013 GB/T3144 酸洗比色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蒸发残余物,mg/100mL 博士试验 中性试验 注: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GB/T2012 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2 5 通过 中性 - SH/T02532 ) 不大于 GB/T3209 SH/T0174 GB/T1816 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T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2)允许用SH/T 0252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H/T0253方法为准。 11

石油混合二甲苯

GB 3407-90

项 目 品 种 质量等级 外观 颜色(Hazen单位—— 铂-钴色号) 不深于 密度(20℃),kg/m3 862~868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总馏程范围 不大于 137.5 141.5 3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5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7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3 5 不腐蚀 通过 - 中性 通过 - 质 量 指 标 3℃混合二甲苯 优级品 一级品 5℃混合二甲苯 优级品 一级品 目测1 )试验方法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20 860~870 860~870 137 143 5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5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T3143 GB/T2013 GB/T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GB/T2012 含0.7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SH/T02532) GB/T3209 GB/T11138 SH/T0174 GB/T1816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铜片腐蚀 博士试验 中性试验 注: 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T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2)允许用SH/T0252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H/T0253方法为准。 12

3号喷气燃料

GB 6537-94

项 目 外观 颜色 组成 总酸值,mgKOH/g 不大于 芳烃含量,%(v/v) 不大于 烯烃含量,%(v/v) 不大于 总硫含量,%(m/m) 不大于 硫醇性硫,%(m/m) 不大于 或博士试验 挥发性 馏程: 初馏点,℃ 10%回收温度,℃ 不高于 20%回收温度,℃ 5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0%回收温度,℃ 终馏点,℃ 不高于 残留量,%(v/v) 不大于 损失量,%(v/v) 不大于 闪点,℃ 不低于 密度(20℃),kg/m3 流动性 冰点,℃ 不高于 粘度,mm2/s 20℃ 不小于 -20℃ 不大于 燃烧性 净热值,MJ/kg 不小于 烟点,mm 不小于 或烟点最小为20mm时, 萘烃含量,%(v/v) 不大于 或辉光值 不小于 腐蚀性 铜片腐蚀(100℃,2h),级 不大于 质量指标 清彻透明,无不溶解水 及悬浮物 报 告 0.015 20.0 5.0 0.20 0.0020 通 过 试验方法 )目测1 GB/T3555 GB/T12574 GB/T11132 GB/T11132 GB/T380 GB/T1792 SH/T0174 GB/T6536 2 )报 告 205 报 告 232 报 告 300 1.5 1.5 38 775 ~ 830 -47 1.25 8.0 42.8 25 3.0 45 1 GB/T384 3GB/T2429 GB/T382 SH/T0181 GB/T11128 )GB/T261 GB/T1884,GB/T1885 GB/T2430 GB/T265 GB/T5096 13

3号喷气燃料

GB 6537-94

(表续)

项 目 银片腐蚀(50℃,4h),级 不大于 安定性 热安定性(260℃,2.5h) 压力降,kPa 不大于 管壁评级 洁净性 实际胶质,mg/100mL 不大于 水反应: 界面情况,级 不大于 分离程度,级 固体颗粒污染物含量,mg/L 导电性 电导率(20℃),pS/m 注: ① 经铜精制工艺的喷气燃料,油样应按SH/T0182方法测定铜离子含量,不大于 150μg/kg。 1)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下观察,如有争议时,按GB/T511和GB/T260方法测定。 2) 允许按GB/T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如有争议则按GB/T6536为准。 3) 如有争议则按GB/T384为准。 4) 允许用GB/T509测定实际胶质,如有争议则按GB/T8019为准。 5) 如燃料不要求加抗静电剂,对此项指标不作要求,燃料离厂时一般要求大于150pS/m。 质量指标 1 3.3 小于3,且无孔雀兰色 或异常沉淀物 7 1b 报告 报告 50~4505 )试验方法 SH/T0023 GB/T9169 GB/T8019 4 GB/T1793 )SH/T0093 GB/T6539 14

液化石油气

GB 11174-1997

项 目 密度(15℃),kg/m3 蒸气压(37.8℃),kPa 不大于 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 不大于 残留物 蒸发残留物,mL/100mL 不大于 油渍观察 铜片腐蚀,级 不大于 总硫含量, mg/m3 不大于 游离水 注: 1)密度也可用GB/T12576方法计算,但仲裁按SH/T0221测定。 2)蒸气压也可用GB/T12576方法计算,但仲裁按GB/T6602测定。 3)按SY/T7509方法所述,每次以0.1mL的增量将0.3mL溶剂残留物混合物滴到滤纸上,2min后在日光下观察,无持久不退的油环为通过。 4)在测定密度的同时用目测法测定试样是否存在游离水。 质量指标 报 告 1380 3.0 0.05 通过3 )试验方法 SH/T0221 1 )GB/T6602 2 )SH/T0230 SY/T7509 SH/T0232 SH/T0222 目测4 )1 343 无 15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GB/T 15180-2000

质量指标 项 目 AH-130 针入度(25℃,100g,5s) 1/10mm 延度(15℃),cm 不小于 软化点,℃ 溶解度,% 不小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密度(15℃或25℃),kg/m3 蜡含量,% 不大于 薄膜烘箱试验(163℃,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 针入度比,% 不小于 延度(25℃),cm 不小于 延度(15℃),cm 1.3 45 75 1.2 48 75 1.0 50 75 报告 0.8 55 50 0.6 58 40 3.0 3.0 120~140 100 38~48 99.0 AH-110 100~120 100 40~50 99.0 AH-90 80~100 100 42~52 99.0 230 报告 3.0 3.0 3.0 AH-70 60~80 100 44~54 99.0 AH-50 40~60 80 45~55 99.0 GB/T4509 GB/T4508 GB/T4507 GB/T11148 GB/T267 GB/T8928 SH/T0425 GB/T5304 GB/T5304 GB/T4509 GB/T4508 GB/T4508 试验方法 16

6号抽提溶剂油

GB 16629-1996

项 目 馏程:蒸发或回收点 初馏点,℃ 不低于 98%回收温度,℃ 不高于 芳烃,%(m/m) 不大于 密度(20℃),kg/m3 溴指数 不大于 色度,号 不小于 不挥发物,mg/100mL 不大于 硫含量,%(m/m) 不大于 机械杂质及水分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水溶性酸或碱 油渍试验 注: 1)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溶液透明并无可见的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时称“无”,反之则称“有”。 2)油渍试验方法:将溶剂油蒸馏试验的残留物,用小滤纸滤入干净的试管或量筒中用吸管取其滤液往清洁滤纸上滴3滴,在室温(20±3℃)下放置30min,如滤纸上没有油渍存在即认为合格。 质 量 指 标 60 90 1.0 655~686 1000 +25 3 0.012 无 1 无 合格 试验方法 GB/T6536 SH/T0166 GB/T1884,GB/T1885 GB/T11136 GB/T3555 GB/T3209 SH/T0253 目测1) GB/T5096 GB/T259 目测2) 17

车用无铅汽油

GB 17930-1999

项 目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抗爆指数(RON+MON)/2 不小于 铅含量1,g/L 不大于 )质 量 指 标 90号 90 85 93号 93 88 0.005 70 120 190 205 2 88 74 5 480 0.10 5 )试验方法 GB/T5487 GB/T503 GB/T5487 GB/T8020 95号 95 90 馏程: 10%蒸发温度,℃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残留量,%(v/v) 不大于 蒸气压,kpa 从9月16日至3月15日 不大于 从3月16日至9月15日 不大于 实际胶质2,mg/100mL 不大于 )GB/T6536 GB/T8017 GB/T8019 GB/T8018 GB/T380 SH/T0174 GB/T1792 GB/T5096 GB/T259 目测6 )诱导期3,min 不小于 )硫含量4,%(m/m) 不大于 )硫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博士试验 硫醇硫含量,%(m/m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水溶性酸或碱 机械杂质及水分 苯含量,%(v/v) 不大于 芳烃含量,%(v/v) 不大于 烯烃含量,%(v/v) 不大于

通过 0.001 1 无 无 2.5 40 35 7 )GB17930-1999产品标准中的附录A GB/T11132 GB/T11132 18

车用无铅汽油

GB 17930-1999

表续

注: 1 如加入有机含氧化合物,其氧含量不得大于2.7%(m/m),试验方法采用SH/T 0663。 2 锰含量,其检出限量为不大于0.018g/L,试验方法采用附录B。 3 铁不得人为加入,考虑到在炼油过程和运输、储存产品时铁的污染,其检出限量为不大于0.01g/L,试验方法采用附录C。 4 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销售的车用无铅汽油中应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 1)本标准规定了铅含量最大限值,但不允许故意加铅。为了便于与加铅汽油区分,车用无铅汽油不添加着色染料。考虑到2000年1月1日全国停止生产含铅汽油,2000年7月1日全国停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加油站在2000年7月1日前允许车用无铅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013g/L。 2)实际胶质允许用GB/T509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8019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3)诱导期允许用GB/T256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8018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4)硫含量允许用GB/T 17040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38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5)为适应大城市环保的需要,本标准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执行硫含量不大于0.08%(m/m);从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硫含量不大于0.08%(m/m)。 6)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511和GB/T26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7)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实施;从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19

车用柴油

GB/T 19147-2003

项 目 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1) mg/100mL 不大于 硫2)(质量分数)/% 不大于 )10%蒸余物残炭3 (质量分数)/% 不大于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水分(体积分数) 4)/% 不大于 机械杂质4) 润滑性 磨痕直径(60℃) 5)/μm不大于 运动粘度(20℃)/(mm2/s) 凝点/℃ 不高于 冷滤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着火性(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十六烷值 不小于 或十六烷指数 不小于 馏程: 5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0%回收温度/℃ 不高于 95%回收温度/℃ 不高于 密度(20℃),kg/m3 820~860 10 12 3.0~8.0 5 8 0 4 55 49 46 -10 -5 1050 -10号 号 号 号 -20号 2.5 0.05 0.3 0.01 1 痕迹 无 460 2.5~ 8.0 -20 -14 50 46 46 300 355 365 800~840 1.8~7.0 -35 -29 45 45 43 -50 -44 -35号 -50号 试验方法 SH/T0175 GB/T380 GB/T268 GB/T508 GB/T5096 GB/T260 GB/T511 ISO12156-1 GB/T265 GB/T510 SH/T0248 GB/T261 GB/T386 GB/T11139 SH/T0694 GB/T6536 GB/T1884 GB/T1885 注: 1)为出厂保证项目,每月应检测一次。在原油性质变化,加工工艺条件改变,调和比例变化及检修开工后等情况下应及时检验。对特殊要求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2)可用GB/T11131、GB/T11140、GB/T12700、GB/T17040和SH/T0689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 380方法仲裁。 3)可用GB/T17144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268方法为准。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及其它性能添加剂时,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必须用不加硝酸酯和其它性能添加剂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见产品标准GB/T19147-2003附录A。 4)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结果有争议时,按GB/T 260或GB/T 511测定。 5)为出厂保证项目,对特殊要求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20

军用柴油规范

GJB 3075-97

项 目 外观 十六烷值 不小于 馏程: 10%馏出温度,℃ 不低于 50%馏出温度,℃ 不高于 90%馏出温度,℃ 不高于 破乳化值,min 不大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凝点,℃ 不高于 浊点,℃ 倾点,℃ 运动粘度,mm2/s (20℃) 不小于 (40℃) 10%残留物残炭,%(m/m) 不大于 灰分,%(m/m) 不大于 硫含量,%(m/m)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酸度,mgKOH/100mL 不大于 水溶性酸或碱 色度,号 不大于 固体颗粒污染物,mg/L 不大于 加速安定性总不溶物, mg/100mL 不大于 密度(20℃),kg/m3 )水分 7 机械杂质 实际胶质,mg/100mL 不大于

-10号 45 - 280 335 10 65 -10 报告 报告 3.5 报告 0.20 0.005 0.2 1 5 无 3 10 报告 报告 无 无 10 质量指标 -35号 清澈透明 40 200 275 335 - 50 -35 报告 报告 3.5 报告 0.20 0.005 0.2 1 5 无 3 10 报告 报告 无 无 10 试验方法 -50号 40 200 275 335 - 50 -50 报告 报告 3.0 报告 0.20 0.005 0.2 1 5 无 3 10 报告 报告 无 无 10 )目测 1 )GB/T386 2 GB/T6536 GB/T7305 3 GB/T 261 GB/T 510 SH/T 0179 GB/T 3535 )GB/T 265 5 )GB/T 268 GB/T 508 )GB/T 3806 GB/T 5096 GB/T 258 GB/T 259 GB/T 6540 SH/T 0093 SH/T 0175 GB/T1884 )目测 1 )目测 1 )GB/T 509 4 21

军用柴油规范

GJB 3075-97

表续 注: 1)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5±5℃)时观察应当透明且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和机械杂质。对水分和机械杂质有异议时,分别按GB/T260和GB/T511进行测定。 2)允许用GB/T11139计算,有争议时以GB/T386的测定为准。 3)试验条件作下述变动: a、试验温度为25±1℃。 b、乳化使用合成海水。合成海水按GB/T11143的7.2条制备。 c、破乳化值定义为从停止搅拌到油水分成两层且界面间乳化液消失所需要的时间,以分(min)表示。串珠样的乳化液在量筒壁上只要不连成环状可忽略。 4)如有争议以GB/T509为准。 5)经供需双方协商,-50号军用柴油的20℃运动粘度可低于3.0mm/s出厂;对于加氢-35号、-50号军用柴油按不小于2.3mm/s执行。 6)原油硫含量大于0.5%(m/m)时,硫含量允许不大于0.3%(m/m)出厂。 7)5月至10月水分允许按痕迹指标出厂。长江以南(包括湖北地区)的炼厂,全年允许按痕迹指标出厂。 6) 固体颗粒污染物和加速安定性总不溶物检验周期为半年。

22 22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SH 0004-90(1998)

质 量 指 标 项 目 优级品 密度(20℃),kg/m3 不大于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110℃馏出量,% 不小于 120℃馏出量,% 不小于 残留量, % 不大于 溴值,gBr/100g 不大于 芳香烃含量,% 不大于 硫含量,% 不大于 博士试验 水溶性酸或碱 机械杂质及水分2) 油渍试验3) 注: 1)允许用SH/T0253测定。在有异议时,用GB/T380仲裁。 2)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必须透明,不允许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有异议时,按GB/T511和GB/T260进行测定。 3)将溶剂油经蒸馏测定的残留物,用小滤纸滤入干净的容积为10~25mL的试管或量筒中,用吸管取其滤液往清洁的滤纸同一处滴3滴,然后在室温(20±5℃)下放置30min,如滤纸上没有油渍存在,即认为合格。

700 80 98 - 1.0 0.12 1.5 0.018 一级品 730 80 93 98 1.5 0.14 3.0 0.020 合格品 - 80 - 98 - 0.31 3.0 0.050 - 无 无 合格 GB/T1884 试验方法 GB/T6536 SH/T0236 SH/T0166 GB/T3801) SH/T0174 GB/T259 通过 23

油漆工业用溶剂油

SH 0005-90(1998)

质量指标 项 目 一级品 外观 闪点(闭口),℃ 不低于 色度,号 不小于 芳烃含量2),% 不大于 贝壳松脂丁醇值 溴值,gBr/100g 不大于 博士试验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98%馏出温度 不高于 铜片腐蚀,级 100℃,3h 不大于 50℃,3h 不大于 密度(20℃),kg/m3 不小于 不大于 注: 1)将试样注入100mL的玻璃量筒中,在20±5℃下观察,试样必须透明,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及不溶解水。 2)此项指标根据用户需要允许生产厂和用户协商。 合格品 目测1 )试验方法 透明,无悬浮物和机 械杂质及不溶解水 33 +25 15 报告 5 通过 140 200 1 - 750 816 33 - 15 - - - 140 200 - 1 - 790 GB/T261 GB/T3555 SH/T0118 GB/T11134 GB/T11135 SH/T0174 GB/T6536 GB/T5096 GB/T1884或 GB/T1885 24

道路石油沥青

SH 0522-2000

质 量 指 标 项 目 200号 针入度,1/10mm (25℃, 100g , 5s) 延度1) (25℃),cm 不小于 软化点,℃ 200~ 300 20 30 ~45 180号 150~ 200 100 35 ~45 99.0 200 60 1 - - - 140号 110~ 150 100 38 ~48 99.0 230 60 1 - - - 100号 80~ 110 90 42~52 99.0 230 - - 报告 报告 报告 60号 50~80 70 45~55 99.0 230 - - 报告 报告 报告 GB/T4509 GB/T4508 GB/T4507 GB/T11148 GB/T267 GB/T4509 GB/T11964 GB/T5304 GB/T5304 GB/T4509 GB/T4508 试验方法 溶解度,% 不小于 99.0 闪点(开口),℃ 不低于 蒸发后针入度比2,% 不小于 )180 50 1 - - - 蒸发损失,% 不大于 薄膜烘箱试验 质量变化,% 针入度比,% 延度(25℃),cm 1)如25℃延度达不到,15℃延度达到时,也认为是合格的。

25

延迟石油焦(生焦)

SH 0527-92(1998)

质量指标 项 目 一级品 1A 硫含量,% 不大于 挥发分,% 不大于 灰分,% 不大于 水分1,% 不大于 )合格品 1B 0.8 14 0.5 3 2.08~ 2.13 25 0.08 0.015 0.08 报告 报告 - - - - - 2A 1.0 2B 1.5 17 3A 2.0 18 0.8 3B 3.0 20 1.2 试验方法 0.5 12 0.3 0.5 12 0.3 GB/T387 SH/T0026 SH/T0029 SH/T0032 SH/T0033 注2 )真密度,g/cm3 粉焦量 (块粒8mm以下) % 不大于 硅含量,% 不大于 钒含量,% 不大于 铁含量,% 不大于 注: SH/T0058 SH/T0058 SH/T0058 1)测定水份时允许在焦堆上采样,水分指标不作拒收条件,只供计算验收数量的数据,超过规定水分时,即在总焦量中扣除多余部分的水量。 2)粉焦量的测定方法,见产品标准“延迟石油焦(生焦)(SH0527-92)”中的附录A。 26

石油对二甲苯

SH 1486-1998

指 标 项 目 优等品 外观 纯度,%(m/m) ≥ 非芳烃含量,%(m/m) ≤ 甲苯含量,%(m/m) ≤ 乙苯含量,%(m/m) ≤ 间二甲苯含量,%(m/m) ≤ 邻二甲苯含量,%(m/m) ≤ 颜色(铂-钴色号),号 ≤ 一等品 注1 SH/T1489 SH/T1489 SH/T1488 SH/T1489 SH/T1489 SH/T1489 SH/T1489 GB/T3143 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99.5 0.10 0.10 0.30 0.30 0.10 10 酸层颜色应不深于重铬酸钾含量为0.10g/L的标准比色液的颜色 200 0.0002 1.0 99.2 0.20 - - - - 20 酸层颜色应不深于重铬酸钾含量为0.25g/L的标准比色液的颜色 200 0.0005 2.0 试验方法 酸洗比色 GB/T2012 溴指数,mgBr/100g ≤ 总硫含量,%(m/m) ≤ 馏程(在101.3kPa) 包括138.3℃,℃ ≤ SH/T1551 SH/T1147 GB/T3146 注1:将试样注入100mL量筒中,在18.3℃~25.6℃下目测。 27

石油邻二甲苯

SH/T 1613.1-95

指 标 项 目 优等品 外观 纯度,%(m/m) ≥ 非芳烃+碳九芳烃,%(m/m) ≤ 色度(铂-钴色号) ≤ 清晰, 无沉淀物 98 1.0 10 酸层颜色应不深于重铬酸钾含量为0.15g/L的标准比色液的颜色 5 无 一等品 清晰, 无沉淀物 95 1.5 20 目测1)试验方法 SH/T1613.2 SH/T1613.2 GB/T3143 酸洗比色 - GB/T2012 总硫,mg/kg ≤ 水溶性酸或碱 )5 无 SH/T1147 GB/T259 馏程2(在101.325kPa), ℃ 2(包括144.4) 2(包括144.4) GB/T3146 ≤ 不挥发物2,mg/100mL ≤ )2 5 GB/T3209 注: 1)将试样注入100mL量筒中,在30℃下目测。 2)馏程和不挥发物两项,仅在型式试验时测定。 28

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Q/SHR 003-2000

项 目 针入度(25℃,100g,5s), 1/10mm 质量指标 AH-110 100~120 AH-90 80~100 150 42~50 44~52 99.5 230 1.00~1.05 2.0 0.5 50 - 100 0.5 68 - 100 0.5 68 100 报告 46~54 AH-70 60~80 AH-50 40~60 试验方法 GB/T4509 GB/T4508 47~55 GB/T4507 GB/T11148 GB/T267 GB/T8928 SH/T0425 GB/T5304 GB/T4509 GB/T4508 GB/T4508 延度(15℃,5cm/min),cm 不小于 软化点(环球法),℃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密度(25℃),g/cm3 不小于 蜡含量,%(m/m) 不大于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不大于 0.8 针入度比,% 不小于 50 延度(25℃,5 cm/min)- cm 不小于 延度(15℃,5cm/min 100 cm 不小于 29

乙烯装置专用石脑油(内部质量标准)

Q/SHR 011-2001

项 目 颜色,赛波特号 不小于 密度(20℃),kg/m3 饱和蒸汽压,kpa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族组成(PONA值),%(m/m) 烷烃(P)含量 不小于 正构烷烃(n-p)含量 不小于 烯烃(O)含量 不大于 芳香烃(A)含量 环烷烃(N)含量 30 1.0 报告 报告 GB/T 380 2 )质量指标 A + 20 650~750 报告 25 204 65 - B 试验方法 GB/T 3555 GB/T 1884 GB/T 1885 GB/T 257 GB/T 6536 1 )ASTM D 5134 SH/T 0714-2002 硫含量,%(m/m) 不大于 砷含量,μg/kg 不大于 铅含量,μg/kg 不大于 氯含量,mg/kg 注: 0.08 20 150 报告 GB/T 11131 SH/T 0253 SH/T 0629 SH/T 0242 SH/T0677的附录A 1)馏程测定允许使用GB/T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有争议时,以GB/T6536为准。 2)可采用GB/T380、GB/T11131和SH/T0253方法,有争议时,以GB/T380为准。

30

炼厂丙烯

Q/SH3065 001—2003

项 目 组成: 丙烯含量,%(体积分数) 不小于 烷烃,%(体积分数) 乙烯,mL/m3 不大于 乙炔,mL/m3 不大于 甲基乙炔,mL/m3 不大于 丙二烯,mL/m3 不大于 丁烯,mL/m3 不大于 丁二烯,mL/m3 不大于 硫含量,mg/kg 不大于 氧,mL/m 不大于 一氧化碳,mL/m3 不大于 二氧化碳,mL/m3 不大于 水分,mg/kg 密度(15℃),kg/m3 3质量指标 一级品 99.5 余量 100 5 15 15 50 50 5 10 5 10 报告 报告 合格品 95.0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5 - - - 试验方法 Q/SH3065 001 —2003附录A GB/T11141 Q/SH3065 001 —2003附录B GB/T3394 GB/T3394 GB5832.1 GB/T12576 31

碳 五

Q/SH3065 002—2003

项 目 组成: C3及C4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C5含量,%(质量分数) 不小于 正戊烷含量,%(质量分数) 不小于 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质量分数) 不小于 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质量指标 4 Q/SH3065 002 80 —2003附录A 35 96 0.01 SH/T 0253 试验方法

32

白油原料

Q/SH3065 003—2003

项 目 颜色,号 不大于 运动粘度(40℃),mm2/s 不小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凝固点,℃ 不高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机械杂质1) 馏程,℃ 初馏点 10%馏出温度 50%馏出温度 90%馏出温度 终馏点 硫含量2),% 不大于 密度(20℃),kg/m3 注: 1)将油样100mL注入量筒中,在室温(20℃±5℃)时观察,无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有争议时按GB/T 511进行测定。 2)硫含量允许用SH/T 0689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 38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质量指标 0.5 3.8 110 0 1 无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0.05 报告 GB/T 380、SH/T 0689 GB/T 1884和GB/T 1885 GB/T 6536 试验方法 GB/T 6540 GB/T 265 GB/T 261 GB/T 510 GB/T 5096

33

97号车用无铅汽油

Q/SH3065 004—2003

项 目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铅含量a, g/L 不大于 馏程: 10%蒸发温度,℃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残留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蒸气压,kPa 从9月16日至3月15日 不大于 从3月16日至9月15日 不大于 实际胶质b,mg/100mL 不大于 诱导期c,min 不小于 硫含量d,%(质量分数) 不大于 硫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博士试验 硫醇硫含量,% (质量分数)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水溶性酸或碱 机械杂质及水分e 苯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芳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烯烃含量,% (体积分数) 不大于

质量指标 97 0.001 70 120 190 205 2 88 74 5 480 0.05 通过 0.001 1 无 无 2.5 40 35 GB/T 8019 GB/T 8018 GB/T 380 SH/T 0174 GB/T 1792 GB/T 5096 GB/T 259 目测 SH/T 0713 GB/T 11132 GB/T 11132 GB/T 8017 GB/T 6536 GB/T 5487 SH/T 0242 试验方法 34

97号车用无铅汽油

Q/SH3065 004—2003

表续

注: 1、如加入有机含氧化合物,其氧含量不得大于2.7%(质量分数),试验方法采用SH/T0663。 2、锰含量,其检出限量为不大于0.018g/L,试验方法采用SH/T 0711。 3、铁不得人为加入,考虑到在炼油过程和运输、储存产品时铁的污染,其检出限量为不大于0.01g/L,试验方法采用SH/T 0712。 a 本标准规定了铅含量最大限值,但不允许故意加铅。为了便于与加铅汽油区分,无铅车用汽油不添加着色染料。 b 实际胶质允许用GB/T 509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 8019方法测定的结果为准。 c 诱导期允许用GB/T 256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 8018方法测定的结果为准。 d 硫含量允许用SH/T 0253、SH/T 0689方法测定,仲裁试验以GB/T 380方法测定的结果为准。 e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 511和GB/T 260方法测定的结果为准。

35

燃料油

Q/SH3065 005—2003

项 目 运动粘度:mm2/s 50℃ 不大于 100℃ 不大于 倾点,℃ 不高于 凝固点,℃ 不高于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水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不大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密度(20℃),kg/m3 不大于 热值,MJ/kg 不小于 钠含量,mg/kg 钒含量,mg/kg 钾含量,mg/kg 质量指标 180号 180 - 24 - 0.1 0.5 1.5 0.15 66 - 991 - 实测 实测 实测 250号 - 185 - 45 0.3 2.0 2.0 2.5 - 140 1000 40 - - - GB/T 3535 GB/T 510 GB/T 508 GB/T 260 GB/T 17040 GB/T 511 GB/T 261 GB/T 267 GB/T 2540 ASTM D240 Q/SH3065 005 —2003附录A GB/T 11137 试验方法

36

混合重油

Q/SH3065 006-2003

项 目 运动粘度(100℃),mm2/s 不大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水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密度(20℃),kg/m3 质量指标 550 80 2 报告 试验方法 GB/T11137 GB/T267 GB/T260 GB/T2540 37

普通石油沥青

Q/SH3065 007-2003 项 目 软化点(环球法),℃ 不低于 延度(25℃),cm 不小于 针入度(25℃,100g,5s),1/10mm 溶解度(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苯),% 不小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水分 不大于

质量指标 96 1.5 10~25 99 230 痕迹 试验方法 GB/T 4507 GB/T 4508 GB/T 4509 GB/T 11148 GB/T 267 GB/T 260 38

聚丙烯树脂(暂行)

Q/SH3065 008-2003

清洁度(色粒) 分析项目 个/kg g/10min 数) ≥ ≥ ≥ ≥ ≥ (23℃)kJ/m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等规指数 %(质量分拉伸屈服强度MPa 弯曲模维卡软洛氏硬悬臂梁冲量Mpa 化点,℃ 度“,R”击强度≥ 见本企试验方法 标5.1 优级品 S60D 一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T30S 一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C30S 一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X30S 一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F30S 一级品 合格品 优级品 Z30S 一级品 合格品 0~5 6~10 11~20 0~5 6~10 11~20 0~5 6~10 11~20 0~5 6~10 11~20 0~5 6~10 11~20 0~5 6~10 11~20 GB/T3682 1.5~2.0 1.4~2.2 1.0~2.4 2.7~3.3 2.3~3.7 2.0~4.0 5.0~7.0 4.0~7.2 3.5~7.5 8.0~9.0 7.0~9.5 6.0~10.0 11.0~13.0 10.0~14.0 8.0~16.0 25.0~27.0 23.0~29.0 21.0~31.0

96.0 96.0 94.5 96.0 96.0 96.0 GB 2412 GB/T 1040 33.5 29.0 28.5 34.5 30.0 28.5 34.5 30.0 28.5 34.5 30.0 28.5 34.5 30.0 28.5 32.0 30.0 28.5 GB/T 9341 1400 1300 1200 1400 1300 1200 1450 1350 1250 1400 1300 1200 1400 1300 1200 1400 1300 1200 GB/T 1633 GB GB/T 1843 9342 5.0 150 90 4.5 4.0 4.0 150 90 3.0 2.0 3.0 150 92 2.5 2.0 3.0 150 93 2.5 2.0 2.5 150 93 2.0 1.5 152 95 -

39

聚丙烯树脂(暂行)

Q/SH3065 008-2003

表(续)

牌号 等级 清洁度(色粒),个/kg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2.7~3.2 g/10min 分析项等规指数,%(质量分数) ≥ 拉伸屈服强度,Mpa ≥ 32.5 弯曲模量,MPa ≥ 1400 96.0 28.0 1300 150 0.02 3 20 GB 6595 94.5 26.5 1200 GB 2412 GB/T 1040 GB/T 9341 GB/T 1633 GB 9345 2.2~3.7 2.0~4.0 GB/T 3682 优级品 0~5 质量指标 T36F 一级品 6~10 合格品 11~20 见本企标5.1 试验方法 目 维卡软化点,℃ ≥ 灰分,%(质量分数) ≤ 鱼眼 (个/1520cm) 20.8mm ≤ 0.4mm ≤ 40

聚丙烯树脂粉料(暂行)

Q/SH3065 009-2004 熔体质量分析项目 外观 流动速率 g/10min GB/T 3682 1.0~2.4 2.0~4.0 3.5~7.5 白色、无结块 6.0~10.0 8.0~16.0 96.0 Z30S T36F 21.0~31.0 2.0~4.0 94.5 94.5 500 250 0.4 0.4 96.0 等规指数,%(质量分数) ≥ 灰分mg/kg ≤ 氯含量mg/kg≤ 见企标附录A 挥发表观密度g/cm3份%(质≤ 量分数) ≥ 见企标附录B GB/T 1636 试验方法 S60D T30S C30S 牌号 X30S F30S 见本企标5.1 GB 2412 GB/T 9345

41

香 港 航 煤

合同指标

项 目 外观 总酸值,mg KOH/g 最大 芳烃含量,vol% 最大 总硫含量,wt% 最大 硫醇性硫,wt% 最大 或博士试验 每批加氢燃料所占比,vol% 严格加氢燃料所占比,vol% 馏程: 初馏点,℃ 10%回收温度,℃ 最大 50%回收温度,℃ 90%回收温度,℃ 终馏点%,℃ 最大 残留量,%(v/v) 最大 损失量,%(v/v) 最大 闪点,℃ 最小 密度(15℃),kg/m 冰点,℃ 最大 运动粘度(-20℃),mm/s 最大 净热值,MJ/kg 最小 烟点,mm 最小 或烟点,mm 最小 和萘含量,%(v/v) 最大 23 质量指标 透明、清彻、常温下无杂物和不溶解水 0.015 25.0 0.30 0.0030 负 报告 报告 报告 205 报告 报告 300 1.5 1.5 38 775-840 -47 8.0 42.8 25 19 3.0 分析方法 目 测 ASTM D3242 ASTM D1319 ASTM D4294 ASTM D3227 ASTM D4952 ASTM D86 ASTM D3828 ASTM D4052 ASTM D2386 ASTM D445 ASTM D4529 ASTM D1322 ASTM D1840

香 港 航 煤

合同指标(表续)

铜片腐蚀(100℃,2h),级 最大 热安定性(260℃) 压力降,mmHg 最大 管壁评级(目测) 1 25.0 常沉淀物 实际胶质,mg/100mL 最大 水反应: 界面情况,级 最大 水分离指数: 加抗静电添加剂 最小 或不加抗静电添加剂 最小 电导率,pS/m 润滑性 BOCLE磨痕直径,mm 最大 添加剂 抗氧剂mg/L 加氢处理后的燃料(必须加) 未加氢处理的燃料中(任意)最大 金属钝化剂(mg/L)(任意) 累积剂量 最大 原始剂量 最大 抗静电剂(必须加)mg/L 累积剂量 最大 再次添加量 最大 注: 1、当每批加氢燃料所占比例超过95%和严格加氢燃料所占比例至少20%时,需做润滑性分析。 2、本质量指标符合国际通用的AFQRJOS发布的19号版本要求。

43

ASTM D130 ASTM D3241 小于3无孔雀兰色或异 7.0 1b 70 85 50-450 0.85 17.0-24.0 24.0 5.7 5.7 2.0 5.0 2.0 ASTM D381 ASTM D1094 SH/T0616 ASTM D2624 ASTM D5001 聚 合 物 改 性 沥 青(已作废)

参照交通部标准JTJ 036-98

项 目 针入度(25℃,100g,5s) (0.1mm) 最小 针入度指数PI 最小 延度5℃,5cm/min(cm) 最小 软化点TR&B(℃) 最小 运动粘度135℃(Pa·s)2) 1)I-A 100 -1.0 50 45 质量指标 I-B I-C 80 -0.6 40 50 3 230 99 2.5 60 -0.2 30 55 I-D 40 试验方法 T0604-2000 +0.2 T0604-2000 20 60 T0605-1993 T0606-2000 T0625-2000 T0611-1993 T0607-1993 T0661-2000 最大 闪点(℃) 最小 溶解度(%) 最小 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 弹性恢复25℃(%) 最小 4)RTFOT后的残留物 质量损失(%) 最大 针入度比25℃(%) 最小 延度5℃(cm) 最小 注: 50 30 55 25 55 60 3)65 1.0 60 20 70 T0662-2000 T0609-1993 65 15 T0604-2000 T0605-1993 1)针入度指数PI由15℃、25℃、30℃等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式lgP=AT+k进行线性回归,在计算获得参数A后由下式求得,但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不得低于0.997。 PI=(20-500A)/(1+50A) 2)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中的“沥青粘度测定方法(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试验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有条件时应测定改性沥青在60℃时的动力粘度,用毛细管法测定。 3)改性沥青在现场制作后立即使用或贮存期间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时,对离析试验指标可不作要求。 4)老化试验以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方法为准,允许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代替,但必须在报告中注明,且不得作为仲裁结果。

44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