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犬类免疫任重道远,养犬管理尚需加强

来源:好兔宠物网
犬类免疫任重道远,养犬管理尚需加强

近来,养犬(犬在城市社区是依附型居住)所爆发出来的新闻已不是一二,且越来越多,这似乎说明了此种事情并非个案,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且人们对于养犬这种行为越来越担忧,对养狗所存在的社区风险之担心也越来越重。早在2011年5月15日,上海市就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的就是加强犬类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为全面了解奉贤区自《条例》出台以后养犬管理情况,客观反映居民对城市养犬的诉求及对政府养犬管理的希望,为政府进一步关注社会管理、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提供依据,近日,奉贤调查队在全区范围开展了2018年度奉贤区居民养犬状况调查。

一、奉贤区养犬管理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10月底,奉贤区各派出所共办理《养犬登记证》6950张,收容捕捉无主、流浪犬只4826条;全区共17家动物免疫点,其中9家为公立,8家私立,1-10月,卫生部门处理被犬伤人数为10577人,而动物疫苗接种部门累计狂犬疫苗接种犬只为6842条,自条例颁布取消犬类免疫管理费后,公立免疫点收费标准为50元/条,全部为政府统一采购的进口疫苗,私立免疫点为不高于60元/条,疫苗种类不限制,采购途径不限制,但疫苗生产商必须为正规资质的企业。

二、调查的内容及样本情况 (一)调查的内容

养犬人的基本信息、所养犬品种、文明养犬情况、接种疫苗情况、办理养犬证情况、对《条例》知晓度、政府养犬宣传工作、对政府养犬管理上的期许与建议等。

(二)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方式为网上调查,共在全区范围收集样本1899个,其中有效样本1873个,有效率为98.6%。

本调查者中:从性别来看,男性占37.27%,女性占62.73%;从年龄来看,26-35周岁最多,占36.89%,36-45周岁次之,为31.93%,46-55周岁占17.83%,25周岁以下占8.17%,56周岁以上占5.18%;从教育程度看,本科占比最大,为47.41%,大专及高职次之,为23.71%,中专或高中占16.28%,初中及以下占8.7%,研究生及以上占3.9%;从居住地来看,南桥镇居住人数最多,占比64.23%奉浦街道次之,占5.5%,其他街镇占比均低于5%;从常住地性质来看,城镇占比为86.97%,农村为13.03%。

三、居民养犬状况及对城市养犬的看法 (一)居民养犬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是否养犬”这个问题,养犬330人,占17.62%,未养犬1543人,占82.38%。

1.养犬主要原因多为愉悦身心,排解寂寞

从养犬原因来看,共有61.5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愉悦身心,排解寂寞”,39.39%选择了“处于爱心,领养弃犬或者亲朋好友不愿意饲养的狗”,35.15%选择了“每天遛狗可以锻炼身体”,

14.55%选择了“通过养狗,扩大自身的交际圈”,11.82%选择了其他。

2.《条例》知晓度较高,近七成养犬者能按规定文明养犬 问及对《条例》的知晓度,69.39%的调查对象选择“知道,都按规定文明养犬”,21.52%选择“听说过,但是具体内容不知道”,5.15%选择“知道,未完全按规定养犬”,3.94%选择“完全不知道”。

3.《条例》所列三种烈性犬收养家庭不足一成

《条例》第十二条明文规定“禁止个人在城市化地区饲养烈性犬只”,主要包括獒犬、狼犬、斗牛犬三种及具有此三种犬类血统的杂交犬只。从本次调查情况看,仅有18人饲养了三类烈性犬,占5.45%,饲养非烈性犬312人,占94.55%。

4.养犬家庭文明养犬意识尚可,养犬证办理意识还需加强 在问及“携带爱犬出门时,您是否会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为爱犬戴牵引绳),保证出门时不会伤及他人”,83.94%的人选择了每次都会,10%的人选择了想到了就会,6.06%的人选择了不会,觉得麻烦;在“您的爱犬是否定期接种疫苗及驱虫”这道题上,89.7%的人选择了“是”,10.3%的选择选择了“否”;而在回答“您是否为爱犬办理了养犬证”,65.15%的人选择了“是”,34.85%选择了“否”。

5.遛狗时间常在傍晚,区域多为小区绿化地

谈到遛狗的时间问题上,选择傍晚的有65.76%,选择早上有49.09%,选择不定时的有30.61%,选择中午有5.76%;遛狗的区域上,选择小区绿化地占70.91%,选择广场空地占40%,

选择办公楼、商场、学校操场及公共交通上的占2.43%,其他占25.45%。

(二)居民对城市养犬的看法 1.居民对烈性犬饲养态度较宽容

问及“您对小区业主养犬,特别是烈性犬的态度”,48.8%的人选择了“这个我没什么意见,主要看主人素质”,34.65%选择了“不该养,容易咬伤、抓伤行人”,16.55%选择了“坚决反对小区养犬”。

2.城市不文明养犬现象较严重,政府宣传工作尚需加强 在“您所在村居不系犬链现象如何”这道题目上,56.49%的人认为此现象较多,38.97%的人认为较少,仅4.54%的人认为没有;问及“你居住地附近犬只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吗?”这道题,63.75%的人选择了严重,36.25%选择了不严重;在“居住地附近是否有依法文明养犬方面的宣传”这道题上,53.66%的人认为没有,46.34%认为有。

3.受访居民认为犬类管理矛盾主要为养犬人文明养犬意识不强

在提到“您认为杭州、成都等地的犬类管理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选择“养犬人自律性不高,文明养犬意识有待提高”为89.86%,选择“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严”为59.48%,选择“文明养犬宣传不到位”为41.32%,选择“社会公众监督不够”为37.37%,选择“基层组织参与度不高”为32.3%。

四、养犬管理的几点担忧

(一)全区犬类疫苗接种数量不足,狂犬病危害尚存

2015年12月,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合作启动了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全球框架,而中国计划在2025年,在全国范围达到消除狂犬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奉贤区目前每年接种狂犬疫苗的数量不足万只,而全区疫苗接种数量往年最高达1.3-1.4万只/年,疫苗接种数量严重下降一部分原因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由于城市规范的犬类管理,养犬条件较高,加上犬类养护成本的上升,养犬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犬类免疫数量减少;二是养犬人免疫观念淡薄,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觉得犬只健康,心存侥幸,或担心免疫有不良反应,或不愿爱犬遭受注射之苦,故不愿意免疫;三是接种疫苗的费用降低,从最高130元/条国产疫苗、160元/条进口疫苗的收费标准下降到60元/条进口疫苗,相关政府部门的犬类管理收入大幅下降,免疫宣传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四是职能部门对犬只免疫数量下达了指标任务,基层往往只满足于完成指标任务。

(二)农村免疫率不理想,缺乏对犬只免疫的主动性 据相关部门反映,农村地区犬类免疫率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农村犬主对免疫办证收费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农村犬以“土狗”为主,功能定位与城镇不同,主要功能为看家护院,食物结构上,多为家庭厨房剩余的杂食,犬只生病后医治观念也不够,养护成本较低,若明年都必须在犬只疫苗上再花费,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二是农村无主、流浪犬较多。由于农村地区,本地农户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外来人口养犬习惯的影响,养殖最多的为无太多市场价值的“土狗”,造成相当一部分犬得不到按时的

喂养而到处流浪,从而为狂犬病防控带来难度;三是集中免疫办证模式不太适合农村,农村地区居住较散,饲养犬只多为散养,驯服程度较低,并且体型多为大型犬,犬主携带到指定地点免疫,在客观上有难度,所以免疫主动性不强。

(三)《条例》“落地”不易,犬类管理任重道远

《条例》第三条明文规定,养犬管理实行政府部门监督、养犬人自律、基层组织参与、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落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执法力量有限,不文明养犬现象难以完全消除。目前犬类主要执法权属于公安系统,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加上犬类数量多,这给执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基层组织缺乏强制手段。现行规定下,犬类日常的宣传管理属于居委会和物业等基层组织,但由于缺乏强制手段,遇到不文明养犬的现象,基层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口头劝说,并不能有效制止不文明养犬行为;三是养犬人自律无法得到保证,公众监督难。由于养犬人素质的不同,文明养犬的行为也不尽相同,当遇见不文明养犬行为时,周围居民无法真正有效的去制止,另外,由于大部分养犬人居住地相近,邻里之间也基本不会主动制造矛盾。

五、养犬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职能部门需加强犬类管理、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犬类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防疫、文明养犬意识。另外,做好对无主、流浪犬的处置工作。对于基层免疫犬只的数量,职能部门需改变目前的考核规则,仅满足于完成指标任务,这不利于犬只免疫工作

的顺利开展,应设置奖惩考核制度,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若能超额完成目标,或者能在养犬管理、宣传工作上有所有创新,对优秀单位进行嘉奖。

(二)农村犬逐步实施免费免疫制度

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城镇和农村养犬的功能差异,区别看待两个地区的犬类免疫工作。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狂犬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狂犬病传播风险大,另外,由于饲养成本的不同,农村地区对犬只的重视程度也较低,花钱免疫的积极性不高。可以考虑减免农村地区犬类的管理费,具体的费用由政府买单,另外,虽然政府已允许私立机构对犬进行免疫,但目前免疫点数量远不能满足农村犬类免疫需求,建议逐步引导兽医部门上门主动对犬只进行免疫。

(三)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构建养犬自治公约

想要真正让《条例》落到实处,非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就能够完成,需要更好地聚全社会之力,将养犬“铁腕”执法与城市养犬自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管、业委会等“自治”力量,打造居民文明养犬公约,通过居民自治,缓解城市养犬矛盾。居民养犬自治的愿意在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在问及“若有养犬自治组织,您是否愿意参加”,超半数人选择了愿意。具体可以参照深圳鼎太风华小区的模式,一是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牵头、物业管理公司配合的自治管理模式;二是建立以小区文化中心为主阵地,覆盖全小区的宣传教育网络;三是建立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遛狗区;四是建立粪便处理设施齐全、宠物医院等社会组织保障到位的服务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