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王仙娣

(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

摘要:“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具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它的语言精练而有韵味,构思精巧且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对古诗的基本认识、能否掌握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否形成对古诗的兴趣,将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未来乃至终生对古诗学习的态度。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古诗的引导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词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形式、承载的丰富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虽然古诗文的比重在教材中明显增加,教学效果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许多老师感到古诗词课难以上手,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兴趣。

一、小学语文低段古诗的特点

第一,从古诗数量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低

段教材收录的古诗共13首:一年级上册2首《咏鹅》《画》;一年级下册3首《静夜思》《池上》《小池》;二年级上册4首《登鹤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敕勒歌》;二年级下册4首《村居》《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这些全部都是含有千古名句的中国经典诗作。第二,从古诗插图来看,部编版语文教材收录的每一首古诗都有与之对应的彩绘插图。这在激发低段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直观形象的认知古诗的描写对象,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主要内容的难度。

二、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古诗教学内容难度略大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限,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古诗的学习必然是有难度的。但在访谈中却发现,虽然教师能理解古诗与学生间存在的语言距离、时空距离,在教学中仍对学生的古诗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朗诵、想象古诗画面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于情感或古诗意境的体会,为此介绍了大量的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诗人的诗文风格等。

(二)古诗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感性体会

在大多数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古诗教学时仍在延续以往的古诗教学模式,即生拉硬套、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一些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背诵熟练度或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们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古诗、讲诗义,认为学生只要能完整的背诵下来、默写出正确的诗句就可以。学生只了解到古诗的表层内容,没有理解到古诗深层的内在含义,导致古诗的整体性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破坏。

三、优化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图画学词识字,培养观察能力

教材中选入的古诗是从儿童的知识水平出发的。语言浅显,明白晓畅,平易近人。但毕竟是文言,学生们接受仍有一定难度。如《鹅》中的“曲项”“拨清波”,《梅花》中的“遥知”“为有”,单凭工具书很难理解透,必须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恰当引导。即借助课文插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鹅“曲项”歌唱的样子,和用脚掌拨水的动作,再理解“曲项”“拨清波”的意思,就很容易了。《梅花》中的“遥知”、“为有”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需引导学生看图并辅

60

之必要的动作演示,来帮助他们学懂。使其知道,观察事物不仅靠视觉器官,还要靠嗅觉等其他器官,“遥知”是远望而知(不是雪而是梅花),“为有”是通过鼻子嗅而判断出(梅花暗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美

由于本诗词句简单,教师只须略加疏通,学生即可明白大意。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和体验层面。教学中,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接着,在全班范围内指名来读,反馈字音的掌握情况。之后,教师再次范读,让学生注意句的节奏,把握停顿,在读准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这三次梯度式的朗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利用古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营造一种诗歌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插图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掌握并不全面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对文章进行插图解释,以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而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合理地运用插图内容,可以将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体的表达出来。再加上图像本来就更具有视觉审美效果,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充分运用插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古诗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咏柳》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向学生解释“万条垂下绿丝绦”文字的含义,学生可能会无法理解,但是结合教材中所附的插图,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柳枝随风摇摆的照片,可以让学生对于柳枝下垂的场景有清晰的认识,并联系自身所观察到的柳树摇摆的形态,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整首古诗所蕴含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结束语: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孩子们在仔细的观察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借助他们丰富的想象,逐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在背诵的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诗的美。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艺术感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浓厚兴趣,最后通过古诗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瑜.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与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01-403.

[2]朱文霞.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及解决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4-55.

[3]王志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式与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