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错误”研究理论对纠错的启示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错误”研究理论对纠错的启示

作者:金慧丽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05期

摘要:在二语或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犯错在所难免。外语教师纠错也是常见之事。但是,对于外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纠错这一问题,学界对此争论不已,尚无定论。本文在综述错误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教师纠错时应考虑的因素,以期对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纠错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比分析,错误分析,纠错 引言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犯错难以避免。学术界对待错误的态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起初在对比分析理论的影响下,学界认为错误是非习得的表现,因此应该完全避免。但随着错误分析理论的提出,学者逐渐意识到错误的价值。教师纠错能为学习者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但教师在纠错的同时,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使纠错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的外语学习。 “错误”研究的理论

语言学界,对学生错误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错误是完全要杜绝的,它们是没有习得的表现。这是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而错误分析的支持者则重新评估了错误,他们认为错误能够反应习得过程。(Ellis, 1999:52)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通过对比语言来确定潜在错误的一种方法,它的最终目的是将二语中需要学习和不需学习的知识分开(Gass, 96)。对比分析是基于语言学习理论形成的,语言学习理论指出:语言是一种习惯,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新习惯养成的过程。 错误分析

错误分析是语言分析的一种,主要研究学习者的错误(Gass, 102)。错误分析的倡导者Corder认为错误是学习者验证假设的证据,能为习得过程提供信息,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纠错应考虑的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对比分析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对错误的容忍度几乎为零,他们认为错误是非学习的表现,因此要绝对杜绝。但是随着错误分析的提出,学者为错误正名,他们指出错误能为习得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教师对错误的态度渐渐趋于缓和,容忍度增强。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纠错时,首先要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过滤器,它可以决定输入量的多少,具体来说,它可以使可理解性输入顺利通过,也可以阻碍甚至完全隔断可理解性输入。可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不能保证高效的二语学习,它还取决于情感过滤的高低。因此,为了保证学习者高效的学习,要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在纠错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纠错方式、言辞,很可能会伤到学习者的自尊,让他们感到难堪、沮丧,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学习者所处阶段

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它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教师在纠错时要考虑学习者的中介语所处的阶段。如果该知识超越学生的习得的阶段,换言之,学生尚未准备好习得这一知识,产生错误在所难免。即使老师一再纠正,作用也不大,效果不佳,反而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一错误,教师不防采取“容忍”的态度,暂且不予处理,静观其变,待学生达到这一知识的学习阶段,如果该错误依然存在,此时再纠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者的性格

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性格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教师直接纠错会导致他们的焦虑情绪,缺乏自信,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教师可以尝试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非言语沟通。这类学生对教师的暗示、手势等比较敏感,教师的一个手势就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更正。但对于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想要老师直接明确地指明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直观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于改正。而且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直接和教师互动,增进他们的学习,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错误的类型

学生的错误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语错误和书面语错误。说话者在口语交谈中,他们旨在语义的沟通,关注更多的是语义,对于语言的形式,往往不会过分在意。另外,迫于交流的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监察自己的语言。这时如果教师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即指出,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影响交流的流利性,挫败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记录下学生常犯的错误,待学生讲完可以用正确的形式复述他们的观点,引起他们的注意,或者通过探讨的方式指正他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纠正学生的书面错误教师通常是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的。相比之下,教师对书面错误的容忍度比较低,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者在书写时有更多的时间去监察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因此对学习者的书面语要求较高。但是在纠正学生此类错误时,教师也应当不要即刻纠正,不能单词拼错了,立即给出一个正确的拼写;句法错了,给出适当的句法。这种纠错的方式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师产生依赖,对作业的态度也会很随意,对于自己所犯错误也会缺乏反思。对于这类错误,教师不妨指出错误点,让学生自己找错误的原因,正确的形式。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纠错的时机

教师纠错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但教师必须把握好纠错的时机,如果教师不顾时机,见错就纠,有错必抓,反而会挫败学习者的积极性。例如在口语交流时,教师要适当提高对错误的容忍度,不要总是打断学生。持续地介入学生,会影响其话语的连贯性。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错误记下,待其表述完毕,再指出错误。但对于语音和语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直接介入,通过重述正确的语音、语调的方式,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更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结语

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所难免,无可厚非。错误纠正作为学习者语言产出的重要反馈形式,是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教师应该注意纠错的方式,如果方式不当,不仅不利于二语学习,反而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教师要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学习者所处阶段,学习者的性格,错误的类型,纠错的时机等五个方面的因素,以期最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的外语学习。 参考文献:

Ellis Rod.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Gass Susan. M & Selinker Larry 200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胡坚. “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 山东外语教学,2004,(5):57-59. 赵晨. 不同水平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纠正反馈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5,(5):35-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