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州大学与常州二院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好兔宠物网


汇聚多学科智慧 突破人机结合难关 打造影像医学高地

常州大学与常州二院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常州大学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常州大学隆重举行。常州大学副校长陈群和常州二院院长赵建中共同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揭牌,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马正华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钱农共同签署了常州大学与常州二院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协议。据悉,医院与高校合作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我省还是首家。

常州大学与常州二院共建的“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将开展国内外神经工程学领域中的热点研究,包括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分析处理、神经功能成像、神经系统模拟建模、 脑-机接口(BCI)、康复机器人、脑认知科学、神经信息学和康复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阶段,该中心的研发重点将是神经接口(人机接口)技术和神经成像(EEG, fMRI,多模神经成像)技术。神经接口(人机接口)技术主要研究中风、老年痴呆、脊髓损伤等临床治疗中的无创性脑机接口、神经接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人机接口是神经工程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基础医学、临床神经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中心将把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与常州二院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尽快将人机接口的先进技术运用于该院的临床和康复治疗。神经成像(EEG, fMRI,多模神经成像)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横跨了基础神经科学和对多类神经和精神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特别在功能性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信息的结合以及多模态分析方面应用广泛。神经成像技术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有效治疗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常州大学也将结合自身研发优势,将神经成像技术的优秀成果应用到常州二院的临床实践中去。

信息处理理论与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跨

学科的研究,该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医学领域的认知科学,心理学;软件工程领域的系统构架技术;信息处理领域的语音处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能控制技术等。目前,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已在认知脑电信号特征提取、BCI新型人机交互模式、肌电信号的建模和生物电过程仿真等方面取得了富有创新特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形成了学术特色和研发优势。常州大学与常州二院共建“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是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常州大学信息学科深度融合医学专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学与医院的科研融合,为双方研发人员搭建了合作平台,为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共享了先进设备,为科研成果的孕育、诞生汇聚了多学科的智慧。

(常州大学 葛金华 董进 包海霞 文/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