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服务
彰显服务特色,打造一流家园
提起铁西街道,一些词语便会自然而然地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干净、整洁、绿色、文明、温馨、融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铁西街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不断整合党建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和创新社区工作,大大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将所辖社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化繁荣、环境宜居的新兴和谐社区,铁西街道全体上下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广大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献计献策,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区情民意的服务之路,即首次在花园小区设立了特色服务窗口—— “24阳光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社区居民几乎人手一张的“花园社区便民服务卡”给了这一独特服务一个很好的诠释。其中,“您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也道出了社区工作人员全心全意服务居民的共同心声。卡片上还印着详备的服务项目和醒目的咨询热线。 “24阳光服务”,是党员志愿者自愿开展的24小时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活动的一种服务,主要包括法律咨询、医疗卫生、餐饮粮油、中医养生、理发家政、职业介绍、幼儿托管、妇女保健、日用百货、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技术指导等。居民坐在家里就可了解到所需信息、享受到所需服务,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多方奔走,首先与驻区相关服务单位协商沟通,并达成共识,设立了如餐厅、饭店、粮油门市、百货超市、法律咨询、劳务信息、家政服务、理发店、卫生所、幼儿园等10个服务网点,开设了多种服务项目,并与这些服务网点单位建立起电子信息档案,明确了各自的通讯联络地址及电话号码,时刻保持联络畅通。居民
如需这些方面的服务可直接拨打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或提供咨询。社区开通的服务热线电话与社区每位工作人员手机号码捆绑, 24小时全天候随时联络畅通,提供无偿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又通过入户调查走访明确服务对象,将其实名登记入册。率先为2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残疾人员、老年居民、特殊困难家庭制作发放了便民服务联系卡。他们可以在家中用电话求助服务。还通过党员志愿者自愿报名参加,安排了7名党员志愿者轮流在社区“党员服务站”值班,随时接听服务电话,联系服务事项,解答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居民可根据本人需求随时联系相关服务网点,即可免费上门服务。
关注弱势群体是这一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献爱心、聚民心、暖人心”工程,认真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工作中,他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办事程序(如低保、医保、救助等),简化手续,为困难居民提供方便,并主动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经常互通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制度,及时把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组织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和志愿者积极捐款。建立“爱心超市”,组建社区慈善捐助机构,把捐赠物品及时发放给困难居民。社区人员深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让辖区孩子们都能很好地接受教育,他们组织社区送温暖活动,发动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救助贫困学生。目前,已为大中小学生捐款8000余元。曾协调辖区企业中城建筑公司为困难大学生家庭捐款5000余元。同时,还动员社区干部、党员、居民开展“关爱基金”捐助活动,目前已捐款近3000元。
本着“让居民都满意”的工作原则,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挨家挨户走访,跟居民零距离接触,还安排专门人员接待居民来访,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居民反映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排难解忧。
热线电话开通不久,有居民打来电话反映社区活动场所太少,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社区党委接到热线电话后立即行动,与辖区共建单位积极协商,很快为柔力球队解决了活动场所,并为该球队配备音响一台,居民对此非常满意。
13组居民施大爷,今年已70多岁。已逾古稀之年的他,家境本来就不富裕,无奈老伴儿又患了脑血栓,一直卧床不起,家里全靠他一人支撑。不但要照顾老伴儿,养家糊口,他每年还要为老伴儿付高达万元的医疗费用,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为了减轻施大爷肩膀上的担子,为了减少他们的生活压力,社区党委每年都给他发放困难救助款,并申报大病救助困难补助等,累计8000余元,同时与县残联协商解决残疾人轮椅一台,通过多种渠道尽最大努力帮助施大爷。每每提及此事,施大爷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动与感激之情,是街道社区让他在如此重压下增添了生活的希望和力量。就这样,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施大爷一家,传递给辖区居民,搭建起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
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帮助企业进行宣传,张贴招工通知,发布各种招工信息,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免费为下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竞争力。看到辖区内一些企业有大量用工需求,想到小区内一些下岗职工赋闲在家,社区工作人员便着手了解相关招工信息和双方的条件,最终为辖区企业招工100余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辖区单位的用工需求。这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招工困难的问题,也为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以前每逢下雨、下雪,小区的环境显得格外脏乱,不利于居民出行。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社区成立了卫生清扫队。对辖区大街小巷的卫生死角进行常年清理。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居民多次对辖区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整治。积极配合县里开展活动,参加人员达30余人,清理垃圾80余车。基本解决了小巷内冬天一堆冰、夏天一滩泥、杂物遍地、卫生
条件差的问题,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既方便了交通,也美化了居民生活环境。
花园社区自实施“24阳光服务”以来,共接办电话咨询1000人次,为居民承办了300件好事、实事。通过这些具体服务措施的实施,凸显了服务特色,提升了服务水平,使社区为居民服务工作达到了多渠道、多层面,使社区服务更贴近居民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如今这一特色服务成了社区工作人员、辖区企业与居民之间沟通的纽带,也成了彼此深厚情谊的见证。
为方便居民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铁西街道根据居民需求,自年初开始,在兴隆社区开通了居民通这一便捷项目。只要具备移动手机号的居民都可以加入到此项目中来,社区发给居民短信后,居民恢复“加”字即可加入。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已成功为辖区低保户、治安员、医保户以及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孤寡老人开通了此项服务,共有976人加入,接下来将在全社区普遍开通。此项工作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省钱省力,使社区的各项工作、信息及时传达到位,使得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及时传到居民那里,不丢不落,拉近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使得社区与居民联系更加紧密,受到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称赞社区办了一件好事。
铁西街道还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道德风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居民要求,不断完善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设拥有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室,来满足居民的业余生活。先后组建了社区晚霞合唱团、中老年秧歌队、健身操队、弓拳剑队、门球队、乒乓球队及柔力球队,开展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并开展科普知识、政策法规、劳动技能、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青少年帮教委员会,配合家庭加强青少年教育。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温馨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奉献服务意识,提高了居民生活质
量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了辖区居民、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了和谐友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有居民说,铁西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像一位细心周到、体贴入微的母亲,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娱乐、休闲等,对居民的关心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让大家感动不已。如今,铁西街道社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工作人员重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奉献精神,你追我赶, 为驻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环境,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他们的带动和感染下,辖区居民友爱互助,相处融洽,亲如一家,形成了争做文明市民、维护家庭和睦、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