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课程异步教学结构的特点
异步教学研究 2008年第1期 3.综合课:“313”的过程。 、 上述三种课的类型,白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在具体的新课程异步教学实践中,要以教 为学服务,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指 导思想,以内容课的类型体系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构成由不同内容课的类型 组成的课程,选择适合相应内容课的类型的教学和思维方法课的类型为其服务,组织较为系 统的按需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 ’ . 第五章新课程异步教学特点 分过程特点和结构特点两部分阐述。 第一节新课程异步教学过程的特点 新课程异步教学过程有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t1.实现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指的是,在新课程异步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 提出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仓lJ新型人才。 2.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生的基本学习规律是学习的个体性,实现学生学习的个 体化指的是j每个学生要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一系列的学习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 个体探究学习的过程。看不见学生的个体探究学习过程,或学生个体探究学习过程不明显 的新课程异步教学课,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教师的教的规律是教的指导性和指导的异步性。学生学习 的个体性决定了教师的指导的异步性。教师指导的异步化指的是,在新课程异步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在明了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现实学习情况,进行有很强针对性的 异步指导,努力根除“一刀切”的教学弊病,实行按需教学。 4.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化。新课程异步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5步指导”下,运用“6步 学习方法”、“313思维方法”,解决一个教学单元中所包含的“八个基本”的问题的过程。实 现教学活动过程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化,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体验 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科学思维 头脑的目的。 “八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化指的 是,要按照一个教学单元中所包含的“八个基本”的学习问题,来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 动过程。 ‘ 5.实现教学根据学情化。教学根据学情化指的是,新课程异步教学自始至终要根据学 情和学情的变化组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以便取得在学情条件的范围内 最大限度的教学效 果。 . 、 第二节新课程异步教学结构的特点 新课程异步教学结构指的是6段教学结构,它有三个特点: 1.学的系统和教的系统既能结合又能分开。在新课程异步教学结构中,学和教自成系 统是由学(学的个体性)和教(指导的异步性)这两个不同事物各自的不同本质属性所决定 ・3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异步教学研究 2008年第1期 的。在新课程异步教学过程中,它们既能结合又能分开。教是为学服务,学是教存在的基 础,学决定教。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和影响学生学习的意思。学的个体性决定教的 指导性和指导的异步性。当学需要教时,学就要主动与教结合;当学不需要教时,教就要主 动离开学。当教发现学需要教时,教就要主动与学结合;当教发现学不需要教时,教就要主 动离开学,去积极寻找发现需要教的学,从而构成有效的教学过程。教是为了学生不需要 教。教师所追求的是要让学生成长为能独立自主地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的有才能 的人。 只有学能和教分开,学生有了最大限度的学习主动权和自由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只有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化,教师才能实现指导的 异步化。新课程异步教学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进行异步 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教与学不能自成系统,而是混在一起不能分离,那么,教师就不能 离开学生,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异步指导,或者教师就不能离开一个学生,根据学情对学生 进行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或者教师就不能离开_部分学生,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和全体指导,因为教和学是连在一起的。教师只有一接触学就不能离开学生,学生只要一开 始学习,就要一直和教师连在一起。照此下去,学生和教师都不能获得解放,互为奴隶,学是 教的奴隶,教也是学的奴隶。 陈旧同步教学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和学连在一起。教师一上课,就是以讲代学, 学生就是以听代学。教师的教不能离开学生,学生的学不能离开教师。近代社会以来教育 史上出现的教学结构,虽然名目繁多,但不论是那种情况,实施起来基本上是同步教学。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现代教育目的构建起来的学与教既能结合又能分开的异步教学结构, 是教学结构研究史上的一个大突破。 2.教不代替学生的学。教师的5步指导只是指导、组织、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没有 哪一步是代替学生学习的。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总想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为自己讲 什么全班学生就能同时学到什么,这是办不到的。后进生的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状况的严 重、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到处可见的普遍事实说明,不是老师讲好了,学生就能学好的,那 么,为什么同样是老师讲、学生听,又有不少学生能学好呢?经我们广泛的调查研究,结论是 因为这些学生通过长期课外的思考和自学,特别是通过长期课外的勤奋学习,打好了学习基 础,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所以上课的时候,老师讲, 这种学生才能基本听懂。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讲懂的,而是学生学(思考)懂 的。可惜的是,同步教学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边学、边思考),如 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叫同步教学了。同步教学把大好的正规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几乎都 用在了老师的讲课上(老师向学生汇报自己通过备课钻研新课的心得体会),这在一定程度 上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问。在同步教学方式下,优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基础,主要是 通过学生的课前和课后的勤奋自学培养起来的。如果让学生在正规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也能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学会学习该多好啊!这样,不仅能克服学 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状况,消除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而且能使优秀生更优秀(优秀生能 运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就能将自己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教的实质是指导的意思。在“6段教学中”,教师用“5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学,指导 学生自我启发,指导学生自我复习,指导学生自我作业,指导学生自我改错(世界上没有自 ・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异步教学研究 2008年第1期 己的错误,别人能代替改正的),指导学生自己小结。5步指导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教师的 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长为会学习的现代社会所 需要的年青一代。 — 1 3.学不依赖教师的教(讲)。学生解决每一个不懂的学习问题的学习过程是6步学习 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学生6步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就该教师讲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教师只能通过5步指导去指导学生自己启发自己,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 启发。教师指示了方法,还要靠学生自觉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用方法。学生有问题可 以请教教师,也可以不请教教师。通过反复钻研课文、查找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漕教同学、运 用各种信息媒体、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实验以及其他途径进行自我启发也可使问题得到解 决。 有的教师认为6段教学中的第6段“强化小结”要讲。不错,在这一段中教师要通过精 讲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进行肯定,以确认和强化学生的正确学习成果。这是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必须进行的重要一步,可以起到深化和巩固学生所学新知识的作用。但教师的强 化是对学生6步学习中的最后一步“小结”的强化,学生的正确学习结果都集中体现在学生 的学习“小结”中。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进行强化,学生自己通过“作业-+改错 小结”也 已经进行了自我强化。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不必依赖教师的强化。. 句话,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个体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6步学习解决一个一 个的学习问题。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学好功课的重要外因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学生 一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不必依赖教师的教(讲)。学生所追求的是能独立自主地学。 第六章按需教学 为了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 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的需要,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必须构建充满活力的按学 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组织教学的教学制度。按需教学制度,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课 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 性的充分发展,实现新课程异步教学的目的要求的保证。 第一节学生对课程的需要 . 要实施按需教学,必须先确定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只有确定了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 才能根据学生对课程需要的种类按需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的课程需要分三类: 1.全体学生需要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指的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在高中指的 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 2.部分学生需要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指的是地方和校本课程,在高中指的 是选修课程(包括选修I和选修Ⅱ)。上述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因此,这类课程不是全体 学生的需要,只是部分学生,或者说是某类学生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的学校为了办 出学校的特色,也可能有的校本课程被学校选定为本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有的补 基础知识的课程也属于部分学生需要的课程。 3.个别学生需要的课程。 这类课程也叫微型课程。这类课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主要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