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咽部无水,为鼻泪管阻塞,冲洗时有分泌物或脓液,表示有慢性 泪囊炎;④探查冲洗泪道时,冲洗针由上下泪小点分别进入遇 较I生阻力不能触及骨壁,冲洗液从原路返回,不能人咽,为上下 4护理 4.1操作者应熟悉泪管的解剖结构,能识J ̄llfN/l',点、泪 囊。 泪小管阻塞;⑤探查冲洗泪道,冲洗针由上下泪小点进入,遇软 性阻力不能触及骨壁,冲洗液上冲下反,下冲上反,不能人咽, 为泪总管阻塞。 2结果 4.2操作前首先安置患者于舒适的平卧位,多与他们交 流,嘱患者放松并鼓励其配合,消除其顾虑、恐惧心理,以良好 的心态接受治疗。 4.3上呼吸道存在肿瘤、息肉、服用抗凝药物的或凝血功 能异常者禁止行泪道探通留针法。 4.4操作者注意动作轻柔,遇到阻力时,切忌不要强行向 前探,如果探针在离泪小点附近即遇到阻力,要注意调整上下 眼睑的位置和张力,以防泪小管打折而产生阻力。如果探针在 接近泪囊内壁处遇到的不是骨性阻力,而是软性阻力,在这种 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能马上就转向鼻泪管方向强行探通,而是 2.1 泪小点膜闭及泪小点过小者,扩开泪小点后用9号 冲洗针头冲洗泪道通畅,留针10 min,并用碘必殊眼膏填充到 泪囊内。2个月后复查,溢泪症状改善,冲洗泪道通畅。 2.2 YAG激光术后再堵者,将泪小点扩开,用9号冲洗针 头垂直从泪小点插入,遇到狭窄的地方,探通后冲洗通畅,留针 10 min,用碘必殊眼膏填充到泪囊内,5 d~7 d后再冲洗泪道。连 续几次留针冲洗,2个月后复查泪道通畅。 2.3泪道支架置人术后再堵者,方法同YAG激光术后再 堵。2个月后随访,2例无效,其中1例为泪小点全闭,另I例为 泪道激光术后再堵。 3讨论 回退,改变方向再缓慢沿泪道进入,避免造成黏膜损伤、泪小管 损伤及假道,若假道形成,冲洗液容易进入皮下,造成局部肿胀 甚至继发感染。 4.5泪道探针每次用完后应严格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 染。 参考文献 泪道探通留针法有利于清除泪道中的阻塞物,恢复泪道的 管状结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碘必殊眼膏作为泪囊的填充 剂,留置于探通后的泪道中,使阻塞部位的炎症和肉芽组织易 被清除,减少继发感染,使泪道保持通畅四。泪道冲洗留针法具 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再通效果好,患者痛苦少,易被患者 接受的优点。 【1】王智崇,陈家祺.鼻泪管阻塞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眼科,2001,19 (1):3-5. 【2]郭涛,徐晓宏,姜倩钰,等.泰利必妥眼膏在泪道激光探通术中的应 用[J].中国实用眼科,2003,21(1):35. (收稿日期:2012—02—23)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 陈玉琚 周 勇 秦素霞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多发性, ̄qG(MS)患者的临床 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生和病变空间的多灶性,即病灶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和复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起病快慢不一,其复杂的临床症状主要是 由病灶所在神经系统的部位来决定的,MS近年来在我国的发 病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2O1 1年来收治的30例 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调查与分析方法,归纳并分 析30倒MS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病人数多于男性,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有感 觉障碍、肢体无力和视力障碍等,诱发电位和M1KI阳性率高。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影像学等相关资料,可以使MS诊断的 准确性大大提高,及时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患者的 预后。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一2O11年l0月收治多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征诊断治疗 诱发电位M1KI 发性硬化患者3O例,均根据1983年Poser提出的诊断标准确 诊。其中男9例,女21例,发病年龄l6岁一76岁,平均年龄 34.33岁,以l9岁~45岁居多,共22例,占73.3%。急性起病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 (发病1周内达高峰)10例,亚急性(发病1周~1个月达高峰) 14例,慢性起病(发病1个月以上达高峰)6例。8例无诱因,上 呼吸道感染后发病15例(50%),腹泻后2例,饮酒后3例,过 度劳累后发病2例(6.6%o 的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时期,其特点为病变不同时期发 作者简介:陈玉瑶,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E——mail:Yujun40@sina.com 1.2方法调取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8月第16卷第22期 ■嘧扇自窝固 的辅助检查,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体征、磁共振改变和 疫性疾病一样,其发病具有性别差异,全世界男女比例约为1: 治疗效果。 2,女性发病率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病多在10岁~50岁 2结果 发病,国内总体来看,平均发病年龄介于27.1岁一33.6岁,平均 2.1首发症状头晕6例(20%),肢体感觉障碍10例 3O岁左右。本组病例中以急性起病较多,占80%,慢I生者较少, (33.3%),肢体无力l2例(4O%),视力障碍10例(33.3%),复视 占20%,与西方的以慢性起病为主不同,与国内资料急性占 9例(30%),构音障碍4例(13.3%),吞咽困难2例(6.6%),水平 45-3%、亚急性占25.4%、慢性占29.3%相接近,说明国内MS发 眼震3例(10%),意识障碍1例(3.3%),共济失调6例(20%), 病形式存在差别,以急性起病较常见,符合国人多发性硬化的 面部麻木2例(6.6%)。 特点,与文献报道相近[21。发病诱因方面,本组诱因最常见为感 2.2主要症状及体征疲劳3O例(100%),锥体束损害 染,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劳累为诱因,提示MS与病毒感染有 28例(93.3%),视力障碍10例(33.3%),疼痛6例(20%), 关。 Lhemitte征3例(10%),深浅感觉障碍21例(70%),括约肌功 有报道认为多发性硬化首发症状常有头晕、行走不稳、感 能障碍10例(33.3%),性功能障碍3例(10%),精神症状1例 觉异常、肢体运动障碍、视力障碍、复视等,本组病例以肢体运 (3.3%),抑郁18例(6O%),眼球活动障碍12例(40%),面瘫3例 动障碍及感觉异常为主,其次为视力障碍。由于MS常累及中 (10%),意识障碍2例(6.6%),小脑共济失调8例(26.6%)。观 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所以症状多样化,体征多于症状,即患者 察发现多数患者是多种症状合并在一起,而不是独立存在,病 主诉症状少于神经系统详细查体发现的阳性体征。本组30例 情后期症状不断增多。 患者中,以椎体束损害为最常见,可能与锥体束行程较长有关。 2.3重要辅助检查 感觉障碍也比较常见,占70%。18例(60%)患者有抑郁症状,说 2.3.1脑脊液检查共查16例,生化、常规均正常12例; 明在MS并不少见,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其心理问题。另外,共 细胞数正常10例,异常6例,细胞数轻度升高,脑脊液蛋白轻 济失调、性功能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眼球活动障碍也 度升高5例,寡克隆带阳性6例。 占有一定比例。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病变可累及双侧大脑半 2.3.2诱发电位检查 30例患者均行视觉诱发电位 球白质、脑干、小脑、视神经、脊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诊断 (VEP)检查,其中正常4例,异常26例,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 带来困难,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长、波幅降低;29例患者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正 有些辅助检查在MS的诊断中亦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 常7例,异常22例,主要表现为波幅降低;20例行体感诱发电 受检者中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阳性率分别为83.37% 位(SEP)检查,其中正常8例,异常12例。 及72.4%,与张华、许贤豪等[31报道的84.7%和Stewart报道的 2.3.3 MRI检查30例患者均行颅脑MRI 1.5T或3.oT 80%相近。有些患者尚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即出现视觉或听觉诱 检查,异常27例,主要表现为大脑双侧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 发电位异常,表明诱发电位对检测出亚临床MS具有相当重要 心、中脑、桥脑、延髓及小脑的点片状、斑片状、椭圆形的长T, 的诊断价值。本组患者MR/阳性率为90%,2000年的 长T2信号2个以上病灶,多分散于白质,分布大多对称,外形 McDonald标准已将MR/用于MS的诊断,明确说明空间的多发 不规则,边界尚清。17例患者行颈髓和胸髓MRI检查,正常7例, 性MRI可提供影像学证据,对患者作出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异常10例,其中颈髓异常信号8例,胸髓2例。 MR/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和脑内多发的异常病灶,是诊断MS的 2.4治疗3O例患者完善血糖、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排除 重要依据。因此,在神经科临床工作中,根据临床症状,及时完 禁忌证后,28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 善脑脊液、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龙,剂量500~1 000 mg/d,连续用5 d,或者静脉点滴地塞米松 对于MS的治疗,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糖皮质激素和免 15—20 mg/d,连用5 d ̄7 d后逐渐减量,改用30 mg泼尼松口服, 疫抑制剂,激素进入胞质内启动和调控某些具有一定生物学效 逐渐减量至每日5 mg时长期维持。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 应的细胞因子、多肽、酶,起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本组患者 善的有25例(89.3%)。1例治疗效果差,8个月后死亡。 应用激素治疗,明显改善症状后,激素逐渐减量并小剂量维持, 3讨论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了复发次数。 脱髓鞘疾病是一组发生于脑和脊髓的以髓鞘脱失为特征 参考文献 的神经科疾病,其常见类型即是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 [1】周文斌,崔玉真,肖波.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神经免 统白质脱髓鞘疾病。以往认为,该病好发于欧美国家,我国属于 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6):373—375. 低发地区,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增多及诊断医疗技术水平的提 [2】刘振国.多发性硬化27例临床分析【JJ_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 高,发现本病较前增多。文献报道全国各地MS发病呈逐年增 58—59. 高的趋势,在我国MS并不属于少见病_lJ。中枢神经系统散在分 [3]张华,许贤豪_多发性硬化脑内磁共振病灶分布及特征[J]_中华神经 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的缓解与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 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2002,9(2):117—119. 性与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MS的主要临床特点。 (收稿日期:2012—02—23) MS好发于青壮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S与其他自身免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8月第16卷第2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