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生命体征

来源:好兔宠物网


授课班级: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重 点: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 点: 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 体温的测量 45min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教学内容:

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 体温的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一、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体温的产生及体温的调节(自学)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 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部 位 口 腔 直 肠 腋 窝 三、生理变化

1、年龄 :小孩高,老人低 2、昼夜时间:清晨最低,下午最高 3、性格 4、环境温度

5、活动后体温有升高 6、饮食:进热食物后升高 四、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 体温过高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1、定义 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分类 以口腔温度为例,按照发热的高低将分为: 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过高热 41.0℃及以上 3、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5、处理

(1)收集资料 (2)物理降温 (3)饮食调养 (4)保持清洁和舒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安全护理(7)心理护理(8)健康教育 体温过低

1、定义 体温在35℃以下或体温不升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2、分类: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3、临床表现 4、处理

(1)收集资料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一、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脉率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min,脉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

1、年龄 新生儿、幼儿的脉搏较快,成年后逐渐减慢,老年时又稍加快。 2、性别 女性较男性稍快。 3、情绪 4、活动

5、药物:如兴奋剂可使其加快,镇静剂可减慢。 三、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 (1)速脉 (2)缓脉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 (2)脉搏短绌

3、强弱异常:如洪脉 、丝脉、水冲脉、交替脉、奇脉 4、动脉壁异常 异常脉搏的处理 (1)休息与活动; (2)给氧; (3)准备好急救物品 (4)密切观察病情; (5)健康教育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总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同时不断排除二氧化碳,以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是自发的,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且不费力,16—20次/min。通常女性多采用胸式呼吸,男性和儿童多采用腹式呼吸。 二、生理变化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的呼吸约为44次/min 1、性别:同年龄的女性呼吸频率比男性稍快 2、运动:肌肉的活动可使呼吸加快

3、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导致屏气和呼吸加快

4、其他:如环境温度升高或者海拔增加均会使呼吸加快、加深 三、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异常呼吸的观察 1、频率异常: ①呼吸增快: ②呼吸减慢: 2、节律异常 ①潮式呼吸 ②间断呼吸 3、深浅度异常

① 深度呼吸 ② 浅而快的呼吸。 4、音响异常 ① 蝉鸣样呼吸

5、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 ① 呼气性呼吸困难 ② 吸气性呼吸困难 ③ 混合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处理 :半卧位;给氧;有效咳嗽;湿化吸入空气;叩击排痰;体位引流;机械吸痰;药物或手术。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呼吸受意识控制,所以数呼吸时应不使患者察觉 2、婴儿或呼吸不规则患者应测1分钟

3、当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丝置于患者的鼻孔前,观察棉花丝被 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一、血压概述

二、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正常血压:正常成人的血压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生理性变化

1、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以收缩压增高显著。儿童血压计算公式为收 缩压=80+年龄X2,舒张压=收缩压X2∕3

2、性别:中年以前女子血压比男子低5—10mmHg,中年以后则无明显区别。 3、时间;一般傍晚比清晨高5—10mmHg,睡眠时逐渐下降。 4、环境: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可升高,反之可下降。

5、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2—4mmHg,下肢收缩压比上肢高20—40mmHg。 6、其他:劳动、运动、情绪波动及疾病时都可使血压升高,但以收缩压为主,舒 张压多无明显变化。

三、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异常血压的观察 1、高血压: 2、低血压: 3、脉压差变化: 四、注意事项

1、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2、偏瘫、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3、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

①袖带宽度:太窄——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 ②袖带松紧:太松——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 ③视线高低:太低——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 ④手臂高低:低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偏高,反之偏低 4、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 ①水银不足:侧得的血压偏低

②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部分被阻塞:可造成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 5、重侧: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 6、舒张压的指标:是以动脉音消失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