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探索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4年10月 黑河学刊 Heihe Joumal 0ct.2O14 总第207期第1O期 SenaJ No.207 NO.1O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 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探索 ⑥崔久剑,白 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拓展训练是从现代西方国家引进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体验式学习,随着《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也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一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特 点的、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l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4)10—0078—02 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普遍认可,各高校纷纷对体育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的作用和必要性 课程进行改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一)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要》也确定了“运动参与 运动技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质量的现代,突出体现在培养 社会适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代高职教育是以就 人才的结构、规格、素质等,更能满足就业市场和人的可持 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市场对 续发展的要求,现代职业活动也表明,在完成职业工作任 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身体素质,更需要 务中,人们非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已大于专业知识、能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以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好 力、素质的作用。而素质拓展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强健体 地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社会关系,而这些都直接决定着职业 魄,更能培养他们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 生涯的规划及发展。 际关系、团队意识以及组织协调等能力,所以,素质拓展训 一、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 练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bound), (二)完善高职生的体育价值观 在经历了40年代的创始、5O年代的扩大规模、60年代的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的体育价值有着特 长足发展、7O年代的稳固和8O年代的国际化之后,到今 殊的社会意义,大学体育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 天,已在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近40所学校,设在英国的总 组成部分,在净化高校人文环境、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 部是世界各地外展训练活动的中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 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当代大 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 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把在 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 运动实践中培养社交能力、竞争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作 学习。素质拓展经过70余年的发展,于1995年由香港传 为主要追求,在追寻个性、时尚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增强社 人中国大陆,由中央组织部刘力先生引入,区别于香港外 会适应能力。 展训练而命名为拓展。素质拓展训练进入校园是2003年, (三)促进体育课程的多元构建 由团中央、教育部在全国63所高职院校开设试点实施的 素质拓展训练汲取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等多门现代学科的理论,以其丰富的训练内容、实用性、形 【作者简介】崔久剑(1980一),男,江苏连云港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白波 (1972一),男,江苏苏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78・ 式灵活、方法途径多样,完善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是一个将多学科与体育结合进 行的尝试,通过模拟生活和社会中的现象和突发情况,满 足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社会化需求,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 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 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还需要具备健 康的心理素质,但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易情绪化、团队观 念弱化、社交适应性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特点,造成了 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环境适应等 问题,而素质拓展训练既能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需 求,又能提高其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其心理素质, 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三、素质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构建 (一)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 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沟通能力、 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 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文化知识底蕴:要 数量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具 备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有关职 业技能;(2)组织协调能力:应具有一定的素质拓展训练课 程策划和项目创编能力,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 目和内容的调整;(3)户外活动经验:要熟练掌握各种拓展 培训器械,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 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拓展训练的目的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一致,都是为了 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其教育手 段和目的与高校体育相符,都是通过体验式教育使大学生 充分了解自己、定位自己、挑战自己,最终完成体育观念的 转变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因此完全可以以体育课的形式引 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组织:(1)以 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拓展训练所需的器材、设施和简单,拓 展训练所需要的场地更易筹备,空闲的场地都可以作为活 动场所;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趣味性特别强,很容易吸引 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很多项目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都不是很 高,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素质拓展训 练,可以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学习和锻炼(2)以选修 课的形式开设:有些拓展项目是挑战极限性项目,对学生 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决定了并非所 有的项目都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 实际情况来进行选修,否则将无法达到素质拓展训练多学 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的目标。在教学中,拓展训练应该以 学生为主体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途径,使学生 通过学习体验把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转换。 (三)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价 目前国内外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仍然是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 型,柯克帕特里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 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即分 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 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具体从以下两个 方面体现:(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 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 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地培养拼搏精神,增 强他们的自尊自信,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2)拓展训练 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 完成共同的目标,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 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 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 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课程,打破了 体育课长期以来封闭单一的教育形式,弥补了学校传统教 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 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拓展了体育 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和了体育多元化教育目标,更好 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I】吴桂英,石岩.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模式思考『J】.体育科 技文献通报,2007,15,(02). 【2】丁建平,文静.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Ln.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9,(06):193—195. 【3】杨耀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 体育学院报,2007,23,(O1):119—120. 口编辑/李培培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