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好兔宠物网
・l88・ 2010年l2月第4卷第23期Chin JMod Dru ̄Appl。Dec 2010。V01.4,No.23 容量状态,必须及时补充溶液 ,同时也要防止短时间内液 体输入过量、过快,引起患儿循环负荷过重,出现心衰、肺水 肿。应根据患儿心率、血压、尿量、实验室检查,按年龄、体重 以影响伪膜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杨一兵,秦家风,夜间上气道阻塞儿童术后牙列和呼吸的改 善.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23(5):313. 计算输液量,一般安全滴速为10 mE/(kg・h)。输液的同时, 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或出现输液反应。 2.6饮食护理患儿完全清醒后4~6 h,口内分泌物无血 [2] 黄席珍.睡眠呼吸障碍疾患诊治进展与国内16年来的经验.中 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8):15—17. [3] 杨晓莹,吴元琼,周传媒.d,JL麻醉复苏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1997,13(6):3.6. 丝后,可进冷全流食,如冰糕、牛奶、豆浆等,避免吃柑桔类和 酸的食物,如桔子汁、葡萄汁、西红柿和巧克力等,辛辣食物 也不能摄入,这些食物不但可以刺激伤口,增加疼痛感,还可 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焦杨修立娟夏小红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2009年收治的4O例 加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利于预后。结论加强护理,预防 【摘要】 目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多是发病 急,病情较重,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预后取决于出血 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轻者治疗后明显好 转,甚至可恢复工作;重者常因脑疝和昏迷1周以上者发生 并发症而死亡,急性期病死率较高 J。做好护理,及时降颅 内压、控制血压,适当止血,对症处理。现对2009年收治的 力,以免颅内压增高或诱发再次出血,便秘者可用甘油(开塞 露)或遵医嘱应用缓泻剂,禁止灌肠。 2.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征、意识状况、瞳 孔等变化,疾病早期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2~4 h测1 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做好相应处理。 病后迅速出现持续高热,提示脑出血累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4O例有I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在急生期临床护 理分析如下。 1资料 枢,应给予物理降温;体温逐渐升高,多系合并感染;体温下 降或不升,提示病情严重。快而不规则呼吸或潮式呼吸,提 示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呼吸突然停止,提示痰液阻塞或脑 1.1一般资料收集的临床4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其中 疝 J。注意瞳孔的变化,如有一侧瞳孔突然散大,或两侧瞳 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发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 化,血压急骤上升、呼吸、脉搏变慢、剧烈头痛、昏迷都是颅压 升高的表现,每15—30分钟测1次并记录。 男25例,女15例;发病至人院时间为4 h~2 d,平均既往有 高血压病史28例,有过脑血栓或脑出血史22例,糖尿病史 11例。CT检查显示额叶出血22例,出血量5—100 ml内囊 出血11例,出血量为5—130 ml;脑室出血6例,出血量为70 ~2.4饮食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48 h内禁食, 140 ml。 此后如生命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 保持安静,有烦躁者可对症处理,尽早做头 2护理 2.1急救措施开始流质饮食,昏迷者可鼻饲,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除有意 识障碍、恶心呕吐外,一般不必禁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 改为半流质。每日的总热量维持在8368 kJ左右,并保证有 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摄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中 的水和电解质的量,人液量应适当控制,一般每天不超过 1500~2000 ml;清醒患者摄食时一般以坐位或头高侧卧位为 颅CT检查以确诊。有意识障碍者,应予气道支持及辅助通 气,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因窒息是昏迷患者致死的常见原因 之一。其原因有头部位置不当,咽和气管分泌物填塞,舌后 缩,因此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可采取去掉枕头,将患者托住 颈,头部后仰,脸部侧卧,或置患者于侧卧位。应监测体温、 脉膊、呼吸、血压 。脱水治疗期间每1~2 d查电解质、尿 常规,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观察血 糖、尿素氮、肌酐等情况,根据病情1—3 d查1次。呕吐或吞 咽困难者应留置胃管保证营养供给。重症患者监测血氧饱 和度并保持在9O%以上。 宜,进食要慢,面颊肌麻痹时食物可由一侧口角流出,应将食 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使患者容易控制和吞咽食物。 2.5药物护理颅内压增高主要是因为早期血肿的占位效 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脑出血后3—5 d,脑水肿达到 高峰。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 成。经降颅内压治疗后,收缩压≥200 mm Hg或舒张压≥ 2.2休息护理急性期安静休息,一般应卧床2—4周;避 110 mm Hg时,应降血压治疗,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 药物如硫酸镁等,舒张压维持在100 mm Hg水平较为合理, 免搬动,尤其是在发病24~48 h内,必须搬动时,保持患者身 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以免牵动头部;患者取侧卧位,头部抬 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病室保持安 静,光线柔和,限制亲友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进 行,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加重出血;嘱患者排便时避免屏气用 作者单位: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保持脑灌注压。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 得过快、过低,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的速度和剂量。 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 3讨论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数在兴奋中或劳 动中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达高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2月第4卷第23期Chin J Mod Dmg App1.Dec 2010,Vo1.4.No.23 ・l89・ 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多增高,根据出血部 3870_3873. 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出血性脑血管病 [2]史玉泉,周孝达,汪无级.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的基本知识,告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防止再次发生病的重要 社,1994:644-648. 性;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过度劳累等诱发因 [3]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素,指导患者自我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邵丙扬.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体会 刘春英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 糖尿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能自觉参与制定并执行饮食计划,体重、血糖接 近正常水平。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能正确对待当前的健康状态和自觉了解疾病的知识,已掌握药物的 使用方法。采取适当办法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皮肤黏膜未发生破溃及出血。结论通过良好的系统 护理,减少危险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 加营养、补益气力,更重要的使从阴阳、脏腑、气血功能人手, 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的结构 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 上缺陷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 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对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重症或应 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坚持饮 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应早期治疗、长期治疗、 食治疗。空腹时不宜进行锻炼;若平时的劳动强度发生改 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目标是使血糖恢复或接 变,则饮食总量需相应增减,若偶尔增加体力活动,应在体力 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延缓或防止并 活动开始之前加餐,一般每次加餐主食25 g左右,外出吃饭 发症、维持良好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延长寿命,降低病死 不可暴饮暴食,但也不能过度减少主食量;口服降糖药物或 率 j。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 注射胰岛素者应注意定时进食,若进餐时间延后,应在餐前 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先喝一杯牛奶或吃一点饼干,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1资料 1.2.3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 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头昏、心悸、 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5—72岁,平均 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 51.4岁。病程1—22年,本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对 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等或静脉推注 DM的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60例,合并脑梗死25例,合并 50%葡萄糖2O一30 ml。确保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 脑出血12例,合并糖尿病肾病42例,合并糖尿病眼病65 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包 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合并低血糖22例,并发各 括胰岛素贮存温度不可<2℃或>30oC,避免剧烈晃动。我 种感染者46例。 国常用制剂有40U/ml或100U/m1两种规格,使用时注意注 1.2护理 射器与胰岛度含量匹配,一般用1 ml注射器抽取药液以保证 1.2.1使用胰岛素注射的专用注射器并准确抽吸,当需混 准确的剂量;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鱼精蛋白 合使用长、短效胰岛素时,应先抽短效,再抽长效,然后轻轻 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 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 摇匀,不可反向操作,以免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中,影 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不可反 响短效胰岛素的疗效。胰岛素不可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 向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患 高或过低(不宜低于2 ̄C或高于30℃)及剧烈晃动,避免日光 者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 照射,若短效制剂出现不澄清或中、长效制剂呈块状,则不能 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些饼干。 使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将每一注射部位分为若 2.4注射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临床上可见注射局部 干注射点,每点相隔至少2 em,2周内不得在同一注射点注 肿块或形成凹陷,预防方法:胰岛素应注射在脂肪深层或脂 射两次;严格实施胰岛素药瓶的消毒及注射部位皮肤的消 肪与肌肉之间,若皮下组织少时则采用45。角插入针头1/2, 毒,按皮下注射的要求教予患者及家属。 若有大片皮下组织,则采用90。插入。注射部位应经常有系 1.2.2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控制消渴病的关键。进食定 统地轮换,注射部位应距前一次注射部位2.5 em,同一部位 时、定量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正常发挥。热量供给以达到或维 至少应隔3周方可再使用。经常运动部位胰岛素吸收太快, 持理想体重为宜。遵循辨证施食的原则,时令的目的不仅增 因此,可注射部位为手臂、大腿、臀部和腹部,将上述部位依 注射日期编号并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同时使用胰岛素 作者单位:056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龙南医院 注射记录单。胰岛素应保存在室温,若已经冷冻,则使用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