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来源:好兔宠物网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读音:则罔( zew),则罔( zew)。

则罔(zew)则罔(zew)解释:【解释】:形容糊里糊涂的样子。也形容学习不认真。【出自】:《论语·卫灵公》:“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示例】:《庄子·田子方》:“朝受命而夕饮冰者,且夫我尝为此事矣,未尝为此而欣也。”成玄英疏:“未曾思虑,只是入此酒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不能研精致思以自覆,犹不能昧己自全以保性命。”唐·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今虽蒙赐不辱,而中心惧悼,若有亡,君实幸垂愍,赐教。”

东汉时期,桓谭问孔安国《尚书》的主旨大意,孔安国说:“粗略翻看一遍就懂了,详细研究一番才能领会。”桓谭说:“这话是有道理的。读书不进行深入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唐朝学者韩愈和柳宗元互相劝告对方要写文章要有新意,反对“文已烂”的俗气。韩愈说:“孟郊的文章写得好,但只有几句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平常。李翱的诗写得好,但好的诗只有一两句。”

宋代文学家朱熹在其著作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又说:“读书须知道这书是怎么一回事。若只看书,只是浮光掠影,所以不能解决疑难,反成为所谓的‘书橱’。”陆九渊认为“读书不仅要多而且要深思”。清代初期诗人、文学家袁枚也认为“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宋代理学家张载在其著作中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 -

的名言。他说:“或谓‘无思无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莫能不由学乎?’”朱熹也曾把“学而不思则罔”改为“学而不思则殆”,并指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人妄增一句,更不思量,以为必如圣人之意,便分作二事。学者之病,在于自以为是,不思之过也。夫既已自以为是,则终身不能改,故曰:‘终日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者,片时耳,岂足以尽思之终日哉!”张载的思想很有现实意义,他要求学生注重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推荐给儿子,教育儿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