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
第四章 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
一、 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规划
山地丘陵的概念:山区是指地面起伏不平的部分,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称为山地,相对高差小于200m的,称为丘陵。我国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6.4%。
(一)山地丘陵自然条件特点
土地类型复杂;植被繁茂或因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耕地地块小;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造成科技、文化、教育落后。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魏斯曼土壤流失方程,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与以下6因子相关: 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降雨·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作物管理·土壤保持措施
(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规划设计 1、水土保持林的布局
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1)分水岭防护林 在丘陵区山丘顶上。顶部浑圆的,防护林配置在凸形斜坡的转折线上。一般带状横向配置,带宽10~15m,乔灌木三角形混植。顶部尖削的,防护林设在狭窄的分水线以下到坡耕地之间,采用宽度较大的乔灌混交或纯灌木林带。
(2)水流调节林 防止地表径流,促水下渗。在凸形坡上,林带设在斜坡较下部坡度较大的地形转折点;在凹形坡上,林带设置在斜坡上中部坡度较大,或陡坡部分;在阶梯形坡上,林带设置在坡面曲线转折处;直线坡,林带配置在斜坡中部。
(3)沟谷防护林 包括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沟头最好结合工程措施,修围堰,堰外沟边栽种根蘖性强的灌木,堰内乔灌结合;沟岸边留作天然草地,2~3m外开始造林;沟坡因为陡,造林困难,可修梯田造林;沟底可配合筑堤工程,造片状林。
(4)树种选择 应选易繁殖、生长快、根系发达,并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对某些立地条件,还应选耐旱、耐瘠薄的树种。
1
2、水源防护林的布局
包括库岸造林、沟道造林和坝坡造林等。
(1)库岸造林 在常水位至最高水位之间,种植芦苇或耐水湿的灌木林,最高水位线以上,乔灌结合的防护林。
(2)进水口造林 沟道中营造挂淤林,采用耐潮湿抗盐渍的灌木和草地。顺水流方向栽植。
(3)坝坡造林 迎水坡造以灌木为主的防浪林,背水坡可选旱柳、紫穗槐、芦苇等。坝坡脚下可造速生丰产的用材林。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 (一)治坡工程设施布局 1`、梯田
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等,以水平梯田为主。从建筑材料分,有土坎梯田和石坎梯田。
水平梯田沿等高线长条形带状分布。一般种植果树或经济林木。
坡式梯田是在坡面上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把坡米按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拦蓄地表径流。适宜于土层薄、坡度较陡的坡地。 隔坡梯田是水平与坡式梯田结合的形式。 2、梯田的作用
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便于灌溉、机耕。 3、梯田规划
要求:坡度25°以下,25°以上应退耕还林还牧;优先考虑离水源、村庄近的坡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集中连片,一次规划,分期施工;注意便于将来机械耕作和灌溉。 (二)治沟工程设施布局 四道防线:
沟头以上集流面,加强坡面和源面治理;临近沟头修建围堰等防护工程;沟坡上修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种树种草;沟底修谷坊、与堤坝、修小型水库等。
2
沟底工程设施,分三类:小坝,又称谷坊;小水库;淤地坝。 1、谷坊
分土谷坊、石谷坊和柳谷坊。 2、小水库
由坝、溢洪道、泄水洞组成。小型水库分小一型和小二型,库容在100~1000万m3的为小一型;库容在10~100万m3的为小二型。这是与江、河上的大中型水库相比,与沟壑中谷坊、淤地坝等相比,工程量还是大的。 3、淤地坝
有计划地在一条沟中修几条坝,拦洪、蓄水、种地。 (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局 包括蓄水池、水浇、水窑、防洪沟等。 1、蓄水池
根据地形,布置在村边、路旁。一般不采取防渗措施。 2、水窖、水窑
干旱区、苦水区,地下开挖,底部与四壁用胶泥捶实防渗。积雨水。 3、防洪沟
在丘陵地区,基本农田与坡面交界处,沿等高线修防洪沟。 三、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
山水田综合治理;立体农业开发;水土保持是根本;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山地丘陵土地使用权长期不变。 四、 风沙地区的土地开发保护规划
风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等。 (一)风沙地形成
风经过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带起沙粒。在遇障碍物和风力减弱时,沙粒沉积,形成沙堆,逐步形成沙丘。
3
(二)风沙地的特点 1、移动性
根据移动性,沙丘分为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三类。影响沙丘移动的因素有:
风速、沙丘本身高度、沙丘间距、含水量、植被覆盖度。 2、漏水漏肥,贫瘠
(三)风沙地治理的生物措施规划
乔、灌、草结合,或以灌木为主,配合草种主要是沙蒿。 1、防护林体系
“四结合一靠拢”:营造新林新草与保护原有植被相结合;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四旁植树相结合;网、片、带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按山系、流域综合治理,区域之间尽可能相互连接、靠拢,形成体系,更好发挥防护效益。
2、防风固沙林
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先水边,后沙弯,再沙丘。沙丘造林先下部,后上部,先背风坡,后迎风坡。具体有人工沙障法、拉平沙丘两次造林法、前挡后拉造林法等。
3、护村林带
(四)风沙地治理的工程措施规划
草方格沙障、乳化沥青固沙、引水拉沙等。 (五)风沙地的水土管理规划
加工改造、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灌溉方式小水多次、施化肥少量多次、客土掺黏土等。
(六)风沙地开发战略规划
1、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林牧业全面发展 3、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4
4、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五、湿地开发规划 (一)沼泽地的开发规划 1、成因与特性
地势低洼,土壤质地黏重,内排水不良。
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土温低,土壤养分减少,有毒物质积累等。 2、沼泽地低产原因
水分过多,土壤通气不良对植物根系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养分分解、释放的影响;土温低对作物生长、有机质分解的影响;土壤过湿对田间作业的影响。
3、沼泽地的农业开发治理措施
分为工程措施(排除地面水、重力水)、生物措施(林业措施调节水分并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措施(土壤中水的调节)。
(1)拦截水分工程 包括疏通河道、建防洪堤、截流沟、蓄水设施等。 (2)排水工程 排水沟(明沟、暗沟)、抽水排水和竖井排水的等。 (3)生物排水措施 植物的蒸腾作用。林带可降低地下水位。
(4)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垄作和大垄台田等。
4、沼泽地开发利用的方向
水稻田、牧场、芦苇基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滩涂的开发规划
与沼泽地的不同:有规律的间断地被水淹没和露出水面;面积和水深变化大;土壤水分更新和气体交换频繁,无还原物质积累。 1、滩涂类型
广义滩涂包括海、湖、河滩地。狭义指海涂。 2、滩涂的性质
5
经常有水淹的危险;沙质;地下水浅。 3、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大农业观点,避免单一农业。
营造防护林、修筑堤防、围滩造田、水产养殖、滩地牧场、湿地保护等。 六、 盐碱地开发规划 (一)盐土的开发规划 1、影响盐土形成的因素
气候条件(土壤蒸发、盐分运动的季节性)、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与土体构型、地下水位与水质以及人为因素。 2、盐土的类型
按盐分组成、盐分含量分类分级。 3、盐土的特性
分布:在土壤剖面中垂直分布;一年中可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肥力特征:“瘦、死、板、冷、渍”。 4、对植物的危害
造成植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 5、盐土开发利用原则
系统治理;改良与利用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结合;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结合。
6、盐土改良的水利工程规划
排水沟(深沟、浅沟、沟洫条田、暗管排水、扬水排水、深沟河网)、水井、渠道。
7、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规划 植树造林、种稻改良等。 8、农业耕作措施改良
6
平整土地、深翻改土、晒垡养坷垃、适期播种、选育耐盐品种、土壤培肥、植物覆盖等。
(二)碱土的开发规划 1、土的形成
有显著数量的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解吸产生苏打盐类。 2、碱土的特性
钠离子含量高,钙、钾离子含量少。 3、碱土危害植物原理
对根的腐蚀作用;使铁、镁、钙、磷等植物营养元素溶解度降低,引起缺素症;大量钠离子存在造成植物生理灼烧现象;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通透性和耕性下降。
4、碱土的改良利用规划
以水利改良为基础,淋洗排除有害物质。 七、 废弃土地的复垦 (一)土地复垦的概念 (二)废弃地的类型
因露天采矿、挖砂、取土造成的;因地下开采造成塌陷;采矿、冶炼、发电生产的废弃物压占土地;工业排污地、废弃建筑物(水利工程、道路、房屋等)占地等。
(三)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 1、复垦土地概况 2、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3、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 4、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5、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四)土地复垦规划的程序
7
1、勘测和综合调查 2、适宜性评价 3、复垦规划 4、实施
(五)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 1、因地制宜
2、系统工程,统筹考虑
3、土地复垦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4、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结合 (六)土地复垦技术 1、砖瓦窑取土坑的复垦
蓄水作为水塘或鱼塘;垫平复种植物或压实作为建筑基地。 2、煤矿塌陷区的复垦
充填煤矸石、粉煤灰以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非充填复垦,主要通过蓄水用于水产养殖或公园水域。 3、煤矸石堆场的复垦
清除煤矸石(可充填塌陷区)后复垦利用土地;在煤矸石堆上植树造林。 4、城市垃圾场的复垦
可以清除垃圾然后复垦土地,清除垃圾需选择合适的填埋地,避免污染地下水;垃圾填埋地可以覆土植树造林,甚至可以复垦为农田。 5、污染地的复垦
要将污染的土挖走,填上新土,要避免二次污染;或通过栽植抗污染的树种,使植物吸收毒素和微生物逐渐降解毒素。 6、建筑地基的复垦
8
最好直接用于建筑。需要复垦为农田时,须将夯实板结的土壤起走,换上疏松肥沃的新土,土层应在50cm左右,以满足植物根系活动的要求。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