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游憩商业区形成机制研究——以南滨路为例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10期 2007年10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m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Vo1.22,No.10 0et.2007 重庆游憩商业区形成机制研究 ——以南滨路为例 陈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作为城市的又一功能逐渐发展起来,本文结合当前对于RBD的研究,在介绍城市游憩 商业区概念和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南滨路情况分析了城市RBD形成机制,得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政策支持和理论基 础构成了城市RBD形成机制系统。 关键词:城市游憩商业区;南滨路;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7)10—0095—03 重庆简称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全市辖4O 个区县,幅员面积8.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万。 城市游憩商业区一般是在城市商业中心的基础上 形成的,是商业中心区发展和演变的高级阶段f1]。包括大 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特色购物街、旧城历史文化中 心等12],因此城市P,.BD在主要为当地市民服务的同时也 2006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486.2亿元,人均 GDP达到12312元。重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 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作为西部唯一的 直辖市、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加强重庆游 憩商业区P,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的开发研 究,对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旅游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吸引很多外来的游客,随着人们对游憩需求的增加,城 市P,.BD也融入了很多的具有当地本土特色的、民族的 文化的、时尚性和观赏性的元素,游憩商业区不仅是一 个城市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综合性强的多功能的商业 中心。 、研究背景 (二)P,.BD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一)P,.BD的概念 国外关于P,B.D研究的相关文献不多,一般把城市 地理学的某些理论应用于游憩系统的研究中,较为成功 的解释和描述了城市中与旅游相关的商业积聚现象。 国内学者对P,.BD也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分 析,比如:由吴必虎分析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特征 开始,较系统地分析了城市游憩产业;保继刚、古诗韵在 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首次在国内的城市与 旅游中研究城市P,.BD的概念、研究进展、类型功能及研 究意义等问题科。近年来对城市P,.BD的研究逐渐增多, P,.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在中国译为“游 憩商业区”(保继刚,1998),也有学者将其译为“旅游商 业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斯坦菲尔德(C.Stansifeld)和里 克特(I.E.I ̄cker)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为满足季节性涌 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 新奇特品和礼品商店的街区。现在比较认同的城市游憩 商业区P,.BD的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 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积聚的特 定区域。” 包括对北京、广州、杭州、苏州、上海、武汉、成都、天津等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陈萍(1981一)。女,山东平邑人,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 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都做了实证分析,虽然不乏对RBD的研究,但对于 城市游憩商业区形成机制的分析并不多见,只有王娟等 对济南R.BD形成机制和陈刚华对泉州RBD形成机制 作了具体分析14)。 重庆市南滨路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一个 游憩商业中心,在南滨路R_BD的建设中,重庆社科院区 域研究所《南滨路创新研究》课题组对南滨路的形成机 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以完善南滨路游憩业和 商业功能。 三、重庆市南滨路 游憩商业区形成机制分析 (一)需求因素分析 1.消费者需求 制作了分析,其着重点在于南滨路RBD形成的外在驱 (1)消费者游憩需求。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 科技化使得竞争激烈,_T作紧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休 闲与放松,而工作时间又决定了除非在节假日才能外出 做长途旅游外,大多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生活城市的附近 动因子(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RBD产业优化 的需要和城市规划人本走向的推动)和内在驱动因子 (休闲文化的发展),本文的独特之处结合市场机制因 素,从南滨路R_BD的市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以及政策 支持和理论基础四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南滨路RBD的形 成机制。 二、重庆市南滨路游憩商业区简介 一个城市发展游憩商业中心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 是在地段上处于城市相对集中的核心位置,即有区位优 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二是有一定的本地市场和客源市 场需求,RBD发展要依托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客 源市场,主要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三是有一定的旅 游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四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力,R_BD的开发要 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相结合;五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发展城 市RBD一般还要依托特殊的资源或特定的地形地貌嘲。 南滨路由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于此,形成了内弯独 特而秀丽的地形风貌,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和亲水 岸的地缘优势,与渝中半岛遥相呼应。南滨路滨临长江, 背靠南山,山水相依,首先,其背后是著名的南山风景 区,山势挺拔,树木茂密,地形非常丰富,茂密的南山的 森林,四季都有很多的花卉,据记载有2300多种花卉植 物,这个为RBD的打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地形地貌的 资源;第二是水,南滨路面朝长江,是长江之水,相比嘉 陵江而言它的尺度更加令人心旷神怡。另外还有南山的 一些小溪,比如海棠溪。这些是南滨路独具的天然条件。 南滨路是重庆市著名的集休闲、观光、购物、美食为 一体的巴渝都市文化展示区,是一条让重庆人引以为自 豪的“外滩商业街”和“餐饮一条街”,该区域内集聚了大 量的旅游景点、公共休闲场所和商业服务设施。南滨路 未来的居住人口计划在2O一3O万人,商业面积也计划增 加到100万平方米。今年南岸四公里立交桥的建成通车 使重庆的南大门更加通畅,渝中区长江路和中兴路的改 扩建使渝中半岛进入南滨路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四海 路的出现使另一商业繁荣地段解放碑到南滨路仅需要 2O分钟。 南滨路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既有大量的城市绿 地、江景、南山山体、开敞空间,更有特色的绿色文化、 远古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因而有必 96 做近距离的游憩活动。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 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 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它是 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游憩商业区正满足这种近距离休闲 的需要。 (2)经济增长。重庆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 到3486.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增长速度比上年 提高了O.7个百分点,人均GDP也达到了12312元。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7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399元,比上年增长9%。经 济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居民对游憩的需求。 (3)消费者购物观念与行为的改变。购物是以衣食 住行为内容的城市生活的一项基本活动,随着居民收入 的增加,购物观念及行为发生很大的改变,由最初的单 纯购物阶段到融休闲消遣活动于购物中的阶段,再到现 在的体验购物阶段。现代人对于购物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远不只是以单纯购物为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家庭集体购 物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是在追求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现代已经进入体验购物阶段,要融消遣、游憩、娱乐于购 物中,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2.商业发展需求 正是由于消费者观念与行为的改变和市场的激烈 竞争使得商家不再固守传统商业区的内容,而是寻求与 游憩业的结合。因此各商家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经营, 向着基础设施更加综合化、游憩设施更加多样化、游憩 活动更加丰富化的方向发展。电影院、特色餐馆、电子游 戏、展览馆等不断的进入大型购物广场,在此基础上还 结合本商场的文化特征开展不同特色的主体活动,吸引 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购物,形成“购物+娱乐”的模式, 以增加吸引力。南滨路游憩商业区内聚集了大量的不同 规模和档次的大中型购物场所,其要获得发展和经济利 益必然也要变换经营模式,准确地说建立南滨路R.BD 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游憩购物。 3.旅游发展需求 重庆作为全国有名的山城,其旅游资源丰富,2006 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超过3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 过17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62%和11.3%,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游业是重庆市重要的产业。而南滨路R_BI)作为一个把 饰为特色”的原则,打造“最有人气的旅游观光带、最显 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最具品位的人居环境”,建成“集居 商业、娱乐、游憩设施等高度集中的区域,是重庆传统的 经济文化中心,核心商业区,现代化标志之地,是整个重 庆旅游吸引体系的…部分,规划并发展好该区域RA3D 住、商贸、都市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水花园城区”。 (四)理论基础 对于重庆整体旅游吸引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供给因素分析 地租理沦。城市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认为,每一城市 土地利用区因其不同的功能而产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不同。其中,零售业与工业、农业相比,在城市中心区所 重庆南滨路游憩景观众多,游憩设施齐全,游憩活 动丰富。重庆会展中心、海棠烟雨公园、黄葛晚渡音乐广 场、兴澳海底世界、温泉度假村、体育中心、第一大道商 产生的经济地租最大,付租能力最强161。在城市R_BD范 围内,商业零售业最为发达,大型购物场所居于市中心 的高价地区域,零售业的集聚充分实践了地租理论:合 理的区域聚集会产生一种外向的扩张力,吸引和辐射周 业城、南滨驿站风情街、龙门浩商业街、慈云老街老重 庆、重庆南滨公园。该区域内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人 流高峰时,曾有日涌30万人的记录。更有水景娱乐广 场、水景购物广场、水景美食广场、水景商务楼、水景假 日酒店、国际健身中心、水幕影院等,完全可以满足市民 边地区,这种向外扩散使得城市RBD核心商圈形成。 规模经济理论和关联效应。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 (Scale merit)指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m现的生产批量 购物娱乐、文化休闲等全方位消费需求。 南滨路历史文化资源厚重,这里是重庆最早的开埠 商用码头,有早期洋行、美国领事馆、法国水师兵营等旧 的扩大;关联效应是指在产业互补中,某一产业与其他 产业之间能形成某种供给与需求关系,从而通过自身的 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影响与波及。应用到城市 址。巴渝十二景就有四景在南滨路,分别是黄葛晚渡、海 棠晓月、龙门浩月、字水霄灯。还有全国惟一僧尼合一的 慈云寺。 RBD上就是随着零售产业聚集的扩大而出现的经济总 体效益的提高,而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和供给 的成本也会下降,即规模与效益和成本之间存在着关联 南滨路上游憩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元宵节的焰火晚 会,光芒四射;灯饰文化节,让游客体味南滨路夜色的独 特魅力;重庆火锅文化节会在南滨路开展万人火锅宴; 还有菊花艺术展览、泉水鸡文化等丰富有趣的活动。 效应。一个区域的聚集度越高,关联度就越大,所带来的 规模经济也越大。 四、结论 南滨路RBD理论建设伴随着城市RBD的研究不 断完善,南滨路RBD运营后所形成的强大品牌效应和 所汇聚的巨大人流,不仅提升南滨路区域的文化价值和 南滨路空间上高度密集的游憩景观、商业设施、娱 乐设施,浓重的文化氛围,多彩的游憩活动,为重庆南滨 路打造城市RBD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在市场供给方面 满足了发展城市RBD的必备因素。 (三)政策支持 产业价值,而且将加快重庆休闲产业与国际接轨,加快 重庆的整体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机 制的作用下,需求加大、供给更完善加上政策的扶持、理 论基础的巩固是城市RBD形成的系统机制,并在这些 因素的促使下南滨路RBD不但自身发展良好而且还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繁荣,带动 城市功能的优化重组。 近年来,南滨路不断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彻底改变沿江地带的面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 的具体措施有:建成道路网络,整合城区交通;实施绿化 工程,建设绿色南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沿线文化 氛围;建设灯饰景观,山城夜景增辉;综合治理污染,保 护生态环境。按照“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生命、以灯 参考文献: l1】侯国林,黄震方,赵志霞.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2002,(5):12—16 I2J卞显红,张树夫我国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发展UJ.经济地理,2003,(3):2(16-211 l31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2,(4):489—494. 141:t:娟,何佳梅.城市游憩商,lt'K形成机制分析UJ.泰山学院学报,2004,(2):87—89. 15l王玲,斌史.城市RBD的研究与发展U】l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3):28-30. I61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1-257.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