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来源:好兔宠物网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生活、生产当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往往不能光是用整数来表示结果。例如,我们测量人的高度(身长),如果以整米作为单位的话,那么我们极大部分人的高度都在1米到2米之间。(这里指的是小学生和一般的成人)因此就很自然地出现了小数,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米3分米5厘米,可以记成1.35米。王老师的身高是1米6分米2厘米,可以记作1.62米。我们数学课本(第八册)的定价是5.52元,不能写成4元或5元。学习小数时应当使学生明确这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先学十进分数,再学小数,明白小数的书写形式,进位制与整数相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类推到整数。本单元学习的意义、性质和数位顺序等完全可以与整数联系起来。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较多,要让学生弄清楚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是我们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本单元的内容为小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3.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记住名数、复名数的意义,能记住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化聚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小数的意义。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化聚。

1.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6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什么是纯小数和带小数。

2.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认识我国是应用小数最早的国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97教学难点:利用小数的意义进行单位的改写与把“”改成用小数表示,

1000十分位上要添0”这一类分数改成用小数表示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出课题 1.口答。

1米=( )分米 1分米= 米 6分米= 米

1米=( )厘米 1厘米= 米 3厘米= 米

1米=( )毫米 1毫米= 米

1元=( )角 5角= 元

1元=( )分 7分= 元 2.引出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认识,不足整米整元的可以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比如同学们的身高,往往不是整米数,这些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我国是最早运用小数的国家,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小数的意义。

(二)新课教学

1.小数意义的教学。

(1)从商品标价引人,利用分数的知识认识小数。

41元=10角,4角=元 可以用0.4元表示,表示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

10数表示;

51元=100分,5分=元可以用0.05元表示,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

100数表示。

l元4角5分可以用小数1.45元表示。 (2)投影出示米尺,学生看图说,( )里填什么?

1米=( )分米,l分米= 米,写成时小数是0.1米;3分米

就是“ ”米,可以写成( )米。

1米=( )厘米,1厘米= 米,写成小数是0.01米;7厘米是米, 可以写成( )米;23厘米呢,

11毫米=米,写成小数是0.01米;9毫米=米。以写成小数( )米;143

1000毫米呢?

(3)小结概括小数的意义。

上面例题中的0.4 、0.1、0.3都表示十分之几:0.05、0.01、0.07 都表示百分之几;0.001、0.O09、0.143都表示千分之几。

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出示小数的定义。

2;小数各部分名称和计数单位。 (1)“.”叫做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表示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0.1(十分之一)如:0.3里面有3个0.1或3个十分之一。

0.01(百分之一)如:0.23里面有23个0.01或23个百分之一。 0.001(千分之一)如0.143里面有143个0.001或143个千分之一。

(3)观察下列各小数的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0.4 0.05 1.45 0.009 1.23 8.024 整数部分是0的:0.4 0.05 0.009 整数部分不是0的:1.45 1.23 1.024

根据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将小数分为两大类,读课本第88页:整数部分是0的叫做纯小数,比1小;整数部分不是0的叫带小数,比1大。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反馈校对。问:为什么要这样填? 2.“练一练”第2题。

4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例:4分米是1米的,写作小数为0.4米)

103.“练一练”第3题,学生口答。 (四)总结

今大学了什么?(小数的意义) (1)什么叫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计数单位是什么? (3)小数是怎么分类的? (五)提高训练

1.下列各数哪些是纯小数,哪些是带小数?(卡片出示,学生口答) 0.25 7.8 4.012 8.003 0.3 0.5 0.001 2.判断:4角7分=0.047元 2米2厘米:2.002米 4分米=0.04米 31毫米=0.031米 27厘米=2.7米 3元零4分=3.04元 (1)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 (六)作业:《作业本》第66页(六十三)。

说明:数的扩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在设计时,力图再现小数产生的过程,从中学到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这节课中,教师讲解的内容较多,讲解时要做到简洁,浅显易懂,并要在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概括定义。

(2)小数的数位顺序和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8~9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数位名称,相邻计数单位问的进率和数位顺序。 2.学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数位名称、数位顺序以及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单位间的进率与整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教学疑点:小数的两种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口答。

0.5里有( )个十分之一; 0.17里有( )个百分之一; 0.042里有( )个千分之一; 0.004里有( )个千分之一。 3.说一说整数数位并按顺序排列,教师板书。 (三)新课教学

1.小数数位名称教学。

(1)小数整数部分与整数数位相同。

(2)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起,各数位名称是: 0. 4 3 2 „„

十 百 千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分 分 分 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位 位 位 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2.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教学。 10个0.001是( );10个0.01是( );10个0.1是( )。 从填数中可得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强调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之一的进率也是“10”。

3.(1)指导学生填写好课本中的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2)数位顺序与算盘对照。

把算盘的任意一档定为个位,左边各档依次是十位、百位„„右边各档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3)填空

①千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 )位,计数单位是( )。 ②十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 )位,计数单位是( )。 ③百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 )位,计数单位是( )。 4.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 (1)读法教学。

出示例1,读出下面各小数7.4 0.85 150.036 学生试读,师指导校正。

7.4读作:七点四 0.85读作:零点八五 150.036读作:一百五十点零三六

总结出简单的直接读法,方法:①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来读,如果是0的读作零;②小数点读作“点”;③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2)小数的写法:

出示例2: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写下来。 零点零七 二点八零九 十三点零六五

学生尝试写,同桌讨论写得是否正确,反馈校对后总结出小数的写法:①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是零就写作“0”。②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不能写成“,”;③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完成,同桌互相校对。

完成后说一说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的数,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2. “练一练”第3题。

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批改,集体校对。 3.判断改错。

(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十分位。( ) (2)10个0.1是0.01。( ) (3)0.04表示百分之四。( ) (4)0.143里有143个0.1。( )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第页(六十四)。

说明:建立起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设计的关键点,而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整数的数位顺序及读写法是本节课中学生的知识准备,教学时尽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数位顺序与整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迁移中学习新知。

(3)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91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正确他说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二)分类练习 1.小数的意义。 (1)“练习十八”第1题。看图中涂色或箭头所指部分,写出小数。 ①要写出小数,应该怎样思考?

整个图形在“0一1”之间平均分或多少份,涂色部分或到箭头所指部分有这样的几份,想好分数,再写成小数。

②按上述思路,学生完成。 ③反馈讲评。

④指出每个数的计数单位,有这样的几个计数单位,(口答) ⑤学生口述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③举例说明什么叫带小数?什么叫纯小数, 口答,先举例,再回答定义。 (2)“练习十八”第二题。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用线连起来。 ①练习。

②反馈做法,你是怎样连的,(看分数、想小数、找小数) ③反馈结果,用投影核对。

(3)说出7.625中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有几个计数单位。 ①同桌互说。

②指名学生回答反馈。

③提问:7.625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625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7625个0.001。 (4)根据要求写小数。

①一个小数,十位上是5,百分位上是4,个位和十分位上是0,这个数是多少?

读题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再对照检查,最后反馈校正。

②一个小数,十位或千分位上的数都是5,十分位是8,个位和百分位都是0,写出这个数。

按完成(1)的方法完成,最后反馈讲评。

(5)小结: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一种简写形式?它的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怎样的规律?

2.小数的读写法。 (1)读法。

①读出下面的数:0.36 10.01 103.004

说说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区别?

读小数部分时从十分位起从左往右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依次读出。 ②读5题。

a.把读的过程写下来。 b.反馈讲评。 (2)写法。

①写出下面各数。

四点九 零点六零五 一百点零零八 反馈写法。 ②第6题。

练习。完成后用投影反馈讲评。

③第8题。数学课本的定价是多少元: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口头汇报。 (三)综合练习 1.课本第3题。

(1)练习,错误的打“╳”后订正。 (2)反馈讲评。 2.课本中的思考题。 (1)思考。 (2)反馈讲评。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67页(六十五)。

说明:在指导学生练习有关小数意义的题目时,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小数能说出相应的分数,看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用小数直接表示,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9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根据需要把小数和整数化成指定小数位数的数。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疑点:小数的“末尾”和“后面”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答。

(1)l分米=( )厘米=( )毫米。

(2)把5角、8元5角,1元零5分,写成用“元”为单位的数。

2.出示准备题——课本第93页插图的投影放大图,教师讲述题意:一天,丽丽和妈妈到百货商店买东西,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件衣服的标价分别是8.00元,7.00元,15.00元。 两条裙子的标价分别是8.00元和12.00元。 一只书包的标价是8.50元。 丽丽想:“这里的8.50元,12.00元„„各表示多少钱,小数点后面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两个“0”?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解释丽丽的问题了。导人新课,揭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并比较大小。

(1)练习,得到:1分米=0.1米 10厘米=0.10米 100毫米=0.100米

(2)对照准备题1:l分米=10厘米=100毫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0.1米=0.10米=0.100米

(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10厘米和10毫米的长度进行验证。 (4)引导学生观察。

①从左往右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从右往左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从中间那个数向两边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初步发现小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比较0.50和0.5的大小。 (1)四人小组讨论说理。

(2)集体讲评。用投影演示。得出:0.50=0.5

3.综合归纳。

从例1、例2小数末尾0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94页结论和下面一段的说明。

请回答上课时丽丽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化简练习。 (1)试一试。 先完成第1题,完成后反馈讲评。问10.070中十分位上的0可以省略吗?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1题。 2.改写练习。 (1)“试一试”第2题。

讲评:完成后反馈讲评,问改写后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2)“练一练”第3题。(完成后反馈讲评) (四)归纳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3.还有什么疑问? (五)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10.105=10.15„„„„„„„„„„„„„„„( ) (2)3.5=3.50=3.050„„„„„„„„„„„„„„( ) (3)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六)作业:《作业本》第68页(六十六)。

说明:学生对小数性质的应用较容易,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与推导感到困难。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的化聚中发现规律,再归纳规律,并用数形结合加以验证。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小数大小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2)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5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根据位值原则,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概括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用0、1、2三个数字,写出不同的数。 (1)学生口答,教师归类。 210 10.2 0.12

201 20.1 0.21 102 1.02 120 1.20 2.10 2.01

(2)观察,比较。

如果要把这些数分作两类,该怎么分?(整数和小数,大于1的数和小于1的数)

(3)擦去第1类(第一列),问余下的2列左边一行是什么小数,右边一列呢?比一比哪一列数大?

(二)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从准备题(3)的回答揭示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例3。

(1)比较4.1元和3.99元的大小。 ①判断。

②说明理由。

③总结:两个数比较,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④举例。学生各举一例,同桌互答。 (2)用0.08米和0.069米。 ①用第(1)题总结的方法比较。

②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8个0.01大于6个0.01,所以0.08米>0.069米。

③用图验证,然后提问:如果改为比较0.08米和0.169米的大小,你认为哪个大,为什么?

(3)总结:两个数比较,当整数部分相同时,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时,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4)2.531和2.534。

①四人小组讨论,说出理由。 ②反馈讲评。

(4)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学生概括。

②看课本例3的内容,并填空。

(5)试一试: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2.○2.14 0.746○0.7 3.79○3.790 ①练习。 ②反馈讲评。 3.例4的教学。(出示例4)

把下面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4.2 3.98 3.9 4.17 4.099 (1)学生尝试完成。 (2)反馈结果与方法。

(3)教师介绍书本中例4的比较方法。边讲解边板演。 (4)模仿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2题。

4.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比较小数部分大小时,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吗?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

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86和3.594 4.999和5 0.761和0.765 0.03和0.028 (1)练习。 (2)反馈校正。

2.把准备题中的8个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68页(六十六)。

说明:学生在判断小数的大小时,容易受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因此在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时,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形结合相辅助,循序渐迸地得出方法,加深理解,减少错误。

(3)小数性质与小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7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数。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第1题。

下面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0.030 20.020 2.800 1.040 5.000 2.口答。

3.去掉“0”的依据是什么? 4.口答小数的性质的文字叙述。

5.师:今天这节课要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与改写小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

(二)分类练习 1.小数的化简。(课本第3题) (1)练习。 (2)反馈讲评。

(3)分析比较。以0.300=0.3为例,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0.300表示300个0.001,0.3表示3个0.1。 2.小数的改写。

(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 1.71 3.06 9

①练习。 ②反馈讲评。

③以9=9.000为例,说说改写前后两个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 5角 4元之角 6元 8分 ①练习。 ②反馈讲评。

③商店、商品价格的标价一般是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提问: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2.“练习十九”第5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1和2.94 0.703和0.73 1.m1和0.”9 0.23和0.32 9和8.98 4.50和4.5m (1)练习。 (2)反馈讲评。 3.判断改错练习。 (1)出示第7题。 (2)练习。 (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讲评。

(5)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要逐步进行。 4.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1) 在数轴上表示数,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P_372图)

①问:1大格表示多少?1小格是多少? ②练习,在数轴上表示数。 ③反馈校正。用投影片演示校正。 (2)应用

课本第98页第8题。

练习,完成后反馈校正。 (3)思维训练

①出示思考题:用2、5、8三个数字,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能写出多少个?最大的和最小的各是多少?

②审题、写出这个小数的基本模型:回。回回。 ③引导学生用枚举法练习。 ④反馈校正。 (四)小结

今天练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得怎样? (五)作业:《作业本》第69页(六十八)。

说明:本节课是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大小比较后的一节练习课。对课本中安排的几组练习题,教师要明确它们各自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从时间分配来看,课本第6、7、8题应该安排学生有较充裕的操作时间。

3.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9页例1一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 2.通过移动小数点位置来计算一个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移动位置时数位不够必须添0再移。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主学习行为 编写意图 积 出示:把0.05,0.5,5,0.005完成后小感知小数点累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组讨论,总结位置移动会材 来。 出规律:小数引起小数大料 要求学生排列,并提问从左往点向右移动,小的变化。 感 右看有什么规律? 原来的数扩为发现规律,知 要求学生把5毫米、50毫米、大。 准备具体的规 500毫米、5000毫米改写成用学生口答 研究材料。 律 米作单位的数 板书学生的回答: 5毫米=0.005米 50毫米=0.05米 500毫米=0.5米 50阴毫米=5米 总 引导学生观察准备题2,以第1(1) 四人小在左右变化结 组等式为标准,从上往下看,组讨论。 的对应关系小 等号左边的数发生了什么变(2)口答: 中,让学生发数 化?等号右边的数又发生了什学生回答, 现规律。 向 么变化? 学生齐读。 在应用的过右 板演,学生口答: 学生口答第1程中巩固小移 扩 5毫米=0.005米 题。 数点右移的规 大 50毫米=0.05米 学生回答后,规律。 律 倍 500毫米=0.5米 尝试列式计数 5000毫米=5米 算。 屏幕淡化等号左边的5毫米、完成后, 50毫米、500毫米、5oo0毫米。反馈校对。 提问:你发现了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了吗?

屏幕显示规律。出示“练一练”第1题。 出示例2,引导学生审题:把0.1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分别表示乘以几? 反馈讲评,重点讲评0.13×l000,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怎么办和纯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变成带小数或整数时,要去掉原整数部分的0。 检查练习:第3题左边部分。 总 谈话:我们掌握了小数点向右学生口答自己提出疑问,引结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的假设。 发学生思考。 小 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引学生口答。 通过验证,既数 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 口答结果并说巩固了规律,向 引导学生用准备题(2)进行验出思路。 又让学 左 证:把第三、二、一式与第四口答后尝试计生掌握学习移 式比较,是否符合学生总结出算。 的方法。 规 的规律。 完成后反 在应用中巩律 教师屏幕显示课本第99页相应馈校对。 固规律。 的规律。 检查练习。出示“练一练”第2题。 出示例3,审题:把26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分别表示除以几? 反馈讲评,重点讲评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检查练习第3题右边部分。 小 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学生口答 加深认识,形结 些知识和本领? 成知识结构。 作 1.练习102页第6题。 巩固知识,形业 2.《作业本》第70页(六十九)。 成技能。 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调整了课本中安排的教学程序,先学习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计算中的运用;然后教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练习(一)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1页,练习二十一(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计算一个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时,能比较熟练地把原来的小数点右或者向左移动若干

位,求得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求一个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结果。

教学难点:当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必须添“0”再移。 教学过程:

(1)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进行练习,把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2)分类练习

1.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1)说说下面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32 12.8 6.3

①审题:以第1 题0.32为例,提问:去掉小数点,变成了什么?这时的小数点实际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口答余下的两题。

③总结。一个一位小数去掉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个两位小数呢?一个三位小数呢?

(2)说说下面各数,如果小数点都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73.6 2.834 309.2

①按分析第(1)题的思路,四人小组讨论。 ②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反馈评价。 2.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 (1)应用小数点右移的规律计算。

①出示课本101页第2题,全班学生填写表格,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最后总结: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相应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二位、三位。

②练习。课本101页第3题,全班完成后用投影反馈校对。 (2)应用小数点左移规律的计算练习。 ①出示课本101页第5题。

先完成,自己轻声说说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然后全班反馈校正。总结出: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当位数不够时,添0补足。

②练习。(全班练习,完成反馈讲评) 第6题,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6.9÷10 78.3÷100 18.3÷1000 0.4÷10 1.5÷100 1÷1000 (3)综合练习。

①出示课本102页第7题。

审题后与同桌合作,各填出上下两个计算过程的其中一部分,再比较最后的结果是否相等?并讨论为什么会相等?

从上面的箭头看,是把2.46的小数点总共向右移4位,向左移动3位,实际上是把这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了2位,从下面的箭头方向看,也是同样”所以结果相等。

②填空。

62扩大1000倍是( ),缩小1000倍是( )。 6.43扩大10倍,等于3缩小( )倍。

一个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00倍,相当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 )移( )位。

完成,然后校对。 (三)作业:《作业本》第71页(七十)。

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分作三个部分,即两个专项训练和一个综合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每个专项训练也可以把一二两个练习调换顺序(即先填表格),这样更能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二)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2页,复习(二)。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灵活地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乘除数是10、100、1000的计算和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规律,进行乘、除数是10、100、1000的计算和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今天这节课要继续学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同学们要在牢固地掌握这些规律的基础上,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回忆旧知 1、口答

(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2)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判断改错

1.出示第8题中的(1)-(6)。 (1)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打“×”的题目订正。 (3)集体讲评。

第(2)题可订正为“小数末尾去掉一个‘0’大小不变”,同时问:“小数点后面去掉0,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

第(3)题是小数点方向移错了,可订正为:3.5扩大100倍后是350或3.5缩小100倍后是0.035。

第(4)题小数点位置向右少移了一位。可订正为“0.62扩大l000倍是620”或“0.62扩大100倍是62”。

第(5)题两个结果不相等,可以订正为“7.3扩大10倍,等于74.3缩小10倍。”

以上订正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得出更多的方法。 (4)出示第8题(7、8)。

先由学生判定,然后反馈讲评,第(力题如果改为“在32×20=0中,如果32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后口答。

(四)计算题 1.计算。

4.25×l00÷10 1000×0.32÷320 10.1×l00÷10 (1)全班练习,3位学生板演(用递等式计算)。 (2)反馈校正。 (五)应用

1.解答第9、10、11题。

(1)全班练习,先想数量关系,再列式。

(2)讨论反馈。先说出数量关系,再校对列式解答过程。 2.解答第12题。

1000张纸厚9.2厘米,这种纸每张厚多少厘米? 反馈讲评。 3.实际操作。

(1)量出课本的厚度,然后计算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 (2)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干什么?(如银行用钱盒数钱) (六)小结反思

提问:两节课中你做了哪些方面的练习,学到了哪些本领? (七)作业:《作业本》第72页(七十一)。

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对于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程度较高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节练习课。本节课中应用是学生的难点,思考时一定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个条件的意义,及条件与问题间包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虽然已知的数据有变化;但基本数量关系不变。

4.单名数和复名数

(1)高级单住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2.学会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或复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或复名数。 教学难点:化聚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完成准备题。

2.把准备题进行分类:按不同的单位名称进行分类,可把它们分成哪几类?

各类中相邻单位问的进率是多少?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除千米到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其他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它们相邻单位的进率是l00。 重量单位:吨、千克、克,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迸率是1000。 (二)新课教学

1.指名学生汇报课前测量或收集到的有关身高、体重、教室面积、书本单价等方面的数据,教师选择板书。如小明身高1米24厘米,小红体重36千克,教室面积56平方米,数学书单价5.25元。

2.教师讲解。同学们刚才举到的数据都带有单位名称。这些计量得到的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叫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3.教学例1。

(1)一张凳子高0.45米。

提问:凳子高0.45米还可以用什么数据表示?(用厘米作单位)用厘米作单位等于多少厘米?怎样想的?

板书:0.45米=45厘米 100×0.45=45

(2)0.36千克是多少克? ①审题。

②练习: 0.36千克=360克 1000×0.36=360 ③讲评。怎样想的?

比较例1的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从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方法是用高级单位前的数去乘进率)

板书:高级单位前的数 乘进率 低级单位前的数 一般的思路是“一想二列三移动”。 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1)1.34吨是几吨几千克? ①审题,讨论。 ②反馈讲评。

(2)看书本例2(1)的想,并自学例2(2)。 (3)比较例1、例2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 (4)检查练习。“练一练”第2题。 (三)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要注意什么? (四)综合练习 1.针对性练习。 3.2吨:( )千克=( )吨( )千克 3.02吨=( )千克=( )吨( )千克 3.02吨:( )千克=( )吨( )千克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订正)

(1)6.02千米是6千米2米。„„„„„„„„„( ) (2)0.45千克=45克„„„„„„„„„„„„„( ) (五)作业:《作业本》第73页(七十二)。

说明:学生的认识中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好几类单位的迸率及简单的改写。本节课与下节课则是对单位改写方法的系统总结,也是小数点位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具体应用。设计时除名数、单名数、复名数作适当讲解外,对改写的方法则引导学生得出。

(2)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5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基础训练:口算(投影显示)

50÷10 50÷100 50÷1000 4+6÷100 30+70÷1000 14÷10+6 2.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填空:

0.05千米=( )米 0.4吨=( )千克 3.06千克=( )千克( )吨 2.03米=( )米( )厘米

完成后反馈讲评。比较这4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高级单位前的数 ×进率 低级单位前的数

想一想低级单位名数可以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吗?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5000米是多少千米? 50米是多少千米?

①审题,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上下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求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反馈讲评。

(2)400千克是多少吨? ①练习。

②反馈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比较例3中的(1)、(2)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补充前面总结出的图示。

乘以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前的数 低级单位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4)检查练习。“练一练”第1题。

2.教学例4。 出示例4:(1)3千克60克是多少千克?

①这个已知数与例3两题有什么区别?怎样改写? ②练习后校对。

出示例4(2) 2平方米3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 请学生自学填空,并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审题后总结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表示的方法。 ②“练一练”右边一组4题。

3.小结:例4的两种题目有什么共同点?方法怎样? (三)巩固练习

400千克=( )吨 5米=( )千米 6千克60克=( )千克 3米2厘米=( )米 (四)归纳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与上节课对比,说说这节课所学内容的解答思路。

(五)作业:《作业本》第73页(七十三〕。

说明:数学中的有些课,是关系紧密的一个整体,前一课时与本课时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在设计本课时,以上节课作为学习起点,进一步减少教师教与引导的成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获得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3)单名数、复名数化聚的练习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6页“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相互改写,并学会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 教学难点:化聚中补“0”和去“0”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类单位间的进率 1.投影出示:

元( )角( )分 吨( )千克( )克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在括号中填上进率。 (2)朗读。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单名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今天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并且还要把它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分层练习

1.单名数的改写,归纳出规律。

①出示:3.05吨=( )千克 3500千克=( )吨 a、改写练习。 b.反馈讲评。 C、校对结果。

D、提问归纳:第1题把什么单位改写成什么单位?怎样改写,第2题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归纳:

②练习课本第1、3题。(全班练习,投影校对) 2.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 (1)出示:

3.05吨=( )吨( )千克 3500千克=( )吨( )千克 3吨50千克=( )千克 3吨50千克=( )吨 ①口答,说出每题的解答思路。

②反思,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什么? (2)练习第人4题的右边各3题,(全班练习,投影反馈讲评) 1.23千米=( )千米( )米 4米24厘米=( )米 6.6千克=( )千克( )克 3千克45克=( )千克 9.02吨=( )吨( )千克 8吨9千克=( )吨 有时间多的学生,同时完成左边3题。

7.4米=( )厘米 1007克 )千克 5.06吨=( )千克 5600米=( )千米 4.05元=( )分 2050千克=( )吨 3.应用题。 ①第5为题。 A、审题。

B.学生列等式改写。 C、反馈讲评。 ②课本第7题:

先由学生试做,再讲评,在学生用15÷100×l000×l00÷1000计算后,引导学生用下列方式思考:已知100克向日葵籽可以榨油15克,那么100吨向日葵籽可以榨油15吨。直接列式:15÷100=0.15吨

(三)作业:《作业本》第74页(七十四〕。

说明: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但这均要以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为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在每次练习讲评时,增加几个错例辨析。

(4)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7页,例5。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四舍五,人”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四舍五人”法后要迸位的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准备题。

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350≈( ) 119360≈( ) 26800≈( ) 270900≈( ) (1)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引人课题。

师:小明到银行取回到期的存款,银行工作人员经过计算应付给小明利息42.946元,想一想,银行工作人员实际会付给小明多少利息?(42.95元)银行工作人员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2.教学例3:求4.962的近似数,分别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1)尝试练习,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四人小组成员。 (2)讨论讲评。

①指名口答,相互补充。

板书:保留2位小数 4.962≈4.96 保留一位小数 4.962≈5.0 保留整数 4.962≈5

(3)总结提问:求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规律?(保留到几位小数,就要对它的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4)自学书本例5,解答填空题。 (5)质疑:

①近似数5.0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个“0”表示看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②想一想:近似数5.0和近似数5、分别与4.962比较,哪个数精确些? ③总结:小数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练习检查:

求0.999的近似数,分别精确到十分位和百分位。

(1)读题,审题,问: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分别是保留几位小数? (2)练习。 (3)反馈讲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练一练”第1在题,用投影反馈讲评。 2.思维训练。

(1)请在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数。 3.9□6 ≈4.0 3.9□6≈3.9

先思考,然后反馈说出思路与填写结果。 (2)近似数是5.0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集体讨论。

(四)总结提问

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的? (五)作业:《作业本》第75页(七十五)。

说明:增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确实是一种好方法。设计时,也可以从直接导入的问题情境人手,展开讨论,得出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接着提出保留整数、三位小数分别怎样取近似数的方法。

(5)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还能根据需要求它的近似数。

2、明确大数目的改写是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从而受到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改写数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出课题 1.求出下面各个数的近似数。

3·58(保留整数) 5.203(保留两位小数) 完成后反馈讲评。 2、读出下面各数。

(1)1991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5663000吨。 (2)1991年我国石油产量达到139000000吨。

先指名学生读出,并说说读数的方法。然后提问:这两个数据都有什么特点:(比较大)这样表示有什么缺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 、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991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566.3万吨。

(2)引导学生与准备题1的结果进行比较;想一想是怎样进行改写的? ①找到万位,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②去掉小数末尾的三个0。

③在这个小数后面写上单位万吨。简单的可概括成一点、二去、三添。 (3)板演:5663000吨=566.3万吨 2.教学例7:1991年我国石油产量达到139000000吨,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提问:那么准备题中的(2)可以怎样改写?

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完成,然后反馈讲评、板书。 139000000吨≈1.39亿吨

3.小结。提问: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时有哪些相同点?

都可用一点、二去、三添这样三步完成。 4.练习检查。

“练一练”第1工题,学生完成,然后检查反馈讲评。 5.自学课本例6、例7~

自学后提问:例6、例7中的什么知识还没有讲到?说说取近似数的方法。 6.试一试。

(1)审题,这个题目与前面的例题和练习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 (3)反馈讲评。

7.小结: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要求填空。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9400吨=( )≈( )保留一位小数 219600=( )≈( )保留整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40600万=( )≈( )保留整数

1990006000=( )≈( )保留一位小数 练习,完成后反馈校正。 2.应用题。

课本第3题。练习,反馈讲评。 (四)总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75页[七十六]。

说明:在学习起始阶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的价值,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时,首先让学生体会到读和写较大数时均较困难,接着出示改写后的数,在比较后发现改写的优点,这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改写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明确。

(6)练习二十二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10页,练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改写与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与“四舍五入”的关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取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取值方法。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进行练习。

(二)分类练习

1.取小数的近似数的练习。

明确算理,口答填表中的第一行,并说说每一步的算理与方法。 3495毫米=( )米≈( )米(分别保留两位小数、一

位小数和整数) 2.练习。

(1)填写第1题表格。

完成后反馈讲评,选择几步说一说算理与方法。 (2)课本第2题。 3.小组讨论。

(1)第3题: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

3.87 11.05 7.3 9.07

(2)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书本中的两个问题。 (3)集体讲评。校对答案,并提问:怎样判定某个小数在哪两个自然数之间?求它们各近似于哪个数,实际上就是求它的什么数?

在整数部分和比整数部分大1的这两个数之间,求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只要取出它保留整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4.课本第7题。 (1)出示第7题。 (2)引导分析。

师:百分位“四舍”后成为“5.2”,那么就有取近似数之间的哪几位上的数是可以确定的?百分位上可以填哪些数字?请写出其中两个?这样的数可以填出多少个?为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得出答案。

第(2)小题由学生思考两分钟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讲评。 (三)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4题。

完成后校对,并说说改写的思路。 (2)第5题。 完成后反馈。 (3)第6题。

审题说说思路,完成后讲评。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76页(七十六)

说明:单元中的练习课与单元末的复习课有时在编排的题型上很相似,但在具体训练时的目标应有所不同,在练习课中要多强调算理与方法的巩固,而复习课中更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发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思路。

5、复习 (1)复习(一)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1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化简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利用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的性质及书写规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形成单元知识框架

提问: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教师板书。 (二)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112页第1——4题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同学们把知识学得更扎实,并能灵活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类复习 1.小数的意义。 (三)分类复习 1、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写法

(3)小数的性质 化简和改写小数

(4)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计算 单名数、复名数 的改写

(5)求小数的近似数

(6)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复习(一)”第1题。

①审题,用小数表示第1上两幅图中的阴影部分要怎样思考?(分数表示后再小数表示。第3条数轴中一个大格表示多少?一个小格呢?

②练习。

③反馈讲评。说说每个小数的计数单位,有怎样的几个计数单位? ④口答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 (2)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审题,要求先说出从哪一位上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②练习。 ③反馈讲评。

(3)练习第3题。完成后反馈讲评,提问3.400=3.4中的左右的两个数有什么区别?

(4)练习第7题。

五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3米 1.36米 1.4米 1.29米 1.38米,请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5)练习第6题。

①全班练习,错误的要求订正。 ②反馈讲评。 第1题错,“后面”改为末尾;第(2)题正确。2个结果都等于0.1;第3

题错,0.3和0.5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它们是0.3□□„,0.4□□„这两种形式的小数;第(4)题正确;第5题错,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5.7比5.699大多少?

2.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①回忆,(口答)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计算课本第4题,练习。 完成快的同学做下面的补充题。

在( )里填上数,在○里填上“×”或“÷”。 74○( )=0.74 ( )○1000=26.52

完成后反馈讲评,补充题第二题可填为0.02652×1000=26.52或 26520÷1000=26.52 3.综合练习。 课本第5题。

学生完成后反馈讲评。 (三)小结 (四)作业:《作业本》第77页(七十八)。

说明:复习课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一节课中要复习的知识点较多,为了面面俱到,各个知识点均晴蜒点水式的做一些习题,对知识有缺陷的学生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此可以把复习的内容分成几个大类,合并编制一些综合性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复习(二)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3页,复习(二),第8一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高、低级单位的名数相互改写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取位及改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结构由,师指出本节课重点复习的内容与要求。 1.复习单名数、复名数的改写。 2.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3.复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求近 似值。

(二)基本训练

直接说出下面各式的得数或填空。

3.42×10 0.72×l00 4.5×l00 7.9÷( )=0.079 14.2÷10 9.3÷100 20÷1000 ( )×100=3.42 (三)基本练习

1.复习单名数、复名数的改写。

①3.6千米=( )米 ②00千克=( )吨 3.06千米=( )米 5040千克=( )吨 3.006千米=( )米 5004千克=( )吨 (1)练习。

(2)反馈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总结出化聚的一般方法;教师板书: 乘以进率

高级单位前的数 低级单位前的数 除以进率 2.作业。(第114页第8题)

0.8吨=( )千克 4500米=( )千米 4.9米=( )厘米 356克=( )千克 3.6千米=( )米 704厘米=( )米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1)求9.594的近似数。

①保留一位小数。 ②保留两位小数。 ③精确到个位。

(2)上面3个近似数,哪一个与9.594最接近?有什么规律?

(3)从(1)看,求小数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小数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4)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度有怎样的关系?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二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

作业:第114页第9、10题。

4.复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复习改写方法。 课本第11题。

①练习。边做边思考方法。

②反馈讲评,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先找万位(从右往左第5位),再点小数点(万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接着去掉小数末尾的“零”,最后写上单位万,即79.86万。保留整数,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得80万。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方法与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方法基本相同。 提问:改写时最容易犯什么错误?

改写后容易把单位“万”或“亿”忘记写。 5.作业:课本第12、13题。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复习什么,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自己认为有否掌握?

(五)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14题。改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审题。题目中要我们完成哪两类数据的改写, (2)完成。 (3)反馈讲评。

2.思考题。

(1)用数字卡摆出数据,并作好记录。

(2)四人小组合作,把记录的数整理成一组有规律的数。 (六)作业:《作业本》第78页(七十九)。

说明:一些课时较多的单元,往往要安排2一3节课的复习时间,教师必须在对单元复习课的内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复习的第一课时开始阶段,让学生对单元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复习的最后一课时的结束阶段,对照结构图,对单元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回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