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体农业企业构思
来源:好兔宠物网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3卷第09期(总第301期) 乡村集体农业企业构思 苏旭峰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摘830046) 要]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农业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 到地方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效果甚微。基于市场化的考虑,农业的发展可以走企业化之路,但是农业的企业化又 要顾及农业的特殊性。因此,建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成了一条不错路径。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最终得出 农业发展应该走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之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化;村集体控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 解决的经济根源,单纯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打破这种循环的,要 加强宏观调控。曹兴华认为,中共十六大将“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问题, 关键就是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解决好这一问题.2006— 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各类专业 合作组织?,指出了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他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框架下提出发展农业合作经 济组织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组 织,这种组织的建立仍然需要农村市场的发展。建立宏观指导 下的农业企业则是发展的要求。杨景山(2002)提出建立农业企 业化,即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农业,用现代企业的 经营方法来经营农业。杨提出的企业化是在自由市场条件下的 企业化,它所分析的企业化非常详尽,但是忽略了农业的特殊 济的稳定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的兴旺与 否也是农民收入增减的主要决定因素,农民的收入高低又决定 了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否。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主要发展 的是二、三产业。农业的确在稳定中有所发展,但我们更加强调 了农业的稳定。现在,“三农”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农村个别地区 矛盾重重,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在于农业的发展。只要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高了,农村市场也 就繁荣了。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来。中央更加关注“三农” 问题,但是中央只能在宏观上提出一些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 政策.具体到每个村。每个农户.这些政策实施起来的效果不是 很明显。我们要从微观上解决“三农”问题。 1 建立农业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要让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发达。必须增强农村地区 创造财富的能力,这远比分配制度的改革更为重要。”实现农业 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伊焱和曹际祥从体制的角 度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并比较国内外的农业体制.提出 性,农业企业化必须注重农业的本性。 农产品供求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导致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 在2011年春季菜价在空间分布上的离奇。菜农的包心菜几分 钱一斤,而缺菜地区的消费者却要花很高的价钱去购买。显然 农业小规模专业化生产缺乏市场导向,这就是’.... 闭塞的结 果。现代农业必须是以信息化为前提的、市场导向明确的企业 建立中国独特的农业现代化制度,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 化道路。杨秋林(2010)分析了农村的市场缺陷问题,他主张通 化组织形式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如果我们建立农业企业,生产 的组织性加强了,销售也有专门人员去做了,市场打通了,还愁 过完善农村法制建设,实施宏观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迟海 碌(2011)则从韩国“新村运动”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思路, 认为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农业企业,正是农业产业化 的要求。刘维奇(2004)也强调了商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和“三农” 菜农丰收不赚钱吗!鉴于此,我们必须建立农业企业,这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农业企业 建立农业企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农业企业在以 2009(2)90—95. 问题形成与深化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农村资本和 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单向双边流动是我国“三农”问题不容易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项目(Q2Ol21209)和湖北省 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2YO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 3 冯海滨.不同生成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营利能力与政府支持重点 U].农业经济,2009(6):64—66.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对新时期农民组织化几个问题的思考LI].农业经济问题, 2007(3):56—59. [2] 林坚,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J].农业经济 问题.2007(10):40—47. 作者简介: 杨小玲(1962一),湖北公安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通讯作者: 邓军蓉,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3] 刘滨,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度量的实证分析【I].农业经济问题。 ..102— 苏旭峰:乡村集体农业企业构思 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原则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生产的社会性和国 农业经济 也有积极地作用。再次 自从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以来,越来越 家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 吐的 产品生产,必须强调社会性。 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也就是说建立农村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 业在人才上也有了基础。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也是一个 热点问题.建立农业企业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就业。最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土地经营仍然是以家庭为 单位的分散经营,分散经营实质上就是小农经济形式,这种模式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既然实行集体所有制,农业生 产就应该从土地所有制的现状出发,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农村 经营的新路子。之所以从土地所有制开始讨论农业生产,是因为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只有土地所有问题和经营 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形成农业生产的最佳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 后,建立农业企业恰好配合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在形式 上是房屋楼房化,在本质上是农村的城市化。楼房化后以家庭 为单位的农业生产非常不便,尤其是农业机械的放置。而建立 农业企业.农村村民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变为农业劳动者, 实质上是农民的市民化.他们必然会大力支持。 方式。传统农业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建立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 济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应该是组织方式和生产 方式的现代化。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把优秀的经 验借鉴到农业生产中,即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化。 我们认为农业企业化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建立大中型农业 企业集团公司。通过征购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产业化经营;另一 种是建立村集体企业。前者的建立需要由国家控股,事实上是 要建立国有控股的农业企业。之所以保证国有控股,是为了保 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基础;之所以是企业的 形式,是为了“政”企分开,灵活组织与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国有控股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方向,企业组织形式 3建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的利弊与建议 建立村集体控股农业企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建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是在我国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不 变的前提下分析的・.有以下优点: f1)保证了村集体对农业企业的绝对控股权,维护村集体的 利益,也就是维护村民的利益。这也有利于控制农业企业的经 营方向,必须保证经营农业,而不能转变方向,比如不能为了利 益最大化变为工业企业。保证农业企业的经营方向是农业企业 与其他工业企业或服务业企业的根本区别。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方向不变性。 保证了灵活性。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不仅需 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金的支持。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发展的现 实可能性比较小。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企业,但不是国有控股, 而是民营企业。这种农业领域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不管是其经 营产品还是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和农民 f21农业企业保证了经营管理的科学化,避免了平均主义引 起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行企业化后,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组织生产,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具有 推动作用 f3)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村集 体控股企业比单个家庭更有实力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农业企业 建立后.生产的计划性加强了,机械设备的引进与更新都会合 的利益,尤其是粮食产业逐步萎缩。另外,我国的土地制度决定 了建立国有控股的农业企业,其土地利用受到法律限制。鉴于 此,无论从农业的特殊性还是从市场化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建 理安排,促进机械化是毋庸置疑的。 (4)真正解放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者由相对剩余转变 为绝对剩余。实现了农村的集体控股企业化,随之出现的就是 农业劳动力的大量释放。之前出现的农民工,事实上不能算作 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更具有现实可行性,他不但在土地利 用上有法律保障,还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方向,维护农民的利益, 也能够活跃农村市场经济。 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不是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大锅 饭——村集体领导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效率低下, 而是要“政”企分开,村集体的领导带领全体村民委托优秀人 才——企业经理,来管理企业,这样才能实现土地所有权和经 农民工,这只是从户籍角度定义的中国特有的一个劳动群体。 他们是农民。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小区域土地经营占 用劳动人口减少,于是出现了农民工。但是,不论如何农民工还 是有土地要经营的,还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他们一 般只能做临时工,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愿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的原因之一。现在不一样了.建立农业企业后,村里土地交由企 业经营管理,农民工可以彻底变成工人了,而不是“农”民工。这 营权的分离。这种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的最大股东就是村集 体——也就是以每一个村民为单位的村集体,企业也可以按照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经营管理。说的更具体点就是建立集体 企业,类似于国有企业,同样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建立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也具有可行性。首先,改革开 放3O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农 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初见端倪。也就是建立农业企业的市场 样的话 我们的劳动力短缺的季节性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第 一,村集体控股,是不是能保证每一位村民的股权的公正公平。 第二,村集体控股企业的建立,能否避免村集体成员在企业中 的霸权地位,会不会出现村长与企业董事长合二为一的情况。 机制比较完善。其次,“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 年来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在农业补贴、农业生 产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较多。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业企业的建立 第三,企业建立后,能否保证人才的科学引进。如何对企业经营 进行监督。第四,企业用工如何选择,会不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一103—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3卷第O9期(总第301期) 四JIl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分析 张莉敏。张超锋 (四川文理学院[摘数学与财经系,四川 达州 635000) 要】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论为基础,结合四川省1987 ̄2010年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数 据,建立四川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借助EView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呈 “u+倒u”形分布。模型的建立定量揭示出四川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四川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 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工业“三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 引言 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euger在对66个国家 多年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动情况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环境库兹 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环境污染与 的倒“U”形关系;而文献[5—6]研究发现二者存在“U+倒U”形关 系。 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政策等方 面的影响,这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能变化为其他形态。随着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GDP由1987 年的185.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898.6亿元。与此同时,四 川I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四川省关注的热点问题。本 文利用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 线理论.研究了目前四川省环境压力相对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及今后发展趋势,这对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 境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趋于严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时候。污染程度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减轻。环境库 兹涅茨曲线假说(EKC)提出之后,不少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结 论呈多样化。文献[2—3]研究表明环境质量指标与人均收入之 间的确存在一个倒“U”形的关系;文献[4]表明二者不存在明显 第五,土地的经营管理是否能科学化,利益至上的同时能否保 证经济利益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等等。针对以上可能出现 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村集体在建立企业前就应该把股权公平公正的划分完 4结论 在分析了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业企业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之后,我们认为在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应该是建立村 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尽管这一思路在实施中可能存在困难. 但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秋林,“三农”问题的宏观调控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 年第3期. 整,这必须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这就要求村集体活动增大透明 度。 (2)村集体控股的农业企业的建立,必须保证村领导不能在 企业中兼职,这会提高企业的自主管理水平。 (3)建立透明的企业监督机制。企业的决策都要公示,须征 得股东大会同意。村集体控骰企业的建立。必须吸引高素质人 才。比如企业的经理和科技人员等。 (4】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村集体控股企业在用工选择中, 应该优先录用本村的闲置农业劳动力。 (5)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科学生产,维护土地资源的可 再生性,促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 [2]刘维奇,农业企业化实施组织一“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深化:历史的 视角U].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 曾兴华,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革与战略, 2010年第5期. [4]伊焱、曾际祥,体制创新下的中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改 革与战略。2010年第9期. ‘ 除了这些。农业企业就可以制定生产计划,科学、高效的进 行生产。年终分红时,农民按照人13领取红利,这样农业生产的 组织方式就由个体经营转变为农业工人在企业规章制度下的 [5]迟海碌,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发展县城经济的启示来源【J】.经 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6] 叶祥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M].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7]冯子标、王建功,认知中国农民:建国60年来农民转型分析(上) 科学经营。村集体控股企业的建立必然会加速农业机械化,这 就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要求企业加强人力资本的投 资.主要是对农业工人的机械应用的培训。同时,企业各个部门 U].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9期. 作者简介: 苏旭峰(1984一),男,山东滨州,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城 都要科学合理的建立,信息部是非常重要的,营销部是最关键 的。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论粮食、蔬菜还是水果,只有销售出 去才能把理论生产力转化为现实利润。 一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O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