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特色研究
学校体育
2020年10月刊(总第 90 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10-114-02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特色研究
郭贤锋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414000)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逐步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现代化、终身化,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湖南省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信息化技术支持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深化教学变革,积聚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完善课程新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改善教学环境,展现体育价值等策略,以建立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特色。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特色研究
1 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困境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空前扩大,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与教学特色创新的兼容性问题逐步凸显。本文以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教学现状为例,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无法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引入体育教学。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层应强化对体育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并提供信息化条件支持,同时也必须转变观念,结合当前社会要求和新型教学手段来满足大学生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教育需求,推动整个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的信息化数据平台。高校对公共体育教育功能的经费投入不够,也使得部分高校存在公共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等资源紧缺等问题,从而无法正常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1.3 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守旧且评价体系不完善
研究发现,湖南省许多高校公共体育现行教材大多是以运动项目的解剖式讲解作为教学素材,围绕体育运动对人的思维、情感作用编写教学大纲,教材的形式及语言构建缺乏趣味性、赏析性、启发性和创造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只更新名称和版本,教材内容过于守旧、繁杂,缺乏时代感,无法满足当下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的学习需要。
2 信息化技术支持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
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可将学习资料、学生练习次数、学生学习方法及身体特征等资料转化成数据,大学生通过对动作的正确解读,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整练习时间和次数,了解自身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及时改正出现的错误和遇到的问题,实现自我导向,提升学习效果。
1.1 高校对公共体育信息化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目前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工作仅在表面上下功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侧重管理信息的建设,缺乏对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落实,这对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不利影响。在机制设置和师资队伍上没有很好地统筹安排,缺乏健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这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的推进。
1.4 高校公共体育场地设备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
在高校逐年扩招的趋势下,部分高校体育场地设备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需求,体育场地和设备设施也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智慧校园体育的建设标准。此外,高校对公共体育信息化重视度不够,公共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文化指导工作没有建立起有效
2.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由于体育教师个体之间的教学能力存在差异,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区别。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以促进体育教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优化不同层级大学生的学习节奏、练习时间、完成质量等,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1.2 体育教师对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信心不足
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信息化新型教学理念不深,对信息化教学存在消极心理,固执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学习。此外,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
投稿日期:2020-01-19
作者简介:郭贤锋,(1981—),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10月刊(总第 90 期)学校体育
115
2.3 优化体育课程资源
高校大多数学生将公共体育课的运动锻炼作为获取运动技能的主要方式,高校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体育课程资源,针对不同体质的大学生调整课程选项,推动公共体育教学。体育课程资源信息的积聚,也促使公共体育教学更具合理性和扩展性,使体育课程更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体育教师信息化支持在线评价”的新教学模式,凸显科学性、时代性和新颖性。体育教师可设计
高校大学生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协作、分组演练和翻转课堂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的紧密互动。大学生还可以课后录制个人学习动作视频,主动与网络资源视频做对比,收到自主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体育知识 健身方法运动技能图1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系统(图2),教师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依据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时所反馈的表现,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从大学生的视角让教学互动作出反馈,通过重新整合信息资源和技术动作的难度系数来改进教学效果。
信息化支持3.4 改善教学环境,展现体育价值
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从观念上转变体育育人的方式,让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健身和运动锻炼,公共体育教学新环境也就应运而生。公共体育教学新环境还可以是第三方体育教学平台,即大学生通过共享网络化信息资源,不受学习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考核形式上,大学生通过录制视频或者远程监控考试的方式即可完成体育实践能力的测试。这既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等相关职业能力。
3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高校公
共体育教学特色的建构
3.1 深化教学变革,积聚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开展公共体育教学,大学生自然就成了体育技能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及运用主体,教师可以更加快捷地开展教学引导和组织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使大学生自我建构课堂以外的学习内容、开拓知识视野。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不仅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有效地成为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完成演示体育教学技能技术的“工具”。教师也可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的过程中从大学生身上吸收到新的知识和信息,更好地完成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高校大学生体育知识 健身方法运动技能图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4 结 语
建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特色既要立足学校扩建在线精品课程,又要跨校合作,建立区域联盟,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公共体育教学学习环境、方式、内容、模式等的数字化发展。这种体育教学变革信息量大、技术条件要求高、自主性强、选择性突出、信息传递速度快,是教育信息化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走向现代化特色的必经之路。
图3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开展信息处理的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大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得任务驱动学习内容,再自主设置情景环境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学习成果给教师做数据分析。
信息化支持高校大学生体育知识 健身方法运动技能3.2 优化教学结构,完善课程新标
体育教学信息化创新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信息化技术4要素相互关联作用形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系统构成的4个要素之间形成了教学系统的结构,简称“教学结构”。基于教学结构的4要素,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完成4个基本目标时,应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逐步转变为“学教并举”的教学结构,从而更加深入地完善课程新标。
例如,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系统(图1),通过信息化支持下开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大学生则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系统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起“传递”信息的主导作用,大学生则扮演“接受”信息的角色。
体育教师参考文献:
[1]谭丹华.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探讨[J]. 吉林广播电视高校学报,2019(7):96-98.
[2]区润林.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7):69
[3]肖琴. 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J]. 青少年体育,2019(2):104-105.
图3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学教并举”的教学结构
3.3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展现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协作、个性化突出等新特性,可在传统的“示范—讲解—练习”三步教学模式上扩展新的教学内涵,形成“双线(线上和线下)示范—双线讲解—学生练习—数据反馈—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