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农田高原鼢鼠危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来源:好兔宠物网
・植物保护・ 《青海农技推广))2014年第2期 门源县农田高原鼢鼠危害现状与跻治对策 810300 米兴林 门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门源县鼠类分布广、密度大、危害重。通 常危害农田、草场及林地的害鼠有四种,主要 为高原鼢鼠、小家鼠、褐家鼠及鼠兔。它们从 农作物播种至收获,均危害作物。播种后,取 食种子;生长期,啃食青苗,土丘压青;成熟 期,拉食穗粒;收割后,危害捆子,特别是高原 鼢鼠已成为门源地区主要的害鼠之一。 1 危害现状 1.1发生区域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 鼠亚科。门源县农民称为瞎老、瞎老鼠,藏语 叫“仔隆”。鼢鼠在我国发生的种类有中华鼢 鼠、东北鼢鼠、草原鼢鼠、罗氏鼢鼠、高原鼢鼠 和甘肃鼢鼠等。截至目前门源县仅为高原鼢 鼠.尚未发现其它鼢鼠.高原鼢鼠主要分布于 门源县海拔高度2700 31OOm之间。发生严 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川镇以西至皇城乡一 带,严重区域海拔高度在2700m以上,低于 2700m鼢鼠危害程度明显减轻。全县总体情 况为中西地区发生严重.东部地区发生较轻. 旱地严重,水浇地较轻,并以青石嘴镇红山 嘴、红牙合、吊沟、上大滩、西铁迈村及北山乡 大泉、沙沟梁村和西滩乡上西滩村、泉口镇脑 山农牧接壤一带、东川镇塔隆滩村前滩、麻莲 乡瓜拉村前滩、阴田乡卡子沟村村口等部分 地块重度发生;岗青公路、铁麻公路沿线地块 中度发生。 1.2危害程度 根据调查测算全县现有播 种面积44.43万亩.其中高原鼢鼠发生面积3 0.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发生面积中鼢 鼠密度4.8~5.3只/亩的5.6万亩,占总耕地面 积12.6%。鼢鼠密度2.2~3.6只/亩的l1.4万 亩。占总耕地面积25.6%,鼢鼠密度0.6~1.2 只/亩的l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9.7%。 1.3活动规律在门源县高原鼢鼠以春季3 月中旬至5月中旬最频繁,其次为秋季9月 上旬至lO月中下旬出现二次活动高峰期。在 一天内也有两个活动高峰和两个低峰。上午8 时至10时.下午4至午夜出现两个活动频繁 时段。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午夜至早晨出 现两个活动低峰.因此人工捕杀时应选择在 活动高峰期进行。才能提高捕杀率。 1.4危害损失高原鼢鼠食性很杂,取食各 种植物的地下部分。尤喜食马铃薯、豆类、麦 类等作物的块茎、种子及多汁植物的根茎。挖 掘隧道,串行地下,咬食根茎,堆土压苗,造成 枯死苗,极易造成农作物产量受损。 在门源县高原鼢鼠春季以取食青稞、小 麦和马铃薯种子种薯为主,其次鼢鼠推出的 土丘造成压青,造成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春季 鼠害轻则造成农作物缺苗少苗.重者造成成 片无苗。秋季主要取食马铃薯块茎,在青稞、 油菜田推出的土丘造成农作物倒伏,掉穗落 粒给农作物造成一定损失。也给机械收获带 来不便。根据调查每年因鼠害农作物一般减 43 ・植物保护・ 产3-5%左右、重者减产10%~25%。门源县每 年因鼠害造成的粮油损失达330万kg左右。 2危害成因 , 2.1 缺乏统防统治,防治效果差 门源县东 西长156km。,南北宽104km ,农田与草原、退 耕地、林地接壤交错,农林牧部门灭鼠各行其 道,缺乏统一性,再加上鼢鼠流动范围大,因 此存在防治后再次交叉危害.防效难巩固的 局面。 2.2群众防灭鼠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认识 防治时不集中连片。部分群众对鼠害防治缺 乏正确认识,虽然意识到鼠害的严重性,但没 有详细地计算粮食的损失。大多数群众放弃 人工捕杀害鼠,少部分群众虽然进行人工捕 杀害鼠,但只在自己田园范围内捕杀,使害鼠 有充分的活动范围和繁殖的空间。 2.3常规生产措施滑坡.造成鼠密度逐年上 升大多数农田不进行秋季深翻,农田灌溉 面积徘徊不前,这两项常规生产措施的大滑 坡,有利于害鼠生存,生存环境相对优化,导 致鼢鼠密度居高不下。 2.4专项灭鼠经费少 多年来,各级支农资 金列人农田灭鼠专项款虽然逐年有所增加. 基本满足购买杀鼠剂,防治一般害鼠行之有 效。但在鼢鼠防治中药剂防治效果较差,人工 灭鼠效果明显,但存在防治成本高,投资大, 防治经费显得严重不足。 3防治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意识 借助新 闻媒体在全县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防治 农田鼠害。在农田鼠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地 区,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宣传鼠害的严重 性和防治任务的紧迫性。 3.2加强鼠害监测,掌握鼠情动态县级业 务单位和在各乡镇综合服务站建立鼠害监测 《青海农技推广))2014年第2期 点,密切掌握农田害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习 性,为全面防治农田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扩大 统一灭鼠工作受益范围,提高防治效果。 313加大资金投资,推动灭鼠工作首先要 明确农田灭鼠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公 共植保”职能的具体体现。需要政府财政全力 扶持,各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 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灭鼠既是一项防灾减灾 工作,也是一项特殊的公益性事业。相关部门 继续加大对农田灭鼠补贴资金力度,保证每 年完成农田灭鼠面积不低于5~10万亩。 3.4加强农林牧协作.提高灭鼠效果 门源 县属于农林牧交错地带,根据高原鼢鼠发生 危害的特点,高原鼢鼠的防控需要农、林、牧 行政部门和专业技术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 与各乡镇、村、社联系,开展“农林牧”集中统 一灭鼠,防止交叉危害,提高灭鼠效果。 3.5 坚持综合防治.严格控制鼠密度一是 重视人工防治。门源县青石嘴镇下大滩村。多 年来坚持每年人工防治高原鼢鼠.该村亩耕 地高原鼢鼠发生率密度0.5只以下.成为门源 县工人防除鼢鼠的典型村,而临近的上大滩 村长期不进行鼠害防治.农田鼢鼠土丘高达 256~502个/亩,鼠密度高达2.3~34只/亩。笔 者认为鼢鼠防治人工防治法效果明显优于化 学防治,是目前防治鼢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坚持连年人工防治,不仅防治效果明显,而且 随着鼠密度的下降.防治成本和难度也随之 减轻。二是扩大机械深翻和农田灌溉。实践证 明机械深翻、农田灌溉对于降低鼢鼠密度具 有良好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农户 大面积开展机械深翻和农田灌溉,人为破坏 鼢鼠栖息地,有利于降低鼠密度。三是农技部 门要积极引进筛选适合于防治鼢鼠的优质、 低度、高效、安全杀鼠剂,满足灭鼠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