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几点看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建党以来的一条方针与 政策,也是我党不同历史时期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法宝,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要保持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社区党支部的负责人对此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则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即提出必须‚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一《决定》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

党风问题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始终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

历史实践证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同时也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群众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党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党的根基是人民、血脉是人民、力量是人民;党的先进性正

是在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力。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先进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从历史各个政党执政的规律来看,哪个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就赢得了长期执政的机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好与坏充分 表现在与人民群众关系上。

为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客观上要求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从本质上讲,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来认识党的先进性,判断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党在作风建设中抓住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抓住了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要真正能发挥政府的眼、手、耳的作用,就要与人民群众建立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

二、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作风方面。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在我党中,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创新意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一些领导干部官气十足,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是把自己当作了统治者,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统治对象‛,不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不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漠视群众的呼声与意见,对群众冷暖安危臵若罔闻。他们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 水关系‛,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水火关系‛。

(二)工作作风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权力意识强、公仆意识淡薄,喜欢搞形式主义,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虚夸之风,以及‚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的主观决策之风,随之出现了‚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党的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与群众的联系不紧密,把握不了群众的思想动态,不做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强迫命令,对群众轻则发号施令,重则训斥。处理矛盾纠纷不及时,不善于疏导民怨、化解矛盾,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个别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等,政策制定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 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不满,这方面的上访案件比较多。

(三)生活作风方面。当前不少干部队伍生活极度奢华和腐化,追求低级趣味,赌博盛行,严重带坏了社会风气。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步入违法的泥坑实践证明,往往是从他们日常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一些领导干部为养情妇、包二奶,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最终沦为腐败分子。由此不少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如吃拿卡要、办事拖拉、办事不公等)和贪污腐败现象评价上升为对我党整个干部队伍的不满意,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党的廉洁形象和群众心目中的先进性地 位。

(四)领导作风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背离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不民主,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背离了党的宗旨,正如群众所言‚现在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

讯水平越来越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

虽然上述问题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丧失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大部分新问题,既有党群主体双方原因,也有制度方面原因,同时也有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带来的问题。然而本文从我党自身方面来讲,分析其根源,更具实际意义。同时就会发现我党及部分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等因素破坏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具体表 现在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意识淡薄,素质不够高、作风不够实。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的思想认识偏差、作风不够扎实,尤其是腐败问题,是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一方面部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够重视或片面理解党的群众工作,使党的群众工作被严重削弱。有的将群众工作片面理解为‚走读‛,以为群众工作就是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向群众宣传一下党的政策主张即可;有的将群众工作单纯解读为‚办事‛,以为群众工作就是到基层办几件实事、好事即可。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往往成为党群之间冲突的最直接成因。败坏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平与公正,直接引发党群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当前党群矛盾激化的主导诱因。

二是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因为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欠佳。造成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根据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转变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对群众连哄带骗,愚弄群众,欺上瞒下,不能根本上解决群众事情。

四是社会民主制度不健全,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的渠道。在基层民主化制度方面,民主选举的制度落实的相对较好,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大信任。再则,解决诉求的机制不力,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基层群众很多问题可能是比较具体和细微的,为此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把它放在心上,敷衍了事,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常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这些不正常现象也影响了我们党群干群关系。

四、切实加强以党群关系的为重点作风建设建议

江泽民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为谁执政、为谁掌权,决定执政党的根本性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

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本质,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密切同人民群众关系确立了根 本指导原则。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是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是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呼声,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当前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重视和关心群众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多下基层,多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多听群众呼声,多和群众交流,争取和群众打成一片,当前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等重点领域,要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做到了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的冷暖当成自己的冷暖。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 想基础,工作才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大加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党的形象和先进性最终体现在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党员干部的行为代表我党的形象。为此我们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不断加强自己为人民服务意识,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业务水平、管理能力。

三是尽最大努力公平处理群众之间的事情。当前社会的不公成为百姓之间最大矛盾,群众的不满引起对党和政府不满。为此我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

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实现公共财政倾斜,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 重要作用。

四是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成功的经验,靠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制度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通过总结我们党执政后在党群关系上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不仅要在思想上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真正确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而且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以便从组织上保证党和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执政条件下,要保持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期和谐,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五是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化,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必要措施。坚持政务服务要逐步向群众公开,使政府的相关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加透明化,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对于国家的政策制度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要认真向群众做好宣传 ,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善与群众的关系。

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永远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意义深远。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如今,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但是,不论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本质不能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才能有胜利之本,我们党才能有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才能有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才能有深厚的执政基础,才能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考验,才

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陶祥发,《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J],毕业节日报,2010-09-28。

[2] 唐晓清,《以保持党群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J],党建研究,2008年,第8期。

[3]《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杂志社编辑部,《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及

[5] 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论江泽民对党群关系思想的新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