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2年7月 陇东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Jul 2012 Vo1.23 No.4 第23卷第4期 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周斐芳 (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 摘 要:通过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跨文化交际研究面临的困难、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与冲突,以大量实例说明在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重要文化因素,告诉读者在跨越文 化的交际中如何才能做到得体,进一步思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汉英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案例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30(2012)04-0070-04 收稿日期:2012—02—19 基金项目:福建三明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2]一W12O2/Q) 作者简介:周斐芳(1979一),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和研究。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 一之间的交际,或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 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tlzYa具有不同文化背 、跨文化交际中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 景的人们问的交往”-2]。人们往往忽视文化因素 的影响,以为中国人与英美国人的相互沟通只存 第一,文化传播技术落后等7b-面的差异,导 致文化交流不平等。美国的文化产业的总收入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份之一,而我国仅占2.75o/b。 在一个语言障碍,只要英语过关,就可以如同“文 化圈子里的人”一样交往,其实不然,跨文化范畴 包括:科学文化、自然科学文化、制度文化、社会经 甚至出现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主义现象,对我国 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深化,使得我国的 一济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礼仪、宗教 等文化。语言学家胡文仲将文化分成三层含义: 一些优秀民族文化消逝,人生观、价值观逐渐瘫 塌。第二,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 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如 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多语境因素, 层是物质文化.二层是制度 ̄zz4k;,三层是观念文 化或 IL,理文化”~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dward sapir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 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 。文化本身是 一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思维,使交际双 方_义寸叉寸方的话语{敝出不准确地推论思维,从而产 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障碍。第三,一个民族在长 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 的哲学、历史、地理、信仰、价值观念、宗教及行为 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ifr值取向、思 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这些因素给跨文化 交际带来的潜在的障碍、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导致 的文化冲突,都会给人类带来不必要的灾难。第 准则等 。语言交际实际I-包括相同民族不同语 种、不同民族不同语种、同一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 种语言文化交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种语 言文化差异大。中国加入册后,社会信息化 四,市场的文化差异,造成营销观念与做法的文化 冲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企业以自我 为中心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活动 中更加难以把握自己的主动权,面对新的营销环 境,如何才能使企业文化在更加复杂的竞争中营 空前提高,英美国使用国际互联网进行跨文化交 际空前广泛,中国与英美国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 差异冲突日益严重。英美国家都把提高文化软 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西化交际国的重 要战略,尤其是思想文化对我国西化、分化的侵袭 影响日益凸现。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3c4-E交流、 销制胜?这些都经常困扰着企业海外经营的决 策及其执行,给我国的海外投资造成巨大的直接 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有强势的文化软实 经济损失 。第五,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范围太 力,谁的影i:1向力就更大,就赢得主动。因此文化软 F-,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国人要通通知晓确实很 实力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 支撑。因此,研究中国与美国家问跨文化交际1"--3 题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70 困难,语言学5L过于专门化,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 展使得现代人类的生产、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不断超越国界而面向世界,不断从孤立静止状态 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重要 其系统性强,多学科结合。第六,互连网的快速发 ss 迈入依存互动的境界。文化全球化加快了多元 象代表“好吃懒做”、“大而无用” 。又女口“A miZ ̄Z4k:,促使人类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is as good as a mile”类似汉语中的“差之毫厘,失 英语的意思是:小失误也是失误,差一毫 等方面空前的挑战。如利比亚、叙利亚国家动乱 之千里”,是美国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主义颠覆产生的后 米和差一公里一样,但汉语深层寓意是:小错误不 果。因此,国人应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 及时纠正最后会出大错,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 问题及发展方向,首先加强汉语的文化水平,增 纵观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我们至少可以获 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厚民族文化底蕴,把语言学习变成渗透文化的交 得这样的启示:际行为。其次应加强英语的交际能力和英美国 交际者可能是来自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英语变体 的文化底蕴。外语语言能力不等同于跨文化交 际官色力,会说夕卜语不一定胄宦与夕H 人成功交流 。 高等教育要切实按照邓小平所说的“教育要面向 的人士.他们各自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不尽相 同。交际中如果不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框架来理 解各自的言语行为,也很可能会导致误解。显然 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4 ̄4Jc”。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冲突案例分析 (一)文化底蕴浅薄的无意识冲突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文化渗透在一点一滴 的语言使用中。任何语言交流都是对文化的表达 阐述和新的构成 。语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文化 内涵,汉语是一种用义深奥的高语境文化,而英语 是一种用义浅露的低语境文化;如英美国人对中 国的文化无意识冲突的典故有:“一诺千金”表示 诺言诚信可靠,胜似合同,一旦签定不能改变,不 是一句话值一千元;“一饭千金”为史记典源,是 韩信千金谢漂母的典故,英美国人认为这是中国 最贵的~碗饭,价贵千金;“五斗米折腰”,意为陶 渊明不为五斗米的薪奉而降低自己身份,外国人 将其译为被五斗米压弯了腰;“班门弄斧”原意是 比喻在行家“鲁班”面前耍大斧的本领,可外国人 将其译为“班级的r 前卖斧头”;“玉山f顷倒”原意 是南宋文人刘义庆赞美“嵇康”身高八尺,体态佳 美,但外国人将其译为一块巨大的玉石倾倒下来 了;“纸老虎”原意是伟人毛泽东说:“美国貌似强 大可怕,实则不堪一击”,但美国的优秀翻译家仍 将其译成“稻草人”;又如,一位小气老外在中国 的一家大酒店门口骂“这个狗屎西餐厅”,酒店小 姐含蓄骂老外:“先生我们楼上有很多牙刷牙膏 要不要用”,用意是“嘴不干净,请刷一下牙”。老 夕卜说,谁要你一支一元的牙届U,我吃的这个西瓜就 可买20儿支;再如,“刻舟求剑”是用来讽刺愚蠢 的人徒劳做事,74<是历史的经验在行走的船上刻 记号取落水之剑之意。中国的典故博大精深,它 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和历史典源,中 国丰富文化交际内容,不断增加对中国语言历史 传统习俗等文化背景的知识学习尤为重要。 在我国对外的经济交往中,尤其是网络营销 中,国人也常常因文化差异导致交易失败和经济 损失。例如,我们的经贸团到西方国访问,接待方 问我们用西餐还是中餐,我们同志很客气地回答 “up to you”,东道主常常感到迷惑,无所适从,因 “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的一种礼 貌、有涵养的表现。我国的“白象”牌电池在国内 销路很好,但在英美市场的竞争中却不受欢迎、连 连受挫。原因是(white elephant)在英文里的白 “文化”差异确实是影响各国问经济交往的最重 要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不同文化的差异对抗,是因 不了解语言国文化所致。语言文化的全球性流 动使}昆合成为常态,不同文化互相影Ⅱ向渗透,要求 人f『丁用灵活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语言社会现象 。 (二)价值观差异的冲突与对抗 价值观是判断事物好坏、是非的标准。它是 文化的核心,不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就不会 充分理解该民族的行为模式。英美的文化价值 以强大趋势冲击我国的文化;如对生态问题、环境 问题、人口问题、毒品问题、黄色问题、战争问题、 种族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已给我国国民,尤其是 年青的一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文化中, 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靠竞争获得,竞争成为 “个人主义”的典范,“物竞天择”深深地植根于他 们的价值观中,英美人不怕出格、不怕成为“众矢 之的”。而在中国不提倡“个人主义”,在中国“树 高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中 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不喜欢争强好胜, 社会风气也往往对过于突出的个人认为是“行高 于众,人必非之”,这是中国的价值观,集体取向为 主导,而西方文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人f『] 中, 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 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把 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 问他人的事情,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 西方被认为是自己的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 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可见,西方文化特点是个 人价值至上,“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支配着美国 人,因而有“在爱情和战争中,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这对于“礼仪之邦”的 中国人来说是完全不可取的。 价值观差异还表现在商店,走进中国商店: 营业员会问道同志你买什么?中国的营业员对 待顾客纯粹是买卖的关系;在美国商店营业员说: Can I help you?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 的对象。还有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是为 资本家服务的,美国所谓的民主也是为有钱人服 务的,资本家的价值观是唯利是图,为富不仁,他 们的目的只有赚钱,没有钱是不会给老百姓办事 的,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宾馆喝水、手机冲电等 所有小服务都要收费的,这就是美国人的价值 观 。 7】 (三)世界观差异的冲突与对抗 等级和身份观念淡薄,交往时很少“拘礼”,即使 世界观是人f『]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 熟人相见,不论辈分地位,一律以平等的hello表 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仅从人与大 示问候,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直呼其名。在中国对 自然的关系来看,东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看 法。西方文化t^为,自然是人的征且匮对象,人类可 同辈呼“你好”,对长辈呼“您老好”,这是东方文 明礼貌文化。此外,英美国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与此对应, 东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协调关系,人与自 经常是直言不讳,非常坦率,而这在中国人看来不 免有些唐突和无礼。对于中国人的自谦含蓄,英 然紧密相关,人类适应自然,利用科学技术和自然 美人贝U常常误认为“伪君子”,对中国人“兜圈子” 的条件为人类服务。因此,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 有时感到莫名其妙” 。 较重,为了他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遇事讲求忍 让。美国人讲求个人主义和自我独立与权力,对 爱情观、婚姻观、事业观完全不受家庭的干扰,因 (五)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对抗 民族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的 此美国人自我独立性很强,大多数人十八岁之后 就搬出家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父母。在中国传统 的观念里,文化的特点是社团价值至上,个人且艮从 集体,集体服从国家,党员服从组织,组织服从中 央,中国人组织观念、集体观念强,经常是有人提 出某一方案,不是原则问题,他人都会给予信任、 尊重和支持,使任务可以顺利通过。而西方文化 的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西方讨论问题经常花费 大量时间进行个人争论,最后投票选择,彳艮多合理 的方案导致不能通过。 由于西;b-强势3 ̄z4k:的输入,造成了我国一代 青年世界观差错,导致一些人的信仰危机,一些人 热衷在网上晒名作为人生价值标示,精神贫乏空 虚、信仰荒芜,他们不知道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 做贡献是公民的义务,而是一味在网络上当评论 员,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已成为社会的文化病灶。 (四)伦理道德观差异的冲突与对抗 伦理道德是各国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伦理道德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重 要原因之一。中国人的伦tN-教导人们:“忠、孝、 仁、义”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以“忠、孝、仁”为核 心的儒家文化,必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种 情感首先表现在君臣,家庭成员,宗族之间,单位 之间,部门之间的彼此关照。三字经中“君则敬, 臣则忠,长幼序,友于明,兄则友,弟则恭,父子恩, 夫妇从。”在这样以家庭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历史 背景下,人们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往往延伸至整 个家族,即便是毫无血缘关系或非亲属关系,都以 四海之内皆兄弟身份称呼。因此中国人见面交 谈中,莲 不在意 地问及对方起居饮食,常常以对方 切身生活为话题,诸如:年龄、工作、收入、有无对 象、是否结婚、甚至涉及到私生活等等,以表示对 朋友的亲切和关怀。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关心他 人,联络感情的一种力.j戈。相E匕而言.西力 土会在 价值观念上是以个人价值至上,中 ix-价值仍然是 作为自我的个人,家庭的价值在于个人在家庭中 能享受充分的自由,劳动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够通 过技能得到承认,从而实现自我。在这种伦理观 下,人f『]十分重视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法律上他 ff.】以人权为重,人权乃至高无上的权利。人f『]之间 并无尊卑之别,造成个人至上,享乐主义,自由主 义,大众化和通俗化,崇拜英雄偶像,人与人之间 72 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传统和规范。体现一个民 族的生活习 自民、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以及 理 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是构成民族文 化历史的主体。例如“英语惯用法”就是指某个 民族的成员使用其母语的惯用方式,是一种特殊 集团的社会现象,最初是语言集团内部约定俗成 的产物。为了交际的目的.民族成员之间会自觉 地共同遵守某种语言习惯,达到了某种语言默契,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惯用法。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龙”,龙在中国代表一种神圣的、尊贵威严的 帝2tZ41=身,因此中国过年过节舞龙舞狮,中国的品 牌很多都以龙做为神圣的、吉祥的象征。然而西 方文化中的“dragon”(龙)却是一种传说中的怪 物,代表可怕、危险和邪恶化身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落后的农业经济生 产方式造就了人们做事慢调斯文的时间观念, “慢”成为人们尊重他人的一种美德,长期的习 惯。在宴请宾客时,中国人常说,“诸位请慢用!” (Eat slowly,please);送客时常说,“请慢走!” (Walk ̄lowly,please),做事时常说不急,慢慢来。 中国人固守经验,办事首先想到的是前人是否做 过?是否有经验和规律可循?而美国及西方人 做事情是着眼于未来的,他们做事情具有超前意 识,认为世界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样在招 待外商时,中国人热情的“劝酒”礼节也无法被外 商iE确地接受和理解,过度频繁的敬酒时常引起 对方的反感,甚至造成对方对热 隋诚意的怀疑,造 成签约失败。西方习惯用餐时饮酒是搭配主菜 进行的,并且酒随霭;便” 。 (六)政治观差异产生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对 抗 中国政治观为:尊重人权、自由、民主,但以 国家主权、生存权、发展权等公权为首要权,主权 高于人权,集体权高于个人权,在国际事务中以尊 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为原则,对国际 局势稳定与否,是否造成国家利益的影响,是否造 成集权的影响-t-分关注。美国政治观为:始终以 个人的人权、自由、民主为基础,美国奉行人权自 由干预主义,并以此理念与理想来推动所畏的 “解救全人类”,美国习惯以自身利益为标准,以 自身的政治观,人权高于主权来理解国际事务,充 当世界警察,干预各个国家的主权,并不断以自身 的政治观颠覆各个国家的事务。如1998年美国 要强调本国语言文化是跨文化探索的起点,应同 国会众议院专门举行了一次关于如何在亚洲促 进民主的会议。会议讨论如何在中国促进“民 主”,美国当权者和智囊人士认为:一是把中国的 济体制改革,他f『丁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必将影H向 目的语文化同等重要,肩负起向世界推介中国文 化的重任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 以铸之”,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 经济体制纳入西方经济体制的轨道,促进中国经 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也难免会 肖失! 【参考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变、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改变;二:是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Commu— 通过外交渠道,以外交活动或以合作方式(如协 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助改革司法制度、培 fl政经管理人才、以教育资助 等项目合作),或以施压办法(如在人权f--3题上、 人民币问题、开放问题)使中国慢慢向西7b-制度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 版社, 00 靠近;三是宣扬“民主”思想并促进资助中国国内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政府在加强军事攻势和外交 努力的同时,要强化非政府组织在“民主、人权”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促进中的作用,显然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强权政治。 这是两国不可调和的政治文化的问题,中国坚持 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美国坚持的是资本主 义(个人主义)的民主政治。 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 斗目标迈进,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西 [4]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J].外语与外语教学,2o02(1):46—47. [5]高津华.欧美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D].复旦大 学,2oa7. [6]叶洪.中国文化保护与跨文化的“第三空间”[J].求索, 2m(7):044—46. [7]Corbett.An Intereuhural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Clevedon Muhilingual Matters,2OO3:56—95. [8]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案例研究及其对第 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36. [9]叶洪.后现代批评视域下跨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理 :b-gk: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 tL- 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 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赢得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 理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 前进”。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 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74-<懂文化的教法,是培 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高校的 路~澳大利亚国家级课题组对跨文化“第三空间”的 探索与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118. [1O]郝拴虎.从文化差异视角浅析社会交往中跨文化交际 [J].黑龙江对外经贸,2oo8(3). [11]周悦娜.文化的冲突与弥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 突研究[D].浙江大学,2OO7. [12]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 学,2OO7. [13]戴炜栋,吴菲.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外 语教学与研究,2010(3):170—175. 【责任编辑朱允】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 识的培养,是夕卜语教学白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另U The Case Study of Culture Conflict in Anglo...America and Chinese Communication ZHOU Fei—f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Sanming College,Sanming 365004,Fujian) Abstract:Through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detailed discussion of important cultur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use of English.a lot of examples tell the reader how to do properly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author came up with the speciic metfhod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cultur- al communication which learner’s native and target lingua—cultures are reinforced. Key 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 across culture;cases analysis; COUntermeasl】res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