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技术经济学重点

来源:好兔宠物网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1、农业技术经济定义为:专门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的经济学科。

2、研究对象: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应用和实施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所得劳动成果经济效果==所费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1、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3、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

(1)E↑=Y→/L↓ 采用先进技术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E↑=Y↑/L→ 改进施肥技术及科学的栽培技术 (3)E↑=Y↑↑/L↑ 集约农业经营的特点 (4) E↑=Y↑/L↓ 精量播种,能省种和增产 (5) E↑=Y↓/L↓↓

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绝对技术经济效果

4、理解木桶理论和要素替代 5、农业技术进步的三种观点:

(1)社会需求推动观点 :由于市场对新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创新; (2)科技创新推动论:技术进步是由科学基础研究或科学发明推动的,科学研究促进了新产品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3)来自于社会需求推动和科技创新推动综合推动的观点。

第三章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1)经济效果评价: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出率,投资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单位面积产量,财务分析等

(2)社会效果评价:就业效果,社会稳定情况,农村文化、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效果,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劳动力负担变化,农民生计结构和生计状况,弱势群体地位和参与度,教育功能发挥程度等

(3)生态效果评价:光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森林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率以及农业环境污染情况等

2、掌握综合评分法---第一题计算题

第四章

1、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增量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数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3、掌握生产三阶段划分

4、产出弹性,又称生产弹性,是衡量生产要素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总产量变化率与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率的比率, 反映产品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5、掌握单项变动要素的最佳投入量、多项变动要素的合理配合、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农产品的合理组合的计算方式。书P76至P88。 6、等产量曲线:是一组曲线,代表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的组合。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7、生产可能性曲线,即是既定要素用于两种产品生产的所有可能组合。 第五章

1、农业生产结构又称农业产业结构,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

(2)广义除了指狭义的外,还指各产业间的结合方式,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2、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

(1)农业由种植业生产为主的结构转向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结构

(2)种植业和粮食生产向多作物多品种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变; (3)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1)反映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指标

(2) 反映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的指标 (3)反映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趋势的指标 (4)反映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效益的指标

3、农业技术优化指标:

4、了解农业生产结构效率的评价: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确定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结构效率、相对效率。

5、线性规划图解法的特征:

(1)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凸集。

集合中任意两点的线性组合仍然属于该集合的集合定义为凸集。

(2)求解线性规划将出现下列4种情况之一: 情况1:有唯一(最优)解。 情况2:有无穷多的(最优)解。 情况3:有无界解。 情况4:无解。

(3) 如果线性规划有最优解,那么它一定是可行域的某个顶点。 第六章

1、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

(1)中性技术进步:某种技术进步并不改变生产一定的经济产品所占用的资本和劳动的(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某种技术进步使资本节约的份额大于劳动节约的份额。 (3)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某种技术进步使劳动节约的份额大于资本节约的份额。 2、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测定:1.生产函数法 2.TFP指数法

组合比例。

yt/xtytxtTFP  总产值指数 /总投入指数 ST TFP stysxsys/xsstst

3、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生产单元(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出或总投入之比

4、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份额的度量要求全掌握,见书P141页

第七章

1、农业技术创新是指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新产品、新工艺)从产生到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它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复杂的创造过程。 2、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1)阶段性和主体多样性 (2)生物性和周期性长的特性 (3)风险性 (4)公共产品性

3、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的传播,使创新的产品、技术被其他生产单位(包括企业和个人)通过合法手段采用的过程,它是技术的时空传播、渗透和交叉。 4、

5、农业技术推广概念:可将农业技术推广理解为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有目的的宣传活动,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信息、知识、技能,使农民掌握新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 第八章 1、

技术效率 TE1

配置效率 AE1

经济效率 CE

详见书P171页

OQOPOROQOROQORTE1AE1OPOPOQ2、随机性参数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 第九章

1、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的内容: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技术分析、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等。 2、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从项目角度出发,分析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与费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拟建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及银行审贷提供科学依据。

3、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和社会需要出发,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计算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为主要评价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