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全量高效还田与稻茬麦优化播种壮苗高产技术
技术名称:稻草全量高效还田与稻茬麦优化播种壮苗高产技术
技术概述:稻茬是江苏麦作的主体茬口类型,本技术体系以“水稻收割→同步碎草→碎草匀铺→反转灭茬还田→机械匀播→适时镇压”为关键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应装备支撑。利用“碎草扩散匀铺装置”,碎草摊铺宽度可增加1倍以上,厚度降低50%以上,分布均匀度达85%以上,可明显优化机械还田作业条件,提高还田整地质量;利用“小麦均匀摆播机”(专利号:ZL 2008 2 0160876.2),可较好地解决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稻茬麦机械播种问题;利用“麦田镇压器”(专利号:ZL 2010 2 0677935.0),可确保稻茬麦全苗、壮苗。
增产增效情况:示范表明,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小麦增产3-5%(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当季产量),整地、播种环节降低能耗15-20%,每亩用种量减少2-5公斤,减少用工1.5-2个,合计每亩节本增效90-120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水稻收割、同步碎草与碎草匀铺技术。利用久保田、洋马等类型收割机,在其出草口加装碎草匀铺扩散装置,收割机离地面10厘米左右收割水稻,同时启动切碎和碎草匀铺扩散装置,使水稻秸秆切碎成5-8厘米长并被均匀分散在同等割幅范围内,为后续高效高质旋耕灭茬作业奠定基础。
②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机械匀播技术。利用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小麦均匀摆播机(或带状匀播机)进行作业,将传统的后置式排种改为前置式排种,种子不经开沟器开沟入土,而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再经同步灭茬浅旋盖籽作业,实现均匀播种。该机对腾茬、墒情、土质和秸秆还田的适宜弹性宽,效率高,能耗低,对沙土、壤土、粘土均可适用,即使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能机械播种。作业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要求调节好适宜播种量。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旋耕盖籽深度,墒情适宜时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 ③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茬麦全苗、壮苗技术。稻茬麦播种后,根据墒情和土壤类型,适时进行镇压。利用麦田镇压器进行作业,土壤含水率偏高可缓压、轻压,土壤含水率偏低可早压、重压;砂土地区以及粘土地区坷拉大要重压,其它土壤类型根据还草量大小决定镇压强度,草量大可适当重压,草量少可适当轻压。镇压时间一般安排在播后一周内。秋冬季以及早春可根据苗情增加一次镇压,以提高保墒或控旺效果,临近拔节时尽量避免镇压。
2.配套技术:
①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与同步施肥技术。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与同步全耕层施肥作业需采用70马力以上动力机械,根据当地基肥对氮、磷、钾配比要求,调节两种排肥器中尿素与复合肥排肥量,同时启动施肥与旋耕灭茬装置进行作业,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中速行驶,一遍作业即可达到机械播种要求。
②C/N调控与高效施肥技术。亩产500~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N 16~18公斤,达到N:P2O5:K2O为1::0.6:0.6左右。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一生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部分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一生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进壮秆大穗。
③三沟配套,覆土盖籽。播后及时进行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均匀抛洒沟泥,增加覆盖,减少露籽和防冻保苗。沟宽20厘米以上,沟深25厘米以上,确保涝能排,旱能灌,灌排畅通。
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选用安全、
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农药在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说明书和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保证安全高效。
适宜区域:江苏全省稻茬麦地区。
注意事项:农机、农艺结合对实施本项目至关重要,依靠农业机械,解决“还得好”的问题,通过关键农艺配套,实现“用得好”的目标。
技术咨询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